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激勵幼兒自主探究有哪些方法

激勵幼兒自主探究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6 22:25:10

⑴ 家長採用哪些方法能夠激發求知慾,會使孩子自主學習呢

可以採用探究自然、拋出疑問、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就會逐漸讓孩子變得喜歡自主學習,通常家長都很喜歡干涉,包括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明明一道題可以有很多解題方法,家長總是用自己最快的方法去教導孩子。孩子在此期間就會忘記思考,把所有學習任務都指望在家長身上。這是家長最不願意看到,到了高年級時,父母基本上也管不上孩子學習,還不如提早放開手,也讓孩子明白學習到底有何意義,那麼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三,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雖然很多家長很討厭孩子偏科,但是這也不可避免。有一些孩子總會對某一個專門學科感興趣,為了平衡學習成績,家長朋友們總會讓孩子不停的學習弱項學科,讓孩子的心中也相當反感。只有讓孩子在強項學科展露光芒,學習就會越來越有勁,即使不惡補弱項學科也會學習變好。

總之,自主學習的孩子最讓父母放心,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之後,到了高中也不會感覺到壓力大,還會認為特別快樂。

⑵ 培養幼兒獨立自主能力,有哪些好方法

引言:家長如果想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鍛煉孩子。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孩子有了做家務的能力,就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自主。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有哪些好的辦法?

