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幼兒園常見疾病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常見疾病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3 06:39:58

㈠ 幼兒園出現諾如病毒的處理方式

感染諾如病毒的消毒措施

學校和幼兒園一旦出現腹瀉、嘔吐症狀的疑似諾如病毒急性胃腸炎感染的孩子,應立即對病人進行隔離,並盡快採取消毒措施。消毒重點場所為感染者可能到過的場所,包括教室、圖書館、走廊、宿舍、辦公室等,消毒重點對象包括病人排泄物、嘔吐物及其容器、餐飲具、廁所以及病人經常接觸的環境物體表面、室內地面、牆壁、傢具表面、衣物等。

那麼,如果孩子感染了諾如病毒或者家中有人感染了,我們應該學會怎樣進行家中消毒,避免感染范圍擴散。針對諾如病毒消毒一般推薦使用含氯消毒劑。具體消毒方法如下:

吐瀉物處理的步驟

1. 病人吐瀉物在固定容器中,如痰盂或廁所馬桶內等:

A.配製含量為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

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6%, 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5份水,混勻)。

B.小心倒入足量配製好的含氯消毒液,將吐瀉物完全覆蓋。

C.消毒30分鍾以上。

D.由廁所馬桶沖走。

2. 病人吐瀉物吐在地面等表面:

A.配製含量為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

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6%,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5份水,混勻。

B.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配製好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蓋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凈。清除過程中避免接觸污染物。

C.清理的污染物放入黃色垃圾袋,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

清潔中使用的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須用含有效氯5000mg/L 消毒劑溶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6%,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9份水),浸泡消毒30分鍾後徹底沖洗,才可再次使用。

廁所、衛生間的拖把應專用,不能用於其他場所。

地面、牆壁、門把手、水龍頭等表面的消毒處理

1. 可採用噴灑消毒或擦拭消毒,使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mg/L。

2. 配製濃度為1000mg/L含氯消毒液。

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6%,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40份水。

3. 噴灑消毒噴濕即可,擦拭消毒時,用抹布或拖布沾取上述消毒液後進行擦拭。

4. 消毒作用時間應15至30分鍾。

5. 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先清除污染物再進行消毒。


弄臟的床單、衣服和玩偶等處理

1. 配製濃度為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

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6%,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

2. 將固體污穢物移除,然後浸在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內。

3. 浸泡30分鍾,然後清洗。

4. 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鍾。在處理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織物時應避免產生氣溶膠。

寶媽們避免用免洗手消毒劑來消毒,因為這類物品殺菌成分多為乙醇,對諾如病毒消毒效果不理想,因此不建議使用。

在整個清理吐瀉物的過程中,寶媽須戴上手套及口罩。

清理完畢後必須嚴格洗手。尤其要重視孩子吃的東西和洗手,做好了這兩方面,能大大降低孩子遭受感染的機會,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㈡ 幼兒園發生手足口病怎麼處理

手足口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容易發生在學校這種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一般幼兒園有明確的規定,當幼兒園出現這種病情的時候,都會將患病的孩子及時送去醫院或者送到父母身邊,這樣既能保證孩子能夠接受及時治療,還能夠防止傳染其他小朋友。

手足口病是一種經常出現的小孩子身上的疾病,尤其是對於幼兒園的小孩子來說,出現這種疾病非常常見,但是手足口病的危害性比較大,而且它的傳染性特別強,沒有接種過相應疫苗的,一旦接觸病人會很容易傳染,家長必須要明白這個道理,發現孩子出現手足口病,要先接受隔離治療。

幼兒園如果出現手足口病的患者,幼兒園是一定會進行緊急處理的,這種情況比較危險,手足口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孩子之間又經常會進行接觸,再加上抵抗力比較差,就很容易造成大面積傳染,為了防止出現這種現象,幼兒園會將手足口病的孩子送回回家長那裡。

