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飯麥石是什麼東西,有什麼作用
飯麥石 飯麥石的性質與結構: 飯麥石是一種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復合礦物或葯用岩石。 飯麥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無機的硅鋁酸鹽。其中包括SiO2、Al2O3、Fe2O3、FeO、MgO、CaO、K2O、Na2O、TiO2、P2O5、MnO等,還含有動物所需的全部常量元素,如:K、Na、Ca、Mg、Cu、Mo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約58種之多。 飯麥石具有吸附性、溶解性、調節性、生物活性和礦化性等性能。在養殖業中,飯麥石對豬、雞、魚都能獲得增產增收效果,現代研究表明飯麥石具有多種空結構,並具有吸附作用,可消除腸道內有毒物質,對細菌有一定的吸附和釋放能力,從而減少病菌侵害機體的成度,飯麥石經檢測含有五十八種對機體有益的長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以補充飼料中礦物質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其中很多礦物元素是生物體內各種酶的活動中心,能激發酶的活動,提高酶的催化作用,從而改善動物代謝機能,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增強抗病能力,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等功能。 飯麥石能吸附水中游離的金屬離子,飯麥石經水浸後,可溶出對人體和生物體有用的常量元素K、Ca、Mg及Si、Fe、Zn、Cu、Mo、Se、Mn、Sr、Ni、V、Li、Co、Cr、I、Ge、Ti等微量元素,飯麥石在水溶液中還能溶出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 飯麥石的用途: 。 飯麥石主要用於醫療保健、食品、飲料以及水質凈化、污水處理、防腐、防臭、保鮮、去污以及種植業和養殖業等領域。
B. 霏細斑岩與流紋岩有什麼區別,搞工程的可以將兩種岩性合並嗎
斑岩是斑岩,流紋岩是流紋岩,不可以合並,要分層。
C. 求高中地理會考常見的各種岩石的類型
高中考試中常出現的岩石一般不超出教材范圍,主要類型如下:(1)岩漿活動→岩漿岩(花崗岩(侵入岩)、玄武岩(噴出岩))(2)外力作用→沉積岩(石灰岩、砂岩、礫岩、頁岩) 化石主要存在於沉積岩中(3)變質作用→變質岩(大理岩、板岩)(形成於岩漿與其它岩石交界處)
D. 岩石的分類標准
三種常見的岩漿岩:
1.花崗岩 是分布最廣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長石和黑雲母,顏色較淺,以灰白色和肉紅色最為常見,具有等粒狀和塊狀構造。花崗岩既美觀抗壓強度又高,是優質建築材料。
2.橄欖岩 侵入岩的一種。主要礦物成分是橄欖石及輝石,深綠色或綠黑色,比重大,粒狀結構。是鉑及鉻礦的惟一母岩,鎳、金剛石、石棉、菱鐵礦、滑石等也同這類岩石有關。
3.玄武岩 一種分布最廣的噴出岩。礦物成分以斜長石、輝石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氣孔構造和杏仁狀構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優良耐磨的鑄石原料。
(4)斑岩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岩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和天然玻璃組成的,具有穩定外形的固態集合體。由一種礦物組成的岩石稱作單礦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組成,石英岩由石英組成等。
