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調料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調料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01 01:47:08

Ⅰ 炒菜調味料的用法

(1)大蔥。做成食的主要佐料,有去腥除膩的效能,一般有三種用法:
①熗鍋。多在炒葷菜時使用。如炒肉時加入適量的蔥絲或蔥花。做燉、煨、紅燒肉菜和海味、魚鴨時加入蔥段。大蔥與羊肉混炒既無膻味,又能嘗到羊肉的鮮美味。
②拌餡。做水氽丸子、餃子、餛飩時,在餡中拌入蔥花味道醇厚。
③明用調味。如吃烤鴨,在荷葉餅里抹上甜面醬,放入鴨片,卷上蔥段,格外利口好吃;在做酸辣湯或熱清湯時,最後撒上蔥花、澆明油(香油),味道更好;煎雞蛋時配上蔥花,能去掉雞蛋的腥味,吃起來香咸可口。
(2)生薑。一般葷素菜都離不開生薑。因為它本身具有辛辣和芳香味道,溶解菜餚之中,菜的味道更加鮮美,因此有「植物味精」之稱。用法有四種:
①昆煮。燉雞、鴨、魚肉時將薑片或拍碎的姜塊放入,肉味醇香。
②兌汁。做甜酸味道的菜時,可以將姜切成粒狀或剁成末,與糖、醋兌汁烹
調或涼拌。如糖醋熘魚、拌冷盤用薑汁配用,會產生特殊的酸甜味。
③蘸食。用薑末、醋、醬油、小磨香油攪拌成汁蘸吃。如吃清蒸螃蟹加蘸薑汁,別有風味。
④浸漬返鮮。冷凍的肉類、家禽,在加熱前用薑汁浸漬,可以起返鮮作用,嘗到固有的新鮮滋味。
(3)大蒜。做配料能起調味和殺菌作用。用法有五種:
①去腥提鮮,如燉魚、炒肉、燒海參時,投入蒜片或拍碎的蒜瓣。
②明放,多在做成味帶汁的菜時加入,如燒茄子、炒豬肝或其他燴菜時,放幾片蒜使菜散發香味。
③浸泡蘸吃風味獨特,如吃餃子時蘸小磨香油、醬油、辣椒油浸泡的蒜汁格外好吃。炎夏用饅頭蘸蒜汁吃,既開胃利口,又可以防止腸胃炎病的發生。
④拌冷盤。用拍碎的蒜瓣或搗爛的蒜泥拌黃瓜、調涼粉,在蒸熟的茄子上潑上菜汁,菜味更濃。
⑤把蒜末與蔥段、薑末、料酒、澱粉等兌成汁用於熘炒類佳餚更出昧。
(4)花椒。具有芳香通竅作用,也是調味中的主要佐料。用法有五種:
①熗鍋。如炒白菜、芹菜時,在鍋內熱油中投入幾粒花椒,待炸至變黑時撈
出,留油炒菜,菜香撲鼻。
②炸花椒油時用,會使菜香四溢。用花椒、植物油和醬油製成「三和油」,澆在涼拌菜上,消爽適口。
③煮蒸肉、禽類時,放入大料、花椒。

Ⅱ 炒菜加調料方面有什麼技巧

1.將要炒的青菜浸泡十分鍾,然後洗凈。可以選擇切小一點。2.准備好乾凈額炒鍋,如果鍋里有水,要先熱鍋讓水分蒸發,不然會噴油。3.倒入些許油,油的量大概覆蓋鍋的平底即可,熱油。4.等到鍋內冒煙的時候也就是油熱了,倒入青菜。5.用鍋鏟翻炒青菜,使所有的青菜都沾到油,這時候電磁爐的功率大概1200~1400即可。胡椒海參湯

製作原料:

主料水發海參750克,胡椒粉3克。調料熟大油、蔥各25克,料酒15克,鹽4克,味精5克,生薑水10克,香油、醬油少許,雞湯750克。

胡椒海參湯的做法:

(1) 把發好的海參放於清水中,逐個細心摳去腹內黑膜,洗凈泥沙、片成大片,在開水中氽透控出水分。香菜擇好洗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

(2) 炒勺上旺火,將熟大油燒熱放入蔥絲稍炒,烹入料酒加入雞湯、味精、毛薑水、醬油鹽和胡椒粉,將海參片也放入湯內,湯開後將浮抹撇去調好味,淋入香油盛入大湯碗中,撒上蔥絲和香菜段即可。