如何培養幼兒自主與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說過: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問、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並以自己的方式與周圍世界相互作用.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如何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支持和鼓勵幼兒進行生動活潑的科學探索, 讓幼兒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呢?現結合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談幾點體會:
一、注重探索內容的的選擇,把握探索時機
科學教育的內容是很廣泛的,幼兒受年齡特點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奧的科學原理.因此,我們應當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選擇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活動內容,才能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同時,學習的內容應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以激發他們自發、自主地學習.如水的系列活動,小班可讓幼兒玩水,感知水的一般特性;中班可通過讓幼兒親自操作,知道物體的沉浮現象;大班則讓幼兒做實驗,了解水的三態及變化等.總之,探索的內容要貼近幼兒認知和生活實際,便於幼兒探索並能從中感受到探索的樂趣.
把握探索時機,要著重做好以下兩點.第一,教師要注意觀察,適時引導.觀察的著眼點應放在幼兒是否大膽動手操作上,教師要善於用語言來激發幼兒,如:你來試一試,你一定能成功的等.對於接受能力差的幼兒,應該耐心啟發,循循善誘,用你再來試試等親切的話語,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參與探索.第二,組織幼兒討論交流.每次科學活動後,要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在探索中的發現和感受,不要怕有爭論,更不要怕有錯誤的看法,要讓幼兒在討論中糾正錯誤的認識,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在沉浮的活動中,幼兒第一次操作後,我組織幼兒交流,你發現了那些東西沉在水底下?那些東西浮在水面上?這時候幼兒就會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當幼兒有爭論的時候,就讓幼兒再操作一遍.幼兒通過再次操作而得出結論,再經過老師的分析講解,對所學的知識就印象深,概念清,不易忘記.
二、提供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慾望
在科學活動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合幼兒水平和興趣的玩具材料,是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前提.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能引起他們探索慾望並與實現科學活動目標相適應的材料,才能使操作活動在科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幼兒思維的直觀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從而使幼兒能興致盎然地一步一步主動進行探索,並在探索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獲取科學知識經驗.操作材料的准備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體現一定的科學活動目標.
許多教師在投放操作材料的時候,往往只注意材料是否豐富多樣,而忽略了其目的性.導致幼兒在面對琳琅滿目的操作材料的時候,可能就把他們當成了一般玩具玩了.因此教師應該針對幼兒實際情況,扣緊科學活動目標,為幼兒准備能激發他們操作慾望,並能通過操作能獲得一定科學知識的活動材料.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活動中能有所發現、有所啟迪.比如在一切都在變的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糖和水、冰塊、碘酒等操作材料.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驚喜的向老師報告自己的新發現冰塊不見了、鹽放進水裡慢慢不見了這是因為教師所提供的操作材料,能讓幼兒具體形象的理解事物在變化這一簡單又深奧的科學現象.此外還盡可能根據同一科學活動目標,准備形式不同的材料.如在感知磁鐵特性活動中,准備了釣魚、拉車和推車、送動物回家等一系列材料.雖然這些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也不一致,但是他們可以從類似的操作活動中,不斷積累有關磁鐵的多種經驗.
2、操作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個體差異性.
在幼兒操作材料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些能力較弱的幼兒面對困難就不知所措,而放棄活動.而能力強的幼兒在進行了一些操作活動之後就覺得沒有挑戰性,而失去了興趣.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性,為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相適宜的操作材料.提供較簡單的材料給能力弱的幼兒,可以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而不會輕易放棄活動.而對能力強的幼兒則提高操作要求、增加操作的內容等.這樣既能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又能使幼兒們都能有一定的提高.有的時候一些科學知識幼兒一下很難理解,因此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不能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隨著幼兒探索的過程,逐漸豐富操作材料以及提高材料的操作難度,這樣可以繼續保持幼兒的探索科學的興趣,逐步達到教育目標.
3、操作材料要便於幼兒自主操作.
幼兒的思維都離不開動作.因此我們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的時候是便於幼兒操作的,而不是一個擺設品.只有為幼兒提供了便於他們操作的材料,才能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慾望.同時,還應提供可以讓幼兒在操作中進行觀察、比較的材料.如在感知紙的特性活動中我提供了蠟光紙、皺紋紙、牛皮紙等各種不同的紙,讓幼兒用這些不同的紙折睡蓮,然後讓幼兒將睡蓮放在水面觀察睡蓮花開速度的不同,從而了解不同紙張吸水能力的不同.此外提供材料讓幼兒製作簡單的科學玩具,更能激起幼兒的嘗試慾望.如提供厚紙片、火柴棒讓幼兒製作彩色陀螺,或提供紙張讓幼兒製作風車讓幼兒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旋轉時候顏色的變化,使幼兒對其中的科學知識產生興趣.而且提供便於操作的材料既可以放手讓幼兒獨立操作,又可以讓幼兒自己反思活動失敗的原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三、善於提問,促進幼兒探索能力的發展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師不僅要教會幼兒掌握知識,而且要讓他參與到知識泊形成過程中去,引導幼兒自己探索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結論.在以自主性學習為主的科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善於提出具有啟發性、針對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促使幼兒思考對策.如在吹泡泡這一活動中,我首先提出問題:你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我們是用什麼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出來的?待幼兒有所發現時,我再問:如果我們用其它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來吹,會吹出什麼形狀的泡泡呢?使幼兒的思維進一步地展開.在活動中,問題的提出要有針對性,要注意開放性,使幼兒能大膽地表達.例如:在磁鐵活動中,我引導幼兒探究:如果把鐵製品放在水裡、包在紙里或埋在沙子里,磁鐵還能吸住它嗎?然後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實驗.在這一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學習探索更加主動、積極,而在這活動中幼兒的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交往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四、教給探究的方法,培養幼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教會他們象科學家一樣動手做科學.在提出一個問題後,要對這個問題作多方面的假設與預測,在解決問題前要有思考並制定探究計劃,在活動過程中要善於根據日常經驗或相關現象合理地推想,做到因果聯系,合乎邏輯,充分考慮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合理選擇需要的工具和研究方法,為自己的探究活動服務.不斷地反思矯正,使自己始終向著目標前進;要善於搜集資料,從中總結出有價值的信息.
第三,要從身邊的問題入手,以常見的現象開展探究.例如在沉浮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經過探索,幼兒已經有了這樣的認識:重的東西會沉下去,輕的東西會浮起來.這時再提供紙和海綿,幼兒探索時看到它們浮起來又沉下去的現象,繼而幼兒發現輕的東西為什麼也沉下去了這個問題,從而又激起幼兒探究的熱情,便於進一步開展探究.
第四,在探究學習中,讓幼兒學會與人合作是減少困難,提高探究效率的有效辦法.有些科學實驗幼兒能獨立完成,但很多實驗需要同伴合作、小組討論、探索.例如,在前面的磁鐵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分組合作實驗後得出了把鐵製品放在水裡、包在紙里或埋在沙子里,磁鐵照樣能吸住它.的結論,並發現合作不僅節約時間,還可以使事情做得更好,從而激發幼兒樂於合作的慾望.
總之,科學教育內容豐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師要充分發揮科學的魅力,巧妙地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探索方法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科學知識的能力.

