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觀察與指導幼兒的行為
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應通過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的觀察,獲得大量具體、真實的信息,理解和評價幼兒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制定、調整並實施教學計劃,最終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這樣一來,學會科學地觀察幼兒,就成為每個幼兒教師都必須掌握的教育技能。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科學觀察的方法,使觀察的過程得不到完善,從而影響了觀察的質量。有鑒於此,筆者擬結合實際,談談幼兒教師應該怎樣科學觀察幼兒。
一、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無論什麼樣的觀察活動都可以讓觀察者獲取大量的信息,但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的信息,其價值是不同的。因此,觀察者首先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教師就因為沒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角度,而使其「客觀描述」籠統、簡單,致使觀察活動流於形式,失去意義。例如,某教師對一位新生晨間入園適應情況進行觀察,觀察記錄中僅有一句「xx走到門口,抱著媽媽說不願上幼兒園」。可以說這是一次意義不大的觀察,教師無法通過這次觀察尋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新生在入園時都有哭鬧現象,不同幼兒有不同的表現,教師只有通過對幼兒哭鬧持續時間、父母處理方法、幼兒情緒變北過程等細節的觀察,才能針對不同幼兒的特點尋找切實有效的新生入園教育策略。
二、重視對幼兒操作過程的觀察
在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時,很多教師常常重結果、輕過程。如某教師這樣記錄:「xx到美工組玩了一會兒,什麼也沒畫出來,就到別的組去了。」這位教師只注意了操作結果,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是否有興趣、如何擺弄材料等細節卻忽略了,而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師受到啟發,並促使教師進一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該幼兒在現有水平上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幼兒操作活動過程的觀察。
三、提出遞進性要求,深入觀察幼兒
在連續性個案觀察中,有些教師受觀察主題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時發現新問題或針對幼兒發展情況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師在第一次觀察時,發現某幼兒洗手方法不正確,便實施了相應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觀察時,她就將注意力放在證實已經實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兒是否已經學會正確洗手上了。看到預期目標已經達到,觀察活動也就終止了。這種停留在原有目標層次的觀察很難使觀察活動層層遞進,深入進行。
四、注重觀察記錄的客觀性
教師所做的觀察記錄應該是對幼兒活動情況的真實而客觀的反映。在實際工作中,老師們應避免以下兩種不當的表現。
表現之—:從有些教師的觀察記錄中,我們發現他們持續觀察的時間較短,沒有將幼兒放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中進行了解,教師往往只抓住幼兒說的幾句話或幾個動作就結束了觀察。用這種不夠到位的觀察來指導教育行為,難免帶有主觀性。
表現之二:有些教師記錄的觀察內容並非親眼所見,而是根據其他幼兒反映的情況記錄的,這就很難保證真實、客觀、全面,教師據此分析孩子的發展情況也不一定與實際相符。
五、提高對觀察結果分析的有效性
對觀察結果的分析是教師開展新的教育活動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據,因此,要求做到客觀、有效。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在這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進:
表現之一:分析與觀察內容不吻合,如觀察的是某個孩子的行為,分析的卻是某一類孩子的行為,這樣以點代面,欠客觀。