Ⅲ 調料使用方法

醬油:可使菜餚入味,更能增加食物的色澤。適合紅燒及製作鹵味。色澤分有色與無色醬油,生產工藝分釀制與人工醬油,形狀分液體、固體、 粉末醬油。
蚝油:蚝油本身很咸,可以加入糖稍微中和其鹹度。
沙拉油:常見的烹調用油,亦可用於烹制糕點。
麻油(香油):菜餚起鍋前淋上,可增香味。腌制食物時,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
米酒:烹調魚、肉類時添加少許的酒,可去腥味。
辣椒醬:紅辣椒磨碎製成的醬,呈赤紅色黏稠狀,又稱辣醬。可增添辣味,並增加菜餚色澤。
甜面醬:本身味咸。用油以小火炒過可去醬酸味。亦可用水調稀,並加少許糖調味,風味更佳。

辣豆瓣醬:以豆瓣醬調味之菜餚,無需加入太多醬油,以免成品過咸。以油爆過色澤及味道較好。
芝麻醬:本身較干。可以冷水或冷高湯調稀。
番茄醬:常用於茄汁、糖醋等菜餚,並可增加菜餚色澤。
腐乳:豆腐經發酵而成,分紅豆腐、青豆腐、白豆腐。
醋:以糧食為原料,經醋酸酵素發酵釀制,調味、去腥、調香功能。烏醋不宜久煮,於起鍋前加入即可,以免香味散去。白醋略煮可使酸味較淡。
鹽:海鹽、井鹽、池鹽、礦鹽、原鹽、洗滌鹽、再制鹽。烹調時最重要的味料。其滲透力強,適合腌制食物,但需注意腌制時間與量。
糖:形式上有砂糖、綿糖、冰糖,從顏色分白糖、黃糖、紅糖,從製作方法分蔗糖、果糖、飴糖、蜂蜜。紅燒及鹵菜中加入少許糖,可增添菜餚風味及色澤。
味精:大豆、小麥麵筋、玉米澱粉、白薯澱粉為原料,經水解或發酵製成,分晶體與粉末。可增添食物之鮮味。尤其加入湯類共煮最適合。
豆豉:大豆釀製品,以黃豆或黑豆製成,提鮮增香作用。干豆豉用前以水泡軟,再切碎使用。濕豆豉只要洗凈即可使用。
蔥:常用於爆香、去腥。
姜:可去腥、除臭,並提高菜餚風味。
辣椒:可使菜餚增加辣味,並使菜餚色彩鮮艷。
蒜頭:常用之爆香料,可搭配菜色切片或切碎。
花椒:亦稱川椒,常用來紅燒及鹵。花椒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為花椒粉,若加入炒黃的鹽則成為花椒鹽,常用於油炸食物的蘸食之用。
胡椒:辛辣中帶有芳香,可去腥及增添香味。白鬍椒較溫和,黑胡椒味則較重。
八角:又稱大茴香,常用於紅燒及鹵。香氣極濃,做菜時,宜酌量使用。
干辣椒:可去膩、膻味。將籽去除,以油爆炒時,需注意火候,不宜炒焦。
紅蔥頭:可增香。切碎爆香時,應注意火候,若炒得過焦,則會有苦味。
五香粉:五香粉包含桂皮、大茴香、花椒、丁香、甘香、陳皮等香料,味濃,宜酌量使用。
食用天然色素:以植物組織的色素,直接取得,他是天然的,對人體一般沒有傷害,是安全的色素。如紅曲紅、葉綠素、姜黃素、胡蘿卜素、焦糖。

如何正確使用調味品

通常,中餐菜餚深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調味品豐富。所謂調味品也叫調料或佐料。它具有除腥、去膻、解油膩、提味、增色、改善風味等作用。一般常用的調味品按味的不同大體可分七大類:鮮味類,如食鹽、醬油等;甜味類,如食糖、糖精等;酸味類,如醋、醋精等;鱒味類,如味精;辣味類,如辣椒、胡椒、芥未、咖喱粉等;異香味類,如料酒、花椒、大料、桂皮等;苦味類,如肉桂、豆蔻、陳皮等。為了能夠正確使用調味品,使調味品更好地起到調味作用,使用時應掌握以下原則:(1)要根據原料的性質進行調味。如烹制腥膩氣味較重的原料時,則應適當多用一些能解除腥膩的調味品。而烹制鮮嫩的雞、鴨、魚、肉和蔬菜時應保證原有的鮮美滋味,調味品不宜過重,以免壓過原有的鮮味。(2)應根據烹調方法的不同准確投放調味品。如清燉的菜餚與紅燒的菜餚不一樣,應按不同要求投放調味品。(3)要根據用膳者的口味進行調味。如有人喜醋,有人喜辣,應根據進膳者的口味,准確、合理使用調味品,使進膳者滿意。(4)要根據季節變化進行調味;通常來說冬季口味偏重,夏季口味則偏清淡,烹調時應順應四季變化,滿足人們的口味要求。延伸閱讀用小火炒菜不可取油熱炒菜香的說法不科學為什麼制湯時原料要與冷水一起下鍋

