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全部關於哲學的世界觀及方法論
你出了一個好大的題目啊!!
如果你的意思是馬克思哲學原理說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那你可以翻一翻高中的政治教材,或者找一本大學的《馬哲原理》看看,裡面對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敘述十分詳細,主要是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具體原理你知道的。
如果你說的馬哲之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西方哲學里那些大哲學家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中國哲學里說到佛教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很特別的,其他一些國家的哲學我就不大清楚了,不過我猜想也都會有的。
所以我說你出了一個好大的題目。如果你真想了解,你可以看看哲學概論之類的書,內容相對全面一些。
Ⅱ 中國的哲學思想有哪些
哲學是研究一般性問題的學說。一般性問題包括:物質、意識、認識、方法、邏輯等。
科學是研究具體性問題的學說。具體性問題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政治、經濟等。
在古代,哲學是研究所有問題的學說。如《周易》(周文王)、《道德經》(老子)、《論語》(孔子)等,這些著作的內容包羅萬象。《周易》是哲學研究的重要開端,隨後諸子百家提出了豐富的哲學思想。
在近代,數學、天文學和醫學等紛紛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學科。如《九章算術》、《本草綱目》(李時珍1578 )等。
在當代,哲學與科學明確分工,哲學負責研究和解決一般性問題,科學負責研究和解決具體性問題。
其實,哲學早已融入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當中,成為大眾化的知識。可以說,現代的普通人都是哲學家,而那些號稱哲學專家學者的人都是騙子,因為他們熱衷於講一些虛假的概念和脫離實際的道理,外加幾句鳥語,故意把別人搞糊塗方顯自己高明,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是在侮辱人們的智商。
哲學並不存在什麼深奧的道理。如《王氏哲學》言簡意明、通俗易懂,普通人都能理解和掌握。凡是普通人能聽懂的哲學就是真哲學,凡是普通人聽不懂的哲學就是偽哲學。
Ⅲ 簡述中國哲學的主要內容
第一階段:秦秦是中國哲學和文化的高峰期,後期哲學的發展是首屈一指的。秦不僅具有鮮明的演繹的群體,更深入的討論個人生活;
第二階段:自秦始皇統一到封建哲學中國的洋務運動到五百年的混亂,三百年的混亂之中。哲學的橫向停滯,留在儒家思想的框架內討論和研究。
第三階段:從洋務運動「在西方的」文化體制改革「五四運動」的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一直是巨大的顛覆,中國人開始思考中國哲學的缺陷,並試圖通過引用(為代表的洋務運動)的文物,試圖模仿西方君主立憲制「改革」(改革運動)的代表,「文化概論」( 54運動保持高舉民主科學旗幟,批判舊文化,以促進新的文化的代表)來重寫中國哲學。
第四階段:從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混沌哲學,中國傳統哲學徹底摧毀。
第五階段:唯物主義哲學幾十年後的文化大革命到現在,已經痛苦,因為五四運動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質疑傳統的中國哲學逐漸下降,在十年文革期間被進一步破壞傳統的哲學世界觀。中國的發展理念,借用西方社會,經濟,科學,系統的內部和包裝,以中國傳統哲學唯物主義哲學的階段。
特徵的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
「哲學」這個詞英語哲學不同,它來自希臘語根Philo和索菲亞,原來的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
這意味著對智慧的愛(愛的智慧),或智慧的的追求(strivefor智慧)。的智慧詞,意思是廣泛的現代詞,它指的是所有人類活動的理性思考和反省的。羅素把它概括為如下:「哲學是對真理的認識」。中國官方的定義是:「哲學世界觀,??哲學是方法論。」這應該是最科學的定義。
西方哲學是來自希臘的數學和幾何,邏輯思維能力,機械,啟動後可以從已知的知識,如數學和幾何未知的結論。我們都知道,邏輯思維能力,必須先定義,但定義往往難以精確的推理過程往往是與事實不符的。這是西方哲學的困境。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他的「哲學問題」結束時,說:「應該學習的理念的原因是,它不能提供任何確切的答案所提出的問題,因為通常不可能知道確切的答案是真實的,但這寫問題,這些問題是可以擴大我們的概念,所有的事情,我們的思想和心靈的豐富的想像力,並減少教條式的信心,這些都是可能的,以反映角色的靈魂囚禁「在這段話中,羅素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根本上准確的,而不是哲學的西方哲學家,需要精確的定義。