表現之二:分析觀察內容時,習慣於以靜止的觀點來看待幼兒發展中的問題,在觀察分析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句子:「該幼兒一向比較膽小、怯懦」「這個孩子一直比較霸道、不講禮貌」。教師簡單地給幼兒貼上了標簽,卻沒有結合觀察內容分析幼兒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
表現之四:教育分析中過分依賴家長的配合。例如,在對幼兒進餐環節的觀察中,教師發現部分幼兒放碗筷的動作很重,於是將「聯系家長配合指導」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其實,教師只需在幼兒園進餐時提出要求並有針對性地提醒幼兒,就有可能又快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可見,教師除了考慮家庭教育因素之外,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幼兒園中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學觀察幼兒,是需要每位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討、學習的基本功。
Ⅱ 如何觀察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區域活動觀察評價的方法:
一、幼兒是否能按規則提示約束自己的行為區域活動具有開放、寬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體現幼兒個體的游戲願望和自主行為,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戴入區標志、填寫入區表等形式,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
二、幼兒是否與同伴、材料積極互動並且以個體、自主學習的方式活動來建構的;幼兒的學習離不開同伴的影響,同伴互助是幼兒成長的重要背景和資源;材料承載著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應成為吸引幼兒注意,幫助幼兒學習,引導幼兒互動,延續幼兒興趣的媒介。
幼兒是否能對區域活動進行正確評價:
在區域活動結束後,教師應根據活動目標及觀察收集到的幼兒操作情況做出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評價,這對幼兒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1、對活動過程進行評價,一般可通過組織幼兒交流、討論,評一評誰做的好?與誰一起合作?結果怎樣等進行評價。比如:在區域活動中合作好的幼兒,給與表揚和鼓勵。對表現差的幼兒,教師要加以引導和提示。
2、對活動結果進行評價,教師要對整個活動進行評價和總結,並寫出反思。因此,在區域活動中,幼兒通過擺弄、操作材料而獲得的經驗是粗淺的、感性的,需要教師的歸納與評價,使之條理化、理性化。
Ⅲ 學前兒童常用的觀察方法有哪些
一、 掃描觀察法
這種方法是指觀察者在相等的時間段里對觀察對象依次輪流進行觀察。此法比較適合於粗線條地了解全班兒童的游戲情況,如可以掌握游戲開展了哪些主題,學前兒童選擇了哪些主題,扮演了什麼角色等一般行為特點。掃描觀察法一般在游戲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運用較多。
二、 定點觀察法
觀察者固定在游戲中的某一區域定點進行觀察,適合於了解某主題或區域幼兒的游戲情況,了解學前兒童的現有經驗以及他們的興趣點、學前兒童之間交往、游戲情結的發展等動態信息,並且讓教師較為系統地了解某一件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避免指導的盲目性。定點觀察法一般多在游戲過程中使用。
三、 追蹤觀察法
觀察者根據需要確定1~2個學前兒童作為觀察對象,觀察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的各種情況,固定人而不固定地點。適合於觀察了解個別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的發展水平。教師可以自始自終地觀察,也可以就某意識時段或某一情節進行觀察。
Ⅳ 幼兒觀察策略有哪些
有效的指導是建立在深入觀察的基礎之上的。只有通過觀察,才能知道幼兒游戲的空間、時間、玩具材料、夥伴、游戲內容等情況,才能決定是否需要介入游戲。游戲最常用的有三種觀察方法:
一、掃描觀察
掃描觀察即分時段定人觀察。對班裡的幼兒平均分配時間,在相等的時間里對每個幼兒輪流進行掃描觀察。這一方法適用於全體幼兒游戲的情況。一般在游戲開始或者結束時選用較多。如教師想了解全班幼兒游戲中開展了哪些主題、每個幼兒選用了什麼主題、扮演了什麼角色、使用了什麼材料等。通過掃描觀察,就可以大體了解全班幼兒的情況。
二、定點觀察
定點觀察即定點不定人觀察。教師可以固定在游戲中的某一地點進行觀察,見什麼觀察什麼,只要在此點的幼兒都可以作為觀察的對象。適合於了解一個主題或者一個區域幼兒游戲的情況,可以獲得一些動態的信息,了解到幼兒在游戲中使用材料的情況、幼兒交往情況、游戲情節發展等。一般多在游戲過程中使用。運用這種方法,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某一個主題的開展情況,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以及在游戲中的種種表現,使指導能有的放矢。