Ⅳ 廚房必備的調料都有哪些,都是怎樣的用法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美食問答,我是美食領域創作者:「專注美食,讓生活更有味。」

廚房必備的調味料都有哪些,都是怎樣的用法?

調味品

【味精】味精是菜餚提鮮的重要調味品,與鹽,兩者相輔相成。幾乎每一道菜都會用到它。【酒】酒在做菜中經常用到,主要用於葷菜類,海鮮類菜餚的去腥,調味,增香。酒的種類也非常之多。通常在菜餚烹調前期投入,達到最佳的去腥效果,之後的煮制過程中也會揮發掉一些酒,達到最佳效果。

烹飪漫長,靜靜欣賞,總有一道菜,溫暖心房

不論時光如何流轉,守住美食,美好就會一直陪伴著你!

————本文由舌尖的創想--劉廚,原創製作,未經授權,禁止搬運復制————

Ⅵ 炒菜加調料有什麼技巧

四大調料的使用技巧:
一、味精
1.對用高湯烹制的菜餚,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味精則只有一種鮮味,而它的鮮味和高湯的鮮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致使菜餚口味不倫不類。
2.對酸性菜餚,如:糖醋、醋熘、醋椒菜類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3.拌冷盤使用晶體味精時,應先用少量熱水化開,然後再澆到冷盤上,效果較好(因味精在45℃時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用晶體直接拌冷盤,不易拌均勻,影響味精的提鮮作用。
4.作菜使用味精,應在起鍋時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谷氨酸鈉,即脫水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危害人體。
5.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並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釋度是3000倍,人對味精的味覺感為0.033%,在使用時,以1500倍左右為適宜。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產生似成非成,似澀非澀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食品暫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6.味精在常溫下不易溶解,在70C~90C時溶解最好,鮮味最足,超過100C時味精就被水蒸氣揮發,超過130C時,即變質為焦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還會產生毒性。對燉、燒、煮、熬、蒸的菜,不宜過早放味精,要在將出鍋時放入。
7.在含有鹼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鹼會化合成谷氨酸二鈉,會產生氨水臭味。

Ⅶ 烹飪中關於調料的使用

常用調料
一、基礎調料
二、香辛調料


調料通常指天然植物香辛料,是八角、花椒、桂皮、陳皮等植物香辛料的統稱,復合型香辛料也稱作調料。在中國,調味品和調料通常不是一個概念,調味品包括醬油、蚝油、味精、雞精,也包括調料。
調料有以下幾種:
.
編輯本段具體種類
鹹味調料:鹹味自古就被列為五味之一。烹飪應用中鹹味是主味,是絕大多數復合味的基礎味,有百味之主之說,不僅一般菜品離不開鹹味,就是糖醋味、酸辣味等也要加入適量的鹹味才能使其滋味濃郁適口。人類認識並利用鹹味的歷史以相當悠久,文獻記載中國最早利用食鹽約在5千年前的黃帝時期。鹹味調料包括:醬油、食鹽、醬甜味調料。
.
甜味調料:甜味古稱甘,為五味之一。甜味在烹飪中可單獨用於調制甜味食品;也可以參與調劑多種復合味型,使食品甘美可口,還可用於矯味,去苦去腥等,並有一定的解膩作用。在中國烹飪中南方應用甜味較多,以江蘇的無錫菜用甜味最重,素有「甜出頭,咸收口,濃油赤醬」之說。自然界存在蜂蜜等天然甜味物早已為人類所食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蜜」字。至東漢已有用甘蔗汁製成的糖。甜味調料包括:蜂蜜、食糖、飴糖。
.
酸味調料:酸味為五味之一,在烹飪中應用十分廣泛,但一般不宜單獨使用。酸有收斂固澀的效用,可助腸胃消化;還能去魚腥、解油膩,提味增鮮,生香發色,開胃爽口,增強食慾,尤宜春季食用。酸味調料包括:醋、番茄醬。
.
辣味調料:辣味實際上是觸覺痛感而非味覺。不過由於習慣,所以也把它當作一味。辣味調料包括:花椒、辣椒、姜、蔥、蒜。
.
鮮味調料:鮮味是人們飲食中努力追求的一種美味,它能使人產生一種舒服愉快的感覺。鮮味主要來自氨基酸、核苷酸和琥珀酸,大多存在於肉畜、魚 鮮、禽蛋等主料中。味精、蝦籽、魚露、蚝油、鮮筍等食物也可以提鮮。鮮味不能單獨存在,只有同其他味配用,方可烘雲托月交相生輝,故有「無咸不鮮、無甜不鮮」的說法。鮮味調料包括:魚露、味精、蚝油。

