❶ 蘆筍的栽培很關鍵,蘆筍的主要栽培技術有哪些呢
蘆筍這種蔬菜近幾年是非常流行的。尤其是對於很多健身人士來說,在日常生活當中是少不了蘆筍這道蔬菜的,蘆筍售賣的價格是比較高的,並且市場需求也是比較大的,因此種植蘆筍的話還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但是想要種植好蘆筍,那麼蘆筍的栽培方面的技術是非常關鍵的,蘆筍的主要栽培技術到底都有哪些呢?
而接下來就應該考慮一下,蘆筍究竟應該放到什麼樣的土壤環境當中進行種植了,其實最好的環境就是少量的細沙和大量的土壤混合在一起的環境。
種植完成之後,在表面可以稍微覆蓋一層土壤,並且在這層土壤上面稍微澆一些水,這樣能夠保證透氣性的同時也能夠有水分。一般10天左右的時間,種子就會逐漸的出現發芽的狀態。
❷ 蘆筍種植方法蘆筍栽培技術有哪些
蘆筍最佳種植時間是在春季,也就是4-5月份的時候,秋季也可以種植,但秋季適合露天種植蘆筍。蘆筍種植基地一般選擇土質疏鬆透氣性好,地勢高,排水通暢,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
蘆筍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地進行翻鬆,整地深翻20-25厘米起壟,每畝施腐熟農家肥6000斤,做底肥。
蘆筍進行播種後等到長出苗,幼苗長到有30厘米高後就可以將它們種植到苗床上面了,然後挖上一個7.5厘米的洞,更利於它們發育。
(2)蘆筍的移栽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播種時間為利用最長的生長季節,在春季盡可能早播種。播種時間應在地溫達18℃~20℃,霜期過後。地溫越高,甚至達到32℃,出芽越快。在生長季節播種過晚可導致母株較小。因此如果在生長季節播種過晚,則盡可能採用各種方法來促使植株迅速地、不間斷地生長。
苗間距和育苗床的構造植株間距為5~7厘米可獲得較好的蘆筍母株,間距過小會降低母株產量,過大則浪費土地。種子播於約2厘米深的土穴中,若常年有雜草或每年雜草濃度過高的土地不能使用。土質越細膩越有利於培育蘆筍母株,因為易於中耕和母株移栽。
❸ 蘆筍怎樣種植
蘆筍的種植方法非常復雜,需要做到以下步驟。
一、播種時間蘆筍種植可用播種的方法,適合蘆筍播種生長的溫度在15到20攝氏度之間,所以為了保證蘆筍的成活,播種時間可選在每年春季,周邊的氣候溫和適宜,能夠提高萌芽的速度,促進盡快成活。
二、選地整地在播種之前,先要選擇好苗床,准備好用於播種的土壤。挑選向陽背風,地形較高,比較平坦,疏鬆透氣的沙質土壤作為苗床,提前在土壤中摻入腐熟的有機肥補充養分。施入肥料後,對土壤適當的耕作,整理好土壤。
三、准備種子確定好蘆筍的品種,准備好優質的種子,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可以將種子浸泡到溫水中一段時間,撈出後包裹在濕潤毛巾中,然後放在溫暖半陰處,定期噴水保持濕度,促進蘆筍種子發芽。
四、播種育苗將蘆筍種子均勻播種到土壤中,之後覆蓋上一層薄薄細土,然後鋪上一層薄膜來保溫保濕,等待小苗長出。
五、進行定植大約等小苗生長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定植了。可提前選好位置,整理好土壤施入肥料,之後將蘆筍進行定植。定植後要注意好養護,合理澆水、施肥,及時清除雜草。
❹ 蘆筍裁培方法
蘆筍作為一種保健蔬菜品種,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健康人士的選擇。那麼對於農戶來說,蘆筍種子栽培是怎麼一個流程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下關於蘆筍種子栽培的六大步驟。
