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正確對待西方社會科學方法論
西方社會科學方法論有悠久的歷史,有許多積極成果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吸收。我們要在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下,用辯證的態度去對待西方社會科學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吸收其具有借鑒意義的成果,為我所用。
我們應當自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認真總結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借鑒和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直面當代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各種理論和方法,通過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
Ⅱ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是其世界觀,
又是其方法論。
在此
基礎上,
它具體化為從實踐出發的方法、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
社會矛盾分析方法、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
社會過程研究方法、
社會認識與評價方法、
世界歷史的研究
方法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邏輯和歷史一致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分析與
綜合的方法、
抽象與具體的方法、
主客觀相統一的辯證方法、
歷史合力的研究方
法、
「人本」和「物本」相統一的方法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一個
創造性的開放體系,
人類在社會認識和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
馬
克思主義都應該積極地予以借鑒和吸收。
Ⅲ 對社會科學的認識
一、什麼是社會科學方法論
從學科性質角度出發,社會科學是指以人類在社會中的行為及由此行為產生的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以探討社會現象的本質與規律為主要任務,因而具有追求統一性、一致性、簡單性、必然性等特徵。社會科學包括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心理學、經濟地理學、教育學等。而方法論是關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同世界觀是統一的;用世界觀去指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論。 因此社會科學方法論就是人們從一定的社會科學學科角度出發,對社會現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統分析或解釋的科學的方法體系。
二、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演進
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演進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初步形成(實證主義方法論)
孔德在《實證主義概論》中把「實證」定義為:現實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無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確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第二階段:反實證主義
20世紀70年代以後,實證主義方法論受到了極大的懷疑和挑戰,反實證主義出現,它所受到的抨擊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社會學沒有能夠取得有效的發現或定律性的經驗概括;
(2)由於社會行動是由基於人的主觀性、反思性和創造性之上的情境詮釋構成的,因此社會中不存在決定論的定律;
(3)社會世界猶如一部書,我們在不同時間以不同方式去讀它,我們處於一個話語分析的世界;
(4)社會中只存在著有歷史意義的特殊事件,而不可能找到適用於任何時間和地點的一般規律;
(5)人們對社會學所使用的各種方法和原理,尤其是因果性的概括也提出了批評。
第三階段:現象學與理解方法
(1)現象學家提出,實證主義社會學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自然界或自然現象是無意義的。
其次,從方法論上說,現象學者指出,社會學家不同於自然科學家的是,他們不能從旁觀者角度來判定說明哪一類事實和事件與他們的研究目的是相關或無關的。
(2)理解方法作為一種明確的方法論可以追溯到德國哲學家狄爾泰,他被譽為「解釋學之父」,是西方第一個比較系統地提出「理解」方法的人。
後來韋伯繼承與發展了「理解」方法,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韋伯說:「對意義的全部解釋,就像所有科學觀察一樣,都力求對洞見和理解具有清晰性和可證實的精確性。」
第四階段:批判理論
他們以歷史唯物主義、黑格爾的辯證法以及馬克思的批判和革命學說為基礎,以分析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為主要目標,堅持認為,商品、交換關系和價值支配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在學術觀點上,法蘭克福學派既批判傳統理論,又與實證主義勢不兩立。
第五階段:建構主義
20世紀70年代後,新的研究取向完全改變了傳統的實證主義科學觀,主張科學知識跟其他知識形態並無本質的區別。他們認為科學知識也是社會建構的產物,必然受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這種觀點被稱為「建構主義」。
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現狀和意義