Ⅷ 炒菜放調料有什麼技巧嗎

四大調料的使用技巧:
一、味精
1.對用高湯烹制的菜餚,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味精則只有一種鮮味,而它的鮮味和高湯的鮮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致使菜餚口味不倫不類。
2.對酸性菜餚,如:糖醋、醋熘、醋椒菜類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3.拌冷盤使用晶體味精時,應先用少量熱水化開,然後再澆到冷盤上,效果較好(因味精在45℃時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用晶體直接拌冷盤,不易拌均勻,影響味精的提鮮作用。
4.作菜使用味精,應在起鍋時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谷氨酸鈉,即脫水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危害人體。
5.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並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釋度是3000倍,人對味精的味覺感為0.033%,在使用時,以1500倍左右為適宜。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產生似成非成,似澀非澀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食品暫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6.味精在常溫下不易溶解,在70C~90C時溶解最好,鮮味最足,超過100C時味精就被水蒸氣揮發,超過130C時,即變質為焦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還會產生毒性。對燉、燒、煮、熬、蒸的菜,不宜過早放味精,要在將出鍋時放入。
7.在含有鹼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鹼會化合成谷氨酸二鈉,會產生氨水臭味。
二、酒
1.烹調中最合理的用酒時間,應該是在整個燒菜過程中鍋內溫度最高的時候。比如煸炒肉絲,酒應當在煸炒剛完畢的時候放;又如紅燒魚,必須在魚煎制完成後立即烹酒;再如炒蝦仁,蝦仁滑熟後,酒要先於其它作料入鍋。絕大部分的炒菜、爆菜、燒菜,酒一噴入,立即爆出響聲,並隨之冒出一股水汽,這種用法是正確的。
2.上漿掛糊時,也要用酒。但用酒不能多,否則就揮發不盡。
3.用酒要忌溢和忌多,有的人凡菜餚中有葷料,一定放酒。於是「榨菜肉絲湯」之類的菜也放了酒,結果清淡的口味反被酒味所破壞,這是因為放在湯里的酒根本來不及揮發的緣故。所以廚師們在用酒時一般都做到「一要忌溢,二要忌多」。
4.有的菜餚要強調酒味,例如葡汁雞翅,選用10隻雞翅膀經油炸後加蕃茄醬、糖、鹽一起燜燒至翅酥,隨後加進紅葡萄酒,著芡出鍋裝盒。這個菜把醇濃的葡萄酒香味作為菜餚最大的特點,既然這樣,酒在出鍋前放,減少揮發就變成合理了。
5.用酒來糟醉食品,往往不加熱,這樣酒味就更濃郁了。
三、用蔥
1.根據蔥的特點使用蔥,一般咱們家庭常用的蔥有大蔥、青蔥,它的辛辣香味較重,在菜餚中應用較廣,既可作輔料又可當作調味品。把它加工成絲、末,可做冷盤的調料,增鮮之餘,還可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加工成段或其他形狀,經油炸後與主料同烹,蔥香味與主料鮮味溶為一體,十分饞人,如「大蔥扒雞」、「蔥扒海參」即是用大蔥調味。青蔥經油煸炒之後,能夠更加突出蔥的香味,是烹制水產、動物內臟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可把它加工成丁、段、片、絲與主料同烹制,或擰成結與主料同燉,出鍋時,棄蔥取其蔥香味。較嫩的青蔥又稱香蔥,經沸油汆炸,香味撲鼻,色澤青翠,多用於涼拌菜或加工成形撒拌在成菜上,如「蔥拌豆腐」、「蔥油仔雞」等。
2.根據主料的形狀使用蔥,蔥加工的形狀應與主料保持一致,一般要稍小於主料,但也要視原料的烹調方法而靈活運用。例如「紅燒魚」、「干燒魚」、「清蒸魚」、「汆魚丸」、「燒魚湯」等,同是魚餚,由於烹調方法不一樣,對蔥加工形狀的要求也不一樣。「紅燒魚」要求將蔥切段與魚同燒;「干燒魚」要求將蔥切末和配料保持一致;「清蒸魚」只需把整蔥擺在魚上,待魚熟揀去蔥,只取蔥香味;「汆魚丸」要求把蔥浸泡在水裡,只取蔥汁使用,以不影響魚丸色澤;「燒魚湯」時一般是把蔥切段,油炸後與魚同燉。經油炸過的蔥,香味甚濃,可去除魚腥味。湯燒好去蔥段,其湯清亮不渾濁。
3.根據原料的需要使用蔥,水產、家禽、家畜的內臟和蛋類原料腥、膻異味較濃,烹制時蔥是不可少的調料。豆類製品和根莖類原料,以蔥調味能去除豆腥味、土氣味。單一綠色蔬菜本身含有自然芳香味,就不一定非用蔥調味了。
四、姜
1.姜絲入菜多作配料,烹調常用姜有新姜、黃姜、老薑、澆姜等,按顏色又有紅爪姜和黃瓜姜之分,姜的辛辣香味較重,在菜餚中既可作調味品,又可作菜餚的配料。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黃姜香辣,氣味由淡轉濃,肉質由松軟變結實,是姜中上品;老薑,俗稱薑母,即姜種,皮厚肉堅,味道辛辣,但香氣不如黃姜;澆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餚的配菜或醬腌,味道鮮美。
2.姜塊(片)入菜去腥解膻,生薑加工成塊或片,多數是用在火工菜中,如燉、燜、煨、燒、煮、扒等烹調方法中,具有去除水產品、禽畜類的腥膻氣味的作用。火工菜中用老薑,主要是取其味,而成熟後要棄去姜。所以姜需加工成塊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其裂開,便於