有數種礦物組成的岩石稱作復礦岩,如花崗岩由石英、長石和雲母等礦物組成,輝長岩由基性斜長石和輝石組成等等。沒有一定外形的液體如石油、氣體如天然氣以及鬆散的沙、泥等,都不是岩石。
岩石是組成地殼的物質之一,是構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其中,長石是地殼中最重要的造岩成分,比例達到60%,石英則是數量第二多的礦石。
岩石按其成因主要分為火成岩(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整個地殼中,火成岩大約佔95%,沉積岩只有不足5%,變質岩最少。不過在不同的圈層,三種岩石的分布比例相差很大。地表的岩石中有75%是沉積岩,火成岩只有25%。
距地表越深,則火成岩和變質岩越多。地殼深部和上地幔,主要由火成岩和變質岩構成。火成岩占整個地殼體積的64.7%,變質岩佔27.4%,沉積岩佔7.9%。其中玄武岩和輝長岩又佔全部火成岩的65.7%,花崗岩和其他淺色岩約佔34%。
這三種岩石之間的區別不是絕對的。隨著構成礦物的變化,它們的性質也會發生變化。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遷,它們會轉變為另外一種性質的岩石。因而有人認為這種分類法較為武斷。
特徵
①構造特徵:岩漿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結構和構造特徵,比如噴出岩是在溫度、壓力驟然降低的條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漿中的揮發份以氣體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氣孔狀構造。當氣孔十分發育時,岩石會變得很輕,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徵:岩漿岩是由岩漿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漿冷凝環境和形成過程所留下的特徵和痕跡,與沉積岩和變質岩有明顯的區別。
依冷凝成岩時的地質環境的不同,將岩漿岩分為三種類型:
1 噴出岩(火山岩):岩漿噴出地表後冷凝形成的岩漿岩稱為噴出岩。在地表的條件下,溫度下降迅速,礦物來不及結晶或者結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紋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2 淺成岩:岩漿沿地殼裂縫上升至距地表較淺處冷凝形成的岩漿岩。由於岩漿壓力小,溫度下降較快,礦物結晶較細小。如花崗斑岩、正長斑岩、輝綠岩等;
3 深成岩:岩漿侵入地殼深處(約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漿岩。由於岩漿壓力大,溫度下降緩慢,礦物結晶良好。如花崗岩、正長岩、輝長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淺成岩又統稱侵入岩。
E. 花崗岩類的特徵和主要種類
w(SiO2)大於53%的火成岩包含著中性岩類[w(SiO2)=53%~66%]和酸性岩類[w(SiO2)>66%]。中性岩類鹼度變化較大,常根據組合指數(δ)的大小分為鈣鹼性岩類(δ<3.3,代表岩性為閃長岩)和鈣鹼性-鹼性岩類(δ為3.3~9,代表岩性為正長岩)。酸性岩類據鹼度可分為鈣鹼性系列(δ<3.3,代表岩性為狹義的花崗岩)和鹼性系列(δ為3.3~9;代表岩性為鹼性花崗岩)。
1.花崗岩
1)一般特徵