讓我談談西方哲學的困境:第一個層次,哲學的定義和邏輯的基礎上。西方哲學家定義是困難的科學。例如,一些木材組合物,木材和纖維的組合物由眾多的椅子上,而反過來的纖維組成的有機分子,有機分子的轉動不同的原子組成。即使在面對大自然的最簡單的物質氫是很難來定義「一」,因為氫分子由2原子上的氫原子由電子和質子在科研的角度來看也到了中微子,以及到的神秘的結構。這是西方哲學「的理念丑聞。的邏輯西方哲學的生存也是一個問題,第一個發現的」高手「,」會出現所謂的「結構推理謬誤和混亂,後來發現一個邏輯悖論。第二個層次,有西方傳統哲學的三大主題:神(存在)的物質(自然)和靈??魂(精神界)。對世界的認識的深化,上帝的理念,以搶佔地盤越來越少,上帝的存在只有在哲學,宗教,不是現代的理念,可以說對象的迅猛發展,自然科學,哲學,自然世界的一般原則和結論---也就是說,物質取代自然科學,現代發展心理分析,語言分析,成為獨立的心理學科,它取代了研究的哲學精神,所以,,說研究哲學的損失所面臨的危機。
羅素在「哲學問題」,「2 +2 = 4「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是他用的數學概念,這個概念來代替原來的主。比其他東西,他們應該有一個更純的邏輯。」2 +2 = 4「這樣的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經常例子,例如,它是困難是真實的,也不會成為真理。兩個蘋果加兩個蘋果,四個蘋果,但二加二不一定是四口人,時間或其他條件需要是極限等式成立,否則將有兩個加上兩個人的生活有多少個人的問題,有些人會戰斗仇殺數量減少的問題。因此似乎明白無誤的真理,事實並非如此。和我們平時的一些概念:明天的太陽將再次出現,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在南極或有可能發生在北極,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也就是這個道理。一天有24小時,是固有的概念,但精確的概念是不準確的,因為每年的地球自轉加速有零點幾秒的誤差,因此不能有一個精確的概念。的例子還有很多,這是西方哲學流派西方哲學的困境。原因很多,它是很難統一的,因為他們超越了事物的本質,不能被發現。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哲學」的定義:「根據耳福看到的名稱表示微聽飽耳福的氣味,名稱,稱希臘抿了一口飽耳福的名稱上述易三不要指望,它是混合型的,作為它的一個不油,不突然發現找到也恢復了非物質財富不能命名。是不一樣的喜歡,無論是大象,是恍惚。隨之而來的,但此後不,但沒有反映在它的第一個迎接。「(」道德經「14)。 「以前它是一個每天清理土地來寧,神的精神,谷盈餘,侯王是,世界是積極的。」 (「道德經」39)。 「天下之物出生的出生。」 「道,出生於一體,一兩,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切負陰,陽,和毒氣。」道德經「41。
」不能准確地定義,推理不能是准確的,但也很難有一個准確的結論,這樣的認識,是中國人民的祖先早在明確在胸前,「道可道,非常道。的名稱可以任意命名,這個名字」I「道德經」這一概念。它解釋了法律和實質性很難精確的描述真理,真相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物的變化將改變。法律
看西方哲學的思想是:所有---「是,是」矛盾律---「什麼都可以沒有,是不是」什麼必須的法律,排除---「是或不是」西方哲學的基礎上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這樣就產生了各種對抗性的矛盾,但也產生了很多反對的概念。 :好友 - 和平 - 戰爭的敵人,對與錯,......因此,西方的思維很容易走向極端,完全忽視了事物發展的中間環節。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除了敵人,朋友以及非敵非朋友。中國古代哲學觀念早已走出對立的概念,其基本點是儒家的「中庸」。中國文化已經從易經,在的真相,我們明白物極必反早,總是採取「適度的不滿,他們的目的不是溢出。 「過猶不及」是一個流行的概念。
在一般情況下,中國古代哲學,西方哲學思辨較早擺脫困境的西方哲學的學術經歷了一段。中國古代哲學的框架或事物的本質,其次是讀者了解,思考。處理過的木材邊桌,說明中國哲學是木的,長方形的,因此,即使該表的完整描述。羅素等西方哲學家一樣,如果一個表的描述,認為是非常准確的觀看角度考慮光線的變化,它是很難有一個精確的描述表中。中國古人,跳過現代西方哲學的本質描述的混亂。
由於中國古代哲學觀念的中國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國書法與繪畫是西方繪畫藝術,而不是高水平的。西方繪畫向現代抽象,野獸派不是現實主義繪畫的現實。中國畫空白的另一種境界,它設置的心情和感覺觀眾對應的是白雲雲草空白可以看到草是山,山中也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印象,它與人們心中的概念是一致的。中國畫家為空白的印象畫,畫理解自然。中國畫的本質是「精神」,是一種純粹的抽象藝術。是的理解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二階段,理性的認識。中國哲學不堅持的精確定義,只需要一個描述事物的本質。根據讀者可以了解他們的成就,了解,知道她的命運是自己的好運氣。 「命運」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與迷信無關。無法理解,哲學是一個缺乏道德修養是他們的損失。中國的生活以及語言,語言哲學,並根據這種思維模式。中國古典明白,你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怪幾乎連這樣的學者朱熹說,他大學發布的語言准確,而其他的解釋可能是不明確的。
