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菜餚烹調前有哪些初加工方法
1. 溜:先將食材掛糊或上漿後,以中等油溫炸至初步定型,隨後將調好的芡汁倒入鍋中,與炸好的食材快速顛炒而成。溜菜通常要求食材外酥里嫩,第二步的溜炒過程需用旺火迅速完成,代表作有「焦溜肉片」和「醋溜白菜」。
2. 燜:此法涉及將主料過油或焯水後,加入適量湯汁,以文火緩慢燉煮至食材熟爛。燜制菜品的特點是口感軟糯,不油膩,如「黃燜雞塊」和「油燜大蝦」等。
3. 燒:主料經炸或焯後,加入輔料和調好的湯汁,慢火煨煮至入味。燒菜的特點是汁液濃郁,湯量適中,質地柔軟,色澤誘人,如「紅燒海參」和「干燒魚」等。
4. 汆:將生料加工並調味後,投入到沸水中迅速燙熟。汆菜注重調味和湯料的鮮美,適合冬季食用,如「汆丸子」。
5. 蒸:將食材調味後,用蒸汽加熱至熟。蒸菜原汁原味,形態完整,質地鮮嫩,分為清蒸、干蒸和粉蒸等,如「清蒸雞塊」和「米粉肉」。
6. 炸:主料裹糊或直接下油鍋炸至熟透,外焦里嫩,如「干炸裡脊」和「軟炸蝦仁」。
7. 酥:先煮熟或蒸熟主料,再油炸至外皮酥脆。酥菜外脆里嫩,鮮香可口,如「香酥雞」和「香酥肉」。
8. 燴:將食材油炸或煮熟後切塊,與輔料、調料和高湯一起燴煮。燴菜香嫩鮮美,如「燴三鮮」和「燴雞絲」。
9. 扒:在鍋中先加油燒熱,加入主料和調料,慢火烹制至軟爛,最後勾芡收汁。扒菜鮮軟汁濃,如「扒三鮮」。
10. 燉:主料切塊先煸炒,再加湯汁,文火慢燉至軟爛。燉菜湯菜一體,清香可口,如「清燉雞」。
11. 爆:高溫油爆炒食材,要求刀工均勻,調味品備好,動作迅速。爆菜口感豐富,如「蔥爆羊肉」和「醬爆雞丁」。
12. 炒:油熱後下食材炒熟,旺火快炒以保留營養。炒菜色澤亮麗,如「炒肉絲」和「炒菜花」。
13. 砂鍋:食材加工後放入砂鍋,加調料和配料,文火慢燉。砂鍋菜營養豐富,如「砂鍋豆腐」。
14. 拔絲:糖加沙或油熬製成糖絲,掛於炸好的主料上。拔絲菜品要有明顯絲狀,香甜可口,技術要求掌握糖稀炒制,如「拔絲蘋果」和「拔絲地瓜」。
⑵ 韭菜有哪些主要深加工形式
韭菜入饌,既可作主料,又可作配料。作主料,可單炒,也可焯水後涼拌,色綠質嫩。作配料,可與很多動物性原料組配,宜於炒、爆、熘等烹調方法。在麵食中,可做包子、水餃、餛飩等面點小吃的餡心。韭菜薹,質地脆嫩,單炒、涼拌或與它組配均可。韭菜花可腌制。根韭的韭根洗凈曬干,油炸可食用,亦可切成寸長,加鹽、糖、辣椒製成酸甜韭根。下面介紹幾種目前主要採用的韭菜加工方法:
(1)速凍韭菜
速凍韭菜是我國韭菜出口的主要產品,原料要求鮮嫩、無黃葉、無病蟲害。初加工時要逐株挑選,剔除尖部黃葉和根部老葉,洗去泥沙及臟物,瀝水後切成細末,定量包裝,在-30℃下凍結10~15分鍾。食用時再拌入食用油、肉、鹽及其他輔料。
(2)曲靖韭菜花
雲南曲靖韭菜花是一種大眾化的特產加工腌菜,是以帶嫩果的韭菜花為主料,辣椒和苤藍絲為輔料,和糖、酒、鹽等配料配製而成。具有特殊的濃郁的清香風味,甜、咸、辣味,適口、脆嫩無渣,芳香撲鼻,有生津開胃、幫助消化和增進食慾等功效。現除供應本地區需要外,還暢銷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澳門等地區,頗受消費者歡迎。
