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論述剩餘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剩餘價值的生產方法包括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1)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絕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工作日長度而生產的剩餘價值。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
在必要勞動時間既定的條件下,工作日越長,剩餘勞動時間就越長,資本家從工人身上榨取的剩餘價值就越多,從而剩餘價值率也就越高。如果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勞動日越長,剩餘勞動時間越長,剩餘價值率越高,剩餘價值量就越大。
(2)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相對剩餘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的剩餘價值。

(1)剩餘價值的生產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的區別在於:
①絕對剩餘價值是在生產技術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②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本家主要使用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的方法。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成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的聯系在於:
①兩種剩餘價值生產的手段雖然不同,但其結果和本質是一致的,即它們都延長了工人的剩餘勞動時間,增加了剩餘價值量,提高了剩餘價值率。
②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起點。
『貳』 剩餘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1、絕對剩餘價值生產
在生產技術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叫做絕對剩餘價值。這種提高剩餘價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絕對剩餘價值生產。
個別企業通過提高雇傭工人勞動強度來生產剩餘價值的方法,也屬於絕對剩餘價值生產。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本家主要使用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的方法。
資本家之所以能夠利用延長工作日來生產剩餘價值,是因為工作日的長度在一定限度內可以伸縮。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須大於必要勞動時間,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會的道德界限制約。工作日長度的確定,最終取決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力量對比。
2、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叫做相對剩餘價值。
這種提高剩餘價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相對剩餘價值生產。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成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與擴展內容相關:
傳統觀點認為剩餘價值的生產僅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在其他社會,尤其是作為資本主義取代者的社會主義社會並不存在。可事實並非如此。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廣泛存在剩餘價值的生產,不僅「資本主義經濟」存在,而且公有制經濟和個體經濟也存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僱人做工的私有企業、合資企業、股份制企業等傳統觀點所指稱的「資本主義經濟」,它們當然生產剩餘價值,這一點眾人皆知。
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主體,而它亦生產剩餘價值,因公有制企業的職工並沒有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將自己創造的價值全部佔有,而是留一部分成為企業利潤和國家利稅,而這實際就是公有制企業職工創造的剩餘價值。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剩餘價值生產
『叄』 資本主義剩餘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有什麼
資本主義剩餘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有: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絕對剩餘價值生產。
絕對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獲取剩餘價值手段,一般就是直接延長勞動者勞動時間,或者增加勞動者勞動強度,以迫使勞動者為資本家生產更多剩餘價值。
後來勞動者反抗日益激烈,資本家被迫更多採取相對剩餘價值的手段,即提高技術水平,藉以提高資本技術構成,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便縮短了勞動者生產足夠維持自身生存資料的勞動時間,而在八小時工時內變相延長了勞動者的剩餘勞動時間。

(3)剩餘價值的生產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資本主義剩餘價值生產的弊端:
現在有勞動法和加班工資,資本家不敢隨便延長工時,便會投更多的錢改善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雖然你的勞動時間比以前減少了2個小時,但由於生產效率提高了,你現在其實只需要工作2個小時就足夠支付你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費用,而資本家無償佔用你的勞動時間變成了6個小時,比原來還多了1個小時。
而且通過使用新設備減少了勞動力需求,失業工人更多,而使得還在業的你比原來處在更加不利的地位,使你沒有辦法聯合更多工友反抗,而只能被迫接受資本家的各種不合理條件。
現代社會資本家更多使用相對剩餘價值的剝削手段,而生產中的資本技術構成也越來越高,於是就有了富士康計劃引進10萬台工業機器人這樣的新聞,但絕對剩餘價值的剝削以及工人的存在卻無法被取代,童工、奴工、血汗工廠等駭人聽聞的剝削在現代社會的各國仍然廣泛存在,並且有著非正規僱傭等變相的新型絕對剩餘價值剝削手段。
『肆』 論述剩餘價值生產的兩種基本方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生產剩餘價值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另一種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1.兩者物質技術基礎不同,以及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兩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的總和。
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延長工作日的長度就會增加剩餘勞動時間,從而增加剩餘價值的生產。
2.但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絕對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起點。
拓展資料:
一、剩餘價值: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剩餘價值是指在剝削制度下,被統治階級剝削的,勞動者所生產的新價值中,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即「由勞動者創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佔有的勞動」。
剩餘價值考察的是勞動過程當中的「價值增殖」。顯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決定了經濟現象領域中的價格和利潤增長運動。
19世紀,馬克思提出剩餘價值理論,其基本觀點是:
(1)資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資,購買工人的勞動力以後,即強迫工人為其長時間地勞動,貨幣由此轉化為資本;
(2)資本家的全部資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購買工人的勞動力,稱為"可變資本",其價值量在生產過程中是可變的,能通過工人的勞動來增加;
