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草莓大棚種植方法

草莓大棚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2 17:34:53

『壹』 怎樣大棚種植草莓

草莓營養豐富,比蘋果、葡萄含量還高。大棚草莓栽培容易,管理方便,生產成本低,產量高,收益好。
一、培育壯苗
8月上中旬,選擇草莓匍匐莖上前期生長的健壯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或塑料缽中進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缽土保水性、透氣性好,草莓移植後需覆蓋遮陽網降溫。
二、合理定植
定植前對定植大棚內土壤進行耕翻。同時畝施腐熟廄肥3000~4000kg,復合肥50~60kg作基地,然後作畦,畦寬(連溝)1米,6米寬標准大棚可作6畦,畦溝深25~30cm。9月中下旬選擇新葉正常開展,小葉對稱,葉色濃綠葉柄粗,葉片大,長勢健壯,豐產性好的幼苗進行定植。
三、溫濕度控制
一般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之間,不要超過30度,晚上以7度為宜。初花期保持25度,成花期掌握在23度。十二月下旬到一月底之間,棚溫低於5度時,應在大棚內設小拱棚復扣膜,極端低溫時應採用三層膜保溫。棚內濕度開花前控制在80%以下,開花至果實膨大控制在60%為宜。為防止高溫高濕發病,噴灑「新高脂膜」乳劑8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共2次。到翌年4月份,氣溫明顯回升可拆除大棚兩邊的圍膜,加大通風量,起到降溫降濕作用,延長果實的採摘期。
四、肥水管理
根據草莓生長情況及時補充磷鉀肥及多元微量元素。整個生長過程中要有充足的水分,開花期土壤水分可稍幹些,在草莓生長旺盛期和漿果膨大期需水較多。灌水可結合施肥進行,將肥溶於水中配成1000倍左右溶液施用。第二年開春後隨著氣溫回升,生產速度加快,為避免草莓果實酸化,應增施鉀肥,每畝施0.3%硫酸鉀5公斤左右。另外,在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壯果蒂靈」+0.3%-0.5%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液,株施尿素0.1-0.2公斤,補充果實生長所需養分,提高灌漿質量。
五、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有蚜蟲、葉蟎、灰霉病、白粉病及芽枯病等。可以用以下葯劑防治:35%氯蟲苯甲醯胺可分散粒劑6000~15000倍,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7500-10000倍、10%聯苯菊酯乳油3000倍,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9.5%喹蟎醚乳油2 000~3 000倍液,15%噠蟎靈乳油1 500倍液,5%氟蟲脲乳油1000~2000倍液,73% 炔蟎特乳劑2 500~3 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10%復方瀏陽黴素乳油1000倍液,5%噻蟎酮乳油2000倍液,70%吡蟲啉可濕粉7500~10000倍,10%烯啶蟲胺可溶液劑3000倍,20%啶蟲脒可溶粉6500~10000倍,28%甲氰·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0.5%小櫱鹼水劑500~800倍,25%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80%絡合態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0%嘧霉胺可濕粉1000~1500倍,50%嘧菌酯干懸浮劑2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5000倍,25%嘧菌脂懸浮劑1500倍液,15%惡霉靈水劑800~1000倍,80%惡霉·福美雙可濕粉400~800倍,70%戊唑醇可溶粉3000~5000倍,30%苯甲·丙環唑乳油3000倍,77%氫氧化銅可濕粉400~600倍,15%混合氨基酸銅·鋅·錳·鎂水劑300倍,上述葯劑任選一種或兩種可以與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1500倍,0.15%天然芸苔素乳油6000-10000倍,綠風95 600倍,科寶植物優生素1500-3000倍(移栽作物、葯害和肥害、凍害、澇害、強根壯苗、控旺使用1500倍)混合均勻葉面噴霧。