「30輻條的樞紐,它與寶石的汽車認為,當它不是,是用來鑿戶牖以為室,當它是不存在空間。因此,李,與沒有心思。「」道德經「11章描述的是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他們不明白,」2 +2 = 4「。兩千年前的時候,我「消失」不「的時候,西方哲學家們還在討論是否真正的邏輯,2 +2 = 4。由於中國哲學,世界觀進步的進步,中國人早就有沒有「神」的概念。中國文化的命運「,」道「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論語·述」,「繼承離奇。儒家不相信鬼的最有力的證據。西方哲學在17世紀的前主教堂的辦學理念。只有在唯物主義的辦學思想,從該中心的一神論」和唯物主義是可以慢慢實現。雖然有討論早在古希臘的原子論,這樣的對世界的看法,在基督教佔主導地位的社會是沒有市場的,它是不佔優勢,因此,從思想水平在中國哲學比西方哲學的層面。
中國和西方哲學的差異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可以保持在過去的一百年,幾千年先進落後於西方世界的哲學是世界觀。整個西方哲學和方法。可以說是來自古希臘文化,其中的主要代表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什麼是什麼,以及為什麼」的問題模式,為以後的西方哲學奠定的基本研究方法,探究式學習的思維方式,成為西方的習慣。瓦蓋跳,將調查原因,還發明了蒸汽機,牛頓看到蘋果掉在地上的,但還調查了為什麼這么出口法律的「重心」。中國的哲學很陰和陽的「書變動」,西方哲學昏昏欲睡時,你怎麼定義「中國人的思維是超越了這個詞的定義的范圍,和也明白,不追求絕對真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耳福看到,名稱,微;聽飽耳福的氣味,這個名字,說希臘抿了一口飽耳福得到,名稱,說被夷為平地。不要指望它是一個混合油一下,它不會突然找到財富不能命名也恢復了沒有。喜歡,不管一樣,不一樣的是適合發呆的。隨時間,但之後,迎接並不會反映在它的第一次。「昨天是一個:每天清除的,而土地,上帝是一種精神,山谷的財政盈餘,侯王是一個「天下之物出生的生而自由的思想世界。」 「道出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切負陰和陽,毒氣」(「道德經」)。也遭受西方哲學的定義「」如何完成。這可以說是中國哲學,一個級別高於西方哲學。
這是中國哲學的先遣隊,使我們不像西方人,「跟蹤底部的概念,應該說,中國先賢為年輕一代提供一個思考和學習的範例,後來,人們反對的人,喜歡哲學的混亂,但它也使的中國人失去了他們的好奇精神的學習。「中庸」,「太遠」模式的思想影響了中國人民的未來。它是就好了現在學生用計算器後,一些調查的圓的周長與其直徑的比例,平方根的需求相同,一千人不能找幾個人能算PI的平方根計算器發明。幾十年來這種情況下,許多使用電腦,只知道不知道如何使用相同的原則,編程或計算機原理及如何因為業已存在的良好模式,以方便我們操作到復雜的計算機編程,我們不太可能。
>
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差異,導致中國和西方國家生產之間的差距。但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是人類生產技術,長期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像20度的水被加熱到92度,量變到質變的水變成蒸汽,這是人類生產技術的積累,實現了「質的變化」時,西方人的思維以這種好奇的習慣。這意味著一系列的偶然因素導致的必然結果。這種缺乏積極的,保守的,「自以為是」的態度對待學習和思考,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正應了一句毛澤東:「驕傲使人落後一取得進展,以開放的心態。「
確定的差異,理解的長度。弱點民族復興是指日可待!
Ⅳ 馬哲的六大方法論是什麼
馬哲的六大方法論:辯證唯物論、認識論、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價值論。
1、辯證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是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學說、關於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學說 , 它採用辯證法的觀點研究世界的本質,所要說明的是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和世界的組成「有什麼」的問題。