這里所指的是w(SiO2)>66%的酸性侵入岩,即狹義的花崗岩。
在化學成分上,SiO2含量高,同時富K2O+Na2O(質量分數平均為6%~8%),FeOT、MgO、CaO很低。鈣鹼性系列與鹼性系列相此,前者CaO略高,而Na2O、K2O較低。
在礦物成分上,淺色礦物含量一般在85%以上,主要由石英、鹼性長石和酸性斜長石組成。其中鹼性長石是指鉀長石和An牌號<5的鈉長石,鉀長石包括微斜長石、正長石、條紋長石。斜長石常為更長石或更—中長石,一般為An10~An35,An牌號較高者有時出現環帶結構,自形程度常較鉀長石和石英好。石英結晶最晚,呈不規則他形晶體充填在其他礦物粒間,體積分數在20%以上。暗色礦物體積分數一般<15%,以黑雲母為主,一般少見角閃石和輝石。角閃石在富斜長石的種類(如花崗閃長岩)中則普遍出現,在鈣鹼性系列的花崗岩中為普通角閃石,在鹼性系列花崗岩中為鹼性角閃石。輝石在鈣鹼性花崗岩中很少出現,通常為普通輝石、異剝石、透輝石。在鹼性花崗岩中,有後期結晶的霓輝石、霓石等鹼性輝石,常呈針狀晶體產出。
花崗岩的結構以花崗結構(亦稱半自形粒狀結構)最為普遍,其特徵是暗色礦物自形程度較好,長石次之,石英呈他形充填在不規則的空隙中(圖7-1a)。另外,條紋結構、文象結構和蠕蟲結構等在花崗岩中也廣泛發育(圖7-1)。
圖7-1 花崗岩類岩石
花崗岩以塊狀構造為主,在岩體的邊緣因受同化混染作用及岩漿侵位應力作用的影響,有時出現斑雜構造、條帶構造、似片麻狀構造等。
花崗岩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一類侵入岩。在我國華南地區花崗岩約占據了全區面積的1/4,其中主要是鈣鹼性花崗岩,鹼性花崗岩極少。從地質構造位置上講,主要分布在活動帶及地台結晶基底上。花崗岩主要構成大型的岩基、岩株,也有小型的岩株、岩蓋、岩牆等。較大的岩體往往是不同期次,甚至不同時代侵入的復式岩體。
與花崗岩類有成因聯系的礦產有稀有和放射性元素、W、Sn、Mo、Cu、Fe、Pb、Zn、Au等,礦床種類之多,經濟價值之重要,是其他類型火成岩無法比擬的。花崗岩還是重要的常用建築材料。
2)常見種類
狹義的花崗岩在QAPF圖中投點位於Q=20%~60%的區域內,根據投點所在的位置可以確定其基本名稱,然後可以再根據岩石的礦物成分(暗色礦物或副礦物)、結構、構造及色率等進一步命名。例如,角閃石、黑雲母等鐵鎂礦物常參加花崗岩的補充命名,加在基本名稱之前。
花崗岩分兩個系列:含有斜長石和鹼性長石的稱鈣鹼性系列;主要含鹼性長石,並出現鹼性暗色礦物的稱鹼性系列。前者稱花崗岩;後者稱鹼性花崗岩。
花崗岩(granite):淺色,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鉀長石和酸性斜長石,含少量的黑雲母、角閃石,輝石少見,副礦物有磷灰石、鋯英石、榍石、磁鐵礦。鹼性長石占長石總量的2/3以上,石英含量多在30%左右,暗色礦物體積分數在5%上下,很少達10%。當鹼性長石體積分數占長石總量的90%以上(基本不出現斜長石),而岩石中又不含鹼性暗色礦物時,稱鹼長花崗岩。暗色礦物體積分數小於1%時,稱白崗岩。
鹼性花崗岩(alkali-granite):化學成分以富鈉為特點。主要礦物為石英、鹼性長石和鹼性暗色礦物。鹼性暗色礦物有鹼性角閃石(鈉閃石、鈉鐵閃石)、鹼性輝石(霓輝石、霓石)、含鈦黑雲母及鐵鋰雲母等。副礦物有磷灰石、鋯英石、星葉石等。鹼性暗色礦物一般比長石結晶稍晚或同時,因此常呈他形,包裹著淺色礦物或充填在淺色礦物的粒間。根據鹼性暗色礦物的不同,可命名為霓輝石花崗岩、霓石花崗岩、鈉閃花崗岩、鐵雲母花崗岩等。
二長花崗岩(monzonite granite):是斜長石與鉀長石含量近於相等的花崗岩。
花崗閃長岩(granodiorite):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斜長石、鉀長石,特點是斜長石(更-中長石)多於鉀長石,暗色礦物含量較高,以角閃石為主,常含黑雲母。
