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蒜種植時間和方法蒜
大蒜喜歡冷涼些的環境,種植的時候要注意時間。南方地區建議在秋季的八月到十月之間種下。北方地區則選在春季三四月份種。要選品質優良的品種,去掉莖盤並浸泡處理。
土壤要保證松軟,肥沃,因此要提前施加基肥。栽種很簡單,直接將蒜種種下,覆蓋薄土即可。後期要澆透水,保濕保溫處理,這樣才可促使更好的萌發。
要想栽培的大蒜產量高,品質優,種植的時候要選優良的品種。還要先處理,要將蒜的莖盤給去掉,然後要用清水浸泡,大概泡上三五分鍾就行,能促使更快發芽。
大蒜起源於中亞和地中海地區,漢朝時期被引種到中國,9世紀傳入日本和南亞地區,16世紀前葉在非洲和南美洲出現栽培,18世紀傳入北美洲,現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大蒜按照蒜瓣大小分類法可分為大瓣蒜和小瓣蒜;按照大蒜鱗莖外皮顏色分類法可分為紫皮蒜和白皮蒜;按照大蒜鱗莖解剖分類法可分為單層蒜衣變種和雙層蒜衣變種;按照生態適應性分類法大蒜可分為低溫敏感型、低溫中間型、低溫遲鈍型。
㈡ 大蒜適合什麼時候種植
大蒜分為春秋兩季播種,具體時間要考慮到每個地區的氣候和環境的差異性。在北方地區,秋冬季的溫度是比較低的,氣溫也很寒冷,幼苗不能安全的生長,所以不太適合秋播;在早春種植的時候,夏季可以在溫室育苗,防止氣溫太高造成燒苗。在南部地區,氣溫是很低的,秋季和冬季的氣溫沒有那麼高,所以在秋季播種是很好的選擇。
㈢ 蒜苗的種植方法及時間分別是
選擇土壤疏鬆肥沃、地勢平坦、排水性良好的地塊種植蒜苗,結合整地施加底肥。將優質的蒜頭作蒜種,放入清水中浸泡10-12小時後按行距10-15厘米開溝,按株距3-5厘米進行播種,將蒜瓣插入土中,深度2-3厘米,適當澆水,出苗前覆蓋地膜,出苗後撕開地膜,後期加強肥水管理。春秋兩季節為種植蒜苗的時間。
(2)當蒜苗長至15厘米左右時,可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後期可用0.3%尿素、30毫克/千克赤黴素溶液葉面噴施。
(3)隨著氣溫持續下降,到生長後期,霜降前後,要及時搭建小弓棚,加蓋薄膜,保證蒜苗正常生長。
㈣ 大蒜種植時間和方法
種植大蒜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2~4月份最佳。栽植所用的土壤,可選用園土或腐葉土作為基質。大蒜幼苗期和花莖生長期需要用復合肥追施,不同時期澆灌的水分用量和頻率也不同,不要讓土壤乾燥。
1、種植時間
大蒜種植方法
大蒜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的強,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種植都是很合適的。由於大蒜具有不耐寒的特點,所以冬季栽植的大蒜無法發芽,導致浪費和損失。春季氣候溫暖,2~4月份播種的大蒜成活率相對最高。
2、栽植土壤
大蒜對栽植土壤的要求並不高,普通的園土、腐葉土等材料都很適合種植大蒜。土壤需要經過高溫消毒,以及翻土深耕的操作,提升土質疏鬆性和透氣性。可以在土壤內添加適量的河沙成分,提升土壤的排水性。
3、肥料施加
大蒜幼苗期、花莖生長期以氮磷鉀元素復合肥施加灌溉,促進枝葉旺盛成長。在大蒜頭膨大期,需要使用大蒜專用的肥料施加灌溉,保障蒜頭能夠膨大,提升大蒜的產量和質量。
4、水分灌溉
水分的施加灌溉,是大蒜必不可少的生長需求,播種後澆灌一次定根水,保證出苗整齊。幼苗期澆水是為了增加幼苗的抗寒性,起到壯苗的效果。花芽、磷芽分化期需要澆返青水。蒜頭收獲後要澆水,避免土壤乾燥。