如何認識和把握哲學社會科學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規律,是一個重要而復雜的方法論問題,而這個問題遠沒有引起學術界足夠的重視。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有關社會科學的綜合性研究,如社會科學史、 社會科學方法論、社會科學學,仍然不被看作專門的學術領域,至少可以說, 遠不如自然科學史、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社會學或科學知識社會學那樣引起廣泛的重視。
伴隨社會科學的發展,目前,我國社會科學內部的方法論意識日益自覺, 社會科學的科學性與實踐性、 本土化與國際化等,正成為經濟學、 社會學和政治學等社會科學激烈討論的問題。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真理觀,特別是唯物史觀為指導,研究社會科學的性質、功能和方法,是我國社會科學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學術要求和前提。
社會科學也是科學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科學的方法論或哲學研究,不僅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規范的建立,對於社會科學的規劃、組織和管理有積極的作用,而且對於加強理論的宣傳,加強社會科學知識的普及,提高全民族的哲學社會科學素質,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有重要的意義。
四、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研究路徑和方法
社會科學方法論作為社會科學的反思性前提, 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但是, 社會本身的復雜性導致社會科學在對象把握、方法選擇、理論建構、學科關繫上存在諸多難題。因此,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要重視社會科學史;要把分科研究和綜合研究結合起來,運用歷史比較分析的方法來把握社會科學的性質和規律;要立足於社會科學總體結構,來探索和使用社會科學的具體方法和研究程序;同時還要重視社會技術的研究。
第一,必須從社會科學史入手展開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和方法論研究, 探討現代社會科學與現代社會之間的關系, 在近現代,乃至當代復雜的社會變革中來探索和把握社會科學這一研究方式和知識體系的性質和作用,避免作簡單的哲學思辨。
第二,在學科史研究的基礎上,把分科研究和綜合研究結合起來,運用歷史- 比較分析的方法來把握社會科學的性質、 功能和方法,揭示社會科學的發展趨勢。應該重點把握社會科學的現代性背景, 研究社會科學與現代社會的互動關系。研究社會科學對現代社會的發育、發展的貢獻,以及現代社會的結構和特性對現代社會科學這種知識形式的影響和結構化的作用, 在這種互動中來把握社會科學的功能及其發展方向。
第三,立足於對社會科學的總體結構和關系的理解,探索社會科學的具體方法和研究程序。只有有了對社會科學的學術和文化地位的全局的理解,才有可能對具體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的特性和要求形成內在的體認,從而在具體的研究實踐中找到適合具體研究對象和具體條件的研究方法。
第四,探討社會科學理論的技術化的可能性和途徑,把握社會科學與社會現實溝通的橋梁。社會科學的理論研究終究是為了社會實踐,技術這個概念不僅適應於自然科學,也適應於社會科學,開發有效的社會技術,提高社會規劃和管理的能力,也是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的課題。
Ⅳ 方法論是研究社會心理學的最高的或者是原則性的指導思想。
社會學方法論
第一講 社會學方法論的發展
一、社會研究
包括學科研究和非學科、非專業的實踐研究。後現代主義強調非專業的實踐研究。學科研究廣義包括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研究,如社會學研究、民俗學研究。
1.社會與自然界的區別:社會是由人和物構成的社會世界,有意識、精神。
2.研究的主體與客體:研究者的多重身份。客體-社會本體論
3.研究目的:專業與非專業研究的目的不同。基礎理論研究、發展研究、應用研究的目的也不同。
二、方法論
早期從自然科學中移入,關於對自然研究的指導思想和如何研究的理論、邏輯、假定、預設、原則。 如經濟學中「經濟人」的假設。
1.世界觀與方法論:方法論與認識論的交叉
2.方法論和理論:方法論是關於方法的理論,而理論是對實際現象的觀點和系統認識。方法論不涉及具體現象,學科理論稱為現象理論,而方法論是工具理論
3.方法論與具體方法:方法論是在思維層次上對人的實踐活動的考察、接近哲學層次。具體方法是在操作層次上具體技術的運用,靠近經驗層次。
4.方法論的一元性與多元性
20世紀60、70年代以前方法論是統一的、一元的方法論,以自然科學為楷模。60年代以後人們認為對不同現象或同一現象有不同的方法論,形成多元方法論。
5.方法論的主要問題:
(1)研究邏輯
(2)對人及行為的假設:人的定義、人的本質。人的行為受何因素的影響。
(3)對社會整體及社會現象的認識途徑: 有整體主義和個體主義認識。多種具體方法的競爭。
(4)真理性和客觀性:方法論和知識論交叉
(5)規律性:社會現象有無規律性。
(6)價值(個人主觀意識)在研究中作用。
三、社會學方法論的發展
19世紀初受自然科學影響。孔德《實證哲學》觀點:①社會科學要研究現實問題 ②研究應是有用的,能解答實際問題。③應是可靠的。④應是確切的。⑤肯定的、能夠證實的。
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理論,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有機體,社會各部分有特定功能。
19世紀後期人文學科研究、文化研究中提出質疑:①自然與社會有本質區別。②社會由個體組成,主張社會唯名論。③對人不能採用實驗法。李凱爾特、文德爾班的「文化科學」。狄爾泰提出Hermeneutics(釋義學.解釋學.詮釋學)對文獻古典文本的解釋方法可用於社會現象研究。 自然科學的客觀解釋是因果解釋,釋義性解釋是對人的意義的主觀理解 。
20世紀初社會學方法論代表人物:韋伯、迪爾凱姆。
迪爾凱姆:①首先應界定社會事實 ②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是時代形成的。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集體的行為、思想觀念、時代精神。 ③主張客觀的因果解釋和功能解釋。他為西方社會學實證學派提供了方法論依據
