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名人讀書方法摘錄怎麼寫四年級

名人讀書方法摘錄怎麼寫四年級

發布時間:2022-02-11 02:48:48

A. 名人讀書方法,少點字

盧梭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一向反對死讀書、濫讀書。
當時社會上有些人,學了一門知識趕著學另一門知識,沒一刻停息,只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卻沒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結果,知識是學了些,智力卻很少增長。
盧梭對此很看不慣,就在他著的《愛彌爾》一書中說,這種人「就好比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貝殼,可是看到其他的貝殼時,他又想去拾,結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貝殼不知道選哪一個好的時候,只好通通扔掉,空著手回去。」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總結出了「一總、二分、三合」讀書法。一總:先瀏覽書的前言、後記、序等總述性部分,然後認真地讀目錄,以便概括地了解全書的結構、內容、要點和體系等,這樣便可對全書有個總體印象。二分:在讀了目錄後,先略讀正文,這不需要逐字讀,要著重對那些大小標題、畫線、加點、黑體字或有特殊標記的句段進行閱讀,這些往往是每節的關鍵所在。三合:就是在翻閱略讀全書的基礎上,對這本書已有個具體印象,這樣再回過頭來細讀一遍目錄和全書內容,並加以思考、綜合,使其條理化、系統化,以弄清其內在聯系,達到深化、提高的目的,進一步深入領會初讀時所不能領會的許多東西。

朱熹

宋朝著名學者朱熹,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及自然科學,均有研究。他在讀書方法上,特別強調「循序而漸進」。
朱熹說:「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漸進,則意志理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說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弄明白它們的含義,一句話一句話地搞清楚它們的道理。前面還沒搞懂,就不要急著看後面的。這樣就不會有疏漏錯誤了。

魯迅

魯迅先生讀書非常強調博覽,主張不要對自己的閱讀范圍作過狹的限制。魯迅在《讀書雜談》一文中說過:「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乾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科的,偏看看理科書,看看別個在那裡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錢鍾書

錢鍾書的治學之道,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博聞強志,深思慎取。
錢鍾書從啟學之時,就博覽群書。讀中學時,就讀了《天演論》等英文原版著作,還啃下了《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至於他喜愛的小說雜志更是愛不釋手,披閱不倦。他閱讀書籍所寫的札記,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毫不誇張,他寫學術巨著《管錐編》時,所用的資料足有幾麻袋。
錢鍾書主張先博後約,由博返約。即先廣泛涉獵,博覽群書,然後再在此基礎提煉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使他成為一代學術泰斗,也為後學者指出了正確的成功之路。

鐵凝

鐵凝說:「對一個小說家來說,書讀得越雜越好,應該多讀一些小說之外的書。」其他優秀的作品會開闊你的視野,從另外的書中可以獲得別樣的生活和感受,這樣生命也會更完整。另外,讀書應該從興趣出發,不要硬著頭皮去讀,「讀不下去,你怎麼獲得營養啊?也許隨著年齡以及閱歷的增長,你會發現你漏過了一些值得你去讀的書。所以,也不要太過排斥。」鐵凝認為,閱讀對於自己來說,就是生活里最為愉快的一部分,任何一本好書給讀者的營養都是慢慢滲透的。鐵凝對自己未來的閱讀計劃是:經典的,耐讀的。

B. 名人讀書方法故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個方面。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C. 名人讀書的方法有哪些

  1. 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法

    諸葛亮讀書也沒有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他對好友們說:「你們幾位從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反問諸葛亮「仕途」如何,諸葛亮「笑而不答」。

  2. 陶淵明|「會意」讀書法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他在《五柳先生傳》中曾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讀書時注意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實際上,他追求的是讀書會意,著重領會書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摳個別字句。

  3. 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

    宋朝著名文學家蘇軾在他的《又答王庠書》中就侄女婿王庠「問學」,介紹了他自己首創並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蘇軾在信中說:「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說,好書就像知識的海洋,內容豐富。

  4. 鄭板橋|「精當」讀書法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中的「求精」,是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當」就是恰到好處,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實際上,鄭板橋並不反對博覽群書,只是強調多讀必須以精讀為基礎,多讀的內容也必須用精讀中得到的知識去聯系新知識,圍繞一個課題深入下去。讀書貪多不求精,就會胸中撐塞如麻;讀書求精不求多,才能讀到書里去,抓住要領,但不等於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5. 歐陽修|「計字日誦」讀書法

    北宋文豪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歸納而成。他曾經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總字數為455,865個字,然後規定每天熟讀300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他說:「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的確,這樣日積月累,一部部的書籍就被他背熟了。這種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集腋成裘,在歐陽修的親身實踐中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D. 名人讀書的方法