材料/工具
蘆筍
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高產抗病的雜交一代綠筍或紫筍品種,如「阿波羅」、「傑立姆」等。
育苗
1/4
當前蘆筍種子價格昂貴,成本高,而且採用直播土地利用很不經濟,所以在栽培上均採用苗圃育苗後定植技術。⑴育苗時間:露地育苗可在4月上旬至8月上旬進行播種,小拱棚育苗可提前在3月上旬進行。
2/4
⑵苗地選擇:育苗地應選擇土壤肥沃、透氣性好、排灌條件較好的沙質土壤,要選擇雜草少特別是多年生雜草少的地塊。
3/4
⑶種子處理:蘆筍種子皮厚,有一層較厚的蠟質,不易吸水。播種前必須浸種催芽、進行葯劑處理才能播種。
4/4
⑷播種:待種子10%左右出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苗圃地要施足基肥,做寬1.1米的平畦,採取粒播的方式,播種深度根據氣溫情況而定,播種密度為10厘米×10厘米。
定植
1/4
⑴定植前的准備:定植前先深翻整平土地,按1.5米的行距開南北向溝,溝寬40厘米、深40厘米,溝內每667平方米(1畝)施入優質有機肥500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50公斤,與土混合。定植溝要澆水沉實。
2020生薑種植技術寶典,298元送貨上門!生薑的栽培技術_生薑的種植技術廣告
2/4
⑵定植時間:河北省一般在5月上旬定植,當蘆筍苗齡達60-70天,具有4-5根健壯苗、株高15-20厘米時即可移栽定植。
3/4
⑶定植密度:定植時的行距為150-160厘米、株距為35-40厘米。
4/4
⑷定植方法:澆足底水,栽植時將幼苗地下莖著生鱗芽的一端順著溝的走向,將幼苗儲藏根均勻展開覆土4-5厘米並按實,然後澆水。隨著蘆筍苗的生長逐漸將定植溝填平,使蘆筍苗的深度保持在距地面10-15厘米。
田間管理
1/6
⑴查苗補苗:定植1個月後要進行查苗補苗。補苗時要澆足底水,確保成活,補栽的幼苗仍要注意定向栽植。
2/6
⑵澆水:蘆筍變態針狀莖如同針葉,蒸發量大大減少,所以蘆筍比較耐旱,但適時澆水又是蘆筍高產的必要條件。定植後及時澆水緩苗,待水滲下後再覆土,以後視天氣情況和墒情變化適時澆水。夏秋季節溫度高,水分消耗多,要確保土壤有足夠的水分,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冬季封凍前澆越冬水,以利蘆筍安全越冬。
3/6
⑶追肥:定植後7-10天澆1次稀糞水,以利活根緩苗。定植初期,應採取淡肥勤施,促苗早發,施肥一般掌握在每次鬆土除草完畢和新莖抽生前各施1次,施肥以腐熟淡糞水為好,或每667平方米施復合肥5公斤。要多施草木灰、焦泥灰等含鉀量高的肥料。隨著苗株長大,用肥量要逐步增加,促使植株粗壯,根盤擴大。入秋後追施1次秋發肥,667平方米施有機生物肥250-1000公斤,或復合肥10-15公斤,或相應的尿素和磷鉀肥,到10月下旬結束施肥。進入采筍期後增加追肥次數和追肥量,可視情況隨水開溝追肥。
4/6
⑷適時留母莖:為達到周年生產,可採用留母莖的方法,一般在春季採收15-20天後,蘆筍長勢減弱時開始留母莖。留母莖時要選擇直徑在0.8-1.2厘米的莖。
5/6
⑸除草培土:在生長期,要根據情況及時鬆土除草,每次除草後,適當培土1-2厘米,逐步增加覆土高度,至10厘米左右為止。
6/6
⑹防澇保濕:要及時開好排水溝,溝渠相通,做到雨後溝干無積水,遇連續乾旱時,要灌跑馬水保濕。
採收
1/4
⑴采筍時間:蘆筍一般在4月上旬開始采筍,采筍期的長短與筍齡有關,筍齡長採收期長。采筍時間一般在上午7-9時和下午5-6時。
2/4
⑵采筍方法:采筍長度根據加工廠的規格而定,一般長度為18-20厘米,過長過短都會直接影響蘆筍產量。