⑷ 鍛煉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方式方法

1、在生活、學習兩方面給予孩子主動權

多數乖孩子習慣了一切由父母包辦,為了不引發自己和家長的沖突,孩子就完全聽從家長的安排,孩子怎麼能主動呢,他已經被剝奪了主動的權力。這樣的孩子,不僅僅是學習不主動的問題,而且生活中一切都是不主動的。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各方面的主動權。家長只能起監督、指導的作用,家長「出謀劃策」,選擇權、決定權是孩子的。

2、減少孩子的抵觸情緒

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其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叛逆心也是如此。父母應特別注重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交流。在交流中,正確的做法應是,認可孩子的學習熱情,肯定孩子在學習上的付出及價值。當孩子減輕了對父母的抵觸情緒時,他們便能很好地接受的父母在學習上給予的教育。

3、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意識,明確學習目的

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讓他學會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讓孩子懂得自己的成長、進取、退步或停滯,都跟自己的心理和行為直接有關,別人和環境只是間接原因。幫助孩子明確學習目的,讓孩子明確學習對於他自身真正的意義。目的明確了,孩子才能更好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4、加強孩子責任感的教育

要想讓青春期孩子知道自己的學習責任,父母不妨坦率地告訴他:在每一個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責任。對於孩子來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說,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不應要求父母去承擔本該屬於自己的責任。當孩子具有高度的學習責任感時,他便會主動地去學習,並盡自己所能去搞好學習。

⑸ 激發自主學習能力,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激發自主學習能力,不同的老師或者學生可能有不同的體會,但基本的方法差不多。

有些學生表面上很用功,但成績不理想,除了方法不對外,缺乏自主學習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有少數學生,課堂上基本不聽課,但學習成績總是很好,是自主學習把握得較好。

學習成績的差距主要表現在課外自主學習上。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是無差別對待。

第六、課外,注意對課堂聽課筆記的整理。對章節知識的歸納,對學習經驗的總結,對錯題、考試題的整理,要把各科課本、作業、資料有規律地進行整理,可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第七、購買必要的課外閱讀書籍,對於科學學科,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做到自己製作簡單的實驗器材,可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總之,激發自主學習能力,需要長期堅持以上的參考方法。"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相信做到以上幾點,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得到大大地提高。

⑹ 如何培養大班幼兒的探究能力

幼兒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需要重視對幼兒的啟蒙教育,注重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使幼兒能夠參加探究活動,能夠掌握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使幼兒感受到探究的樂趣,不斷地提升幼兒自身探究能力。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啟發幼兒探索問題的興趣
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情境的創建需要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能夠帶著濃厚的興趣自覺地參與到探索過程中。幼兒教師不僅需要准備活動開展的一些物質,同時還需要進行更加全面的思考,使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例如,在活動「可愛的小腳丫」中,教師可以在教室中放置一些海綿墊子,還有木板,還需要許多的染料。教師要求幼兒進入教室後將鞋襪脫下透出自己的小腳丫,使幼兒能夠在快樂的氣氛中了解自己腳丫的結構及相應的功能,同時,幼兒還能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腳丫,從而養成良好的用腳的行為習慣。
二、示範引導,積極鼓勵,教會幼兒探究問題的方法
幼兒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這個世界對於他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幼兒自身的探究往往是盲無目的,教師需要將自身具有的引導作用全面地發揮出來,教會幼兒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幼兒懂得如何探究。
幼兒教師需要激發幼兒提問,幼兒對於周圍的環境變化會非常的感興趣,在幼兒的腦海中經常會出現很多非常古怪的問題,並且做出讓人不能夠理解的舉動。若是家長或者是教師對其沒有太多的關注,或者是對幼兒進行阻止,或者對孩子進行訓斥教育,這樣就會殺死幼兒探索精神的萌芽。所以,幼兒教師對學生的發問要給予更多的重視,對幼兒的好奇心給予一定的保護。例如,在「蠟燭熄滅了」活動中,教師要求幼兒思考為什麼玻璃的瓶蓋蓋上之後蠟燭就停止燃燒了,並且讓幼兒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總之,幼兒教師對於大班幼兒探索能力的培養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激發學生對探索的好奇和濃厚的興趣,同時,對學生的探索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使幼兒感受探索的樂趣,使幼兒的探索能力不斷地提升.

