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心理學的教育方法都有哪些

心理學的教育方法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3 13:17:39

⑴ 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科學的學生教學方法哪些請高人指教

1.探究發現法。探究發現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像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通過自己的探究和學習,發現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和內部聯系,找出變化規律的方法,在經歷探究和發現的過程中,學到科學知識和學習科學的方法。在科學課中,運用探究發現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會發現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2.實驗探索法。3.小組討論法。(4)角色扮演法

⑵ 心理學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研究方法有很多種,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即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測驗法。
一、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觀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有系統地觀察記錄並分析人的行為,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時,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有兩種方式:
1、參與觀察者:觀察者是被觀察者活動中的一個成員。
2、非參與觀察者:觀察者不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原則上是不使被觀察者發現自己的活動被他人觀察,否則就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
觀察法是對被觀察者行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
這些收集到的資料必須具有準確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觀察者的主觀臆測與偏頗是觀察法使用的關鍵。
觀察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記錄人在活動中表現的心理特點,以利科學地解釋行為產生的原因。
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被觀察對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觀察法的缺點是觀察者處於被動地位,只能消極等待被觀察者的某些行為表現,是一種較緩慢的進程。
二、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
實驗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最廣泛,也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實驗法是指人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使被試產生所要研究的某種心理現象,然後進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規律性的結果。
在進行實驗研究時,必須考慮三項變數:
1、自變數:實驗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實驗情境。
2、因變數:實驗者預定要觀察、記錄的變數,是實驗者要研究的真正對象。
3、控制變數:實驗變數之外的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
實驗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內在關系。
實驗法有兩種,即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
三、調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心理傾向的研究方法。
實施時雖然是以個人為對象,但其目的是藉助許多個人的反映來分析和推測社會群體的整體心理趨向。
調查法又分為問卷法和訪談法。
四、測驗法metric
method
用標准化量表對個體心理特徵進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來確定被試的某些心理品質的存在水平。
測驗法是個體心理特徵和行為表現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應用范圍很廣。
上述四種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獨自的優點,但同時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人的心理千變萬化,心理活動非常復雜,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現象不能僅憑某一種方法,應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選用多種方法,使之互相補充。

⑶ 心理學家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讓孩子吃的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經常擁抱孩子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寶寶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給孩子自己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閑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鼓勵孩子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舒緩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用心聆聽孩子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教導孩子解決問題
從學會系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的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教導孩子關懷他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激發孩子內在的藝術天份

⑷ 試述研究教育心理學的方法

中學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方法
中學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是觀察法、實驗法和調查法。心理現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對任何方法的選擇和應用都必須符合客觀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和教育性原則。

(一)觀察法

所謂觀察法,就是在自然條件下,有計劃、有目的地觀察師生員工的言行舉止,以判斷其心理狀態和心理傾向的方法。這是一種有悠久歷史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孔子說過:「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日篇》要人們「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篇》「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論語·為政篇》以了解人的心理,並總結出了「觀人法」九種:「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率然間焉而觀其知;急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范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孔子集語》轉引自潘菽主編《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第3頁。這些用來觀察人和分析人的個性特徵和思想品德的方法,為後人繼承和運用,至今仍有參照價值。

觀察法,可以根據其目的要求不同,劃分為長期觀察和短期觀察,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無論是用哪種觀察形式,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和具體的計劃,都必須詳細記錄被試的言行舉止及偶發現象,並不為被試所感知,都必須對所獲得的材料和數據,做出科學的解釋和數據統計處理。

觀察法的優點是能保持被觀察者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自然性和客觀性,簡便易行,所獲資料比較生動、真實。所以在中學教育心理問題研究中,觀察法被廣泛地應用著。然而,觀察法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因為觀察者只能消極被動地期待某種心理現象的出現,再加上往往有許多種因素影響行為的發生和表現,並且不能重復出現,所以難以分清哪些因素是引起行為表現的真正原因,對所得到的材料也難以做統計處理。

(二)實驗法

所謂實驗法,就是人為地控制或改變某種條件,使一定的心理現象反復發生或不發生,從而研究心理活動規律的方法。它實質上是在人為條件下,主觀引起某種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而進行的觀察。

