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渡荊門送別中詩的頸聯在寫景上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詩人以移步換景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長江的近景與遠景: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長江流過荊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雲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嶺的三峽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洶涌,那就很難有機會看到「月下飛天鏡」的水中影像;在隱天蔽日的三峽空間,也無從望見「雲生結海樓」的奇景。這一聯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頷頸兩聯,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
頸聯兩句反襯江水平靜,展現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㈡ 晚歸山居 劉滄 作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寫景
借景抒情 借代 視聽結合 對偶 比擬 象徵 托物起興
㈢ 雲門道中晚步 中頸聯用的寫景的手法及其效果
《雲門道中晚步》
層要疊巘暗東西,山轉崗迴路更迷。
望與游雲奔落日,步隨充水赴前溪。
樵歸野燒孤煙盡,牛卧春犁小麥低。
獨繞輞川圖畫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以上是原文,至於你說的問題我感覺「望與游雲奔落日,步隨充水赴前溪。」這一句應用的藝術手法是擬人化的修辭,詩的題目是,<晚步》就是臨近傍晚散步,作者的步子跟隨者溪水一路向前,眼睛跟隨著太陽一路向西,這是擬人化的描述,很是形象生動。
效果就是把作者快樂的心情藉助輕快的步伐淋漓盡致的側面描寫出來,令人佩服。
㈣ 夜宿七盤嶺的頸聯用什麼手法寫景作簡要分析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
上句從視覺寫美麗的春景,下句從聽覺寫夜晚杜鵑的悲鳴之聲,用樂景寫哀情的手法,更見其悲。
㈤ 頷聯和頸聯寫景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帶雨痕。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煙猶傍綠楊村。
胡人羊馬休南牧,漢將旌旗在北門。行子喜聞無戰伐,閑看游騎獵秋原
詩歌在頷聯中用了擬人的手法
描繪了雨後黃昏時,積水在青草豐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窪處流淌,裊裊的炊煙還盤旋在被綠楊簇擁的村莊上,展示了一幅雨後塞外草原的壯觀景象。
㈥ 詩歌村行的頸聯運用了哪些寫景手法請簡要賞析
詩歌: 村行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詩歌的頸聯運用了比喻手法。這首詩的頸聯作者選擇了「棠梨」與「蕎麥」這兩種具有秋日山村特徵的事物來加以描繪,用「胭脂」和「白雪」分別比喻「棠梨葉落」的紅色與「蕎麥花開」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寫得如此色彩斑斕,可謂是有聲有色有香。
㈦ 馬戴 灞上秋居 詩的頸聯上下兩句寫景各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描繪出怎樣的意境
五、六兩句讓畫卷再向下推移,它不僅顯示了更大的空間,更細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現了詩人的心境。這時夜闌人靜,連秋蟲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響聲,一滴接著一滴,雖很微弱,卻很清晰。這句「空園白露滴」用的是以「動」烘托「靜」的手法,比寫無聲的靜更能表現環境的寂靜,露滴的聲音不但沒有劃破長夜的寂靜,反而更使人感到靜得可怕。試想,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還有什麼比這更寂靜的呢?下一句「孤壁野僧鄰」同樣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說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單無依,卻偏說出還有一個鄰居,而這個鄰居竟是一個絕跡塵世、猶如閑雲野鶴的僧人。與這樣的野僧為鄰,詩人的處境的孤獨就顯得更加突出了。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進一步寫出了詩人的心境:秋夜孤房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正說明他思潮起伏,長夜無眠;而所與為鄰的只有一個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經被拋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結束這種生涯。
㈧ 山居雜詠頸聯用什麼描寫手法
以動襯靜(或以有聲襯無聲)(1分)通過描繪「果」飄落,「猿」經過,「鹿」行走動態的景物,反襯山居之地的清幽寂靜.
㈨ 晚歸山居的頸聯和山居秋暝的頷聯有什麼不同的思想感情
《晚歸山居》是唐代大詩人劉滄的詩歌,其中的頸聯是「深秋頻憶故鄉事,日暮獨尋荒徑歸。」《山居秋暝》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歌,其中的頷聯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兩句都是寫的山林中的景色,渲染了靜謐
㈩ 山居秋暝頸聯用了什麼寫景手法,試賞析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賞析如下:這首詩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頸聯在詩中拓展一步,進到人事生活,而這種生活出現在山中黃昏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顯現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寫姑娘:一群天真無邪的農家少女浣衣歸來,結伴同行;她們嬉戲玩鬧,笑逐顏開,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靜的生機,銀鈴般的笑聲回盪在空曠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寫漁人:幾艘小船滿載星輝,盡興而歸,滿眼荷葉紛紛倒向兩邊,掀翻了無數晶瑩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讓人心生羨慕,多麼想,搖一船沉甸甸的豐收喜悅來迎接又一個靜謐幽美的夜晚;多麼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漁舟小調去歡送又一個余輝掩映的黃昏。姑娘也好,漁人也罷,詩人只聽見竹林中的喧鬧而不見其人,只見到蓮株的搖動而不見行舟,自可想見竹林蓮叢的茂密幽深,人們竟是裹在這樣一個鬱郁蔥蔥的綠色世界裡,這是何等動人的景象啊!而且,我們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這個世外桃源的人們,勤勞純朴,心性高潔;安居樂業,幸福快樂;率性真誠,一派天然。難怪末聯詩人要由衷地傾吐出「王孫」可留的感嘆了。
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