『貳』 大棚草莓立體種植方法哪些

一、傳統架式栽培技術
該技術是利用3-4 層分層式框架,在框架上放置栽培容器,在容器內種植草莓的1 種栽培技術。這個分層式框架主要分為A字型和階梯形2種。栽培架要按照南北向排放,為保證光照條件和減少遮光,排放時應選取適當的栽培架間距。架式栽培包括基質栽培和水培2 種形式。
以A 字型栽培架栽培為例。A 型栽培架主體框架為鋼結構,左右兩側栽培架各安裝3 -4 排栽培槽,層間距40cm,距地面5m,最高處 m,栽培架寬 m 左右;栽培槽一般用PVC材料製作,直徑為20cm;立架南北向放置,各排栽培架間距為70cm。該形式操作方便,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單位面積栽培架上栽培的草莓數量是平地栽培的2倍,產量比原來提高 倍。
二、改良架式栽培技術
1、移動式立體栽培草莓技術
移動式立體栽培裝置主要包括栽培架、栽培槽、導軌、兩端帶有滾輪的支撐軸和傳動機構。栽培槽固定在栽培架的兩邊,2根導軌固定在溫室地面上,2根支撐軸安裝在栽培架下方,滾輪與導軌配合並在導軌上運動,傳動機構驅動支撐軸轉動。支架採用600mm × 400mm 的方鋼焊接而成,為矩形,每個栽培架上安裝2-4 排栽培槽,槽直徑為25cm。通過滑輪使栽培架進行左右平行移動,空出人行通道。採用該裝置不僅可以使草莓植株充分地接受陽光,提高果實品質;還可以使溫室空間得以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2、開合式立體栽培草莓技術
開合式立體栽培裝置包括支架、栽培架、定植槽轉動主軸、減速電機和曲柄連桿機構。支架用於將整個立體栽培裝置支承在地面上,支架的上端通過滑動軸承與栽培架鉸接,定植槽安裝在栽培架上,轉動主軸和減速電機安裝到支架上,曲柄連桿機構的一端與轉動主軸連接、另一端與栽培架鉸接。草莓植株正常生長時,栽培架處於傾斜展開狀態,傾斜角度為55 -65°;當進行管理和採摘時,通過調整栽培架角度使其處於垂直收攏的狀態。採用該裝置不僅可以使草莓植株充分採光,還可以充分利用溫室栽培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改善經濟效益。
三、高架栽培床技術
草莓高架栽培技術是指通過水培、基質培等方式,在現代設施大棚內將草莓置於高架培床上進行栽培,具有高投入、高產出的特點,且果實品質優、食用安全性好,適合觀光農業園應用和規模化生產。近年來,在日本、荷蘭、美國等國家得到開發和應用,尤其是在日本發展較迅速。以下介紹2種高架栽培模式:
1、日本櫪木模式
栽培槽寬30cm,內層槽深15cm,外層槽深25cm。內層為無紡布槽,中層為吸水布,外層為防水膜。單條槽種2列,株列距(15 ~20)cm × 20cm。果實朝外側生長。種植方式有單槽成行和雙槽並列成行2種,為提高單位面積土地利用率,通常採用雙槽並列成行種植方式。行間操作通道寬80-90cm。栽培架一般用鍍鋅管製作,床面高80-110cm。
2、日本長崎模式
栽培槽用發泡塑料製成,外寬50cm,內寬40cm,深12cm,長1m。栽培槽底部有排水溝。槽內側先後依次鋪設防水黑膜和無紡布2 層。栽培支架主要用鍍鋅管製作,床面高度可自由調節,一般為80cm。單條槽種2列,株距19- 20cm,密度7 萬株/hm�0�5。果實朝外側生長。草莓高架栽培是一種省力栽培模式。在該栽培模式下,草莓植株距離地表約1 m 左右,使得生產管理者能夠直立身體進行作業,大幅度降低了生產者的勞動強度。草莓果實懸在半空中,減少了與灌溉水的接觸,很大程度上也減少了因濕度過大而造成的病害。採用高架栽培草莓,花序授粉充分,果實發育正常,果型端正、顏色鮮艷,提高了優質果的比例。
四、牆體栽培技術
牆體栽培是利用特定的栽培設備附著在建築物的牆體表,不僅不會影響牆體的堅固度,而且對牆體還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有效地利用了空間,節約了土地,實現了單位面積上更大的產出比。在日光溫室後牆上設置通長的栽培管道,根據後牆高度可設置3-4排。後牆管道的採光條件較好,可充分利用太陽光,有利於草莓植株生長和果實品質的提高。
五、柱狀立體式栽培技術
柱狀立體式栽培是用立柱來支撐和固定栽培缽以及滴液盒,立柱使栽培缽貫穿於一體。立柱由水泥墩和鋼管組成,水泥墩橫截面面積為15cm2,中間留有直徑30mm、深10mm 的圓孔用來插鋼管;鋼管長約2m,直徑20-25mm。立柱要南北向成行固定在地面上,立柱間距不少於m。行間間距可以為 m。栽培缽中空、四瓣或六瓣結構,用PVC 材料製成,各栽培缽間相錯疊放在立柱上。由於栽培柱南面能夠見到直射光、北面只能見到散射光,光照度差異會導致草莓植株生長不一致,因此,需要隔3-4d轉動1次栽培柱,以保證植株生長整齊,開花結果一致。
柱狀立體式栽培可提高土地面積利用率。採用傳統的平地畦栽方法,以畦寬1 m、畦埂寬m為例,在13m地塊上,實際栽培面積為10m。而採用柱狀栽培法,以直徑5m、地面以上部分高5 m 的栽培柱為例,每個栽培柱的栽苗表面積為1m,在長、寬約13m的地塊上可放置栽培柱20個,栽苗面積為20m,土地利用率較傳統平地畦提高了1倍。在栽培柱內,苗根部相對集中,澆水施肥時相當於直接作用於根部,肥料流失少、見效快,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時各栽培柱間相互獨立,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