實驗法有兩種,即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所謂自然實驗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條件下,研究者有意改變或創設某種條件引起某種心理現象而進行研究的方法。例如,在正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讓教師加大或減少教學內容或作業量,以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就是既改變了條件(內容的多少),又保持了課堂教學的自然情景的自然實驗。通常所進行的「現場實驗」、「教育性心理實驗」或「教學性心理實驗」,都屬於自然實驗法的形式,其共同特點是既能根據需要主動創造條件引起心理現象發生,又能保持在平靜和諧的自然情境中進行,所得的結論切實,能經起實踐考驗。因此,在研究中自然實驗法得到了廣泛應用。所謂實驗室實驗法,則是在特設的心理實驗室內,藉助於現代化的專門心理實驗儀器,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心理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多用於對心理過程和心理機制方面的研究,由於從呈現刺激到記錄被試的反應,以及材料匯集和數據的統計處理等,都採用了電子計算機、錄音機、錄像機等現代化手段,實行自動控制,進行重復觀察,因而所得的實驗結果是精確的、可靠的。但是實驗室不僅儀器價格昂貴,操作需要經受專門訓練,而且適用的范圍有限。因此,這種方法不容易廣泛應用。

實驗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嚴格控制條件,實驗者能根據需要進行設計,讓某種心理現象反復出現,數據可作統計處理,結論信度高。

進行心理實驗所根據的實驗設計,就是實驗進程的計劃。它是由四個部分構成的。第一部分是確定實驗對象。如果選擇的被試無代表性,就會影響實驗的結果。確定的實驗對象即被試的學生或教師的方法,可以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即每個個體從總體中被抽選的機會均等,實驗所用的樣本(即被試)是隨機抽選出來的,所以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可以用分層取樣的方式,將全校各個年級、班組的男生和女生分成若干小組隨機抽樣,在比較實驗中將被試劃分成獨立組,即把被試隨機分配到兩個人數相等的組,分別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心理實驗;或對比組,即把具有某些同質特點(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的被試劃分為兩個人數相等的組進行實驗研究;或對偶組,即按被試的有關特點的兩兩配對,然後編成兩組進行實驗研究。

第二部分是確定實驗所研究的反應。如果對反應變數(因變數)不明確,就難以進行實驗研究。反應變數是刺激變數的函數,是實驗中擬測的指標。反應變數的形式很多,而每種變數形式又各有自己的計量方法,因而確定反應時間、反應幅度、反應次數、反應速度等,既需要有明確的指標,還需要有一定的計量技能。

第三部分是確定實驗所用的刺激。對刺激變數(自變數)失控,必然影響反應變數的信度。刺激變數主要有三種類型,即課題,如短時記憶中所用的字表,就是課題類變數;環境,如在一定的情況下對溫度、濕度或亮度等的改變,屬於環境類變數;被試,如教師或學生的年齡、性別、文化、興趣、態度、情緒、價值觀等實驗結果的影響,屬於被試類變數。

第四部分是確定實驗所用的刺激水平及其結合。每個刺激因素的強度背景,被稱之為水平。刺激的水平就是刺激變數的級別。為了節省時間,獲得了更多信息,豐富實驗結果,多使用混合設計。在處理兩個以上的變數時,同時結合進行多項心理實驗研究。

在中學教育心理的實驗中,不僅必須編寫恰當的指導語,運用一定的指導語,使學生按照指導語進行規范化的活動,而且必須自覺地遵循實驗的道德准則,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實驗者要熱情、誠懇、真誠地對待被試,引導被試自覺參與,對被試履行諾言並對實驗的數據保密。對取得的數據處理要特別謹慎,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

(三)調查法

所謂調查法,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談話、個案調查、心理測量、問卷、作品分析等多種方式對人的心理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談話是通過與被試的交談,以查明和確定心理狀態和心理特點的調查方式之一。教師了解學生的需要、愛好、興趣、志向、能力、性格、態度等時廣泛地使用著談話方式。談話需要在一種自然的、無拘無束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氣氛中進行,要有明確的談話目的,交談的內容應納入談話計劃的軌道。

個案調查又叫追蹤研究,既可以是對某個教師或學生,也可以是對某個班組。「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孟子·梁惠王上》是對個體或群體心理進行系統的、歷史的調查研究的方式。

心理測量。不論是智力測量還是人格測量,都是調查研究的重要方式。孟子所謂的「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意思是說事物有輕有重,只有稱一稱後,才能知道;事物有長有短,只有量一量後,才能知道。事物各不相同,人的心理的個別差異更大。心理測量不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在心理測量中需要有科學的量表、合格的測驗者、良好的協調關系和必要的道德准則。具體測量方法將在本書的有關章節介紹。

