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戰術訓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戰術訓練是指單個士兵到戰術兵團所進行的戰術原則和戰斗方法的訓練。目的是提高軍官組織與指揮戰斗的能力,使士兵熟練戰斗動作。
中文名
戰術訓練
含 義
單個士兵到戰術兵團所進行訓練
目 的
提高軍官組織與指揮戰斗的能力
應用於
軍隊
目錄
1 簡介
2 分類
3 訓練內容
4 要求與方法
簡介
編輯
戰術訓練是隨著軍隊武器裝備和編制、體制的變化不斷發展的。14世紀以前,軍隊的戰術訓練主要是演練方陣的排列和格鬥技能。17世紀,有了改進,密集的方陣被線式隊形所代替。18世紀中葉以後,火器有了改進,出現了線膛槍和伴隨步兵作戰的火炮,為了發揮火器威力,減少火力的殺傷,戰術訓練則致力於改革戰斗隊形,著重研練採用散兵線戰術,使火力、機動、突擊緊密結合。20世紀以來,坦克、飛機等的出現和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導彈、核武器等的出現和發展,引起了戰術思想、戰斗手段、戰斗組織指揮的變化,戰術訓練的內容更豐富,協同動作更復雜,組織協同的要求更高,合同戰術訓練在軍事訓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革命戰爭年代的戰術訓練,通常是利用戰役、戰斗間隙進行,訓練和戰斗緊密結合。土地革命戰爭前期,主要是訓練游擊戰戰術,後期主要是訓練運動戰戰術。抗日戰爭前期,以訓練游擊戰戰術為主,後期著重訓練運動戰和攻堅戰的作戰方法。解放戰爭前期,以訓練運動戰戰術為主,後期則以訓練陣地戰戰術為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需要,陸續頒發了戰斗條令、訓練大綱和教材,各軍種、兵種和專業部隊、分隊進行了不同內容的戰術訓練,組織了各種規模的戰術演習,部隊戰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分類
編輯
按戰斗基本類型分為進攻戰術訓練和防禦戰術訓練;按戰術性質分為步兵分隊戰術訓練,軍種、兵種戰術訓練,勤務部隊、分隊專業戰術訓練和合同戰術訓練;按地形特點分為平原、高原、丘陵地、山地、江河、海岸、島嶼、水網稻田地、城市、戈壁、沙漠、熱帶山嶽叢林地等戰術訓練。
訓練內容
編輯
通常包括:戰術原則,作戰對象的編制、裝備及作戰特點,有關戰例,軍種、兵種知識,組織指揮,協同動作以及各種保障等。軍種、兵種和專業勤務部隊、分隊,根據各自的任務、特點,還有不同的訓練內容。合同戰術訓練的內容重點是:合同戰斗的基本原則,組織指揮,司令部工作,諸軍種、兵種的協同動作,戰斗保障和後勤保障等。步兵分隊戰術訓練的內容重點是:戰斗原則,組織指揮,戰斗隊形,戰斗方法,運動方法,加強兵器的使用與火力的運用,分隊之間的協同動作等。
要求與方法
編輯
戰術訓練以戰斗條令為依據,結合部隊的作戰任務、作戰地區(包括空域、海域)特點,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進行實際作業和演練。方法是:部隊、分隊戰術訓練通常是先學習理論原則,爾後在現地進行戰術分段訓練、綜合訓練和演習;軍官戰術訓練一般按理論學習、戰例研究、想定作業、實兵指揮等步驟進行;司令部戰術訓練採取個人自學、部門研練和司令部演習等方法實施。
Ⅱ 民兵軍事訓練有哪些形式
搞好技術、戰術基礎訓練、應用訓練、適應民兵擔負戰備任務。
民兵軍事訓練,對民兵進行軍事理論教育和作戰技能教練的活動。主要在縣(市)民兵訓練基地集中進行。
訓練內容,民兵幹部主要進行指揮和教學法訓練,達到能組織民兵訓練,能帶領民兵執行任務。專業技術兵在搞好單兵專業技術基礎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協同訓練,掌握執行戰斗或保障任務的基本技術、戰術技能。
海邊防地區和重點人防城市的民兵,除搞好技術、戰術基礎訓練外,還應進行必要的應用訓練,以適應民兵擔負戰備任務的需要。訓練時間,專職武裝幹部為60個訓練日,兩年完成;民兵幹部為30個訓練日,一般在1年內完成;民兵為20個訓練日,一次完成。
(2)民兵戰術訓練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
民兵軍事訓練落實難問題一直是制約戰鬥力生成的「瓶頸」。究其原因,除重視規范不夠外,「編、訓、用」脫節也是主要原因。
為此,著眼民兵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基於任務明確動員、應對、應急三類訓練重點,把大抓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作為新時代提升後備力量建設質量的關鍵手段,努力提升民兵應急應戰支援保障能力。