2、認識論:
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或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的、創造性的反映。認識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
3、聯系觀:
聯系觀,即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徵。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著的有機整體。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條件性、可變性。 因此,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孤立的觀點。
4、發展觀:
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徵。唯物辯證法認為無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的思維都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的發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發展的實質就是事物的前進、上升,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即發展觀。在社會歷史領域,發展觀是一定時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思想觀念層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個國家在發展進程中對發展及怎樣發展的總的和系統的看法。確立什麼樣的發展觀,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它也是伴隨各國經濟社會的演變進程而不斷完善的。
5、矛盾觀: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的含義。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6、價值論: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價值和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具有不可比較性。價值是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構成商品交換的基礎。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等范疇,是馬克思用來說明商品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質。
(4)中國哲學的方法論有哪些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意義:
1、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對人與世界的關系的最高抽象。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地指出人與世界的關系實質上是以實踐為中介的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關系。
2、從實踐出發解決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偉大哲學變革的實質和關鍵。是實踐為人提供了認知對象。因此在實踐中,人不僅認識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礎上創造了人類的屬人世界。所以,實踐不僅具有認識論意義,而且具有世界觀意義。
3、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其他一切哲學的根本之處,在於它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獨特方式。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不了解人類實踐活動及其意義,因而導致他們在對世界的理解和觀察世界的視角上存在著重大缺陷。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現實世界,從而在世界觀、自然觀、歷史觀和認識論上都獲得了全新解釋,構築了統一的、徹底的、科學的哲學體系。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貫穿於全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變革主要表現:
創立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結束了社會歷史領域中唯心史觀的統治地位。結束了舊唯物主義缺乏能動原則的狀況。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去理解物質世界,使唯物主義成為生機勃勃的科學理論體系。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Ⅳ 中國傳統哲學都包括哪些方面
引言:中國傳統哲學都包括哪些方面? 中國的傳統哲學文化是有很多方面的,只要傳統哲學的源頭就是在諸子百家的時期。當時是因為中國傳統的思想還沒有定下來,百家爭鳴的文化更是讓中國傳統哲學得到了一個融合,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等。最後雖然封建統治是以儒家為主要的主旋律,但是依舊有其他的思想相以襯托,所以中國傳統哲學文化是比較悠久的。
中國的禮儀也是在不斷進步的,從傳統的哲學中就可以看出中國的禮儀是有很強大的規矩的。無論是從老師還是學生的看法或者是君臣之分等等這些在古代時都是比較嚴格分明的,並且階級層次也是比較固化,這也是中國傳統的禮儀。其實這些思想不僅是友好的同時有壞的流傳到現在的中國的禮儀都是更加禮待他人的一種好的方面。
Ⅵ 高中哲學的方法論有哪些(全)
這是所有高中的哲學論,請查看:一、藝術方法論1、 「先整體後局部\」,「先大後小\」,「對立統一\」;2、盡精微、致廣大、道中庸、極高明——徐悲鴻;3、「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和「溫故而知新\」 ——《中庸》;4、學藝術要學大師,學到大師一半是小師,學到小師一半是無師;5、取法其上得乎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古語有言;6、其實作品就是給幾個人看的,要說給圈子看,都有點假。做完作品把幾個朋友叫到工作室來,他們一進來,在目光停頓的幾秒鍾之內,藝術家就知道自己的作品好不好。——某藝術家;7、當我不知如何做出抉擇時,我按我的本能去做。——某藝術家;8、人,我相信在吵架或拚命的時候才會顯出本質,平時都在掩著自己……——某藝術家;9、廣告創意方法論有先聯想再想像,「異質同構\」與「兩舊化一新\」,概念的統一與概念的隱喻。 二、武術方法論1、中華武術方法論:中國武術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是推己及人的仁。(《葉問》) 2、中國武術方法論:其一,少林外家拳崇尚剛陽,勇猛、快速、直取,力量與速度,是以剛克柔、以強勝弱、大力打小力,手慢讓手塊,一力降十會;其二,武當內家拳是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以靜制動,講究意念,安舒、緩慢、是和自然和諧共生,講吐納、導引(引導內氣),是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以靜制動、以動應變,借力打力,尊循老子的「吾不為主而為客\」,「反者道之動\」「物壯則老\」,就是說,不敢主動,等事物向它的反面發展,力量最強時沒法改變,等舊力略過,轉衰而新力又未至時,找准時機借勢打力。 3、武道,茶沒有高低與不同品性之分,什麼是高?什麼是低?它們本身都是生產於自然當中,並沒有高低之分。在我看來,茶的上下高低並不是由茶來對我們說,倒是由人來決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我不願做這個選擇。喝茶只是一種心情,如果你的心情中了,茶的高低還有這么重要嗎?同樣道理,世上的武術派別如此繁多,難道說也沒有什麼高低上下之分?我想是這樣的。既然武術沒有高低之分,為何還要比武競技呢?我以為,世上的武術確實沒有高低之分,只是習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通過競技我們可以發現和認識一個真正的自己,因為我們真正的對手,可能就是我們自己,只有通過競技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意思是說最可怕的競技在自己內心?由上我想,古今中西哲學門派也沒有上下高低之分,只是我們學習的人有上下高低之分,及理解的好壞之別。由此觀之,心態的境界之別很重要。(《霍元甲》) 4、李小龍截拳道方法論:「欲解截拳道,一個人必須能舍棄一切理想、形式與派別;甚而也猶需拋卻何者是何者不是所謂的截拳道之理想。能清晰精純地洞悉情勢確屬不易——人的心靈是復雜難解的。——技巧的學習容易,對於各人獨特的風格與個性的培養則否。截拳道是無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無派無別的,亦可適於任何派別。截拳道能運用各門各法,不為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為其所用。欲於截拳道中有所精進,必先對意志有控制鍛煉的意念,忘卻成敗勝負;忘卻驕傲與苦痛。讓對方因其挑釁而遭受更嚴厲的反擊。最大的謬誤就是預先對結果妄加臆測;不應對成敗得失有所在意。讓一切自然發展下去,你的身體四肢自會在適當的時機反擊。截拳道使我們一旦確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顧。它對生死是置之度外的。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膚淺、不實。而系直貫入復雜問題的核心。截拳道並不虛張聲勢。它並不迂迴地走著,而系一直線朝向目的的。