問卷是採用事先准備好的問答表格,通過分析被試的作答情況,以了解其智力水平,社會態度,需要和愛好等的調查方式。調查表中設計的題目應是被試者感興趣、共同關心的問題,措詞必須准確、清楚、合理,項目應少而精,便於統計處理。

作品分析是通過研究被試的活動產品,以了解其智力發展水平、工作和學習態度、志向和創造精神,以及情緒狀態等的方法。例如通過調研教師的論文、教案、總結、學生的作文、日記、試卷、圖畫、手工藝品等,以了解其心理特點,就是採取的作品分析方式。

調查的方式還有模擬法、經驗總結法等等,在這里不一一列舉了。

調查法的運用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調查過程,一般分為調查准備階段、搜集資料階段、整理和分析材料階段以及撰寫調查報告階段。

調查准備階段的任務是確定調查課題,選取調查對象,擬訂調查提綱,落實調查人員。調查課題應明確、具體,富有教育心理的意義和價值,不能為調查而調查。選取的調查對象,不論是學生或教師,年級或班組都應有代表性、能真實地反應出所需要的心理事實、心理狀態、心理特徵和心理傾向。調查提綱應簡單、明確、切實可行,參與調查的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和調查技能。

搜集材料階段的任務是要運用適當的調查方法,按照調查提綱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地進行調查,力求所獲得的資料具有典型性、觀察性和真實性。調查中學生的價值觀、行為習慣或學習態度等,應把全校性的普遍調查和年級班組的抽樣調查結合起來,把校內的典型對象的調查和家庭、社會的調查結合起來,把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中的行為調查和學生與成人的代際溝通中的行為調查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搜集獲得的心理事實才能全面、系統、客觀。

整理和分析材料階段的任務是將所獲得的心理事實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區別其異同,根據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分類的標准依需要可以按問題性質,或按活動時間,或按心理形式,或按心理狀態,或按心理因素,或按年齡特徵,或按個別差異等進行劃分。分類必須同一個標准,以免發生論據混亂的邏輯錯誤。分類後所得的子項的外延應與母項的外延相等,各子項必須相互排斥。通過分類使材料系統化,以便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⑸ 行為主義理論理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哪些

1、華生—「刺激反應」心理學:主張採用客觀的方法進行心理學研究,他否認人的先天遺傳素質作用,倡導教育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

2、桑代克—試誤說: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與錯誤」直至最後成功的過程。

學習公式:S—R(刺激—反應)

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三個:

(1)練習律。

學習要經過反復的練習。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 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 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 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

(2)准備律。

准備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即聯結的增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調節和心理准備。

(3)效果律。

當建立了聯結時,導致滿意後果(獎勵)的聯結會得到加強,而帶來煩惱效果(懲罰)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


3、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人和動物有機體有兩種習得性行為:應答性行為 、操作性行為。有兩種學習:經典性條件反射式學習、操作性條件反射式學習。兩種學習形式同樣重要,而操作式學習則更能代表實際生活中人的學習情況。

(1)操作性條件反射

如果一個操作(自發反應)出現以後,有強化刺激尾隨,則該操作的概率就增加(R → S);已經形成了的操作,如果出現後不再有強化刺激尾隨,則該操作以後出現的概率就減少,甚至消失。


(2)斯金納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程序教學

1> 積極反應:程序教學以問題形式向學生呈現知識 (刺激);

2 >小的步子:將要學習的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按一定順序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一一回答 (反應);

3 >即時反饋:對學生的每個反應立即作出反饋,然後學生可得到反饋信息 (強化);

4 >自定步調:每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別;

5 >最低的錯誤率:教學機器有記錄錯誤的裝置。程序編制者可根據記錄了解學生實際水平並修改程序,使之更適合學生程度。

(3)強化:反應之後出現、能增強反應概率的手段或措施。

正強化:在有機體做出一個操作反應後,如果呈現某一後繼的刺激物,有機體的操作反應概率增加,那麼該刺激產生的作用稱為正強化。如兒童做對了某件事後得到獎勵或表揚。

負強化:在有機體做出一個操作反應後,如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機體的操作反應概率增加,那麼該刺激產生的作用就是負強化。如兒童因有改正錯誤的行為,家長取消了限制兒童看電視的禁令。