3/4
⑶采筍留茬要合理:一般在地表下2-3厘米,留茬過高後期容易腐爛,使周圍新發芽嫩筍感染銹病。採收後的蘆筍要用濕布覆蓋,及時進行冷藏或銷售。
4/4
最後,清園整枝。12月中下旬至2月下旬,莖稈已全部枯死,須徹底清園,及時拔除枯莖,清除落葉雜草,集中處理燒毀,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❺ 怎麼移栽過高的蘆筍
選陰天或晴天下午3時後移栽,移苗時盡量少傷根,帶土移栽,按苗大小分級定植於溝內,移栽密度株距30cm,畝移栽1200株左右。
❻ 蘆筍怎麼種植
蘆筍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有著食用價值,其嫩苗可以食用,味道鮮美。對於蘆筍是一個不錯的種植收入來源,農民們也紛紛種植蘆筍,可是在種植蘆筍的出現了很多問題,有病蟲病害等原因導致了產量低下。
4、苗床管理
待蘆筍出苗以後,應揭去苗床上面的覆蓋物,如果溫度過高,需要做好相應的遮蔭處理。當苗株長到70cm左右以後應進行追肥,每20到30天進行一次追肥,連續追肥2-3次。肥料為3-4kg/畝的尿素、4kg/畝的氯化鉀或者10kg/畝的三元復合肥。如果遇到乾旱天氣,一定要澆足水,每7-10天澆透一次水。如果雨水過多,要做好相關排水工作,待苗床幹了以後要及時進行鬆土。
5、 移栽技術
蘆筍的移栽首先要把握好基肥的管理,通常情況下每畝地施入80-100擔的土雜肥、10kg的尿素、30kg的過磷酸鈣以及10kg的氯化鉀,待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合以後形成一個10-15cm厚的土壤與化肥混合層。移栽一般在5-6月進行。為了保證蘆筍定植以後整齊的生長,在起苗時將其切為5-10cm見方的土塊從而方便帶土移栽。定植過程中應選擇苗高0.3cm,有3根以上莖以及7條以上地下儲藏根的苗作為定植苗。應控制好栽植密度,栽植後要及時進行追肥。
❼ 蘆筍快要移栽了,移栽過程要注意什麼呢
當蘆筍達到20厘米左右就可以移栽了,為保證整個生長周期都有充足的養分,移栽前最重要的就是施肥,蘆筍定植施底肥採用「開深溝施肥法」,開溝的深度和寬度均在0.5米左右,蘆筍根盤上的鱗芽,向上生長,在土壤的壓力下,越長越粗,露出地面後開始變細,因此蘆筍如定植得太淺,嫩莖上長沒有壓力,嫩莖比較細,質量差產量低。
❽ 怎麼移栽過高的蘆筍
蘆筍以嫩莖作蔬菜食用,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糖類、皂甙等物質,是目前世界公認的優質保健食品。
1蘆筍品種
據富陽市18年蘆筍生產實踐表明,「UCl57"、「UC800"兩個蘆筍品種較適宜生長,長勢旺盛,嫩莖粗壯均勻,筍尖鱗片抱合緊密不易散頭,商品率高,目前種植面積10000畝以上。
2播種育苗
2.1播期在我市可按春、夏、秋三期播種,尤以春季4月上旬播種最佳。畝用蘆筍種子50g。
2.2催芽蘆筍種子殼較厚、有蠟質層,應用沙在清水中搓洗,除去蠟質,用25~3012溫水浸種48~72小時,每天換水一次,浸後瀝干,用多層紗布或濕紙包好在25~3012溫度下保溫保濕催芽,待種子露白後即可播種。
2.3育苗選用砂質土壤或菜園土作苗床,每畝大田做苗床50m2,用有機肥180kg,磷肥2kg,鉀肥2kg,混合均勻後撒施於表面,然後翻耕入土、耙細。土壤消毒用40%蘆筍青粉劑兌水600倍45kg澆灑。苗床做成寬1.2m、高15~20cm的畦,在床面與畦垂直方用3~4cm粗木棍每隔20cm壓一條播種溝,溝深2~3cm,在溝內每隔8~10cm播一顆種子,後蓋0.5~0.8cm的焦泥灰,播後在苗床上覆蓋一層薄稻草,再用40%蘆筍青粉劑兌水700倍澆灑。春季苗床要用薄膜小拱棚保溫,當20%的幼苗出土時揭掉覆蓋稻草。小拱棚育苗要及時注意氣溫變化,在晴天棚內溫度超過3012時,要迅速通風換氣;當氣溫穩定在20~30℃時,可揭去小拱棚薄膜。苗高在10cm時及時中耕鋤草,施追肥,每隔10天施一次40%蘆筍青粉劑兌水600倍加10~20%的人糞尿混合液澆施。春播苗齡應控制在45-60天,及時移栽。