補充:

一、創設種植探究環境
創設開放的、寬松的種植環境,使幼兒大膽地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新的經驗。
1.物質環境的創設
陶行知先生說:「必須以大自然為您的生物園,才會有豐富的收獲……」。在「生活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除班級內常設的自然角外,特在園內開辟了一塊「種植園」,專供幼兒進行探索研究。「種植園」是孩子自己從家裡帶過來的種子並親自種植,幼兒們對此很感興趣,對植物的生長過程的變化很是敏感好奇。在「種植園」中,教師採取集體、小組、個人等形式,帶領幼兒走進植物的世界,通過各種觀察、記錄、做實驗等讓幼兒自主探究、學習。
除此之外,我們幼兒園也是花草樹木的樂園,園內共栽種了各種植物60餘種,且在每種植物的旁邊都有一塊介紹此植物的牌子,利於幼兒認識各種植物的名稱和生長情況。幼兒可在自由活動時間里自發去觀察、記錄、探究。在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下,更利於幼兒思維的清晰性、探究的准確性。事實證明這樣的形式充分給予了幼兒探究的空間與時間,排除了大家一起探究時擁擠的干擾,真正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能力。
2.軟環境的創設。
教師以及家長轉變觀念為幼兒創設安全的自主探究氛圍。教師和家長們要將自己的角色定為幼兒的支持者,了解並鼓勵幼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給予幼兒「異想天開」的權利,客觀對待幼兒的「出錯」;尋求幼兒的真實想法和認知水平,避免因誤解而傷害到幼兒、挫傷幼兒的探究積極性;尊重接納每個幼兒的觀點、興趣、探索、發現和解釋;充分肯定每個幼兒探究活動的獨特價值。同時教師和家長也要起到榜樣作用,時刻保持探究的激情、表現出對種植活動的熱愛,以情緒感染幼兒、以行動引導幼兒。以言傳身教來培養孩子自主探究能力,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使幼兒大膽地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新的經驗。
二、種植過程中培養幼兒自主探究能力
「教學做合一」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在田裡學,在田裡教。「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兒童是在親自「做」的活動中掌握經驗的,那麼教師就應積極地鼓勵兒童去親身體驗,科學探究,進而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我園利用種植園地,讓幼兒在自己種植的過程中,滲透了上述教育思想和觀點,並將其有機整合。
1.播種,激發探究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要有了興趣才能刺激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種植活動中來。如何引發幼兒對種植的興趣呢?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播種為起點來激發幼兒對種植的興趣。和孩子們一起來到種植園里觀察,讓孩子們討論:種什麼?接著給足時間讓孩子們去考慮、收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幾天後大家一起再來交流,孩子們通過各種方式收集了許多資料後再大家一起商討決定種植。這些種子怎麼種下去呢?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討論,也借鑒家人種植的經驗,最後將種子進行播種。在播種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不同的種子種植的方法各一樣,這裡面還有著許多小奧秘。從討論種植的植物到收集種子到種植都沒有直接的去告訴孩子或由老師決定種植什麼。而是拋出問題,然後孩子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播種完,孩子們對種下去的種子寶寶肯定會產成生了超強大的興趣,同時也有了進一步種植探索下去的興趣與慾望。
2.觀察,推動幼兒的探索。
植物的成長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幼兒觀察、照顧、紀錄植物的生長情況,所以這個過程就蘊涵許多可以讓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
激發孩子的提問行為。孩子們在觀察照顧植物的時候,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提出許多問題:例「為什麼花生和黃豆一起種下去的,黃豆就沒發芽呢?」「為什麼有的地方土很松,有的地方土很硬」「冬天到了,植物寶寶會怎樣過冬呢?」「下大雨了,植物寶寶會被淹死嗎?」等等。在一個個問題的形成產生後,孩子們有了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慾望。
保護孩子的「破壞」行為。孩子介入環境時,「破壞」行為常伴隨出現。例如:豆芽到底長了沒有?於是他們就會扒開土看;有的孩子為了想看看植物是怎麼喝水的,而拔出其根來觀察等等諸如此類行為。如果用成人的眼光去看會很不能理解,但這正是孩子探索之源,對於這些我們應積極加以鼓勵,並參與他們共同研究、尋找到答案。
鼓勵孩子的觀察行為。幼兒對每天觀察自己的植物很是感興趣。天天會去看它們,從觀察中也會產生諸多問題。孩子們在觀察中發現了問題,從而引發一系列的思考,進而想方設法利用各種途徑、手段尋找答案、完成探索。
3.支持孩子的嘗試、操作,引導孩子自主探究。
孩子在探索活動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深奧」的問題。這些「深奧」的問題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幼兒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更樂於其中,而且還能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種植活動的深入展開。同時,孩子們在發現問題後,會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式進行收集資料,解決問題。我們開展活動的價值,不僅僅是增強幼兒的知識與技能,而是通過刺激的環境,使幼兒能自主探索、主動學習。