①原料及其配比。生產1000千克韭菜花成品,需新鮮韭菜花375千克,鮮苤藍3000千克,鮮辣椒375千克,精鹽150千克,紅糖100千克,白酒135千克。韭菜花在半籽半花時採收,苤藍肉質莖內的纖維不超過20%,辣椒以新鮮、籽少、皮薄內厚的紫紅長辣椒為好,精鹽要求潔凈而不結塊,白酒選用貯藏一年以上的55°~65°的玉米酒。
②半成品製作工藝。韭菜花將花柄剪去,隨即用自來水沖洗,水濾干後,置大木盆中用刀先剁一道,每百千克凈花加鹽12千克後再次剁細,最後放進石臼中用木杵將嫩籽沖扁,裝罐貯存。苤藍削皮洗凈後,快刀切成筷子粗細的絲條,平攤晾曬乾燥,時間愈短,苤藍絲愈脆,製成品品質愈佳。每百千克新鮮苤藍絲乾燥成7千克。乾燥後的苤藍絲,應加配料拌勻後裝罐密封貯存。新鮮紫紅辣椒剁細,每百千克加鹽8千克,攪拌均勻後,放入竹籮內加壓一夜。次日再加鹽10千克,白酒3千克,攪拌均勻後裝罐貯存。
③成品配製工藝。用半成品韭菜花100千克,配以干苤藍絲66千克,糟辣子100千克,紅糖32千克,白酒33千克。先將紅糖熬成糖稀(每10千克紅糖加水2.5千克),倒入木盆,加白酒溶化後,將干苤藍絲倒入浸濕,扒在一邊,再放入半成品韭菜花和糟辣子,與苤藍絲拌勻後,便成為製成品,即可裝入罐中。約經半年時間,可開罐出售。
(3)北京韭菜花醬
北京韭菜花醬的一種做法是把買來的大朵韭菜花3千克,加鹽腌上半天,將100克鮮姜,一個蘋果(100克)洗凈,切碎待用。用小石磨或擀麵杖把腌過的韭菜花、碎姜、蘋果塊擀壓成漿,盛在小瓦罐里,蓋好罐口,置乾燥陰涼處。過7天即可食用。另一種做法是事先准備好韭菜花、大蒜、鮮姜、蘋果、鹽、香油或熟菜油。把韭菜花、蒜、姜、蘋果塊放在小石臼內猛舂,直至舂細爛為止,然後放上鹽和油,拌勻後裝入無色的小瓶內,約靜止半小時後,油就浮在韭菜花醬上面來。38℃以下溫度可保存一年。吃時,用干凈筷子取些放在小碟里,滴上點香油,其香味撲鼻,引人食慾。
(4)安徽韭菜豆子
韭菜豆是用韭菜、大豆或花生米為原料,經過腌制、拌料、殺菌等加工處理過程製成的一種鹹菜製品。其成品色澤美觀、鹹味適中,香味濃郁、營養豐富,集韭菜、豆類的優點於一體。經分析表明,韭菜豆中含有豐富質優的蛋白質,含有多量的人體必需脂肪酸,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保健成分以及較多的纖維素、揮發油、乳酸等保健成分,具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作用,並有開胃、防治便秘和結腸癌之功效。
①原輔料要求。韭菜選用老嫩適中、翠綠新鮮者;豆類選用優質大豆(黃豆、青豆均可)或花生米,嚴格剔除霉爛變質者,去除癟粒、雜質等;辣椒以紅色的尖椒為佳,青椒也行,可用辣椒干,剔除霉爛腐敗者。生薑以老薑為佳,禁用霉爛姜;鹽潔白乾燥,含氯化鈉98.5%以上;油可用色拉油,以芝麻油為好,各項指標符合食品衛生標准;味精選用市售、谷氨酸鈉含量在80%以上;化學純抗壞血酸及苯甲酸鈉。