3整地移栽
3.1整地蘆筍生長適於土層深厚、疏鬆、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的培泥沙田。移栽前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l『g,深翻入土,用拖拉機旋耕耙細,平整土地,開好定植溝,溝距1.5~1.6m,溝寬40cm,溝深30~40cna,溝內畝施有機肥1500kg,磷肥50kg,鉀肥25kg,人糞1000kg,摻入40%蘆筍青粉劑0.75kg,施於溝內,上面覆蓋一層鬆土,使溝面與畦面相平。3.2移栽定植選陰天或晴天下午3時後移栽,移苗時盡量少傷根,帶土移栽,按苗大小分級定植於溝內,移栽密度株距30cm,畝移栽1200株左右。移栽時將苗根與土輕輕壓實,每株澆清水糞O.5kg後再蓋上鬆土3~5cm即可。定植後每隔5~7天畝施清水糞500kg,隔10~15天培土一次,每次2~3cm,結合中耕鋤草,每隔20天左右畝施復合肥5~8kg,每隔7~lO天,用40%蘆筍青粉劑兌水600倍噴於植株莖葉,以防治莖枯病。新栽蘆筍莖稈較細,要適時搭架用尼龍繩固定莖稈,及時疏枝有利通風透光。並做好抗旱排澇工作。進入9月中旬,每棵盤保留健壯、分布均勻的莖株10~15根,多餘的嫩莖可拔去。4蘆筍母莖的留養
經長期試驗,證明採用一年二次留母莖栽培法是蘆筍獲得高產的有效途徑。每年3月開始,陸續有春蘆筍嫩莖出土,即可採收。在4月上中旬選無病斑、健壯、莖粗1.0cm以上蘆筍留養母莖,春季每棵盤二年生蘆筍留母莖2~3根,3~4年生蘆筍留母莖5~8根。秋季每棵盤留養母莖15~25根,母莖留養後及時搭架用尼龍繩固定,母莖植株高達1.2~1.5m時及時打頂。
5施肥
據我們多年蘆筍栽培經驗,蘆筍整個生育期採用冬肥足、春肥控、夏肥重、秋肥補的施肥原則。蘆筍生長需要大量有機肥料,使土質疏鬆肥沃,有利於地下根系的伸展。每年5月下旬畝施有機肥10001500kg,9月中下旬畝施有機肥2000~3000kg,沿植株根部15-20cm,挖深8~12cm的溝施入,並覆土。在整個蘆筍生長過程中一般每年施追肥12次,以有機復合肥為佳(N+P2 05+K20≥16%、有機質≥25%)。成年蘆筍年畝用量300~400kg,若是用高濃度復合肥(N+P2 05十K20≥45%),畝用量為150~200kg。蘆筍對養分吸收以鉀為最多,其次是氮、磷。氮肥施用要適量,還要施用適量的鈣、鎂、鋅、硼以及硅元素。
6蘆筍病蟲害的防治
6.1蘆筍莖枯病 莖枯病發生於蘆筍母莖留養生長時期,據我市多年葯劑防治篩選,40%蘆筍青粉劑對防治莖枯病效果較好;其次是1%多抗靈;再次是80%豐收可濕性粉劑;其他可用1000萬單位的農用鍵黴素粉劑;用50%多菌靈和70%代森錳鋅混合防治,效果也不錯。6.2防治方法在春秋留養母莖期間,當蘆筍生長高度達5cm以上時,則用40%蘆筍青粉劑加少量農用鏈黴素兌水50倍自下而上用毛筆塗刷,每隔一天塗母莖一次,直至主稈分枝;在母莖分枝放葉後用40%蘆筍青粉劑加農用鏈黴素兌水400~600倍全枝噴施,前期每隔4~5天,中期每隔7~10天,後期每隔10~15天噴一次,直到母莖開始衰老時停止噴葯。若發現母莖群體中有患莖枯病的植株,應剪去病株,及時用葯防治,整株發病應及時拔掉燒毀。11月底到12月上旬當母莖枯萎後,即可部分割除,並清理殘枝葉,移出蘆筍田集中燒毀。然後在蘆筍根都扒開土層2~3cm,用40%蘆筍青粉劑兌水600倍,每畝用葯液600kg澆於根基部消毒越冬。6.3蟲害在蘆筍整個生長過程中,蚜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薊馬等害蟲危害蘆筍莖葉。在5~9月對夜蛾和薊馬等害蟲可用5%抑太保乳油1500~3000倍或用10%萬能粉可濕性粉劑1000倍噴施,均可有效殺死害蟲。