三、追蹤觀察
追蹤觀察即定人不定點觀察。教師事先確定一到兩個幼兒作為觀察對象,觀察他們在游戲中的活動情況。被觀察的幼兒走到哪裡,觀察者就追隨到哪裡,固定人而不固定地點。這種方法適合於觀察了解個別幼兒在游戲全過程中的情況,了解其游戲發展的水平,獲得更詳細的信息。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了解到幼兒在游戲全過程中的情況。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靈活地選用不同觀察方法進行觀察,從幼兒的能力發展來看,各年齡班幼兒在游戲方面的表現是不同的。因此,在觀察時也要各有重點:
1.小班
小班幼兒主要處於平行游戲階段,滿足於操縱、擺弄物品。對物品的需求是「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對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點主要在幼兒與物品的沖突上。因此,小班觀察的重點在幼兒使用物品上。
2.中班
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生活經驗的豐富以及游戲情節較小班復雜,中班幼兒處於角色的歸屬階段。雖然選擇了一個角色,但想做多個角色的事情,想與人交往但尚無交往技能,是人與人交往出現沖突的多發期。因此,觀察的重點應該是幼兒與幼兒的沖突——不管是規則上的、交往技能上的、還是使用物品上的。
3.大班
隨著生活范圍的進一步擴大以及幼兒綜合能力的增前,大班幼兒不斷產生新的主題。因新主題與原有經驗之間的不和諧而產生沖突,運用已有經驗在現有的基礎上並創新,成為游戲觀察的重點,同時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決矛盾也成為游戲觀察的另一個重點。
教師要真正了解不同年齡幼兒在游戲中所面臨的挑戰,明確不同年齡階段幼兒游戲中的主要矛盾,通過自己的觀察,適時地給與幼兒支持、幫助與引導,從而使幼兒的游戲水平獲得更大的提高。
Ⅳ 幼兒園區域活動有哪些觀察法
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教師的觀察方法
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不會觀察的教師是絕對不稱職的。當幼兒進行區域游戲時,觀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區域游戲目標的前提,因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才能有目的地適時、適度地進行引導。當然觀察決不是教師隨便看看,而是在活動前要想想今天要看什麼,在活動後回顧今天看到什麼,有哪些要繼續看,有哪些要補充看,前思後省,體現了觀察的連續性和目的性。只有運用科學合理的觀察方法,才能為自己的教育行為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通過研究,我們大體上把教師在幼兒區域游戲中的觀察分為三個方面。
一、整體觀察
整體觀察主要是為了解各個區域中幼兒不同的學習興趣、不同的發展水平、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中幼兒的情緒、規則的遵守以及物品的整理等。常用的方法是掃視和巡視,所花費的時間較少。在區域游戲的起始和結尾兩段,教師常採用整體觀察,因為活動開始時經常會有幼兒對操作要求不了解和對自己活動目的不明確,教師要對全體幼兒逐一蜻蜓點水式地關心一下,即可了解幼兒的活動狀況了。活動結束時,也應整體了解一下,以便確定結束的時間,並注意個別幼兒的活動進程,以幫助他們做好結束活動的心理准備。
二、局部觀察
1、局部觀察的主要內容。
1)對能力特別強的幼兒或特別弱的幼兒。留意他們學習的動機、目標和困難,在適當的時候提出建議,以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如:幼兒在美工區中做帽子。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幼兒掌握不好帽子開口大小和頭圍的關系。面對幼兒的困惑,教師請幼兒嘗試桌上的工具和材料,能力強的幼兒有的用雙面膠在開口反面的地方粘住,有的用膠水塗在紙條上把開口大的地方粘小一點,還有的用小訂書機把開口的兩頭訂掉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大部分是模仿別人的做法,也有小部分孩子會請求他人的幫助。教師細致、深入的觀察,適時的引導,使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2)對新投放的操作材料。觀察孩子操作材料的情形是否和教師的預計相符,進展的步驟、遞進的層次是否和計劃相同,尤其要對那些意料之外的現象進行收集。如:在家政區活動中小朋友自己製作奶油蛋糕。奶油是新投放的操作材料,當然要作為教師局部觀察的重中之重。在觀察中發現,雖然教師示範時強調手要捏在三角包的最上面往下擠奶油,可是大部分孩子由於的手勁不夠,都捏在中間擠,使奶油從三角包的上面溢出,這是教師在活動前沒有考慮到的。觀察到這一現象後,教師及時調整了操作材料,把三角包的頂端用牛皮筋扣緊,這樣孩子操作起來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擔心奶油就會溢出來。解決了後顧之憂後孩子的創造更大膽了,他們有的在蛋糕上裱出了漂亮的花紋,還有的裱出了小兔、娃娃臉、小貓等動物形象。