英雲閃長岩(tonalite):岩石中的斜長石(更-中長石)含量很高,鉀長石含量不足長石總量的1/10,暗色礦物體積分數可>15%,黑雲母往往多於角閃石,與石英閃長岩的區別是石英含量較高,與奧長花崗岩(trondhjemite)的區別是暗色礦物含量較高。
斜長花崗岩(plagioclase granite):是一類成分較特殊的花崗岩。岩石中基本不含鹼性長石,暗色礦物體積分數亦高,在10%~15%之間。岩石中的K2O質量分數極低,一般<1%。常以淺色岩脈產於蛇綠岩中。
更長環斑花崗岩(rapakivite):是花崗岩的結構構造變種。岩石具似斑狀結構,鉀長石大斑晶多呈眼球形、卵球形,外圍有更長石(或中長石)的環邊,形成更長環斑結構。基質主要由石英、鉀長石、黑雲母組成。多數更長環斑花崗岩侵位於元古宇,我國北京密雲、河北赤城、遼寧坦城、江西樂平、陝西商縣等地都有出露。
紫蘇花崗岩(charnockite):成分相當於花崗岩或英雲閃長岩,外貌與粗粒片麻岩相似。顏色較深,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鉀長石、酸性斜長石、紫蘇輝石和石榴子石。鉀長石一般為微斜長石,其特徵是條紋長石中的條紋成分不是鈉長石而是更長石甚至是中長石,有時還見到反條紋長石。我國內蒙古、河北遷安等地前寒武紀地層中有發育。
花崗斑岩(granite-porphyry):是花崗岩的淺成相岩石。具斑狀結構,斑晶主要為鉀長石與石英,有時有黑雲母、角閃石等。基質與斑晶具相同的成分,但一般為隱晶質-微晶結構。如果岩石為似斑狀結構(基質為細粒、中粒或粗粒),則稱為斑狀花崗岩,岩石具花斑結構,稱花斑岩(granophyre)。
石英斑岩(quartz-porphyry):具斑狀結構,斑晶主要為石英,有時還出現少量透長石,基質為隱晶質,為淺成相岩石。
2.閃長岩類
1)一般特徵
閃長岩類w(SiO2)介於53%~66%之間,δ<3.3,屬鈣鹼性系列,與基性岩類相比,SiO2、Al2O3、K2O、Na2O較高,而MgO、FeOT、CaO偏低。
在礦物成分中,淺色礦物以斜長石為主,主要為中長石或更長石,環帶結構發育。暗色礦物最常見的是角閃石,亦可含少量的黑雲母,在向輝長岩過渡的種類中可含較多的輝石。暗色礦物體積分數在15%~40%之間,通常為20%~35%。典型的閃長岩不含石英或石英體積分數<5%,向酸性岩過渡的種類,如石英閃長岩可含體積分數為5%~20%的石英。鉀長石含量少,向正長岩過渡的種類(二長岩)可達與斜長石相近的含量。常見的副礦物有磷灰石、榍石、磁鐵礦和鋯石等。
常見結構為半自形粒狀結構(圖7-1)。在偏基性的種類中,斜長石自形程度高,近似輝長輝綠結構。在偏酸性或向正長岩過渡的種類中,近似二長結構。淺成或超淺成相及呈岩脈產出的閃長岩中多為斑狀結構,斑晶由斜長石或角閃石等暗色礦物組成,稱為閃長玢岩。閃長岩常見塊狀構造、條帶構造,在同化混染作用發育的地區,也可見斑雜構造。
閃長岩分布較少,僅占火成岩總面積的2%。一部分閃長岩與花崗岩體或花崗閃長岩體共生,構成岩體的邊緣部分,互相過渡。這種邊緣相閃長岩往往與酸性岩漿同化混染鈣質圍岩有關。另一種情況是與輝長岩類有關,如濟南輝長岩體向南端逐漸過渡為閃長岩。有的岩體下部為輝長岩,上部為閃長岩,閃長岩構成向酸性岩轉變的過渡帶,這類岩石組合的成因一般被認為是玄武質岩漿結晶分異的結果。也有獨立產出的閃長岩體,如安第斯山的第三紀閃長岩體,我國魯西及太行山區有中生代閃長岩體發育,呈岩株產出。
閃長岩體與內生鐵、銅礦床關系密切,尤其是在與碳酸鹽岩的接觸帶上常形成重要的夕卡岩型鐵、銅礦床。河北邯鄲鐵礦、湖北大冶鐵礦、銅官山的銅礦等都是這樣的例子。
2)常見種類
閃長岩(diorite):石英體積分數<5%,暗色礦物體積分數20%~35%,長石類礦物主要為中性斜長石(中長石),常具環帶結構,不含或僅含少量鹼性長石;最常見的暗色礦物為角閃石,也有以黑雲母或輝石為主者,根據暗色礦物種類的不同,可進一步細分為黑雲母閃長岩、角閃石閃長岩和輝石閃長岩等。