簡捷的一直線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截拳道之技巧簡單說就是如何使動作簡捷直接。如何表現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實的。能自由無拘不為外在的依戀、偏頗所限。截拳道可謂啟開智慧之火炬。它系生命之道,一朝向意志力與控制力的動作\」。 6、《五輪書》方法論:澄澈空明的心境,保持一顆率真的童心,保持平和的心境,信念不可動搖的是一切中的最偉大者,掌握爭戰本身的節奏,一切以大局為重,以攻為主的准則,贏得進攻的主動,用像走路一樣的步法,速度是取與物體固有的規律合拍的速度,招式同一個婦人或孩童所用的姿態不會有太大的不同,人刀合一,身便是心,依靠本能,幾乎不假思索就一劈而下,一擊必殺。 6、刀法,刀是百般兵刃之祖,刀法內功心訣是動亦不動,靜亦不靜,無非妙用,勝算他心,內功為心訣,外功為刀法。刀法外功的刀訣是精、氣、神,是內三合,手、眼、身是外三合,沒有心訣的刀法那是死法,沒心訣那叫沒刀味,武藝是講靈氣的,只有形神兼備,心神合一,才能游刃自如,酣暢淋漓,出神入化。 二、先秦兩漢方法論1、《周易》它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是陰陽八卦圖式。易經是易者動也,在運動中變化,在變化中運通。陰陽中的白魚黑眼謂「陽中有陰\」,黑魚白眼謂「陰中有陽\」。此增一,彼則減一;彼增一,此則減一。古人認為,陰陽兩者相互不離,相互消長,相互轉化,產生了世間萬物,萬物中皆包含此理。 2、《黃帝內經》是讓人關注自身,而世人更多是把時間放在終端目標上,放在外面上。其實關注自身,總結自身的經驗,處理好自身的事物,是能更好地達到外在的目標,甚至是捷徑。2、老子道學的方法論是「崇本息末\」、「以本統末\」,而無「崇本舉末\」(王弼)。老子的「道\」,乃是他「道學\」的世界觀,以道為本,是他的認識論,崇本息末是他的方法論。道家方法論是以平常心、規律心去觀察和判斷事物運動的軌跡變化; 3、孔子儒學的世界觀和認識論、方法論,建構起以「仁\」為最高哲學范疇的儒學體系。孔子視「仁\」為道,作為他儒學的世界觀,並明確地提出了「中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 4、莊子手裡,把「道\」進一步絕對化,提出了「齊物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天道\」與「人道\」同一,把上古的「天人合一\」神學觀念發展為「天人化一\」的虛無主義,從而「蔽於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所以他的消極人生哲學,總成為爾後動亂時代不得志或沒落文人的寄命符和道教的主要經典。 5、孟子唯心論先驗論的世界觀與內省修身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把孔子積極進步的儒學改造成為消極的偽道學。 6、荀子他的道表儒里的王霸合一的哲學體系。建構了他的以道、禮、法結合為特質的王霸政治哲學。 7、韓非建構了法、術、勢互為結合的法治哲學體系。盡管兩千年來荀、韓思想始終是封建統治思想的基礎,卻始終不敢公開予以正名。 8、《兵法》是國之大事,存亡之道,是排兵布陣之道。學兵法,以借勢造勢為上,可以成為千軍之帥才,帥才是展現「群體\」的集團實力。謀事先謀勢,兵法講霸悍氣,常講搶制高點。 9、董仲舒的天命論世界觀和「天人合一論\」與「天人感應論\」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無疑是受了「天人感應論\」和經驗主義實證論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影響。 10、佛心即平常心。如果一個人能修煉到一種平常心,這樣他就能夠感悟外在波動,就像那個心電圖一樣,如果心電圖有規律地水平走,就能夠對比波電向上向下,就能夠比較出高低的變化。佛心平常心即是參照頻率,格調,感性的變化。佛心這個作用可以見到《三國演義》裡面的一個人,那個人叫水鏡先生,水鏡這個名就是:水面很平靜,好像一面鏡子,能照到自然界春夏秋冬,照到樹木花草的枯榮繁茂翠綠,它亦能照到自然界的弱肉強食,晝夜交替,人生的電閃雷鳴,狂風暴雨還有風和日麗。感悟到一切,連掉一點枯枝,它都盪起一圈圈漣漪,這就是平常心能夠感悟外在一切,並且經過經年累月的心境澄明,自能照到外在一切變化規律。 11、棋道方法論:重勢不重子 三、國外哲學方法論1、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系統地、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唯物辯證地看問題。盧卡奇(Ceorg Lukacs)說:「馬克思主義真正的方法並不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不僅僅是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描述,而是一種總體的批判視野和歷史的辯證法\」。 2、胡塞爾現象學方法論:把存疑的問題打包,當一個整體。或者說,把思想、理論、戰略用一個括弧括起來,當一個概念,胡塞爾現象學的好處是追求本本,把別人的概念、觀點、理論先括起來,放一邊,不是拋棄到一邊,而是暫時置之一邊,以這樣直抵本質。 3、實用主義方法論:實用主義是發源於20世紀初的的美國,它承認達爾文,又承認宗教,承認經驗主義又承認理性主義,既唯物,又唯心,認為自己是多元論的。