『叄』 大棚種植草莓的經濟效益怎麼樣該如何種植呢

草莓屬被子植物門,在全球小果實生產製造中,草莓榮絕大部分。草莓是結果快、完善早、繁育易、周期時間短、經濟效益高的農作物。

四、液肥管理方法

依據草莓生長發育狀況立即填補磷鉀肥及多元化營養元素。全部生長發育全過程時要有充裕的水分,開花期土壤含水量可稍幹些,在草莓生長發育生長期和果實彭大期用水量較多。注水可融合上肥開展,將肥溶解水裡配出1000倍上下水溶液使用。

『肆』 溫室大棚種植草莓怎樣栽培才能高產

一、培育壯苗
選擇灌排方便、土壤肥沃、前茬未栽培過草莓的田塊。越冬前進行深翻,以改善土壤性狀,減少病蟲害發生。繁苗田選好後施足基肥,准備好排灌設施,定植前土壤施殺蟲劑,以防地下害蟲傷根。選擇長勢健壯、豐產性好、果形及品質符合品種特性的植株,利用其抽生的匍匐莖苗作為繁苗母株。秋季以20cm左右的株行距假植於田間,翌年在日平均氣溫12℃以上時將母株定植於專用繁苗田,如選用組培苗或脫毒苗作為母株會獲得更好的效果。設施栽培選用的壯苗標准一般為:根系發達,一級側根25條以上;葉柄粗短,長15cm左右,寬3cm左右;成齡葉5~7片;新莖粗1cm以上;苗重25~40g/株;花芽分化早,發育好;無病蟲害。
二、定植
9月中旬為定植適期,最遲不能超過10月初。在挖苗前一天育苗圃澆1次透水,盡量減少傷根,依秧苗大小進行分棚定植。若採用營養缽育苗,則種植時隨手脫去塑料缽,豐香品種大棚栽培株距20cm左右,每棚種植1800~2000株,摺合9.0萬~10.0萬株/hm2。採用定向種植,中間5畦每畦種植2行,盡量靠兩旁種(行間距控制在30cm左右),使草莓苗的苗弓背向畦外側定植。大棚兩邊的2畦則進行單行種植。定植深度必須適度。新莖基部必須入土,但苗子心部(外葉托葉梢部分)不能埋入土中,定植後立即澆水穩根,約10d成活,結合除草在株間進行鬆土、壅根,經常摘除枯、老、病葉,及時做好補苗工作。
三、扣棚
適時扣棚保溫是草莓保護地栽培技術中的關鍵。扣棚保溫適期是當外界夜間氣溫降到8~10℃時,一般溫度在5℃以下,草莓進入休眠;夜間6~7℃為保溫期臨界溫度。具體時間日光溫室是在10月上中旬,保溫採用3~4層透明膜,即地膜、連體小拱棚和大棚內外層。棚外層應採用聚氯乙烯無滴膜。應該注意的是如果早扣棚,扣完棚後扣地膜;如果晚扣棚必須先扣地膜,要求在土壤封凍前完成。早春苗開始活動後,隨即將苗破地膜掏出,將老葉全部摘掉,並用果筐編織袋將其清除至棚外,風干後統一焚燒,防止病蟲滋生和蔓延。
四、溫濕度調控