石英閃長岩(quartz-diorite):石英體積分數為5%~20%,暗色礦物體積分數在15%左右,斜長石(中長石)佔一半以上,岩石具半自形粒狀結構。
微晶閃長岩(microdiorite)和閃長玢岩(diorite-porphyrite):是閃長岩類的淺成或超淺成岩。前者為細粒等粒結構;後者為斑狀結構,礦物成分與閃長岩相同。
3.正長岩類
1)一般特徵
本類岩石SiO2含量與閃長岩相當,但鹼含量較高,w(K2O+Na2O)一般為9%左右,δ在3.3~9之間,為介於鈣鹼性與過鹼性之間的岩石。
正長岩的淺色礦物主要為鹼性長石和斜長石,可含少量的石英或似長石。其中鹼性長石有正長石、微斜長石、條紋長石、歪長石和An牌號<5的鈉長石;斜長石為中—更長石,具環帶結構;石英與似長石(霞石、方鈉石等)不能共生,分別出現在鈣鹼性岩和鹼性岩中。
暗色礦物主要是角閃石、輝石和黑雲母,在鹼性種屬中出現鹼性角閃石或鹼性輝石,也可出現少量的橄欖石。
副礦物主要有磷灰石、磁鐵礦、榍石、鋯石等。在鹼性系列中種類較復雜些,有獨居石、褐簾石、燒綠石、鈮鉭鐵礦等。
岩石以半自形粒狀結構為主(圖7-1),也有似斑狀結構,在與閃長岩過渡的二長岩中,常見二長結構,即斜長石自形程度高,鉀長石呈他形分布於間隙中,或斜長石晶體嵌在大塊的鉀長石之中。岩石主要為塊狀構造,亦常見條帶狀構造。
正長岩類分布較少,常和花崗岩、閃長岩及鹼性岩體伴生,構成岩體的一部分;也可形成獨立的岩體,常以脈狀產出,侵位於岩漿活動晚期。
與正長岩的有關的礦床主要是夕卡岩型鐵礦,而與鹼性正長岩有關的是稀有和放射性元素礦床。
2)常見種類
正長岩(syenite):即鈣鹼性正長岩,位於QAPF圖的7區。斜長石一般為更-中長石,暗色礦物為普通角閃石或普通輝石或黑雲母。根據暗色礦物種類不同,進一步命名為角閃正長岩和輝石正長岩。
石英正長岩(quartz-syenite):石英體積分數為5%~20%,位於QAPF圖的7*區。根據暗色礦物也可分為黑雲石英正長岩、角閃石英正長岩(圖7-1)及輝石石英正長岩。若岩石中含鹼性暗色礦物(霓石、棕閃石),稱為英鹼正長岩(nordmarkite)。
鹼性正長岩:由鹼性長石和鹼性暗色礦物所組成,有時還有少量的似長石類(體積分數<5%)礦物,一般不含斜長石。常見種類有霓輝正長岩(aegirine-augite syenite)。山西臨縣的霓輝正長岩主要由環帶霓輝石(體積分數為23%)、正長石(體積分數為60%)、棕閃石(體積分數為10%)及少量方鈉石組成。岩石呈灰黑色,半自形粒狀結構。有的暗色礦物定向排列,顯示流線構造,共生的岩石為霞石正長岩。
二長岩(monzonite):是正長岩向閃長岩過渡或向輝長岩過渡的種類。斜長石和鉀長石含量接近相等,石英體積分數<5%,暗色礦物體積分數稍高,在30%左右,具典型二長結構。與正長岩相比,斜長石偏基性,多為中至拉長石。當石英體積分數在5%~20%之間時,稱石英二長岩(quartz-monzonite),是二長岩向花崗岩過渡的類型。
正長斑岩(syeniteporphyry):是常見的淺成岩,多呈岩牆產出。礦物成分與正長岩相似。岩石具斑狀結構,正長石為斑晶,也可出現透長石斑晶,基質為似粗面結構或交織結構。
鈉長斑岩(albitophyre):亦為淺成岩,具斑狀結構,斑晶為鈉長石或鈉更長石,基質為細粒-微粒鈉長石和少量石英。
4.細晶岩和偉晶岩
細晶岩(aplite)和偉晶岩(pegmatite)是火成岩中具特殊結構的侵入岩,多呈脈狀產出。雖然從化學成分到礦物成分上,細晶岩和偉晶岩都可有較大的變化范圍,但最常見的細晶岩和偉晶岩是花崗質的。因此,在有的文獻中有時將細晶岩和偉晶岩當作「花崗細晶岩」和「花崗偉晶岩」的同義語,但這是不嚴格的。
1)細晶岩
細晶岩是一種淺色的脈岩,主要組成礦物是石英和長石,基本上不含暗色礦物,偶爾出現微量的黑雲母、白雲母和角閃石。岩石以細晶結構為特徵,細晶結構是由細粒他形的長石和石英組成的細粒他形粒狀結構。在手標本上,斷口常呈細砂糖狀(圖7-1)。
