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發散思維型創新方法有哪些

發散思維型創新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11 05:23:39

Ⅰ 創新性思維與創新方法有哪些內容

1.發散思維、擴散思維;2.收斂思維、聚合思維;3.逆向思維、 反向思維;4.聯想思維、想像思維;5.超前思維、前瞻思維。

Ⅱ 六種常見的創新思維模式有哪些

1、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相對於順向思維而言的,他是從相反的角度思考產品開發,把市場最終目標和為產品研究的出發點,沿著為實現未來而思考現在,為到達終點而把握起點的思路。
2、心理思維
抓住人們的心理追求去開發創造新產品,往往可以收到妙不可言的市場效果。
3、跟蹤思維
通過對社會消費跡象進行跟蹤調查之後,進行綜合、分析和思考,從中發現未來產品的開發創新。
4、替代思維
一種產品在消費實踐中已證明是過時落後的,人們希望有新的更好的東西替代之。而一旦有了優於或完全不同於這種產品的另一種新產品問世,市場銷路往往會出人意料地好,經濟效益也會出人意料地高。
5、物極思維
有一種現象:一隻足球撣撞到牆上,因受反作用力的影響而猛然回頭,順著原方向,返回到一定的距離處,受反作用力越大,返回距離就越遠。物理學家稱此為物極原理」。
6、發散思維
就是從某一研究和思考對象出發,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從一點聯想到多點,在對比聯想、接近聯想和相似聯想的廣闊領域分別涉獵,從而形成產品的扇形開發格局,產生由此及彼的多項創新成果。

Ⅲ 基本的創新思維方法有哪些

1.加法思維。加法思維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說、技術、產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進行適當疊加或組合,用以形成新學說、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方法。正如美國創造學家奧斯本所說:「新的發明幾乎都是通過對老發明的組合或改進產生的。」

2.減法思維。減法思維就是將事物的要素進行縮減或分割,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我國對計算機簡化中得到的VCD和學習機的問世就是減法思維的運用。將計算機中的光碟機與解碼部分取出來變成了VCD;將計算機的文字錄入編輯和游戲功能取出來就成了學習機,造就了一個利潤豐厚的產業。

3.變換思維。變換思維是指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採用靈活多樣的改變和轉化,進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某西方國家有兩個教徒在教堂祈禱時想抽煙,其中一個問牧師:「我在祈禱時可以抽煙嗎?」牧師斷然拒絕。另一教徒換了一種問法:「我在抽煙的時候可以祈禱嗎?」牧師說可以。兩個教徒所說事實是一回事,但效果卻大不一樣。

4.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指不採用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而是從完全相反的、對立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司馬光砸缸。

5.類比思維。類比思維是指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屬性,從而推出其中一個對象可能具有另一個或另一類對象已經具有的其他屬性的思維方法。例如:雞蛋固化技術。哈爾濱市道里區榆樹鄉榆樹村一位農民,他從雞蛋想到了奶粉,嘀咕著要把雞蛋「曬干」,經過反復試驗,終於成功了。「曬干後的雞蛋」不但能製成蛋黃粉、蛋黃飲料和罐頭等食品,還能提取黃油,市場前景非常看好。

6.聯想思維。聯想思維是指通過一個或一類事物聯想到相連、相關或可能相連、相關的另一個或另一類事物,從而達到創新目的的方法。例如:茅以升的「射水打樁法」。橋梁專家茅以升在建造錢塘江大橋時因江中泥沙層很厚,打樁時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後來他看到鄰家的孩子用鐵罐澆花,細細的水流居然把花壇泥土沖出了一個深深的窟窿,他茅塞頓開,立刻想到了射水打樁的好辦法,解決了工程進展中的難題。