韋伯借鑒和綜合了「文化科學」和「實證科學」的觀點,提出了理解社會學的方法論:①承認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有本質不同,社會科學的解釋不僅包括客觀解釋,也包括主觀闡釋(intepretive)。②借鑒狄爾泰的觀點,必須理解動機、目的、意義。③應排除主觀偏見.採取價值中立,客觀的科學研究。投入理解的方法把客觀與主觀結合起來。④理想類型法:依據現象的共性建立理想類型(典型),表象差異可用不同的理想類型來反映。⑤區分歷史的因果解釋和邏輯的因果解釋。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觀點:(1)承認客觀的社會規律。(2)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進程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階級斗爭、人際互動)的結果。(3)唯物史觀,強調人類的歷史實踐活動、注重製約人的行動的社會物質環境(經濟基礎、生產力、社會結構)。
主要閱讀材料:
袁方主編,1997,《社會研究方法教程》,第2章、第1章 北京大學出版社。
杜爾克姆著,胡偉譯,1988,《社會學研究方法論》,華夏出版社。
韋伯著,朱紅文等譯,1992,《社會科學方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Ⅳ 社會科學方法論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是其世界觀,又是其方法論。
在此基礎上,它具體化為從實踐出發的方法、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社會矛盾分析方法、社會主體研究方法、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社會認識與評價方法、世界歷史的研究方法等。
除此之外,還有邏輯和歷史一致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抽象與具體的方法、主客觀相統一的辯證方法、歷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統一的方法等。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一個創造性的開放體系,人類在社會認識和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馬克思主義都應該積極地予以借鑒和吸收。
補充內容:
馬克思主義,英文是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
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馬克思主義-網路
Ⅵ 社會科學方法和自然科學方法的異同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分為定量和定性的兩大類。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內容分析、控制實驗、問卷調查等等,定性的研究方法也叫做質化的研究方法,常用的就是深度訪談、焦點小組、民族志/田野調查之類的。
以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為對象的一門學問。它根據自然科學認識發展的歷史實踐和現實的實踐,從各門自然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中概括出自然科學方法的一般原則,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並從理論上作出系統的闡述,從而構成哲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一個部分。
自然科學方法論的研究領域十分寬廣。它的主要內容包括:①探討自然科學中廣泛使用的觀察、實驗、模型、假說、歸納、演繹、分析、綜合、類比等各種方法,以及它們的性質、特點、地位、作用、歷史演變和相互關系,並正確掌握和運用這些方法的原則;②探討自然科學中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所具有的方法論意義;③從自然科學歷史上重大發現的作出、重要理論的建立和重要概念的形成中得出方法論結論;④從方法論的角度,探討哲學對自然科學認識活動的影響。
Ⅶ 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研究對象
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是其世界觀,又是其方法論。在此基礎上,它具體化為從實踐出發的方法、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社會矛盾分析方法、社會主體研究方法、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社會認識與評價方法、世界歷史的研究方法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邏輯和歷史一致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抽象與具體的方法、主客觀相統一的辯證方法、歷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統一的方法等。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一個創造性的開放體系,人類在社會認識和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馬克思主義都應該積極地予以借鑒和吸收。
(7)社會科學方法論怎麼樣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Ⅷ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實踐中的運用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實踐中有以下應用:
1、必須通過實踐搞清楚什麼是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首先,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充滿創造力、各方面利益關系得到有效協調、體制不斷創新和健全、穩定有序。