圍繞貫徹落實新大綱,堅持問題導向、立足實際任務、探索組訓方法,廣泛吸收縣市、鄉鎮、社區、企業有關人員意見建議,依據各級相關規定和細則,對民兵軍事訓練責任、內容、方法、管理和保障等問題進行規范;
形成以任務為牽引、以大綱為依據、以人才為支撐、以基地為依託、以制度為保證的練兵體系,整體提高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集約化、實戰化水平,提升快速動員和遂行任務能力。
Ⅲ 民兵共同基礎訓練包括哪些內容
搞好技術、戰術基礎訓練、應用訓練、適應民兵擔負戰備任務。
民兵軍事訓練,對民兵進行軍事理論教育和作戰技能教練的活動。主要在縣(市)民兵訓練基地集中進行。
訓練內容,民兵幹部主要進行指揮和教學法訓練,達到能組織民兵訓練,能帶領民兵執行任務。專業技術兵在搞好單兵專業技術基礎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協同訓練,掌握執行戰斗或保障任務的基本技術、戰術技能。
海邊防地區和重點人防城市的民兵,搞好技術、戰術基礎訓練外,還應進行必要的應用訓練,以適應民兵擔負戰備任務的需要。訓練時間,專職武裝幹部為60個訓練日,兩年完成;民兵幹部為30個訓練日,一般在1年內完成;民兵為20個訓練日,一次完成。
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
民兵軍事訓練落實難問題一直是制約戰鬥力生成的「瓶頸」。究其原因,除重視規范不夠外,「編、訓、用」脫節也是主要原因。
著眼民兵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基於任務明確動員、應對、應急三類訓練重點,把大抓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作為新時代提升後備力量建設質量的關鍵手段,努力提升民兵應急應戰支援保障能力。
圍繞貫徹落實新大綱,堅持問題導向、立足實際任務、探索組訓方法,廣泛吸收縣市、鄉鎮、社區、企業有關人員意見建議,依據各級相關規定和細則,對民兵軍事訓練責任、內容、方法、管理和保障等問題進行規范。
形成以任務為牽引、以大綱為依據、以人才為支撐、以基地為依託、以制度為保證的練兵體系,整體提高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集約化、實戰化水平,提升快速動員和遂行任務能力。
Ⅳ 對民兵訓練有什麼好的方法和建議
這個不好說,我也只是提提意見好了。
1內部
a按照部隊的管理模式也不用多抓住重點就可以如集合速度,命令下達執行速度與效率。
b要讓民兵有「為了自己建設民兵家園」「為了提高福利建設民辦團」「為了得到他人的掌聲而工作」的思想。
c減少民兵與地方人員的沖突與聯系。聯系多了就會想的多,沖突多了報復思想也會很多的。
2外部
a做好工作,讓其他人認同民兵工作,積極做好工作主題就是「你幫我,我幫你」,只有幫了他人他人才會認同民兵,才可以保障資金的來源與關系。(得罪人的事情也不能乾的,一切要有一個平衡點。)
b多組織點交流活動(前提民兵隊伍有夠強如體力、訓練),展現民兵拿的出的優點給外部人員看,對缺點要組織民兵像對方學習。
民兵不是部隊不可以用部隊的一套,要靈活,得罪人的事情很多要做好思想工作與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保證一點就是民兵與民兵幹部的思想是一致,多開展民兵與幹部的思想交流,只有民兵隊伍的思想一致工作就好開展,讓民兵也有歸宿感。
Ⅳ 民兵訓練有哪些內容
1、民兵訓練的重點是民兵幹部和民兵專業技術兵;
2、民兵訓練時間,按年度訓練區分為25天、15天、10天三個不同時段;
3、民兵訓練由縣(旗、縣級市、市轄區)人民武裝部統一組織,在民兵訓練基地集中進行,部分訓練難度較大的民兵專業技術兵幹部;
4、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武器裝備的不斷更新,民兵訓練內容將與現役部隊基本一致,訓練方式將向基地化方向發展,民兵專業技術兵的訓練比重不斷增大,電化教學和模擬訓練等先進手段將得到廣泛應用,民兵訓練將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
Ⅵ 民兵訓練都是什麼時間訓練
民兵訓練都是在農閑時間訓練,就是在春耕之前、秋收之後的農業空閑時間,夏季雙搶和農忙期間不得安排訓練。
1、民兵訓練的重點是民兵幹部和民兵專業技術兵。民兵幹部主要進行組織指揮訓練和教學法訓練。民兵步兵主要進行隊列、射擊、投彈、爆破和戰術訓練。
2、民兵幹部和基幹民兵的訓練原則上由縣(市、區)人民武裝部組織實施。根據訓練大綱的要求,幹部訓練時間為30天,一般在一年內完成,民兵訓練時間為15天,一次完成。
3、通過訓練,幹部具備相應的軍事技能和組織指揮能力,並提高開展本職工作的能力;民兵學會使用手中武器裝備,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分隊能擔負一般戰斗任務。