7.迂迴思維。迂迴思維法是指迴避使用常規的直接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採取拐彎抹角的見解、方法來解決問題。例如:有一個領導書房裡的大沙發要搬到另一個房間去,因沙發大門小,勤務員們試過幾次都搬不出去。領導問:「怎麼沒搬出去?」勤務員說:「門太小出不去。」領導在沙發左右踱步,時而望望沙發,時而瞥一眼門,思索片刻,慢條斯理地問:「是先擺好沙發後蓋房子呢?還是先蓋好房子後再搬來沙發呢?」勤務員們聽後低下了頭。領導便出去散步了。後來勤務員們不時變換方式,終於將沙發搬出了門。

8.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圍繞一個中心問題,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的思考和聯想,以探求問題的答案的思維方式。例如:齊白石會客。一天有三個學生上門求教,只見門上寫了個「心」字。其中一位學生轉身就走。另兩位學生卻上前敲門,被齊家人勸回。次日他們三人又來求教,發現門上換了個「木」字,頭一天先走的學生立刻上前叩門,白石老人笑盈盈的開門迎客。這是什麼道理呢?第一次門上寫的實際是個「悶」字,說明齊老情緒不好,不會客;第二次門上實際上寫的是個「閑」字,說明齊老清閑無事,可以見客。

Ⅳ 教你幾種創新思維方式⑤:從發散中尋找創新

作者:王經倫 「喝西北風」、「畫餅充飢」以往總被人們喻為徒有虛名而無實惠的、「異想天開」的事情。然而,在發散型思維的引導下「喝風」真的能夠「充飢」。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試制了一種奇妙的「空氣食品」———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品的懸浮微粒,這種微粒按照一定比例調配好,儲存在一種類似噴霧器的容器內,食用時,只要將嘴對准噴口,用手輕按一下開關,馬上會有一股「風」噴入口中。人吸過之後,不僅飢餓感立即消除,而且產生一種吃了美味佳餚的滿足感。隨後,再飲上一杯含有豐富營養的液體飲料,就能保證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水分以及各種營養成分。可見,所謂發散型就是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層面、角度擴散思路,盡可能多地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案,甚至是被傳統觀念認為「異想天開」的方案,從中獲取創新成果的思維方式類型。 怎樣才能使思維發散呢?應遵從以下三條思維原則: 變通:當原先設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受到阻礙時,不斷地進行變換,靈活地劈出新路子,設想出更多的思維運行的向度、層次、方法或程序等,直至解決問題為止。 奔放:從某一思考點出發讓思維自由疾馳,同時啟動想像因子的功能,從一件事想到另一件或另一些事上,閃出各種各樣的甚至是「異想天開」的、「荒誕離奇」的思維火花。因為在一定條件下這些思維火花能轉變為正確的思想和可以實現的客觀事實。 機遇:抓住偶然得到的機會開拓思路,從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新方案。日本久留米工業專科學院的大和達教授在指導畢業生做實驗時,該生本來應該把氯化橡膠和環化橡膠溶解在甲苯中,卻錯把這兩種橡膠與聚酯黏合劑混合在一起。正當學生內疚時,大和達教授卻驚愕地發現這種「錯誤」配劑同樣有黏合效果,尤其適用於黏合金屬。經再次試驗證實後,發明了金屬黏合劑,意外地解決了金屬的黏合問題。 如果以向度的數量作為劃分標准,發散型可分為三種不同的模式: 單向模式:從一種現象或一件事情中受到啟迪,然後向外擴散到另一研究領域進而取得創新成果的模式。 立體模式:同時在長、寬、高三維空間中思考問題從而獲得創新成果的模式。 多向模式:思維向著多個不同方向擴散從而獲得創新成果的模式。 發散型創新思維具有三種功能:一是促進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如古代的石版印刷術、近代的自行車輪胎等都是這種思維的結果。二是推動現代的工業、農業、交通等各行各業的發展。現代農業也應用了這種模式,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2003年建立300畝農業標准化示範基地,推廣鴨稻共作的生態、立體農業模式就是一例。這種模式是「讓鴨子捕食害蟲代替農葯,同時採食雜草代替除草劑,鴨子糞便作肥料」,從而實現了水稻、鴨子雙豐收。三是充分發揮事物的作用。如報紙,可傳播新聞、廣告、知識,日後可作史料,作為製作鉛筆的原料,包裹物品,折疊紙飛機、小船、錢包、杯子之類的玩具,遮擋陽光、微雨、輕風,擦拭油污,當墊子、凳子、燃料、廢品……顯然,比一般思維設想的用途要多,有利於人們開拓思路,使事物的作用更充分地發揮出來。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曉健/編制)