㈤ 大蒜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大蒜播種的時期要根據各地區的氣候以及品種情況確定。在北方地區,秋冬季氣溫較低,相對寒冷,幼苗不能安全越冬,所以不適合秋播,可通過大棚育苗的方法,在早春播種,在夏季採收。而南方地區,溫度較低,秋冬季也夠暖和,秋播時幼苗能露天安全越冬,所以都以秋播為主。大蒜喜歡生長在涼冷的環境中,南方的氣候環境比較溫暖,溫度相對較高,所以時間選在秋季的8-9月份比較合適。而北方地區的氣溫相對偏低,所以不適合秋天播種,時間可選在春季的3-4月份較合適。
大蒜播種的時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長到5~6片葉,此時植株抗寒力強,在嚴寒冬季不致被凍死,並為植株順利通過春化打下良好基礎。大蒜地上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2-16℃,幼苗越冬的較佳苗齡為4-6葉期,從播種到4-6葉約需40-45天,在日均溫度7℃以下即停止生長。
幼苗耐寒性強,能耐-7~-10℃的低溫。在0-4℃的條件下,經30-40天可以通過春化階段。露地秋播大蒜的適宜播期為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秋分後前寒露左右)。
播種早了,易受凍。播種晚了因受後期高溫影響,生產期縮短,產量低,品質差。
大蒜種植方法:
1.選擇良種:人工扒皮掰瓣,去掉大蒜的托盤和莖盤,按大、中、小和蒜心進行分級,小蒜瓣根據具體情況處理選種要求是純白無紅筋、無傷痕、無糖化、無光皮,原則要求每粒重量5g左右,種子大小是獲得高產的關鍵。
2.適期播種:大蒜是一種喜冷涼的作物,具有自然休眠的特性,播種過早時會因其還處於休眠期而出苗較慢,出苗後會因前期溫度高、冬前生長過旺而使蒜苗的抗寒能力大大減弱,並且在生長後期植株的下部葉片還易枯黃早衰。播種過晚,越冬前蒜苗較小,養分積累少,抗寒性較弱。特別是播種過晚時會使莖葉的生長期變短,葉數少,但蒜頭成熟期與早播的相同或略晚,所以蒜頭較小,產量低,品質差。
3.播種密度:蒜種的大小與其所含養分的多少有密切關系,蒜瓣大,則養分充足,出苗後植株根系發達、葉數多、假莖粗而長,收獲時蒜薹粗、蒜頭大、蒜瓣大,商品性較好。因此,播種時要盡量選擇較大的蒜瓣做種。以宋城白蒜為例,可選擇4-5克重的蒜瓣做種,用種量為130-150千克,每畝播種3.3萬株左右。如用3.5-4.0克重的蒜瓣做種,畝密度可增加到3.5萬株左右。
4.整地播種:要想大蒜優質高產,種植時必須施足底肥。大蒜的前茬作物一般為玉米、花生、西瓜等,這些作物收獲後距離種蒜的時間很近。因此,前茬作物收獲後要及時施肥,每畝可施腐熟的雞糞500公斤、二銨50公斤,施後耕翻耙平,按80厘米踩線,以線為准用鐵杴往兩邊鏟土,做成高10厘米、頂寬50厘米的高畦。
每隔3畦可挑一個高15厘米的高畦埂,便於澆水時擋水。在高畦埂的兩側還可再種兩行蒜。在整平的50厘米寬的高畦上,開4條深6-7厘米的溝,按10厘米的株距擺放蒜瓣(每畝3.3萬株),然後覆土,將溝填平,隨即澆水壓根,以防蒜瓣生根出苗時將其頂出地面。
㈥ 河南大蒜種植時間和方法
河南大蒜種植時間在在白露末秋分初(9月底10月初)
大蒜的種植方法
1、整地畦田
大蒜對土質要求不高,一般的園土就可以種植,在播種之前先要整地,將土壤翻層20cm深,清理出田中的石塊,然後再將土地耕成畦田狀,畦田大小隨意,這樣十分方便排水和灌溉。
2、種植入土