2、要立足現實,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堅持實踐檢驗的決定性標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指明了方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要正確理解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內涵。
3、必須搞好生產實踐,因為它是人類一切其他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所以人類從自然界獲取物質資料時,要尊重自然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8)社會科學方法論怎麼樣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科學研究方法:
1、系統分析方法
系統論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著重從整體與部分、整體與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以求用最佳方式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2、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人們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指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進而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這是人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
3、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亦稱唯物史觀,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
Ⅸ 如何理解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性質和特點
1. 如何理解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性質和特點 社會科學方法論是相對於自然科學方法論而言的. 所謂社會科學方法論, 是指從事社會科學 研究的方法論, 這種方法論是建立在社會科學研究的各種方法之上的, 它除了論述這些方法 之外, 還要進一步闡明這些方法的客觀基礎、 本質根源、 基本特徵及其運用的原則供禒垛溉艹防訛獅番餞.如矛盾 分析法, 不僅要介紹矛盾分析法的內涵和形式, 而且要論證其賴以立論的客觀根據及其運用 的基本原則. 社會科學方法對於人文社會科學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但這些方法只是研究 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體的研究. 同時,方法是多樣的,也是相互為用的.世界上沒有一 種萬能的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 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特點 社會科學方法與自然科學方法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一,對社會 現象的研究不僅要研究波普爾所說的世界一,還要研究世界二、世界三. 其二,對社會的 研究不僅要說明, 而且要詮釋; 而詮釋就是理解, 而理解和評價就是活動和改造. 在這里, 主觀和客觀、 說明和理解、 真理和價值是交融的, 很難分開. 正像王陽明先生所說: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 《傳習錄上》 ) 但是,在現 代條件下,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方法論和社會科學方法論呈現出相互交叉、 相互 借鑒和彼此融合的趨勢. 2.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革命變革 (筆記有) 第一, 批判地繼承了近代德國古典哲學的積極成果, 創立了實踐的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哲學; 第二,批判地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積極成果,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第三, 批判地繼承了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積極成果; 第四, 批判地繼承了法國復辟時期歷史理 論的積極成果.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開辟了人類認識社會和研究社會的新時代. 3. 如何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堅
Ⅹ 誰幫我找下社會科學方法論(韋伯)的書評啊~
馬克斯韋伯對當代社會科學思想做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而這種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論學說。他的社會科學研究常被評價為博大精深,而這種特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得益於他自己的方法方面的素養和方法論上的見解。有人認為,韋伯的方法論學說是他的最大成就,盡管這不是一個普遍為人接受的觀點,但他的方法論學說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且還在不斷地產生影響,則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
書評
馬克斯韋伯對當代社會科學思想做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他的社會科學研究常被評價為博大精深,而這種特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得益於他自己的方法方面的素養和方法論上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