⑺ 如何教育幼兒進行探究式的學習

陳鶴琴先生指出:「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自己索求來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而只給幼兒灌輸知識的老師,絕對不是好老師。古人有句名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一味的幫助幼兒,傳授已有的知識給幼兒,只能幫他們解決一時的問題。那為什麼我們不建立起探究式的學習形式,教給幼兒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幼兒自己去摸索其中的奧秘,從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讓幼兒終生受益呢。
都說孩子們像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描繪些什麼,他們就會在上面呈現出什麼。我們按照自以為是的為孩子好,給他們設想出了許多許多宏偉的藍圖。但是經過無數次的活動實踐和不斷的總結教學經驗,我終於明白了,教師按著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只會把孩子們培養成千篇一律的「機器人」。那怎樣的教學方式才是最適合幼兒的呢?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應該尊重幼兒各自的性格特點,充分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建立起一種探究型的學習氛圍。也只有孩子自己探索、動手繪制的藍圖才是最生動、最獨特的。那什麼是探究型學習呢?所謂探究型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取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以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是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圍繞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
一、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激發幼兒探索學習的興趣
3—6歲幼兒的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需要通過一些刺激物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幼兒的好奇心非常的強,他們想了解這個世界,想看看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想嘗試著做著大人們的事情。而我們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幼兒的這種好奇心呢?就是有了好奇心,才會有了探究和創新的精神。
在一次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要讓幼兒了解什麼是轉動?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是通過轉動來為人們帶來好處的?如果教師直接出示一把傘,給幼兒講述物體以一點為中心或以一條直線為軸做圓周運動叫做轉動。那幼兒有可能會記住這個定義,但是他們根本不理解。我們看看,如果這樣來引入活動呢?教師通過給幼兒講述一個風車的謎語,引起幼兒的思考,然後順勢出示美麗的風車,讓幼兒觀察風車的轉動,引起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導幼兒探索我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可以轉動。然後出示各種各樣的物質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操作,尋找轉動的秘密,最後教師運用一把轉動著的傘,同幼兒一起總結自己發現的轉動的秘密。通過確定問題、幼兒探索、總結探究結果,形成了幼兒探究型學習。當幼兒有了探究的慾望,想要了解更多轉動的秘密時,才能充分的調動起幼兒的興趣,才能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不斷尋找出了轉動的方法,總結出了自己的發現。讓他們積極的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要像一根線一樣,一直引領著幼兒。而我們在每次活動時,都應該不斷地創設出新穎、有趣的活動環節,提出或拿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准備好充足的操作材料,來引起幼兒的興趣。這樣他們才會像那源源不斷的溪水那樣去探索,去思考。對於幼兒的不感興趣,我們應該去尋找原因。通過改變教學方式,變化自己的語氣、動作或出示另一個教具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因為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
二、在觀察活動中培養幼兒探究學習的方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的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找尋學習的方法。在觀察活動中《螞蟻》的組織中,我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螞蟻圖片,讓幼兒進行觀察。開始的時候幼兒都還很感興趣,但是在講到螞蟻的生活習性時,我發現很多幼兒就開始自行交流了,讓我不知所措。這時我想了想,幼兒對於我的講述不感興趣,那怎樣才能吸引他們呢?對,讓幼兒去觀察實物。於是我便帶著幼兒到戶外草地進行實地觀察。沒想到幼兒的情緒變得十分高漲,他們來到草坪邊,把事先准備好的食物放在草坪上,等待著螞蟻們的到來。不用我的講述,幼兒一個一個都能很仔細的進行觀察,也很愉快的掌握了螞蟻的習性。通過這次活動我總結出了,教師應該擯棄教師教,幼兒學的舊觀念,我們應該經常帶幼兒去看看大自然,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體驗自然界中花草、數木的生長規律,而不是我們照本宣科的講述。激勵地促使幼兒的主動活動,掌握其探究型學習的方法。