Ⅳ 培養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1. 發揮想像力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創造性思維需要有豐富的想像。」
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出了一道有趣的題目「磚都有哪些用處?」,要求同學們盡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遠一些。馬上有的同學想到了磚可以造房子、壘雞舍、修長城。有的同學想到古代人們把磚刻成建築上的工藝品。有一位同學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磚可以用來打壞人。從發散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這位同學的回答應該得高分,因為他把磚和武器聯系在一起了。
一位媽媽從市場上買回一條活魚,女兒走過來看媽媽殺魚,媽媽看似無意地問女兒:「你想怎麼吃?」「煎著吃!」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媽媽又問:「還能怎麼吃?」「油炸!」「除了這兩種,還可以怎麼吃?」女兒想了想:「燒魚湯。」媽媽窮追不舍:「你還能想出幾種吃法嗎?」 女兒眼睛盯著天花板,仔細想了想,終於又想出了幾種:「還可以蒸、醋熘、或者吃生魚片。」媽媽還要女兒繼續想,這回,女兒思考了半天才答道:「還可以腌咸魚、曬魚干吃。」媽媽首先誇獎女兒聰明,然後又提醒女兒:「一條魚還可以有兩種吃法,比如,魚頭燒湯、魚身煎,或者一魚三吃、四吃,是不是?你喜歡怎麼吃,咱們就怎麼做。」女兒點點頭:「媽,我想用魚頭燒豆腐,魚身子煎著吃。」
媽媽和女兒的這一番對話,實際上就是在對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既要靠老師,也要靠家長。要善於從教學和生活中捕捉能激發學生創造慾望、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想像力的空間與契機,讓他們也有機會「異想天開」,心馳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造力的不竭源泉。
在尋求「唯一正確答案」的影響下,學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像力也越有限。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像,對作品進行再創造。
2. 淡化標准答案,鼓勵多向思維
學習知識要不惟書、不惟上、不迷信老師和家長、不輕信他人。應倡導讓學生提出與教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敢於和同學、和老師爭辯。
單向思維大多是低水平的發散,多向思維才是高質量的思維。只有在思維時盡可能多地給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則…」之類的問題,才能強迫自己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別人未想過的問題。
老師在教學中要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建立自信,承認自我,同時鼓勵學生求新。訓練學生沿著新方向、新途徑去思考新問題,棄舊圖新、超越已知,尋求首創性的思維。
有一篇題為 《一切為了考試》的中學生作文,記述了一個「奇怪的夢」:
「記不清是哪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真是莫名驚詫。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是什麼?
茅盾原名?——教科書上寫著:沈雁冰——老師說是沈德鴻,無所適從。
烈日當空。氫氧化鋁分子式。蚊子叮在脖子上,啪!電視節目是《血的鎖鏈》,父親不讓看電視。春眠不覺曉,多困啊!又是可惡的二元二次方程式,監考老師嚴峻的臉。一張53分的數學試卷,我嚇得大哭…
氫原子只有一個電子,我只有一個腦子,怎麼塞得下這么多的化學方程式。憲法為什麼是國家根本大法? 一切為了考試。」
文章生動而形象地再現了一個中學生的夢境。這是一個中學生在殫精竭慮的拼掙和無奈時的吶喊。作者將強烈的創新意識,大膽的思維方式引進作文,思想信馬由韁,縱橫馳騁,內容騰挪閃錯,時空交替變換,意境奇幻詭譎,傳神地表現了一個中學生臨考前不勝重負的心理,讀後發人深思。
3. 打破常規、弱化思維定勢
法國生物學家貝爾納說過:妨礙學習的最大障礙,並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
有一道智力測驗題,「用什麼方法能使冰最快地變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熱、太陽曬的方法,答案卻是「去掉兩點水」。這就超出人們的想像了。
而思維定勢能使學生在處理熟悉的問題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並使問題圓滿解決。所以用來應付現在的考試相當有效。但在需要開拓創新時,思維定勢就會變成「思維枷鎖」,阻礙新思維、新方法的構建,也阻礙新知識的吸收。因此,思維定勢與創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創」與「造」兩方面是有機結合起來的,「創」就是打破常規,「造」就是在此基礎上生產出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來。因此,首先要鼓勵學生的「創」,如果把「創」扼殺在搖籃里,何談還有「造」呢?
4. 大膽質疑
明代哲學家陳獻章說過:「前輩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能力的培養對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創新意識具有重要作用。質疑常常是培養創新思維的突破口。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書本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全對的。真理有其絕對性,又有其相對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處,鼓勵學生大膽懷疑書本,引導學生發表獨特見解,這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一環。 在質疑過程中,學生創造性地學,教師創造性地教。質疑能將機械性記憶變為理解性記憶,讓學生嘗到學習、創造的樂趣。
反省思維是一種冷靜的自我反省,是對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結論採取批判的態度並不斷給予完善的過程。這實際上是一種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學生學會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
5. 學會反向思維
反向思維也叫逆向思維。它是朝著與認識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不同凡響的超常見解的思維方式。反向思維不受舊觀念束縛,積極突破常規,標新立異,表現出積極探索的創造性。其次,反向思維不滿足於「人雲亦雲」,不迷戀於傳統看法。但是反向思維並不違背生活實際。