扣棚後,12∶00以後(晴天時)溫度在35℃以上,應及時放風降溫,使白天溫室溫度維持在28~30℃,夜間12~15℃,最低不能低於8℃。隨著溫度不斷下降,夜間棚膜上應及時放置草墊保溫,當夜間室內溫度降到8~10℃時,早晚開始揭放草苫。人為調節室內溫度,靠白天揭蓋草苫的早晚和中午扒開放風口大小、放風時間來調節。扣棚後約30d開始現蕾,現蕾期白天溫度25~28℃,夜間10℃為宜。夜溫若超過13℃,將導致腋花芽退化和雌雄蕊發育受阻。開花期溫度管理非常關鍵,室內白天23~25℃,夜間8~10℃為宜。草莓花葯開裂所需最低溫度11.7℃,適宜溫度為13.8~20.6℃,溫度過低花葯不能開裂,影響授粉受精。開花期室內溫度不能過高。果實膨大期室內溫度維持在20~25℃,夜間6~8℃。扣棚後室內濕度非常高,一般早晨能達到100%。濕度大不利於草莓正常生長發育,且易發生病害。鋪地膜時將土壤全部蓋嚴,可採用滴灌等,以降低濕度;中午前後放風降濕為最佳選擇時間,其他時間降濕應以先保溫為原則。
五、花果管理
扣棚加溫後,植株長出1~2片幼葉時噴10~20mg/kg赤黴素,每株噴葯液5mL,間隔1周,按長勢強弱可酌情噴2~3次,促進生長發育。放蜂可促進授粉,在整個花期均可進行,放養量以30隻/hm2蜂箱為宜,授粉期間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花蕾分離至一、二級序花開放時,根據限定的留果量,疏除後期未開的花蕾。草莓墊果最好採用地膜覆蓋,也可在現蕾後鋪上切碎的稻草或麥秸。在果實採收後應及時撤除墊果材料。漿果採收後,割除老葉,只留剛長出的心葉,注意不要傷害生長點。把割下的葉片集中燒毀或深埋。果實發育期發生的匍匐莖,應及時摘除,可噴施多效唑、青鮮素或矮壯素等抑制匍匐莖的發生。
六、肥水管理
塑料大棚草莓結果期長,為防止脫肥早衰,要重施基肥,及時進行追肥和經常噴施葉面肥。在施肥上要掌握適氮增磷鉀(生長弱時增施氮肥,結果多時增施鉀肥)。一般基施腐熟欄肥30t/hm2,配施復合肥450kg/hm2,鈣鎂磷肥1500kg/hm2。中後期結合噴葯,可噴葉面肥(200倍綠威18),以促進中後期果實的發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草莓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求水分充足,開花期土壤可稍幹些,在草莓生長旺盛期和漿果膨大期需水就較多。灌水可結合施肥進行,將肥溶於水中配成1000倍左右溶液施用。在土壤濕度大不必灌水時,可將肥液直接通過管道施入土壤,在土壤乾燥時,可將肥料稀釋到4000倍,也採用管道灌水的方法,既省工又方便。翌年開春後隨著氣溫回升,生產速度加快,為避免草莓果實酸化,應增施鉀肥,施0.3%硫酸鉀75kg/hm2左右。
七、適時採收
塑料大棚草莓果實以鮮食為主,必須在70%以上果面呈紅色時方可採收。冬季和早春溫度低,要在果實8~9成熟時採收。早春過後溫度回升,採收期可適當提前。採摘應在上午8~10時或下午4~6時進行。不摘露水果和曬熱果,以免腐爛變質。採摘時要輕拿、輕摘、輕放,不要損傷花萼,同時要分級盛放並包裝。