②工藝流程。原料處理→揉制捧料→出水→吃水→腌製成熟→捧料→殺菌裝瓶→加熱排氣→分段冷卻→檢驗→成品
③原料處理。韭菜去雜洗凈晾乾,切成2~3厘米的小段;生薑切成2~2.5厘米的細絲;辣椒去籽、去白筋,切成韭葉寬、韭段長的絲。
④揉筋拌料。在韭菜中撒入原料重3%~4%的食鹽,搓揉至韭段發軟蔫,由綠色變為青色並微微出水止,再加入適量姜絲與辣椒絲拌勻。
⑤出水。拌好料的韭菜放入腌缸中,上加潔凈石塊腌制2~3天,在食鹽的作用下,韭菜中的水分被脫出,稱之為「出水」。
⑥吃水。將花生米或大豆去雜洗凈,烘烤至八成熟。去皮、冷涼後放入出水後的韭菜缸中,豆類在下,韭菜在上,約腌2~3天,這樣韭菜中的水分被乾燥的豆類吃掉,稱之為「吃水」。
⑦腌制。把「吃水」後的韭菜和豆拌勻,按緊實,上蓋一層韭菜,用干凈塑料膜封口。在室溫12~15℃下,約10~15天即可食用,溫度低,時間稍長,反之則縮短。此時開缸韭香撲鼻,略帶酸辣味,鹹淡適中,滋味鮮香,豆類脆嫩有嚼勁。
⑧拌料殺菌。將成熟後的韭菜豆取出,放入潔凈的不銹鋼容器內,加入1%味精、5%色拉油及適量抗壞血酸、防腐劑。加入時,將味精、抗壞血酸、防腐劑用適量水溶解,倒入韭菜豆中拌勻。置煤氣灶上殺菌,100℃條件下3~5分鍾,將色拉油加熱至100℃保持5分鍾,拌入韭菜豆。
⑨裝瓶、殺菌、封口。採用玻璃杯裝,先用清水洗去灰塵,再用3%混合鹼(NaOH+Na2CO3=6∶4)浸泡5~10分鍾,水溫50~60℃,再用毛刷洗,用清水洗凈鹼液,待用。趁熱裝瓶後水浴加熱,100℃條件下10~15分鍾,加熱後趁熱將瓶口旋緊。
⑩分段冷卻檢驗。殺菌後的產品迅速放入水中分段冷卻至室溫,冷卻水與瓶溫差為20~30℃。檢驗有無破瓶、漏氣,裝量合格與否,合格者即為成品。
(5)韭菜調味油
①工藝流程。鮮韭菜→去雜清洗→加水→粉碎→放置→水蒸氣蒸餾→油水分離→乾燥脫水→得精油→加植物油→混勻→韭味調味油→裝瓶包裝
②韭味調味油的配製。用水蒸氣蒸餾法製得精油後,加入無水硫酸鈉脫水乾燥,分離後得純精油。將精油加入備好的麻油中,略加攪拌,即可溶解。根據口味不同和風味要求不同而可採用不同配比,也可用其他植物油。如可製成5∶100的韭味麻油和1∶100的韭味花生油的風味都不錯。
③產品質量控制及質量標准。調味油的質量控制首先要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植物油,各項理化衛生指標按相應植物油標准執行。其感官指標為:清亮透明,無渾濁,保持原植物油的色澤,既具有原植物油的氣味,又具有韭菜香氣。
(6)拌韭菜
原料為鮮韭菜1000克,食鹽25克,花椒10粒。將韭菜擇洗干凈,直刀切成3厘米長的段,拌上食鹽、花椒、放入盆里加蓋,腌2~3天即可食用。
(7)炒韭菜花
用料有韭菜花300克,冬菇3隻。做法為:韭菜花切去老的部分,嫩的切短段;冬菇浸軟去腳切絲。下油爆炒冬菇,然後下韭菜花炒軟,下鹽及少許水炒至韭菜花熟上碟。
(8)炒韭菜蝦皮