細晶岩岩脈規模一般較小,大多與具成因聯系的侵入岩共生,產在相應的侵入岩中或其外圍,礦物成分與其相應侵入岩的淺色礦物組成相似。
對細晶岩的成因較統一的看法是,侵入體固結後的殘余岩漿沿岩體及附近圍岩中的裂隙充填而形成的。富水的殘余岩漿在貫入裂隙時,因壓力驟降,H2O會快速汽化逃逸,體系處於無水的固相線溫度之下,導致殘余熔體快速成核結晶,而形成細粒的他形結構。
據細晶岩中淺色礦物成分,結合相應的侵入岩,可把細晶岩分為輝長細晶岩、閃長細晶岩、花崗細晶岩、歪正細晶岩等。其中以花崗細晶岩最為常見,岩石由石英、鉀長石和酸性斜長石等組成,暗色礦物中有極少量的黑雲母,副礦物有磁鐵礦、褐簾石、磷灰石,有時也有綠柱石、黃玉、電氣石等。
2)偉晶岩
偉晶岩是粗粒至巨粒的各種類型的脈狀體及團塊狀體,常見的是花崗偉晶岩。我國新疆某花崗偉晶岩中的綠柱石重達50t左右。不同的偉晶岩有不同的礦物成分,它們與相應的深成岩體在時間、空間上有成因聯系。花崗偉晶岩的主要礦物組成簡單,有石英、鹼性長石和斜長石,與細晶岩不同的是通常含有各種次要礦物和副礦物,包括:①含水礦物;②含微量元素及稀有元素(Li、U、Be、La、Nb、Ta等)的礦物;③正常火成岩中不常見的富F、Cl、B、P的礦物,如白雲母、黑雲母、鋰雲母、黃玉、電氣石、綠柱石、褐簾石、鈮鉭鐵礦、螢石、鋰輝石等。上述一些元素一般不能被花崗岩類的造岩礦物容納,表明富水流體在偉晶岩的成因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富水的流體是岩漿活動晚期的殘留熔體。
偉晶岩結構的特徵是礦物顆粒粗大,具偉晶結構,但粒度分布不均勻,有些地方較細(變為細晶岩),局部又突然變粗。常見文象結構、晶洞、晶腺構造。花崗偉晶岩還常具有帶狀構造,即從岩脈的邊部到脈體中心,無論是礦物成分或結構構造都呈有規律的變化。
偉晶岩體規模變化很大,一般長數米至數十米,厚數厘米至數米,形狀有板狀、透鏡狀、串珠狀和不規則狀。與偉晶岩相關的礦產有稀有金屬、稀土元素及非金屬(白雲母、水晶、長石)等幾十種礦產。稀有元素的富集與偉晶岩體的規模有關,規模大者,富集程度高。
比較完整的花崗偉晶岩脈,可劃分出邊緣帶、外側帶、中間帶和內核。
邊緣帶:主要由細粒長石和石英組成,成分相當於細晶岩,稱為細晶岩帶。
外側帶:位於邊緣帶內側,礦物顆粒粗,主要由文象花崗岩和由斜長石、鉀微斜長石、石英、白雲母等礦物組成。
中間帶:礦物粒度更粗,主要由塊狀(粒徑大於10cm)微斜長石組成。
內核:位於岩脈中央,主要組成礦物是石英,又稱石英核,所伴隨的礦物相當復雜,核心還往往有晶洞。
關於花崗偉晶岩的成因目前有兩種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第一種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由Jahns和 Burnham(1969)提出的,將花崗偉晶岩的形成分為以下3個階段:①當岩漿侵位後,富水的硅酸鹽岩漿因冷卻開始結晶,侵位於中-淺成深度時,因圍岩較冷可形成細晶岩邊,侵位較深時,邊部形成具粗粒或偉晶結構的花崗岩或花崗偉晶岩。隨著結晶作用的進行,殘余岩漿中的流體(H2O)富集,直到H2O過飽和沸騰出溶,從殘余岩漿中分離出富水的低粘度流體。②因富水流體的分離,體系變為由晶體、熔體和流體3個相組成。在這種情況下結晶作用可在流體和熔體中同時進行。流體相中因為:液相線溫度低(過冷度小),成核密度小;○b 粘度小,組分遷移容易,所以結晶作用表現為組分圍繞少量的晶核快速生長,可在偉晶岩中形成很大的晶體。熔體則因「成分淬火(因組分過飽和而快速成核)」形成細晶岩。沿流體上升的方向,揮發分向上集中,在偉晶岩中形成不對稱的帶狀構造。當所有熔體固結後,體系就由流體和晶體兩相組成。③溫度進一步下降至425℃以下時,偉晶岩進入最後結晶階段,形成最晚結晶的礦物石英和鋰雲母。在淺成偉晶岩體內部,可形成一些相互隔離的、富含不常見離子的流體囊,並從中晶出電氣石、綠柱石等大晶體。流體囊中較高的流體壓力,可使囊體周期性地破裂,並沿裂隙充填細晶岩。