三、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探究學習的想像力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幼兒園里,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麼?就會聽到很多小朋友說是蘋果,是皮球,是太陽……但是在小學里,同樣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形,沒有一個孩子舉手回答,最後請了班長回答:「有可能是個圓形吧?」在學校里,學生都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式,有問題就一定有標准答案。導致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沒有想像力,沒有創新精神。所以,身為幼教工作者的我們,一定要懂得保護好幼兒的創新意識與想像力。在一次美術活動《魚》中,如果只是請幼兒畫魚,大家就會有一種定式,簡單的認為魚是三角形或橢圓形的。所以我再請幼兒畫魚之前,為幼兒變了一個小魔術。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長方形,問幼兒這是什麼?大家嘰里呱啦的說了許多,有汽車、桌子、火車等等等等,但我告訴幼兒這是一條魚,許多幼兒都不相信。於是我就用畫筆把這個正方形變成了一條魚。小朋友們立即興奮地大叫起來「魚、魚」。看到幼兒很感興趣,我立即請幼兒也開動自己的小腦筋,創造出一條自己獨特的魚。活動下來,我看到了幼兒的圖畫紙上畫出了很多我們難以想像到的不同形狀、不同規則的魚。這次活動充分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嘗試得到了與眾不同的答案。所以說探究型學習是沒有唯一答案的。
四、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探究型學習的協作能力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要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合作的快樂。當幼兒想去尋求解決問題時,他們才會尋找小夥伴的幫助,一起去解決一些問題。這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一次游戲活動中,我給每個幼兒都分發了一些拼叉玩具,請小朋友們動手製作出一些事、物。開始的時候小朋友玩得可高興了,但是到了後面,許多小朋友的玩具不夠用了,這時候就開始有小朋友去搶別人的玩具了。該怎麼辦呢?停止游戲?還是不予理會?突然我發現了第二組的一些小朋友把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拼湊在一起組成一條長長的路。我感到很是欣慰,因為他們已經懂得了協作。這時我靈機一動,馬上把聲音提高了八度說:「呀!第二組的小朋友可真棒呀,他們連起了條長長的馬路。」小朋友聽了我的話,先是一愣,然後便各自去組合了。又是笑聲一片了。是呀,我們在幼兒身邊就像是一盞燈,只能為他們照亮前方的路,是否向前行走就全靠他們自己了。
總之,探究型學習氛圍是幼兒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不僅是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體現,還應該在其它的教學領域活動中體現,我們要建立起探究型學習的氛圍,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⑻ 如何培養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探究是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發、主動地對外界事物作出的一系列嘗試、摸索、探究的行為,幼兒通過自主探究探索世界、獲得知識,提高探究的能力,培養積極的態度。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對確立幼兒主體地位,培養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從家園共育的角度審視,家庭中對促進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還沒有達到一定的認識和重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因此,教師要與家長團結協作,通過幼兒園和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一、 家園同步,為幼兒自主探究營造良好氛圍。
在當今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著多種教育觀念。年輕父母和年老的長輩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存在著分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會給孩子以無微不至的照顧,安排好與孩子相關的每一件事情,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一些孩子可以嘗試來解決的問題,他們也從不讓孩子動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孩子在幼兒園自己吃飯,可回到家有時卻要爺爺奶奶們喂,而爺爺奶奶們也樂此不疲。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非常的嚴厲,教育孩子的標准就是要聽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在家裡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不許孩子這個、不許孩子那個……這些受傳統教育影響而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現象,不僅束縛了孩子們的手腳,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孩子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1、幫助家長了解探究活動的內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事物。