Ⅵ 誰知道創新思維的六大基本方法是哪些

《創新思維方法》簡單介紹了創新的意義,指出創新能力人皆有之,通過訓練可以開發、提高。通過實際案例,較詳細地講解了創新思維方法,包括發散思維方法、收斂思維方法、形象思維方法(想像、聯想)、直覺與靈感思維方法;闡述了邏輯思維與創新的關系;敘述了廣告創意與創新的關系;最後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創新技法,幫助大家進一步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和促進創新成果的實現。

Ⅶ 常見的創新方法有哪些

我們今天改革開放每取得的一步成就,你看都與創新思維的實踐都有關系。那接下來,第四,創新思維的主要方法。創新思維這么重要,它又是前提,又是法寶,又是重要作用。它有這么多好的,那我們怎樣具備創新思維呢?我們的方法呢?

破除障礙,創新思維有三大障礙。

第一,思維定勢。你的思維定在那兒了,你的思維進了牛角尖了,出不來了,那你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展現出來,那一個人的思維為什麼會定在那兒,動不得了。

為什麼進了牛角尖,進了死胡同,就出不來了,這個思維定勢是怎麼產生的呢,一個權威,一個是從眾,權威說過了,我們就沒法說了,我就定在哪兒了。

還有什麼從眾,從眾心理,就是個體他順應了群體,盲目地有理無理地順應了群體,順應了先驗,我過去是這樣的,我的思維也定在那兒。先驗,還有情感。這四大因素使我們的思維定在哪兒了。

她說磨針,我們的思維都是把這個大的物件把它加工成拆分成小的。費曼這個物理學家就提出,把很小的東西加工成大件,完全思維倒過來了。

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納米技術,就是根據費曼設想來得,逆向思維。除了逆向思維以外,還有轉向思維。我轉一下,轉向思維包括前向思維,後向思維,由上而下的思維,由下而上的思維,還有要借腦思維,借人家的大腦來思維,都是創新思維。