4、根據我國現行的《國防法》和《民兵工作條例》規定,全國各縣(市、區)編組的基幹民兵每年都要安排規定時間的軍事訓練。
軍事訓練的指導原則 :
1、訓用一致。緊密民兵擔負的任務,以軍事斗爭准備為牽引,著眼平時能應急、戰時能應戰,加強針對性訓練,不斷提高各類軍事對象的軍事素質和遂行任務的能力;
2、突出重點。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突出重點對象、重點內容,在組織指導、訓練保障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帶動整體訓練質量的提高;
3、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地區、不同任務、不同對象,結合民兵編組和武器裝備情況,區分層次,分類施訓,增強訓練的有效性。
4、科技興訓。適應軍事變革新要求,充分利用軍地科技和信息資源,改進訓練方法手段,逐步實現基地化、網路化、模擬化訓練,提高訓練效益;
5、勤儉練兵。管好用好訓練經費、物資和器材,加強民兵訓練基地建設和管理,整合資源,厲行節約,群策群力,提高效益,確保訓練需要;
6、依法治訓。依據民兵工作法律、法規,堅持按綱施訓,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確保訓練人員、時間、內容和質量的落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民兵訓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軍事訓練
Ⅶ 如何 民兵軍事訓練
民兵訓練的重點是民兵幹部和民兵專業技術兵。民兵幹部主要進行組織指揮訓練和教學法訓練。民兵步兵主要進行隊列、射擊、投彈、爆破和戰術訓練。對高炮、地炮、工兵、防化、通信、偵察和海軍、空軍等民兵專業技術兵主要進行本職專業技術和專業戰術訓練,訓練時間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延長。城市的民兵還要進行巷戰、街壘戰、地道戰和三防訓練;邊防地區的民兵還要進行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和游擊戰戰術訓練。
民兵訓練時間,按年度訓練區分為25天、15天、10天三個不同時段。民兵防空分隊、重點應急分隊和軍兵種專業分隊實行成建制訓練,每年安排1/3的建制分隊訓練;地炮分隊、通信分隊、工兵分隊、防化分隊、偵察分隊,每年安排1/4的建制分隊訓練;對口專業分隊,每年安排建制分隊的1/4人員訓練;其他分隊主要安排新入隊人員訓練。其中,專職人民武裝幹部和基幹民兵連排長訓練時間不少於25天;民兵應急分隊重點營連每年訓練時間不少於10天,其他民兵應急分隊訓練時間為10天;民兵防空分隊和通信分隊每年訓練時間為25天,其他民兵專業技術分隊每年訓練時間不少於15天,難度較大的專業可適當增加訓練時間;民兵對口專業分隊每年訓練時間為7-10天;民兵步兵分隊每年訓練時間為10天;擔負哨所執勤和重要目標守護民兵分隊每年訓練時間不少於25天;海軍、空軍、二炮民兵分隊每年訓練時間為15天。
民兵訓練由縣(旗、縣級市、市轄區)人民武裝部統一組織,在民兵訓練基地集中進行,部分訓練難度較大的民兵專業技術兵幹部,民兵無線電報務員,民兵高炮標圖員、測距機手和民兵地炮偵察員、計算員以及民兵海軍、空軍專業技術兵等,由省軍區、軍分區統一培訓或由當地駐軍帶訓。民兵訓練要求建立嚴格的教學和管理制度,訓練結束時進行考核,對訓練合格者發給證書,不合格者進行補訓,直至合格為止,以確保訓練質量。同時,還要不斷完善民兵訓練基地,定期配發訓練教材、器材和訓練彈葯。按照國家規定,農村民兵由鄉、鎮人民政府發給誤工補貼;企事業單位的民兵由原單位照發工資和獎金,原有的福利待遇不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武器裝備的不斷更新,民兵訓練內容將與現役部隊基本一致,訓練方式將向基地化方向發展,民兵專業技術兵的訓練比重不斷增大,電化教學和模擬訓練等先進手段將得到廣泛應用,民兵訓練將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
Ⅷ 民兵軍事訓練組織實施的一般程序、方法和要求