『伍』 草莓的大棚種植管理技術。

大棚草莓種植技術方法/步驟

1.品種選擇:選擇淺休眠期的大果型品種

培育壯苗 ,8月上中旬,選擇草莓匍匐莖上前期生長的健壯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或塑料缽中進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缽土保水性、透氣性好,草莓移植後需覆蓋遮陽網降溫。草莓活棵後適當控制肥水,到9月份,及時除去遮陽網以防徒長。

2.整地定植 :定植前,對定植大棚內土壤進行耕翻。同時畝施腐熟廄雜肥3000~4000kg,復合肥50~60kg作基地,然後作畦,畦寬(連溝)1米,6米寬標准大棚可作6畦,畦溝深25~30cm。9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前在畦面上鋪地膜,在地膜上打孔栽植。每畦栽2行,行株距為25cm×20cm,每畝栽7000株左右,定植時,要使花序朝向溝也,栽深以根頸與土面平為准,不能將苗心埋入土中。

3.田間管理

①控溫。於10月中旬開始扣膜保溫。採用雙膜覆蓋,定植初期,要求白天25~30℃,夜間不低於12℃,結果期白天20~23℃,夜間不低於5℃。

②控濕。相對濕度維持在50%左右。

③澆水。果實膨大期。草莓需水增大,可採用滴灌的方式澆水,使7~8cm以上土層呈濕潤狀態。

④追肥。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定植活棵後,澆施0.5%復合肥液,採收後20天左右,再追肥1次,可根據具體情況用0.2%磷酸二氫鉀加0.4%尿素溶液進行根外追肥。

⑤植株調整。草莓生長期須及時摘除匍匐莖、老葉、病葉及采果後的殘留花萼;每株草莓選留2~3個健壯分櫱,及時抹去其餘分櫱;去掉低級位小花。

⑥人工授粉。草莓開花期間,於每天上午8~9時用毛筆塗抹花朵,可明顯提高產量和好果率。最好在棚內放蜂。完成授粉。

⑦防治病蟲害。低溫多雨天氣,草莓易發生灰霉病。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對白粉病,可用20%粉銹寧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此外,還要注意及時防治蚜蟲。

⑧噴激素。於草莓第一心葉生長及開花時分別噴施10×10-6赤毒素溶液,不僅增產效果明顯,而且可提高果實品質。

⑨補光。寒冬季節,在小棚內每隔1.5米設置1個60瓦的燈炮進行加溫補光,可使小棚內最低氣溫維持在5℃左右,採收期提前20天左右。

4.病蟲害防治 :雖然採用大棚種植草莓優點很多,但也有不足之處,因棚內高溫多濕,易為病蟲害發生創造極有利的環境條件。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顯得尤為重要,成為實現大棚草莓高產穩產的關鍵環節。