Ⅸ 你所了解的調料基本搭配用法有哪些

NO.1 調味的基本原則:咸+甜+酸味覺的基本組成,無非是酸甜苦辣咸鮮基礎六味。任何調味料,都可以分解為這幾個元素。鹹味是基礎。甜味能融合百味,使整體更和諧。酸味可以提亮味覺,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咸+甜+酸是我在做菜時腦子里一定會思考的一道公式。除了有些比較簡單的菜,比如加點鹽和醬油炒一炒就上桌的青菜外,其他的,這三種元素一般都有,我會按以下順序問自己這些問題

Ⅹ 好菜少不了調料,如何在烹飪時使用廚房裡四大調料

作文一個北方人,自己做飯將近十年的寶媽,來說一說我家都有哪些常備的調料吧!鹽,我用的是天津長蘆鹽場的精緻加碘鹽。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鹽一般備這一種就足夠了。廚房裡用的做菜調料非常多,但一般家庭做菜不會用太多調料,一是為了健康,二是為了方便。所以,對於我們一般家庭來說,在廚房備一些基本調料即可。我也算得上是一位美食愛好者。

閱讀全文

與調料的使用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沒有什麼好的祛疤方法 瀏覽:136
奔小康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31
小龜王摩托車漏汽油解決方法 瀏覽:924
加工尺寸檢測器具使用方法 瀏覽:825
小米運動天氣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4
食品帽佩戴方法圖片 瀏覽:578
浦公英種植方法 瀏覽:275
枇杷膏食用方法 瀏覽:408
眼睛電燒傷用什麼方法能治好 瀏覽:969
簡單調漂方法 瀏覽:68
這8個方法來教你如何進行胎教 瀏覽:25
高二暑假鍛煉方法 瀏覽:684
網球基本技術動作及訓練方法 瀏覽:792
炎症高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05
自製木製手機支架的製作方法 瀏覽:778
手機有什麼方法開機 瀏覽:844
電纜絕緣體積電阻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694
有什麼方法減肥快速減肚子 瀏覽:695
搏擊格鬥呼吸的正確方法 瀏覽:879
腰部經絡鍛煉方法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