在大蒜的種植方法中,播種之前要剝除莖盤和外皮,選擇個頭較大的蒜瓣作為種子,種子個頭越大,產量越高,將種子曬一天時間做催芽處理,不可曝曬,將大蒜按照一定間距種下,深1cm左右,澆透水。
3、水肥管理
大蒜從種子發芽開始,一直到收獲期,整個過程都需要保證水分的充足,還需要施一些化肥和有機肥,種植之前每畝地施5kg碧卡顆粒肥作為底肥,耕地時將其混合在土中即可,然後每月撒施一些復合肥,施肥過後應立即配合澆水,使其充分吸收肥料。
4、注意事項
在田間種植大蒜需要定期去清理雜草,不然時間久了,雜草成群會搶奪大量養分,影響大蒜的生長,然後還要注意防治病蟲害,做好防治工作,最好是能第一時間發現蟲害,及時作出處理。
㈦ 蒜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大蒜是百合科蔥屬半年生草本植物,大蒜以蒜頭、蒜薹、嫩葉為食用產品,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即是調味品又是中葯材,具有抗癌功效,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大蒜種植時間
大蒜種植時間因栽培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作為蒜薹、大蒜頭栽培的大多數在9—10月份播種,俗話說「七月蔥、八月蒜」(農歷),作為青蒜(嫩葉)栽培的可以在8月份種植,對播種期的要求都不十分嚴格。
大蒜種植方法
1、整地施肥開廂
大蒜的根系分布在土壤的表層內,根吸收力較弱,選擇肥沃、疏鬆、保水排水性能強的土壤種植最好,為有利於大蒜須根的發生和養分的吸收,種植土地要適當深耕,基肥以廄肥為主,並可以加入垃圾、草木灰等,每畝施基肥2000公斤左右。翻耕耙平後根據各個地方種植習慣的寬度進行分廂,一般廂寬在110—150厘米,高15—20厘米。
2、播種
作種的蒜瓣在播種前要進行選擇和分級,嚴格從田間採收前開始,選擇成熟早、蒜頭具有本品種特徵的大蒜作種蒜。播種時按蒜瓣大小分大、中、小三級,分別種植,便於田間管理。為了打破大蒜的休眠,促進發育,播種前要曬蒜瓣1—2天,可以將種瓣放在水中浸泡1—2天後再播種。
播種方法:播種時先從廂一端開一條溝,按照株距將蒜瓣依次播入,然後再按行距開第二條溝,用第二條溝泥土覆蓋第一條溝以後逐次進行。蓋土後,也可以覆蓋一層農作物秸稈在廂面上,以防止表土板結,促進葉鞘伸長軟白。
播種密度:因為種植目的差異很大,以收獲大蒜頭、蒜薹為目的的,行距為13—20厘米,株距10—13厘米,每畝用種量100—150公斤。以青蒜為種植目的的行距為10—13厘米,株距10—13厘米。
3、田間管理
大蒜的田間管理主要是追肥、中耕、除草。施肥的高產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苗期追肥2—3次,以施人畜糞尿為主,越冬後追施一次重肥,促進蒜薹伸長,大蒜頭膨大,施肥不要過濃,避免引起腐爛。大蒜秧苗小時,可以中耕,秧苗高35厘米時,要淺中耕。在蒜葉生長期間,要勤中耕除草以保持土面疏鬆,不致板結。如果有條件在廂面鋪一層農作物秸稈,既可以保水保肥,又可以防止土壤板結,抑制雜草生長。
大蒜在越冬前,澆水都是結合追肥進行。鱗莖膨大期,注意排水,而且氮肥不宜過多,否則新生的蒜瓣幼芽,有再度長葉的可能。土壤過濕,蒜瓣容易開散,影響大蒜頭的品質及貯藏。
4、防止獨頭蒜、無薹復瓣蒜和散瓣蒜的產生
獨蒜、無薹復瓣蒜和散蒜都是不正常的鱗莖,常影響大蒜的品質和產量。
獨頭蒜是由於用氣生鱗莖種植,或者土壤瘦瘠、肥水不足,或者病蟲害等形成的,防止方法是選擇較大的蒜瓣種植、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使植株正常生長。