實用主義強調從人的「經驗\」出發,主張用行為效果當作最高目的,根據事實效果來判定或修正信念,實用主義把「人的問題\」引入現代西方哲學,杜威提出哲學變成解決「人的問題\」的哲學方法。實用主義主張從人本主義的立場,用經驗主義的的態度去觀察、處理一切問題,而所有效果的意義就在於對人的、人生的有用,真的就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的。它把哲學從一種人生觀的思想體系降為一種研究問題和澄清信息的批判方法,把知識解釋為一種評價過程,以科學探索的邏輯作為人們處世待物的行為准則。 4、法蘭克福派:否定之批評。 5、柏拉圖《理想國》方法論:講究一步一步推論,用「助產術\」和「歸謬法\」推論出硬性的定論,這個定論論就是本質。是講究定論,有了定論之後不去爭論,然後在定論的基礎上去發展,講究創新。 6、邏輯學方法論:簡單理解為因果,是因與果的聯系。 四、其它方法論1、 「以終量始\」,量入為出,順瓜摸藤,從高度看下來當前,從結果想到開始,這樣才能確定開始的意義和方向。因為很多事情踏出了第一步代表著路線、方向、性質、定位、態度、觀點、意義、目標、結果、出發點、利益、立場、戰略、付出、責任,以最後一步來想第一步,也就是第一步要回答以上的問題,故第一步需要謹慎,即便淺嘗止,也已是定性了。 2、中國民間方法論:江湖術士(縱橫家)的說理和論述在研究方法上很有一套,用得好,能產生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並用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奇效。有一個人,一個幫人算命和解簽的江湖人士(也算是靠口才吃飯的縱橫人士),他說:「來求簽的人,都是遇到生活困惑的人。他一坐下,先說他相貌堂堂,富貴之相,稱贊他一番,讓他放鬆警惕。如果他長的不怎麼樣,就說他骨格清奇,很有個人特色,不久將來必定福貴雙臨。讓他內心愉悅,放鬆警惕,從而拉近距離。然後話鋒急轉劈頭直問,說他印堂發黑,近有大劫,讓他心坎一驚一乍的。然後翻開《通書》《易經》,引經據典言之霍霍,並掐指會算,口中喃喃念詞,說可以解決,做兩場法事就行了,要花多少錢。從而達到賺錢的目的。\」這是民間找飯吃的文化,江湖人士說的話類似縱橫家的口才或文章,是一個道理,先說一大堆好話,再指出問題的嚴峻性,進而從宏觀到中觀再到微觀系統地分析問題,得出自己的方法策略,最後引伸出目的。 3、方法論是用六個度來認識事物,即:高度、廣度、深度、角度(即看問題的位置和立場,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適度(在優勢和劣勢的轉變中,適度超前半步)、關聯度(拉動力)。4、電影方法論,先是矛盾成戲,強調矛盾,渲染感情。接著是四點方法,一是本能圈,人的本能就是人的天性,人的天性喜歡壯美、豪華、暴力、武打、驚險、刺激、性愛、懸念。而且人的基因存在元始人的密碼,喜歡旅遊探險,鑽洞,吃苦,懷念大自然,這些具備人的本能所需要的元素,是人要進入本能圈。第二個方法是人性圈,人性圈可以講是情感圈,如《天下無賊》。第三是哲學圈,是電影有一點啟發,有一點思考,有一點回味,就是說有一點思想性,講真善美的東西。如《秋菊打官司》有一點普法農村,《梁山泊與祝英台》被周總理帶出外國,是講青年與封建禮教搏鬥。第四是講審美圈,比如場面壯觀的大片。
Ⅶ 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典籍有哪些 《中國哲學史》如何
就我個人而言,具體的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書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真的蠻不錯的。。
《中國哲學史》是比較籠統的中國哲學,比較致力於研究天人之間的關系和古今歷史演變的規律,關於人性方面,比較缺乏點,可以說也比較封建點吧(個人觀點)。要是想研究,可以結合《易經》、《老子》、《黃帝內經》等書籍,從陰陽入手去理解。。。
Ⅷ 中國傳統哲學社會科學方法論有何特點
具體的內容的話,那就問一下張金福吧
Ⅸ 高中哲學的方法論有哪些
第一部分 唯物論 (一)重要考點 1.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 物質的含義 , 世界的客觀性原理:自然界與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客觀性。 3. 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 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 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闊的反作用。 4.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 從實際出發 ,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 入具有主觀能動性 ,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 物質運動的規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 , 實事求是。 (二)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 注意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物質的具體形態、以及物理化學上的物質的區別。 2.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 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兩者是不同的 , 前者是區別於意識而言的唯一特性。後者是指物質具有的屬性中最根本的是運動。 3. 世界的本源是物質 , 這揭示了世界的來源。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 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屬性和本質特徵。物質第一性 , 是相對意識第二性而言的。意 識是物質的反映 , 揭示的是物質決定意識。 4. 意識的能動作用 , 首先表現在人的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世界 , 其次表現 在意識能反作用客觀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識對物質的反映有錯誤的方面 , 但強調能正確反映 , 要求人類不斷探索 , 追求真理。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得出兩方面 : 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 , 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 5. 物質決定意識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學理論依據。從實際出發簡單地 說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 , 從物質出發 ,就是路線方針政策和理論與客觀 存在的事實相一致。因此要反對從主觀出發。 6. 從實際出發要實事求是。但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論前提是物質決定意識 , 後者的理論前提是按規律辦事。 7. 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的統一。 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 , 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 , 這是堅持這一問題中的唯物論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 ,在變化發展中把握規律 ,體現了這一問題的辯證法 ,在認識過程中不斷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又體現了認識論。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Ⅹ 哲學方法論什麼
方法論,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方法論是普遍適用於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並起指導作用的范疇、原則、理論、方法和手段的總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中經常提到方法論這個概念。
(10)中國哲學的方法論有哪些擴展閱讀:
方法論在不同層次上有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之分。科學方法論,包括培根闡述的實驗方法與歸納邏輯、笛卡兒論述的數學方法與演繹邏輯,以及貝塔郎菲的一般系統論方法與中國曾邦哲的系統邏輯《結構論》。
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實現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論是哲學方法論;研究各門具體學科,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於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理論是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某一具體學科,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理論是具體科學方法論。
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補充的對立統一關系;而哲學方法論在一定意義上說帶有決定性作用,它是各門科學方法論的概括和總結,是最一般的方法論,對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有著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