3)對和最近主題教育教學目標緊密相扣的活動內容。區域游戲活動往往受到階段主題活動內容的影響,會爆發出一些共同的關注熱點,所以教師一旦發現,即可注意觀察有可能作為講評或討論內容的素材。如:有一階段開展「化裝舞會」的主題活動,美工區中動作快的小朋友做好帽子、服裝後自己拿了彩色紙條串成項鏈戴到了脖子上,有的孩子見了還模仿著做手鏈,當教師觀察到這一情況後,在講評時組織幼兒討論:「我們除了做帽子、服裝,還能怎樣裝扮自己呢?做好這些服飾後又可以玩些什麼游戲呢?」小朋友提出可以做包、串項鏈、手鏈,做腰帶等,還有的小朋友說我們待會兒把這些做好的東西賣給別人或者裝扮好區小舞台表演吧。於是教師調整了環境,根據幼兒的談論熱點和創造性的建議,投放了相關的各種材料,供幼兒下一次游戲使用,並且鼓勵幼兒和小舞台、超市等其他區域進行互動。
2、局部觀察的主要方法。
1)旁觀:教師不直接參與孩子的活動,不給予指導、建議,只是觀看孩子的操作過程或靜聽孩子的交談,必要時可進行書面記錄。
2)參與式觀察:教師以觀看孩子的活動為主,在孩子需要時才給予指導。
3)實驗式觀察:教師有目的地布置一定的場景,在其中施加一定的持續、穩定的影響,以觀察某些材料或因素的作用,或觀察某種教學手段的效果。
三、作好觀察記錄
記錄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於它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節,是觀察的必要延續。教師要觀察什麼,就要記什麼,從中可以獲得新的觀察發現。按一定的規范和要求進行的記錄,本身隱含著教師對於其教學行為的反思和師生互動過程中所達成的理解。這既可以幫助教師檢驗活動目的是否明確、手段和目的是否相符合,又可以看到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幼兒的反應是否合乎教育教學的預期、幼兒在活動中有無創新等等問題。觀察記錄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主要採用的記錄形式有: 1、按記錄結構分:★開放的日記式(表格記錄):根據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對場景中的內容進行反應和判斷。★軼事性記錄(個案記錄):教師在觀察過程中敏感捕捉有價值的信息,隨機進行跟蹤了解。 2、按觀察的時間分:★現場記錄:這使我們所獲得的完全是第一手的資料。我們常用拍照、錄像、表格記錄等方法。★事後記錄:由於教師採取深入的參與式觀察,要求完全投入到當前的事件中,不能分心去做觀察記錄,或為了避免對記錄對象產生不必要的干擾,事後記錄下一些突發事件、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幼兒創造性活動的事例。★現場和事後相結合 在區域游戲中觀察是最直接地了解幼兒、研究幼兒的最有效的辦法。
教師只有沉下心來,通過實施整體觀察、局部觀察、作好觀察記錄,來思考幼兒在游戲中表現的不同狀態,從中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認知水平、發展需求,並分析目標、計劃的可行性,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調整,才能真正做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促進每一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Ⅵ 幼兒園教師常用的觀察方法是哪些,舉列說明,400字以內
我們用觀察方法,可以用感光,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耳朵來聽,然後可以用鼻子來聞,這就是常見的觀察方法
Ⅶ 幼兒游戲觀察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對班裡的幼兒平均分配時間,在相同的時間里對每個幼兒輪流進行掃描觀察。這一方法適用於全體幼兒游戲的情況,一般在游戲開始或者結束時選用較多。
2、教師可以固定在游戲中的某一地點進行觀察,見什麼觀察什麼,只要在此點的幼兒都可以作為觀察的對象。適合於了解一個主題或者一個區域幼兒游戲的情況,可以獲得一些動態的信息,了解到幼兒在游戲中使用材料的情況、幼兒交往情況、游戲情節發展等。
3、教師事先確定1~2個幼兒作為觀察對象,觀察他們在游戲中的活動情況。被觀察的幼兒走到哪裡,觀察者就追隨到哪裡,固定人而不固定地點。
4、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靈活地選用不同觀察方法進行觀察,從幼兒的能力發展來看,各年齡班幼兒在游戲方面的表現是不同的。因此,在觀察時也要各有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