孩子們的探索活動就是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現象開始的,探究的內容越貼近孩子們的生活,越能使孩子們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內容對自己的意義,越能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知識的存在。幼兒就是在興趣中探究答案,在探究中累積經驗、掌握知識的。但當前,許多家長沒能理解探究活動的真正意義,他們認為那是孩子在瞎玩。比如:孩子正在玩沙、玩泥,很多的家長就會責備孩子:「你怎麼又在弄這個東西了,瞧!衣服都弄臟了!快停下!」孩子喜歡一個接一個的提問:「為什麼小鳥會飛呢?」「因為小鳥有翅膀啊!」「那為什麼小鳥有翅膀呢?」……許多家長到最後就會不耐煩地說:「你怎麼有這么多問題啊!這些等你長大就知道了!」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最初的探索意識和行為的表現,但是由於家長對孩子探究行為的不理解,使得孩子的探究意識和行為受到了打擊和限制,嚴重影響了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要讓家長在對待孩子探究活動的教育上與幼兒園保持一致,教育理念和方法上達到共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使家長能走進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學習和閱讀有關幼兒自主探究方面的書籍,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才能加強家庭指導的針對性和合理性,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才能無時無刻珍視和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對新奇事物產生持續的興趣,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意識和能力。
2、雙方共同創設溝通渠道,開展家園互動的探究活動。
在幼兒教育中經常會出現「2﹥5」的現象,即每星期里幼兒在家2天,受到家長的過度呵護、包辦代替,其不利影響要大於教師在園5天的辛勤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脫節,則會抵消原有的教育效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園配合,使幼兒在園獲得的學習經驗能夠在家庭中得到延續、鞏固和發展;同時,使幼兒在家庭獲得的經驗能夠在幼兒園的學習活動中得到應用。因此,為了讓幼兒在園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家中得到延續、鞏固和發展,家園的多渠道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在幼兒園中的一切探究活動是多麼新奇有趣和富有誘惑力,在家裡有時也想進行嘗試和體驗,或者是進行一種經驗的遷移,同時也期望家長能陪其將各種「研究」進行到底。這時,家長的態度對孩子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喝斥或對其行為不理不睬,都將影響到他探索的熱情。因此,我們一方面將「做中學」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輻射到家庭中,一方面經常開展各種家園互動的探究活動。如:「每日一問」——讓孩子每天回家問家長一個問題,並讓家長陪同幼兒通過多種途徑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和孩子一起做實驗、上網查資料等等,讓家長和幼兒共同感受探索的過程,體驗樂趣,促進親子感情。又如:在開展主題教學活動時,我們經常讓家長幫助孩子共同來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完成相關的調查表,以圖畫和文字的記錄形式反饋到我們幼兒園來。孩子們將這些記錄與同伴、老師分享,一些新的、幼兒感興趣內容又被提升為新的主題教學活動。此外,幼兒園還多渠道與家長取得溝通,如:「家長導師制」活動,我們邀請部分家長到園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參與各項探索活動,發揮家長的優勢與潛力,同時也提高了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和途徑,幼兒園與家長及時進行溝通,鼓勵家長運用「做中學」的教育方法,放手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引導幼兒大膽地去嘗試、去探索周圍的世界,自己去尋找各種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幼兒拓寬學習渠道,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和能力,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閱讀全文

與激勵幼兒自主探究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鞭腿的訓練方法 瀏覽:687
如何解釋教育方法 瀏覽:376
小車平路起步正確方法 瀏覽:417
母乳怎麼變稀的方法 瀏覽:360
萊克老款吸塵器的安裝方法和步驟 瀏覽:423
最簡單的免疫訓練方法 瀏覽:287
舊手機提煉黃金簡單方法 瀏覽:76
木薯粉加粘粉的方法怎麼做 瀏覽:798
冷瀝青修補方法圖片 瀏覽:212
軸封供氣門安裝方法 瀏覽:416
壁布和金屬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502
有什麼方法知道家裡哪裡短路 瀏覽:984
拿雨傘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瀏覽:144
鑽機折舊計算方法 瀏覽:941
mk原版包包真偽鑒別方法 瀏覽:593
幼兒教師布置作業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315
紅酒工具使用方法 瀏覽:364
重慶米線解凍方法視頻 瀏覽:391
手機睡眠檢查方法 瀏覽:214
o型圈的周長計算方法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