另一部分用於購買機器設備、原材料、燃料等,稱為"不變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其價值量是不變的,只是將原來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
(3)工人的全部勞動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勞動時間",用來再生產工人的勞動力價值,另一部分叫"剩餘勞動時間",用來創造新的價值;
(4)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所創造的新價值,就叫剩餘價值;
(5)剩餘價值本來是工人勞動的產物,應歸工人所有,但是卻被資本家憑借對企業的所有權無償獨占,這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發財致富的秘密;
(6)資本家為了加強對工人的剝削,賺取更多的剩餘價值,所採取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是強迫工人延長勞動時間,或強迫工人提高勞動強度,絕對地增加剩餘勞動時間,這種方法叫"絕對剩餘價值";
二是通過技術進步,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即縮短工人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這種方法叫"相對剩餘價值";
二、絕對剩餘價值:
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工作日長度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
在必要勞動時間既定的條件下,工作日越長,剩餘勞動時間就越長,資本家從工人身上榨取的剩餘價值就越多,從而剩餘價值率也就越高。
如果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勞動日越長,剩餘勞動時間越長,剩餘價值率越高,剩餘價值量就越大。
三、相對剩餘價值:
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的剩餘價值。
『伍』 什麼是剩餘價值剩餘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一、剩餘價值
馬克思, 剩餘價值理論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奠基人。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 剩餘價值是指勞動創造的價值與勞動報酬之間的區別, 即剝削制度、統治階級下的 "資產階級免費承擔的勞動者創造的勞動"剝削和勞動者創造的新價值。殘值檢查勞動過程中的 "價值乘法"。
顯然, 這種 "乘法" 並沒有 "增值", 而是決定了價格和利潤增長運動領域的經濟現象。馬克思在剩餘價值理論上發表了一般性意見: 所有經濟學家都犯了一個錯誤: 他們不是在剩餘價值的純粹形式上, 不是在剩餘價值本身上, 而是在特殊形式的利潤和地租上檢驗剩餘價值。
二、剩餘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
1、絕對剩餘價值生產
在生產技術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叫做絕對剩餘價值。這種提高剩餘價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絕對剩餘價值生產。
個別企業通過提高雇傭工人勞動強度來生產剩餘價值的方法,也屬於絕對剩餘價值生產。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本家主要使用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的方法。
資本家之所以能夠利用延長工作日來生產剩餘價值,是因為工作日的長度在一定限度內可以伸縮。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須大於必要勞動時間,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會的道德界限制約。工作日長度的確定,最終取決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力量對比。
2、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叫做相對剩餘價值。
這種提高剩餘價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相對剩餘價值生產。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成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5)剩餘價值的生產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關系
生產相對剩餘價值,必須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需要降低勞動力價值,而勞動力價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所構成的,因而就需要降低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也就是要提高生活資料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
在現實生活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總是先從個別企業開始的。個別企業的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超額剩餘價值。
個別企業如果率先採用先進技術,提高了勞動效率,使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但仍按社會價值出售,這個企業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即超額剩餘價值。
但由於市場競爭的規律,超額剩餘價值一般難以持久。當整個行業都採用了先進技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時,超額剩餘價值就會消失。
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價值下降,勞動力價值也便下降,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便會縮短,剩餘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從而生產出相對剩餘價值。可見,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是在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餘價值的過程中實現的。
追求超額剩餘價值是每個資本家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動機;而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餘價值的結果,是使資本家普遍獲得相對剩餘價值。 超額剩餘價值的來源仍然是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作為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陸』 剩餘價值的生產方式有哪些
為什麼要為剩餘價值而生產??為什麼不是根除為剩餘勞動(剩餘價值)而生產???而要爭論如何分配剩餘價值,這不非常扯蛋么?正如該死的醫院要利潤,生產葯品的廠商要利潤,生產葯品機器原料的資本,出租廠房的資本,每一個環節都要利潤,這樣多數人要用多少工作時間去交換,並且成本會隨分利潤的資本量越多越多,而不斷提高,政府的公共開支、社會福利等成本也會越來越高,越來越不可維持。2、什麼叫合理不合理,在資本主義(或者說市場經濟)中,雖然單個企業或者商品的剩餘價值不等於利潤,但系統整體總剩餘價值=總利潤,低於平均利潤率的一般金錢積累速度,資本就會縮水或者破產,這必然引資本之間比誰屁兒心心更黑的積累式競爭的對抗。比如房價利潤率太高,其它行業的資本就會通過積累式競爭來漲價對抗,如直接漲價對抗,當不能直接漲價對抗時,企業就會壓縮產能,開除一定的工人,讓剩下的工人,相應工資下干更長的勞動時間,或者相應勞動時間下給更低的工資。同時資本出售利潤率較低的一部分資產,同時擁入或者夠買利潤率較高行業的,這樣低利潤率行業利潤率有所上升,高利潤率行業利潤率有所下降。同樣通縮也是如此,通縮時由於存在大量的失業率,資本家可以看得見的形態加重對工人勞動時間的不等交換比例,如直接降低工資,或者直接相應工資下更長的工作時間,而這些通漲時則被價格波動和兼職掩蓋。
『柒』 剩餘價值生產的兩種基本方法分別是
1867年,德國的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馬克思認為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他一天創造的價值同他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雇傭工人每天除了補償自身勞動力價值以外,還必須額外工作若干小時,馬克思稱為「剩餘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稱為「剩餘價值」。
工人賺企業的錢,企業賺消費者的錢,產品的價格越高,賺得越多。剩餘價值理論既不合乎邏輯,也不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