訓練方法是提高軍事訓練效益的關鍵環節。新形勢下搞好民兵軍事訓練,必須著眼有效履行新的職能使命,適應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發展變革的新形勢,以《民兵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為依據,結合地區和任務實際,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要改進基礎訓練:將普通兵的共同基礎課目訓練納入企事業單位員工培養體系,基礎訓練合格者頒發合格證並編入民兵組織(今後不再進行共同基礎課目訓練),提高民兵軍事訓練的起點。注重掛鉤帶訓:適應軍民聯合遂行任務要求,根據民兵配合現役部隊行動可能擔負的任務,與轄區內的現役部隊、軍事院校、預備役部隊建立聯訓機制,藉助他們的訓練資源優勢,實施借台唱戲、借裝組訓、借才施教,提高民兵訓練層次。加強區域聯訓:以軍分區(警備區)為基本單位,採取「小兵種大集中、大兵種小集中」的方法,區分專業種類,實行教學、裝備、器材的統一集中保障,增強整體訓練效益。突出訓練重點:以幹部骨幹、勤務保障分隊、應急分隊為重點訓練對象,以成建制應用訓練、成建製作戰保障訓練為主體訓練內容,把技術戰術課目「串」起來,以重點人員(分隊)和內容訓練的突破帶動整體。
Ⅸ 如何抓好部隊軍事訓練工作
新形勢下抓好部隊訓練工作,應當立足國情軍情和戰爭形態發展變化,以能打仗、打勝仗為著眼點和落腳點,以實戰化訓練為基本途徑,以訓戰貼近程度為衡量指標,健全提高實戰化水平的常態化制度機制,充分發揮軍事訓練的應有功能,以量的積累求質的飛躍。可從以下六個方面來把握:
一、以能打仗、打勝仗為著眼點和落腳點。能打仗、打勝仗是軍隊戰鬥力建設的根本目標。作為鞏固和提高戰鬥力的基本途徑,軍事訓練必須以此為著眼點,把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貫穿軍事訓練全過程,用實戰能力檢驗軍事訓練成效,按照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推進和深化實戰化訓練,確保練兵與打仗的高度統一。
二、以認清軍事訓練時代背景為前提條件。當前,軍事訓練機遇與挑戰並存。國際戰略格局深度調整、戰爭形態加速演變、周邊安全熱點焦點增多,要求我軍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戒備態勢;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營造實戰化訓練環境,通過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增強軍隊戰鬥力。
三、以開展實戰化訓練為基本途徑。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實現軍事訓練向信息化聚焦、向實戰靠攏,必須著眼未來可能擔負的作戰任務,設置實戰化訓練環境、運用實戰化編組力量、採取實戰化方法步驟,在實戰化訓練中發現短板、找出差距、解決問題。
四、以訓練與作戰的「貼近度」為衡量指標。軍事訓練實戰化的程度和水平,取決於訓練與作戰的貼近程度。實際差距越小,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則越低。這種「貼近度」,又可進一步細化為實戰觀念、訓練作風、訓練要素、訓練運行、訓練考評等若干剛性反映軍事訓練實戰化程度的指標。
五、以深化軍事訓練改革為創新動力。新形勢下軍事訓練,既存在訓練體制、內容、標准等不適應實戰化訓練要求的問題,也存在訓練管理不夠到位、方法不夠科學、保障不夠有力、作風不夠扎實的問題。應當借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東風,用問題倒逼改革的辦法全面深化訓練改革,促進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不斷提高。
六、以提高威懾和實戰能力為根本目的。軍事訓練因戰爭能力需求而生,隨戰爭形態發展而變。軍隊具有了打贏能力,平時就能以不怒自威的方式保障國家安全,戰時就能以無堅不摧的力量捍衛國家利益。
(9)民兵戰術訓練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軍事訓練是軍事理論教育和作戰技能教練的活動,它通常分為部隊訓練、院校訓練和預備役訓練(又稱後備役訓練)。軍事訓練在國家武裝力量建設和戰備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軍隊平時的主要任務,是戰備的重要方面,許多國家都把軍事訓練列為戰略研究的一項內容。
軍事訓練的訓練體制
部隊訓練區分為:單兵訓練、分隊訓練、兵團訓練、軍團訓練。院校訓練:指揮院校分為三級,分別培訓初級、中級、高級指揮軍官;專業技術院校分為中等、高等兩類,分別培訓中級、高級技術軍官。預備役訓練區分為:預備役軍官和預備役士兵的訓練,以及對高等院校學生進行的軍事訓練;預備役士兵的訓練,主要在民兵組織中進行。
訓練內容分為:戰役訓練、戰術訓練、技術或專業訓練和共同科目訓練。根據地形和氣候等特點,有山地、叢林地、高原地、戈壁沙漠地、水網稻田地訓練和嚴寒、炎熱、夜間、復雜氣象等條件下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