  1. 無時不讀

  2. 讀而能思

  3. 思而能行。

E. 名人的讀書方法或名言

1、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學,不知理。

2、活到老,學到老,學到八十仍嫌少。

3、笨鳥先飛早入林,功夫不負苦心人。

4、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5、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歐陽修

6、勤奮者廢寢忘食,懶惰人總沒有時間。

7、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8、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9、勤奮是好運之母。

10、越努力,越幸運。

11、韋編三絕,懸梁刺骨,鑿壁偷光,囊螢映雪,卧薪嘗膽,圓木警枕。

12、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收獲得好,必須耕耘得好。——徐特立

13、天才來自勤奮。

14、只要能收獲甜蜜,荊棘叢中也會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15、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16、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17、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8、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19、謹慎和勤奮帶來好運,勤勉是好運之母。

20、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1、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22、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2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4、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25、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韓愈

26、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27、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28、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雨果

29、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30、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F. 名人的讀書方法

一、諸葛亮的「觀其大略」讀書法

諸葛亮隱居荊州隆中之時,與穎州石廣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並一起拜師游學。其他三人讀書學習「務於精熟」。諸葛亮讀書卻與諸生不同,他他沒有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概,擷取精華。

二、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曾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讀書時注意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

三、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說:「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四、馬克思的「針對性」法

經常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經濟經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依然克服各種困難,堅持讀書和科研。

五、蘇步青的讀書法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主張讀書要多讀、精讀、他讀書時,第一遍一般先讀個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這樣來讀《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的。

他最喜歡《聊齋》,不知反復讀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無處查,他就讀下去再說,以後再讀就逐步加深理解,蘇步青讀數學書也是這樣的,他總是邊讀邊想,邊做習題,到讀最後一遍,題目全部做完,他認為,讀書不必太多,要讀的精,要讀到你知道這本書的優點、缺點和錯誤了,這才算讀好、讀精了。

G. 名人。讀書方法。

1、通讀:這一遍講究從頭到尾一氣呵成,把握全書的脈絡和中心思想,形成整體概念。具體來說有以下要點:
正式開始閱讀之前,仔細閱讀目錄,把握全書結構,如果章節標題里有本書獨有的概念,要重點注意。2、精讀:這一遍講究最大限度地吸收書中精華,以吃透榨乾為目的。具體來說有以下要點:
這一遍不求速度不限時間,也不需保證獨占性,可以與其他舊書同時交錯讀(但是如果中途開啟新書,仍以新書優先)
步步為營,吃透一章(或一部分),再往下讀,中間留思考的時間。3、掃讀:這一遍講究用最快的速度過一遍全書,如果快進看電影一般,鞏固整體印象,梳理全書脈絡。具體來說有以下要點:
先過目錄,看能否對照目錄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輸出每章的大概內容。
快速掃讀,劃線或書摘密集的地方可以稍作停留。

H. 名人讀書方法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I. 名人讀書方法的事例(50字以下)

一、諸葛亮的「觀其大略」讀書法

諸葛亮隱居荊州隆中之時,與穎州石廣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並一起拜師游學。其他三人

讀書學習「務於精熟」。諸葛亮讀書卻與諸生不同,他他沒有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

概,擷取精華。

二、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曾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讀書時注意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

三、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蘇軾在他的《又答王庠書》里,介紹了他首創並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他說:「書富如入海,百貨

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為書籍

豐富地如同在海洋中遨遊。人的精力,不能夠全部收取看盡。只要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書就行。

四、鄭板橋的「精當」讀書法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中的「求精」,是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

當」就是恰到好處,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閱讀全文

與名人讀書方法摘錄怎麼寫四年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哄老婆的方法有哪些現實 瀏覽:508
一氧化氮有哪些檢驗方法 瀏覽:95
日本電池檢測方法 瀏覽:102
如何快速讓心跳加速的方法 瀏覽:117
餐巾紙盒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499
野釣小羅非鬧窩解決方法 瀏覽:285
木扶手與立柱連接方法 瀏覽:533
打伊藤的最佳方法 瀏覽:369
來電顯示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1
單元閥安裝方法 瀏覽:549
一個口腔里潰瘍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652
魚石脂軟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525
蘋果手機的通知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69
七年級上冊數學練習題計算方法 瀏覽:578
sbs包管子簡單方法 瀏覽:83
魚貝類品質評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838
水泵灌注樁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799
方管厚度不一致的立角焊方法技巧 瀏覽:134
醋鵝子做醋方法步驟 瀏覽:54
召喚電腦靈魂的方法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