原料有韭菜300克,蝦皮20克,植物油50克,精鹽5克,味精2克。製法為先將韭菜擇洗干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把韭菜放在盤內。再把蝦皮用清水洗凈,擠干水分。炒鍋內放油,熱後,下入蝦皮炸一下,隨後下韭菜頭及精鹽,用旺火急炒,最後放韭菜梢和味精,迅速煸炒幾下即可出鍋裝盤。
(9)鍋塌韭菜
原料有韭菜250克,雞蛋5個,生油八大匙,生抽一大匙,麵粉、生粉、鹽、料酒、麻油、姜絲各適量,醋和味精少許。做法為:先將韭菜擇洗干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雞蛋打入碗中,加麵粉、生粉拌勻成糊,加入韭菜、鹽、味精拌勻。再將生油三大匙入鍋,置中火上燒至五成熱時,將碗中的韭菜糊倒一半入鍋;改用小火,以鍋鏟將韭菜糊撥勻,使之厚薄一致;煎至兩面微黃時即可鏟出;接著以同樣方法處理好另一半韭菜糊。將煎好的韭菜餅切成20塊左右。鍋內另放生油入大匙燒熱,以姜絲熗鍋;加入料酒、生抽、味精、少許水,拌勻後放入煎好的韭菜餅,以中火收干湯汁;加少許醋,淋入麻油即可。
(10)韭菜炒肉
韭菜炒肉為一道粵菜。原料有豬肉200克,嫩韭菜100克,精鹽40克,醬油、白糖、食油。其製作過程為選用50克肥肉、150克瘦肉洗凈,切成3.5厘米長、0.3厘米厚寬的絲。韭菜擇洗干凈,瀝去水,切成小段。鍋放爐火上,放入食油燒熱,投下肥肉絲,煸至出油時,加入瘦肉絲,炒至肉變色,放醬油繼續炒至肉絲上色盛起。原鍋放油燒熱,下韭菜,加精鹽、白糖,迅速翻炒幾下,倒入肉絲合炒均勻即成。
(11)韭菜粿
韭菜粿是一種民間小食。選用韭菜為主要餡料(韭菜花、韭黃均可代之),製作時將新鮮韭菜洗凈切粒,加入香菇粒、蝦米粒,並和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芝麻油,拌勻成餡料。粿皮通常用番薯澱粉製成。取粿皮壓薄成圓形狀,包裹餡料後,捏成面上突皺的球形,放進蒸籠蒸15分鍾至熟,然後在平底鐵鍋上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味道香濃,外白內翠。
(12)韭菜肉片湯
原料有韭菜200克,瘦豬肉150克,豆腐2塊,植物油250克,實耗10克,水澱粉10克,精鹽5克,味精3克。其製法是先將瘦豬肉洗凈,切成柳葉片,用水澱粉拌勻,用溫油滑散待用。韭菜擇洗干凈,切成3.3厘米長的段。豆腐切成長條片。再將炒鍋放在旺火上,加入清水,燒開後,先將豆腐片和肉片下入鍋內,湯再開後放入韭菜、精鹽、味精,稍煮,盛入碗內即成。
(13)上海春卷
原料有韭菜、春餅皮、肉絲、豬油、酒、醬油、鹽、味精水、濕澱粉、菜籽油、甜面醬或醋。具體做法為:將肉絲入鍋,用豬油在旺火上煸炒至七成熟,加酒、醬油、鹽、味精和水,用濕澱粉勾厚芡,視其沸透後起鍋,裝盤攤涼。將韭菜切成小段,撒入炒好的肉絲中拌勻成餡;再將春餅皮放在案板上,放上肉絲餡,卷攏,兩頭折攏,最後捲成約小長方形包,用麵粉封口;菜籽油燒至七成熟,將春捲入鍋炸,炸時用筷不斷翻動,約2分鍾後呈金黃色,撈起裝盤。吃時可蘸甜面醬或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