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習的方法是什麼
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
因其與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學習方法,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個人條件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選取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有人專門總結的特殊定向的學習訓練方法,如:背誦、默寫、速記,筆記等,可對其他學習者,產生啟發效果和借鑒作用。
科學學習:
安排時間
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內所要做的事情,然後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時間,如吃飯、睡覺、上課、娛樂等。安排這些時間之後,選定合適的、固定的時間用於學習,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 正常的閱讀和課後作業。當然,學習不應該占據作息時間表上全部的空閑時間,總得給休息、業余愛好、娛樂留出一些時間,這一點對學習很重要。一張作息時間表也許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但是它能讓你了解如何支配你這一周的 時間,從而使你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和娛樂。
學會預習
這就意味著在你認真投入學習之前,先把要學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了解新知識的大致內容及結構,以便能及時理解和消化學習內容。當然,你要注意輕重詳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點時間,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學習進程。
四類經典學習方法:正強化、負強化、消退、懲罰。
這四類方法都是主要的學習方法,有趣的是,同樣的方法對不同性格的人的效果有差異,比其他性格的人更容易接受這種方式的人稱為特有效人群。5D學習理論就是哪些方法對哪些人更有效。
四類經典學習方法:
強化:能增強反應率的效果。正強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負強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消退:有機體作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後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麼這一反應在今後發生的概率便會降低,稱為消退。
懲罰:當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以後,呈現一個厭惡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的過程,稱作懲罰。
② 各科學習方法有哪些
一、語文學習方法
對於語文,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平時的積累。 教課書上的古詩文言要會背,重點段落要會翻譯和默寫。生詞表上的單詞要會寫。 這是前面基礎的10分。 後面的閱讀一定要注意平時的積累, 首先要多讀好的文章, 注意積累其中的詞彙。
二、數學學習方法
數學平時如果作業不多的話,自己多做一點題。一定記住:熟能生巧,這一點至關重要。所以對於理科,做完了都要檢查。檢查的時候如果時間還多,把答案蒙起來,重新做一遍。時間緊就把認為沒有把握的題目做一遍。
三、英語學習方法
英語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關鍵看有沒有興趣。上課注意聽講,語法不僅僅要背得,而且要熟練(這點跟數學一樣),學習了語法就多用用。單詞也一定要努力背誦,不要一次性背誦,要反復鞏固,多學多背多用才是硬道理!也不要忽略課外的培養,多看一點適合自己的英語雜志電視等等。語感的培養同樣重要,有了較強語感可以大大加強速度及正確率。
四、物理學習方法
物理是一門理科,但同時又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某個角度所,物理就是生活的學科。平時的生活中可以注意觀察一下周圍的物理現象,比如打籃球的時候籃球飛了起來那是因為人的手對它做了功,它依靠慣性飛行;飛行過程中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重力勢能又轉化成為動能等等。
物理的公式定理也要像數學一樣的理解並且記憶,並且懂得舉一反三的道理。做物理實驗的時候不能馬虎,注意觀察,並且要親自動手做一做。
五、化學學習方法
化學要牢牢掌握基礎知識不留死角,因為考試有可能會考一個冷偏知識點,又要培養化學素養,做一做相關的題目培養化學素養,尤其是化學的大題不可放過,雖然其中每一道小題分值不大但是常常出現錯一個錯一片的現象。
化學也要有一個糾錯本,糾錯不應僅限於就題論題,要分析錯因對不牢的相關基礎知識再做梳理, 如滴定管潤洗操作不熟糾錯時應在糾錯本上對其他儀器的潤洗操作做總結,甚至是滴定實驗的操作,把書念薄。
③ 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學習法、相互問答法、閱讀教科書、整理課堂筆記、看參考書等。
一、問題學習法
帶著問題去學習是很多老師會提供的辦法,這樣能夠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知道自己要尋找的答案是什麼,目的必然就會比較明確,這個必然也會有益於學習的辦法,有意注意要求預先自覺的目的,必要的時候需要意志力的努力,這樣才能夠更加主動的去進行學習。
二、相互問答法
學習方法有很多,如果是身邊有小夥伴一起學習的那麼就可以採用相互問答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和小夥伴一起互相詢問解答,在基本內容已經掌握的情況下去選擇,針對不會的問題就記錄下來,後面再鞏固學習。
三、閱讀教科書
1、圈點勾劃。閱讀時,把新出現的概念、定義、定理、結論等重點部分,或容易忽略的要點部分,用紅色筆勾劃出來。
2、提要。在書頁的空白處,用少量文字,把書的重要內容簡單地概括出來。
3、思錄。在書頁的空白處,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讀者通過思維,從書中發出來的意思,也就是前面講的「從文字里行間讀出的學問」。
四、整理課堂筆記
1、補。補上該記而沒記的內容,使知識系統化。
2、正。更正課堂記錄不太准確,用詞不當,深度不夠的地方。
3、添。添上個人學習的心得、見解、評價等。
五、看參考書
1、要圍繞課本的內容和教師講課的中心去閱讀。
2、最好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好的參考書。
3、要千克仔細閱讀課本內容,後看參考書。讀時,心裡要有個目的:要麼加深理解;要麼解疑;要麼加寬知識面;要麼了解知識間的聯系。