Ⅷ 常見的創新思維方式有哪些

1.加法思維。加法思維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說、技術、產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進行適當疊加或組合,用以形成新學說、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方法。正如美國創造學家奧斯本所說:「新的發明幾乎都是通過對老發明的組合或改進產生的。」
2.減法思維。減法思維就是將事物的要素進行縮減或分割,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我國對計算機簡化中得到的VCD和學習機的問世就是減法思維的運用。將計算機中的光碟機與解碼部分取出來變成了VCD;將計算機的文字錄入編輯和游戲功能取出來就成了學習機,造就了一個利潤豐厚的產業。
3.變換思維。變換思維是指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採用靈活多樣的改變和轉化,進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某西方國家有兩個教徒在教堂祈禱時想抽煙,其中一個問牧師:「我在祈禱時可以抽煙嗎?」牧師斷然拒絕。另一教徒換了一種問法:「我在抽煙的時候可以祈禱嗎?」牧師說可以。兩個教徒所說事實是一回事,但效果卻大不一樣。
4.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指不採用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而是從完全相反的、對立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司馬光砸缸。
5.類比思維。類比思維是指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屬性,從而推出其中一個對象可能具有另一個或另一類對象已經具有的其他屬性的思維方法。例如:雞蛋固化技術。哈爾濱市道里區榆樹鄉榆樹村一位農民,他從雞蛋想到了奶粉,嘀咕著要把雞蛋「曬干」,經過反復試驗,終於成功了。「曬干後的雞蛋」不但能製成蛋黃粉、蛋黃飲料和罐頭等食品,還能提取黃油,市場前景非常看好。
6.聯想思維。聯想思維是指通過一個或一類事物聯想到相連、相關或可能相連、相關的另一個或另一類事物,從而達到創新目的的方法。例如:茅以升的「射水打樁法」。橋梁專家茅以升在建造錢塘江大橋時因江中泥沙層很厚,打樁時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後來他看到鄰家的孩子用鐵罐澆花,細細的水流居然把花壇泥土沖出了一個深深的窟窿,他茅塞頓開,立刻想到了射水打樁的好辦法,解決了工程進展中的難題。
7.迂迴思維。迂迴思維法是指迴避使用常規的直接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採取拐彎抹角的見解、方法來解決問題。例如:有一個領導書房裡的大沙發要搬到另一個房間去,因沙發大門小,勤務員們試過幾次都搬不出去。領導問:「怎麼沒搬出去?」勤務員說:「門太小出不去。」領導在沙發左右踱步,時而望望沙發,時而瞥一眼門,思索片刻,慢條斯理地問:「是先擺好沙發後蓋房子呢?還是先蓋好房子後再搬來沙發呢?」勤務員們聽後低下了頭。領導便出去散步了。後來勤務員們不時變換方式,終於將沙發搬出了門。
8.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圍繞一個中心問題,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的思考和聯想,以探求問題的答案的思維方式。例如:齊白石會客。一天有三個學生上門求教,只見門上寫了個「心」字。其中一位學生轉身就走。另兩位學生卻上前敲門,被齊家人勸回。次日他們三人又來求教,發現門上換了個「木」字,頭一天先走的學生立刻上前叩門,白石老人笑盈盈的開門迎客。這是什麼道理呢?第一次門上寫的實際是個「悶」字,說明齊老情緒不好,不會客;第二次門上實際上寫的是個「閑」字,說明齊老清閑無事,可以見客。

Ⅸ 創新思維方法有哪些

抽象型思維,逆向型思維,跳躍性思維,爆發型思維,撞擊型思維等等

閱讀全文

與發散思維型創新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哄老婆的方法有哪些現實 瀏覽:507
一氧化氮有哪些檢驗方法 瀏覽:95
日本電池檢測方法 瀏覽:102
如何快速讓心跳加速的方法 瀏覽:117
餐巾紙盒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499
野釣小羅非鬧窩解決方法 瀏覽:285
木扶手與立柱連接方法 瀏覽:533
打伊藤的最佳方法 瀏覽:369
來電顯示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1
單元閥安裝方法 瀏覽:549
一個口腔里潰瘍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652
魚石脂軟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525
蘋果手機的通知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69
七年級上冊數學練習題計算方法 瀏覽:578
sbs包管子簡單方法 瀏覽:83
魚貝類品質評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837
水泵灌注樁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799
方管厚度不一致的立角焊方法技巧 瀏覽:134
醋鵝子做醋方法步驟 瀏覽:53
召喚電腦靈魂的方法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