無薹復瓣蒜是鱗莖側芽形成蒜瓣後,再次發芽成次一級的蒜瓣,這種蒜瓣很小,同時使整個鱗莖分為幾個蒜頭以致商品價值降低。形成的原因是由於低溫不夠和光照不足所造成,防止方法是適時播種和加強肥水管理。。
散瓣蒜是由於初期肥水過多而使大蒜在收獲前又發芽形成新葉,使整個鱗莖長出許多小而不再肥大。或者由於收獲過遲,使鱗莖莖盤在土壤中腐爛而蒜瓣分散。防止方法是秋季不宜過早播種。鱗莖開始膨大時控制肥水用量,及時採收。
5、採收
在蒜薹採收後20天左右,葉片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變黃時就可以採收,如果這個時間雨水多,採收過遲,容易腐爛,採收後蒜瓣容易散開,不容易貯藏。
㈧ 大蒜的種植方法和時間是多久
1、種植時間
大蒜是喜冷涼環境的作物,所以根據各地區的氣候以及品種情況。可分為春播和秋播。在北方地區,秋冬季氣溫較低,相對寒冷,幼苗不能安全越冬,所以不適合秋播,可通過大棚育苗的方法,在早春播種,在夏季採收。而南方地區,溫度較低,秋冬季也夠暖和,秋播時幼苗能露天安全越冬,所以都以秋播為主。
2、整地
大蒜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富含有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較豐收,選擇地勢平坦的地塊種植。種植前先要對地塊進行整地,先將土壤進行深耕20-25cm,再細耕將土塊耙細、耙平,無明顯的石塊或土塊。再做畦,畦長1米左右,寬在4米左右,也可打長50cm、寬4米的畦,視實際情況而定。
3、播種
選擇個頭較大、色澤較好的蒜頭,採用人工扒皮掰瓣,去除蒜頭的托盤和莖盤,對蒜瓣進行分級,選擇粒大、外表純白、無損傷、無光皮的蒜瓣做種,要求每顆要重達5克,種子的大少關系產量的高低,所以盡量選擇大顆粒的種子。
播種將種子曬個一兩天,提高發芽率,注意不要選擇在高溫時期,在氣溫15-17度,氣候溫涼,陽光不強烈,如果在陽光猛烈時曬種,可能會將種子直接曬死。要在畦面開溝播種,溝深4-5cm,株行距20×16cm,每溝播種1-2粒種子,播種後蓋上一層1cm後的薄土,在澆水使土壤濕潤。
4、田間管理
大蒜時需水量較大的作物,要保持土壤雖然,才能使其快速生長,一般整個生育期要澆水四次,一次播種後,為使其盡快發芽;二次苗期,促進幼苗快速生長;三次出苔期,促進蒜苔生長;四次在鱗莖膨大期,提高鱗莖膨大水分,以免鱗莖生長不良。同時要想高產,施肥也是必不可少的,施肥原則是以機肥為主,施少量的化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
在種植時每畝施入5000kg的腐熟有機肥,在搭配適量的復合肥,將其均勻撒在地面,在深耕時可土壤混勻均勻;追肥可結合澆水進行。另外還要中耕除草,增加土壤通透性,避免雜草搶占養分,還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8)大蒜種植方法和時間擴展閱讀
大蒜為弦線狀淺根性根系,無主根,主要根群分布在5~25cm內的土層中,橫展直徑為30cm。在植物形態學上,鱗莖本身是由變態枝條發育而來,其節間短縮為―「鱗莖盤」,莖盤的基部和邊緣著生根系,其上部長葉和芽的原始體。
經過花芽分化後,頂芽形成花薹,側芽膨大形成蒜瓣。大蒜的繁殖方式為無性繁殖,繁殖器官為母體上的一個側芽,即鱗芽。一個成齡的大蒜植株,由根、假莖、葉、花薹、鱗莖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