5.草莓適應的環境: 草莓需要種植在陽光充足,溫暖的環境中。另外土壤的疏水性要好。如果要種在地里,注意不要用以前種過馬鈴薯的地,因為草莓容易感染上馬鈴薯上的一種病菌。當草莓結果的時候,需要把草莓和土壤分離開,所以在花盆中種植草莓是個比較好的選擇。可以選一個多用途花盆,在盆中土壤的表面鋪上一層石頭,這樣在澆水的時候就不容易把泥土濺到草莓上了。如果是種在土裡,可以用一些乾草,或者墊子保護一下草莓 草莓的護理 。 一旦草莓開始結果,變紅後,要注意不要讓鳥啄食,因為鳥容易發現紅色的東西。在草莓上接個網,或者用一個木筐罩在草莓上。但是如果家裡有暖房,可以把草莓移到暖房中,這樣會更好。草莓也更容易結果。等草莓結果期過後,可以把它們移出暖房,放在室外過冬。從某種角度說,如果草莓植株經受一些霜凍的話,更利於來年提高產量。草莓是很容易栽培的植物,可以移植。有時可能會發現植株有黃葉子,但是不要擔心,只要摘除就可以了。在冬天,一直可以保留黃葉子,直到來年春季有新葉子長出後,再摘除死掉的黃葉子,並注意澆水,除草,和滅蟲。 還可以把草莓種在植物袋裡,但一定要澆水均勻,防止鳥啄食草莓和蟲害。植物袋裡的泥土很容易變干,需要經常檢查,保證泥土的濕潤。

『陸』 大棚日光溫室草莓栽培技術

1.2 秧苗定植
(1)秧苗選擇 應選擇無病毒優質壯苗,壯苗的標准應該是根系發達、具成齡葉4~5片、葉柄葉色正常、中心芽飽滿、新莖直徑1cm以上、須根多而粗白,分布均勻、舒展,苗種20~30g,花芽分化早、發育好、無病蟲害。

(2)土壤處理 ①土壤消毒。草莓忌重茬,但大棚促成栽培有難以倒茬,為減少病害,在種植前應進行嚴格的消毒。可利用太陽能消毒,也可用葯劑熏蒸消毒。②施底肥。草莓促成栽培結果期長,產量較高,對養分需求較大,施足底肥對草莓的優質豐產很重要。一般每畝施用腐熟的優質有機肥5000kg以上。此外,底肥中要加入草莓專用肥或氮磷鉀復合肥50kg。底肥撒勻後翻耕2~3遍,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翻耕深度30cm左右,然後做壟。

(3)定植時間 一般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以自然氣溫15~20℃、土壤溫度15~17℃為宜,不宜過晚,否則不利於緩苗後的生長。

(4)定植方法 ①起苗。在定植前1~2天育苗圃要澆一次透水,以有利於帶好土團,減少傷根,依秧苗大小進行分棚定植,若採用營養缽育苗,則種植時隨手脫去塑料缽,則成活率較高。②定植密度。大棚栽培一般選用大壟雙行的栽植方式。一般壟高30~40cm,上寬50~60cm、下寬70~80cm,壟溝寬20cm,株距15~20cm,每畝定植7000~9000株(定植密度可根據品種特性而定)。定植時要求草莓苗的苗弓背朝向畦(溝)外定植。③定植深度。定植深度必須適宜,深不埋心,淺不露根。新莖基部必需入土,以利於發生新根,但苗子心部(外葉托葉稍部分)不能埋入土中,特別要注意弱小的秧苗種植不能成活,否則容易造成死苗現象。④定植後管理。定植後要立即順溝澆定植水,水一定要澆透,保持土壤濕潤。緩苗後新葉展開,開始旺盛生長,此期只要土壤不幹就不用澆水,直至9月下旬。為促進花芽發育,要加強肥水管理,每畝追施尿素10kg,追肥後灌水,以後每5~7天澆一次水,同時要隨時摘除老葉、病葉,摘除抽出的匍匐莖。如果保溫前秧苗生長過旺,葉片過多,還應摘葉,留5~6片葉即可,摘葉的同時摘除側芽,以減少養分消耗。