7蘆筍塑料大棚栽培
大棚栽培蘆筍可使春筍從4月初提早至2~3月採收,且可使春季母莖留養提早,同時夏筍採收相應提前,延長採收期,增加產量。大棚栽培選擇三年生以上高產田塊,12月底至1月上旬搭棚.竹棚、鋼管棚均可。大棚寬6m,高1.5~1.8m,大棚內邊畦加蓋小拱棚,保持棚內溫度均衡,中午溫度高於30"C時。應及時通風防止高溫燒筍。大棚蘆筍春季母莖提前於4月初留養,母莖留養後,中午溫度超過30℃時拉開兩端薄膜進行通風降溫,碰到低溫及時封膜保溫。當母莖分枝放葉後,氣溫已正常,可拆除大棚採用常規的田間管理。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❾ 蘆筍根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蘆筍根適宜在6-7月份的時候種植,先要對選好的地塊進行深翻,還要在土壤中施加基肥,挖溝作畦後,將准備好的蘆筍根按照30-40厘米的株距栽種進去,種植好後要澆一次定根水,後期養護時需要定期為其除草和追肥。
蘆筍根怎麼種植方法與時間
1、種植時間
種植蘆筍根,一般最好在6-7月份的時候進行,這樣有利於它的生長和成活,具體的種植時間要根據各地的氣候而定,注意種植天氣最好在陰天,這樣蘆筍根的成活率能得到提升,不宜在晴天的時候種植。
2、選地整地
蘆筍喜歡在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保肥保水和透氣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長,選好地塊後需要先對土壤進行深翻,還需要在土壤裡面施加足量的腐熟肥料作為基肥,之後挖溝作畦,這樣就能准備種植了。
3、進行種植
准備比較健壯無病害的蘆筍根,將其按照30-40厘米左右的株距栽種到土壤中去,栽種好後輕輕的把土壤壓實,一般粗壯的蘆筍根每穴種植一株即可,如果是小一點的蘆筍根,那麼可以每穴種植2株。
4、養護管理
蘆筍根種植好之後需要做好養護管理,此時需要澆一次定根水,使土壤處於微微濕潤的狀態,這樣有利於蘆筍根和土壤快速接觸,蘆筍根開始生長後,要定期除草、追沃葉水溶肥,還要注意防治病蟲害。
❿ 怎樣栽培蘆筍
栽植地應選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不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翻挖曬垡,熟化土壤,然後按1.5米的行距挖定植溝,溝深50厘米、溝上寬40厘米、下寬50厘米。蘆筍應重施底肥,首先,在溝內填表土約10厘米。然後,每周施有機肥4000~5000千克、復合肥150~200千克或油枯100~150千克、普鈣50千克、硫酸鉀15千克、呋喃丹2千克防地下害蟲,混合拌勻,再回填土層表土約20厘米,混拌並踩實。最後,將表土回填入溝內,但溝面仍需低於畦面約10厘米左右。
春播苗5~6月定植,秋播苗以翌年3~4月定植。白蘆筍行距1.6~1.8米,株距30~35厘米,每畝1000~1200株;綠蘆筍行距1.4~1.5米,株距20~25厘米。
將選好的蘆筍苗莖葉切去一部分,留下20厘米即可,按所定株距將根群拉開,使其向四周斜下方伸展,覆土一次不可太深,成活後結合中耕除草再覆土兩次,使根盤埋在土下10~15厘米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