4、讀有所得,適當記錄。在聽課筆記的相應章節或記參考書的書名、頁碼,或記參考要點,或記個人的有關思路等。
④ 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1、模仿學習法
模仿學習法就是按照別人提供的模式、樣板來進行模仿、從而形成一定的品格、技能和行為習慣的方法。體育技能、書法技能、繪畫技能、語言技能等大都是通過模仿,達到比較熟練的程度而形成的。
兒童的品性、習慣也多是有意或無意地模仿家長、老師、同伴的行為而形成的。由此可見,模仿學習法在形成人的技能、品性、行為習慣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2、比較學習法
比較學習法是就某一個問題,集中有關的學習材料,進行對照學習的一種學習。比較學習法適用於研究性的學習、自學等情況,它包含有閱讀、比較、分析、綜合等活動,所以它是一種層次較高的學習。
3、直接學習法
直接學習法就是在知識不多時就直接對准創造目標,把那些可有可無的廣博知識撇開,把許多充塞頭腦,可能使自己偏離主要目標的知識撇開,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質,直接對准所要研究的問題,根據創造需要補充知識,不搞煩瑣的知識准備。
直接學習法是愛因斯坦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色。他正是由於運用了直接法這樣一個簡捷的、可以節約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方法,才使他迅速獲得了成功。縱觀自然科學史,可以這樣說:大多科學家能迅速取得成功都曾得益於直接法。盡管有的人是自覺的,有的人是不自覺的。
4、聽講學習法。
「聽」是人們獲得信息,取得知識的又一重要來源。研究表明,我們中間僅有10%的人能正確地聽講,多數人不知怎樣或高明地聽講。怎樣通過正確地聽講,學得更多的知識,同樣有方法可言。
5、拆卸學習法
「拆卸」只是一個比喻,比如科學家要研製一種新的機器,就必須對原有的機器,包括類似的各種機器進行了解,了解它每一個部件的性能,製作方法和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只有把它拆卸開來,才能探究出他們的優點在哪裡,缺點在何處,進而創新。比如要學通一部名著,可以象拆卸機器一樣,要對原著進行大拆大卸
⑤ 學習方法有哪些
1、間隔學習
學習知識並不是越快越好。復雜的技能需要時間間隔。我們學習各種技能,有時候會遇到一個短暫的「平台期」。人腦的記憶原理,是「提取記憶」這個動作能夠加強原有的記憶。所以得要有點間隔,暫時「忘記」一下,過不久再「回憶」一下,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現在心理學認為人有兩種「工作記憶」。「短期工作記憶」相當於計算機內存,是在完成一項具體工作時,大腦隨時使用的記憶。而「長期工作記憶」相當於硬碟,是我們平時的知識儲備。
所謂學習,就是把進入到大腦的【短期工作記憶】的內容強化吸收,寫進【長期工作記憶】之中的過程。所謂創新,就是把長期工作記憶中的相關內容調出來,放在短期工作記憶里跟新信息形成配合的過程。
2、隨機學習:
隨機排序學習法比有規律訓練更有效。比如說小孩學寫字不要一個字寫十遍,最好幾個字穿插著寫。再比如做數學題不要同一個題型反復練,最好混合起來練習,每次都有不一樣的解題策略。
再推進一步:不但學習內容應該隨機安排,學習的地點,學習時候的環境,最好也能隨機化。也就是說這堂課你在課桌上坐著學,下堂課最好在游泳池裡泡著學,然後再下堂課可以考慮在床上躺著學……這種多樣性的環境能對大腦產生各種刺激,特別有助於加深記憶。
3、間隔並且隨機:
這周學了一點就放下,下周接著學的話,得先提取一下前面的記憶,這樣多次提取,記憶就加深了很多。交叉著在同一時期內學習幾門課程,比學完一門再學另一門的效果好得多。
讀書也是這樣。我們應該隨時都有好幾本書在讀。一本書拿過來讀上一章就放下,明天換另一本書讀,然後過幾天再回到這本書接著讀。這樣每次讀的時候都要先提取一下上一次的記憶,最後能記住的東西是最多的。
4、分塊學習:
這是學習套路。把知識拆解成各種不同的「塊」,通過各種重復訓練,這些「塊」就會以腦神經元連接的方式「長」在你的大腦之中。——這里我們說的「長」可不是比喻,而是切切實實地,你的大腦里出現了這么一個硬體組織。
腦子里長了這個「塊」,就好像一台計算機里安裝了一個子程序一樣。將來要用到這個套路的時候自己就根本不用有意識地現場琢磨怎麼辦,系統直接調用子程序,自己可能完全無意識的就把這招給使出來了。
5、貝葉斯學習法:
一個15個月大的嬰兒學習事物因果關系的速度,會比年齡比她大的孩子更快 —— 這是因為嬰兒大腦的可塑性更強!之前掌握的信息越弱,改變自己看法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學東西比大人快。不斷地猜測、試探、調整猜測,觀點隨著事實發生改變。就是嬰兒的學習方法,這就是貝葉斯方法。
(5)有哪些主要的學習方法擴展閱讀
制訂學習計劃
1、全面分析,正確認識自己。
准確找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便明確自己學習的特點、發展的方向,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可以發揮的最佳才能。
2、結合實際,確定目標。
訂計劃時,不要脫離學習的實際,目標不能定得太高或過低,要依據:
(1)知識、能力的實際;
(2)「缺欠」的實際;
(3)時間的實際;
(4)教學進度的實際,確定目標,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達到為宜。
3、長計劃,短安排。
學習目標可分為:
(1)掌握知識目標;
(2)培養能力目標;
(3)掌握方法目標;
(4)達到成績(分數)目標。
長計劃是指明確學習目標,確定學習的內容、專題,大致規劃投入的時間;短安排是指具體的行動計劃,即每周每天的具體安排和行動落實。
4、突出重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謂重點:
一是指自己學習中的弱科或成績不理想的課程或某些薄弱點;
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訂計劃時,一定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保證重點。
5、計劃要全面,還要與班級計劃相配合。
計劃里除了有學習的時間外,還要有進行社會工作、為集體服務的時間;有保證睡眠的時間;有文體活動的時間。時間安排上不能和班級、家庭的正常活動、生活相沖突。
6、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即基本學習時間):指的是用來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知識的時間。
7、腦體結合,學習和其他活動應合理安排。
在安排計劃時,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
(1)學習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比如,學習了一下午,就應當去鍛煉一會兒,再回來學習;
(2)安排科目時,文科、理科的學習要錯開,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