2.溫濕度調節

2.1 溫度調節
(1)各物侯期溫度要求 ①扣棚保溫初期。白天保持28~30℃,超過30℃要通風換氣;夜間保持12~15℃,不低於8℃。保溫初期外界溫度較高,可暫時不加蓋保溫被,並要隨時注意白天放風降溫,以後視溫度下降情況覆蓋半保溫被或全保溫被。②現蕾期。白天保持25~28℃;夜間保持10~12℃,夜溫不能高於13℃,否則影響腋花芽發育,使花器官發育受阻。③花期。花期對溫度的要求較嚴格,白天保持23~25℃;夜間保持8~10℃。④果實膨大期。白天保持20~25℃;夜間保持5~8℃。夜溫10℃以上時植株消耗養分多,果實膨大受影響。⑤果實採收期。白天保持20~25℃;夜間保持5~8℃。

(2)保溫措施 ①覆蓋棚膜。當外界夜間氣溫降至8~10℃時開始保溫,10月上旬為保溫適期(扣棚適期)。保溫過早室內溫度高,不利於腋花芽分化;過晚,植株休眠,造成植株矮化,不利於正常結果。棚膜最好選用透光性好的聚氯乙烯長壽無滴膜,以增加溫室內的光照強度。②覆蓋地膜。一般選擇黑色地膜。鋪設黑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雜草孳生,還可降低大棚內的空氣溫度,隔絕草莓果實與土壤的接觸減少病害,保持果實色澤鮮艷、清潔衛生。黑地膜的鋪設時間一般為扣棚後10~15天,此時草莓已基本上全部活棵,且已初步完成除草鬆土及培根、補苗工作,鋪設方法為將黑地膜覆在壟面植株上,摸到苗株地方將地膜撕開一小孔,然後小心地掏出葉片,注意一定要把苗株的中心葉片露出,四周老葉在地膜上壓住地膜孔的邊緣,使其緊貼地面。

(3)溫度調節方法 主要靠放風,即通過放風口大小、放風時間來調節溫度。一般應掌握:外界溫度較低,需增加室內溫度時,放風口要小,放風時間要短;外界溫度較高,需降低室內溫度時,放風口要大,放風時間長些。此外,放風口要分次逐漸開啟,避免驟然放風傷及幼苗。

植株現蕾後是由高溫管理轉向較低溫度管理的關鍵時期,在降溫的同時,棚內濕度也由於放風而迅速降低,葉片易失水乾枯,嚴重時花蕾也會受到損傷。所有這次轉換溫度要逐漸進行,降溫可持續3天左右,並且白天要給葉片噴兩次水。

『柒』 大棚種植草莓,怎麼控制大棚內的溫度

1、在草莓開花坐果後,果實進入膨大期,室內溫度維持在白天20℃~25℃,夜間6℃~8℃。隨著外界溫度不斷下降,夜間棚膜上應及時放置草苫加強保溫,當夜間室內溫度降至8℃~10℃時早晚開始揭放草苫。2、溫室中的增溫和保溫,是靠白天日光透過薄膜射入室內,使溫度不斷增加,靠夜間棚膜上的草苫阻止熱量外傳,使白天積累的溫度保存起來。人為調節室內溫度時,要靠白天揭蓋草苫的早晚和中午扒開通風口的大小和通風時間來調節。

閱讀全文

與草莓大棚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方法減肥快速減肚子 瀏覽:691
搏擊格鬥呼吸的正確方法 瀏覽:876
腰部經絡鍛煉方法 瀏覽:498
建築磚計算方法 瀏覽:402
3歲感統失調訓練方法 瀏覽:698
如何克服丟臉的方法 瀏覽:213
快速分析問題可以應用的方法 瀏覽:51
喇叭阻抗測量方法 瀏覽:428
會計常用的三種核算方法 瀏覽:711
教案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瀏覽:695
兒童食用蜂蜜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08
中國勇士訓練方法 瀏覽:960
貧血的類型和治療方法 瀏覽:280
白芷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瀏覽:814
888x25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493
美的暖風機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717
大學論文食品選出最佳配方方法 瀏覽:315
中期舌癌的治療方法 瀏覽:544
隱形防護網報警器安裝方法 瀏覽:733
紅胎記治療方法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