第二種成因模式是由London等(1987,1990)提出的,認為從花崗質岩漿房中分離出來的,頂部的富硅岩漿是偉晶岩的母岩漿。這種岩漿注入到圍岩中,在半封閉的條件下因結晶分異作用向富鹼方向演化。
F. 麥飯石有什麼作用
麥飯石是一種天然的葯物礦石,微量元素約占人體重的0.025%,雖然其含量甚微,但是它在人類的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在人體中含量不足或過剩都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人體必須不斷的通過各種途徑補充微量元素,以滿足人本生長發育和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水平的需要。
北方麥飯石對鎘、汞、砷、鉛等對人體有害的幾種元素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 以及其他致病菌, 也有較好的吸附能力。對氯丙嗪葯物有較強的吸附作用, 對巴比妥吸附較弱。可以凈化水質。
麥飯石的最新應用,生活中關於麥飯石的最新應用,人們主要製作成麥飯石水機,麥飯石茶具,麥飯石碗,麥飯石鍋等一系列麥飯石產品。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還會生產出更多關於麥飯石的更多產品,豐富人們的生活用品。
麥飯石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鉀、鈉、鈣、鎂、磷常量元素和鋅、鐵、硒、銅、 、鍶、碘、氟、偏硅酸等十八種微量元素。在通常條件下,麥飯石溶出液中四種微量元素(偏硅酸、Sr、Zn、F)含量達到或接近國家飲料礦泉水標准。嵩山麥飯石對人體有益無害。在人類礦物質營養源,水質凈化和養殖,種植業方面,有廣泛的開發前景。
(6)斑岩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麥飯石屬火山岩類,其主要礦物質是火山岩。5000—7550萬年前,火山噴發出的熔岩埋於地下,經過火山地帶高濕炎熱作用,這些熔岩轉變為酸性物質,後經地殼變動所產生壓力的作用,最終形成了麥飯石。由此可以推斷,麥飯石產於火山地帶。
我國麥飯石資源極為豐富,比較著名並已開發應用的有山東蒙陰、內蒙古奈曼旗、天津薊縣、遼寧阜新、浙江四明山、江西贛南等地,其中以內蒙古、山東石質為佳。因其具有極強的吸附力和對水的凈化作用而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對農作物方面的開發應用正在興起 。
各地所產麥飯石品質差別較大,其中以山東、內蒙古為佳,當地石質較好,可以進行雕刻等加工。有些地區的麥飯石由於形成年代比較晚,石質較稀鬆,只能碎化處理後重新壓製成型。
G. 煌斑岩是花崗岩的一種嗎
煌斑岩多數為淺成相,具斑狀(煌斑)結構,基質為細粒、微粒或隱晶質結構。二氧化煌斑岩硅含量變化在超基性-中性岩的范圍內,岩石色率高,為深色。
含角閃石、雲母等含水礦物,呈自形斑晶、顯微斑晶,也可在基質中呈嵌晶,此外還有含F、Cl、SO2、CO2和H2O的礦物。淺色礦物可以有長石及似長石,但這些淺色礦物只出現於基質中,在斑晶中沒有。
岩石富含鹼質及揮發分(H2O和CO2),且含有高的Ba、P、Sr、Th和LREE含量。
煌斑岩可以與揮發分低的鹼性火成岩呈過渡關系系,如黃長煌斑岩可向黃長石岩過渡,沸煌岩可向碧玄岩過渡,雲煌岩可向雲母輝石岩過渡。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以將煌斑岩理解為富含揮發分的鹼性火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