(3)同一學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學習。
8、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時間是寶貴的,自覺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是每個中學生學習上進行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
(1)早晨或晚上,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時間,可安排著重記憶的科目,如英語科等;
(2)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安排比較枯燥的內容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
(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安排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或做習題。這樣可以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9、計劃要留有餘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檢查,及時調整。
檢查內容:
(1)計劃中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
(2)是否基本按計劃去做?
(3)學習效果如何?
(4)總結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進。
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勵、自我調整。
⑥ 學霸學習方法有哪些
(1)學習一定要有目標和計劃。 制定學習的目標和計劃,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有可以遵循的行動軌道,這條軌道會激發你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從而完成目標、達到更高的成就。
(2)學會把握節奏。 學習要做到節奏恰當,有張有弛才能讓學習成績有所提高。①每天堅持學習學習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情,我們應該盡量堅持每一天都學習,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②注意勞逸結合學習和娛樂應該相互促進,不能一味學習,更不能總是不學習而每天只顧著玩,勞逸結合才是最好的方法。
(3)確保完全理解你正在學的東西。雖然古時有雲「不求甚解」,現在也常常推廣泛聽泛讀之類的學習方法。但這些方法只適用於廣泛涉獵大量的知識面,而如果你想要了解某一個知識領域的深度,就一定要專注於每一塊小的知識點,完全理解它們。這樣你才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進步。
(4)記憶是學習的關鍵。 記憶,是學習的童要環節,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科學記憶,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加速知識積累。因此,要提高學習效率,加速知識積累,就要學會科學地記憶。學習掌握一些「記憶法、記憶術」也很重要。記憶法,就是把抽象的信息轉譯成具體、有趣、容易記憶的信息,比如諧音記憶法、圖像法、聯想法、結構法等等。不過這些方法需要自己去刻意的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像我練習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的「編碼定位記憶」就用到了諧音轉化記憶、意義轉化記憶、形象轉化記憶、位置記憶、聯想記憶,思維導圖就是一種結構式記憶和圖像記憶。這些方法的掌握,在學習和記憶這件事上也是一大助力。
(5)追求效果。學習方法有很。多種,重要的是要見到效果。當你嘗試了一種方法不行的時候,要學會更換方法。方法都是別人總結的,這么多方法只有自己親自嘗試過後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選擇最合適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學霸之所以為學霸,並不是他們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更多,而是他們的學習效率更高。
⑦ 請問有哪些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會如何學習,會形成良性循環——學的越好,就越喜歡學。
可是當學習中遇到難題,無法形成良性循環該如何解決?
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是,我們把力氣用在錯的地方,是思維方式出現了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惑,我們在嘗試各種思維方式去思考任百思不得其解時,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不適合這個學科,但其實這種困惑是正常和必須的,只要我們接納困惑,發現困擾我們的東西是什麼,那麼你就離解答出來不遠了。
感謝閱讀。
⑧ 學習的好方法有哪些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某同學學習極其用功,在學校學,回家也學,不時還熬熬夜,題做得數不勝數,但成績卻總上不去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是十分著急的,本來,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而且,付出的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里邊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十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一百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那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經歷來看,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是必要的,不過我的預習比較粗略,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就象我以前一個老師講的,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鍾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另外,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