⑹ 教育心理學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一)客觀性原則(二)系統性原則(三)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教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1.實驗法,實驗法是創設並控制一定的條件,並對其引起的某種心理及行為現象進行研究的方法。
2.測驗法,測驗法是指運用某種測驗測量人的某種心理現象,使之數量化並加以研究的方法。
3.調查法,調查法是根據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調查者提出有關的問題,讓其回答,了解某一心理活動的發生及其條件,從而了解這一心理活動的方法。
4.觀察法,觀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條件下,通過被觀察者的外部行為表現,從而了解其心理現象的規律和特徵的一種研究方法。
5.深入訪談法,深入訪談法是一種非結構式訪談,在訪談的過程中調查者無須按照預定的訪談結構和問題機械地提問,被調查者也無須按備選答案對問題做出回答,是就某一主題與被調查者進行自由、深入的交談。
6.教育經驗總結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對自己日常工作中獲得的關於教育過程心理現象的整合性認識及總結,尋找其中規律性的方法。
7.文件分析法,文件分析法是指通過對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積累的有關文件進行分析,以了解其當前問題形成的原因。所謂的文件包括學生的信件、日記、周記、平時的作業、作文、考試成績以及以往在校的行為記錄等。

⑺ 想要教育孩子,父母需掌握哪些教育心理學

鏈接: https://pan..com/s/1NdzTP__G8OWPi-2h3NpBFA

提取碼: w4pg

⑻ 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育心理學主要用2種研究方法,也可以綜合使用。
一種是跨年級的縱向研究,運用的統計方法是回歸分析。
一種是多因素的對比研究,運用的統計方法是方差分析。
這是教育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
還有一些簡單的研究方法,比如簡單對比的檢驗方法、比如相關分析方法。還有一些非參數的實驗統計方法,還有定性的研究。
主要是這些研究方法。
採納我哦,親。

⑼ 小學教師資格證心理學中德育方法有哪些

說服教育法又叫說理教育法,是教育循循善誘,以理服人,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就是說服教育法。說服教育法主要包括語言文字說服(講解、報告、談話、辯論、指導閱讀)和事實說服(參觀、訪問、調查)等。
榜樣示範法又稱榜樣法,替代強化,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叫榜樣示範法。主要包括偉人的典範、教育者的示範、學生中的好榜樣等。比如: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運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
實際鍛煉法也稱指導實踐法,是教育者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實際活動,在行為實踐中使學生接受磨煉和考驗,以培養優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情感陶冶法也稱陶冶法,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叫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
品德評價法又稱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教育者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促使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督促其不斷進步的一種方法品德評價法。
品德修養指導法也稱個人修養法,是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品德反省,以實現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的德育方法。

⑽ 教育心理學概念教學的策略有哪些

①活動產品分析法。對被試完成的產品進行心理學分析,來了解心理活動的過程及其特點的方法。活動產品的心理分析是觀察的一種變式。學生的作品,如日記、作文、圖畫、算草、考卷等,都表現著學生的心理活動過程及不同的心理特點。通過對活動產品的心理學分析,可以了解學生的觀察、記憶、想像和思維的某些過程和特點,也部分地可以作為評定學生的興趣、性格等特點的一種材料。
②問卷法。一種通過書面回答問題來了解心理活動的方法。在研究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性格特點等問題中被廣泛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在大量被試中同時進行,以便廣泛搜集材料。
③測驗法。不同於上述研究方法,它是用來考查被試完成某種活動的准備水平和某些心理品質的方法。通過測驗可以揭示被試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和技能,查明對某種工作的准備程度 。考試 、考查等都可稱為測驗法。測驗的價值主要取決於作為測驗基礎的可靠性、准確性(見個別差異診斷測量)。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科學地解決心理學問題,要求善於運用適當的、具體的心理學方法。各種心理學方法之間不是孤立的,在一次具體研究中,往往綜合地使用其中的幾種方法。

閱讀全文

與心理學的教育方法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靜電手環的使用方法 瀏覽:992
開賬的步驟與方法 瀏覽:278
養金魚簡單方法 瀏覽:825
手機遙控長虹電視方法 瀏覽:34
蒸芋頭粉中間夾生有什麼補救方法 瀏覽:501
非瘟治療土方法 瀏覽:660
列印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3
乘法帶零的簡便方法 瀏覽:383
咖啡機的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976
微生物遺傳型的鑒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428
怕丟人怎麼辦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908
怎麼判斷浮漂的准確方法 瀏覽:602
階段性鼻炎治療方法 瀏覽:133
具體研究方法及研究計劃 瀏覽:260
什麼方法可以最快消腫 瀏覽:776
心房顫動有什麼非葯物治療方法 瀏覽:802
拆千紙鶴方法視頻 瀏覽:209
樣品預處理有哪些預處理方法優缺點 瀏覽:895
綁絲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755
怎樣快速解決痛經的方法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