幼兒園的小孩出現手足口病的話,家長一定要注意細心護理,手足口病主要是以休養為主,只有症狀比較嚴重的,才會考慮使用葯物治療,家長應讓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平時多吃一些清淡的食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注意孩子所處房間的室內通風,這樣疾病會更快好轉。

幼兒園孩子出現手足口病,好轉的時間會長一些。幼兒的小朋友一般來說抵抗力比較差,機體的自我調節能力也很差,患上手足口病以後,一般需要兩周以上的時間才能徹底好轉,在這期間必須要注意調理,在疾病沒有痊癒之前不能去學校,否則很容易傳染給他人,這點必須要注意。

幼兒園的孩子本身就是疾病的高發人群,當幼兒園中有人出現手足口病的時候,教師都會及時把孩子送去治療,手足口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這樣可以避免其他人受到傳染,家長也要注意配合,手足口病在現在來說治療比較容易,平時注意護理,疾病也能好的更快一些。

㈢ 幼兒園發生傳染病後怎麼樣做好後續處理工作

1、及時地隔離:隔離病人,加強晨檢,以防繼發,掌握好各類傳染病隔離期限,把好返園關。

2、及時治療:了解幼兒的治療與疾病發展情況。

3、及時報告:及時填寫傳報單,向兒保、疾控、教育部門及時地報告。

4、對生活用品教學用具玩具進行中末消毒,玩具可以分批投放一用一消毒,按發生傳染病後的消毒要求進行消毒,檢疫班內的餐具毛巾等物品,需要與其他班級分開放置,分開消毒。

5、設立檢疫班,確定檢疫日期,對發病的班級幼兒進行醫學觀察,直至觀察期結束,觀察期內如有新病例出現應從最後一例算起,重新觀察至期滿。

(3)幼兒園常見疾病的處理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幼兒園領導層要在開學前根據本園的諸多情況制定開學後的防控措施及方法,在落實防控工作時最好專人專管、責任到人。

摸排全園幼兒及幼兒家庭人員在寒假期間的去向,這個動作很重要,可以了解到幼兒及其家庭成員是否去過重點疫區。來自重點疫區的幼兒在開學後要重點觀察。

著力搞好幼兒園的環境衛生工作,班級教室一定每天都要做到最少兩次的紫外線消毒,班級教師時刻關注每個幼兒的身體情況,做到每個孩子每天一記錄一匯報。

㈣ 幼兒園常見疾病的預防與管理

入園常見的疾病預防與環境我覺得越遠的話,最多的就是感冒,咳嗽,我覺得如果要預防這些的話,最好就是要給寶寶多喝水,然後在教室的時候打開窗戶通風,多給多運動,多帶寶寶多運動。

㈤ 幼兒園常見病的急救與處理方法

幼兒園安全常識: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時候不知道危險。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順利成長,做為家長應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擦傷幼兒奔跑、跳躍時不慎摔倒而蹭破皮膚是常事,尤其在夏季更常見。若傷口較淺,僅僅蹭破了毛皮,只需將傷口處的泥沙等雜物清洗干凈即可;若傷口較深或有出血,應先用自來水或生理鹽水清潔傷口,然後用酒精對傷口消毒,處理後無需包紮。

㈥ 幼兒常見疾病處理方法及措施

幼兒常見疾病及處理方法。

小兒肺炎

小兒肺炎是寶寶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在中國北方地區比較常見。一般伴隨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精神萎靡腹瀉等症狀。當寶寶有上述情況的時候一定要盡快去正規醫院治療,一般在冬季、春季多見,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常見病因。

預防小兒肺炎,要讓寶寶加強身體鍛煉,在戶外活動時,注意寶寶的保暖工作,適當增加衣服,在當地呼吸病毒流行時一定要注意不讓寶寶到公共場所去。盡量讓寶寶遠離病毒感染源,家裡有人感冒時,不要讓其與寶寶接觸。

小兒麻疹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這個病傳染能力非常強,一般表現為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等症狀。常伴有呼吸道疾病。目前並無針對此病的特效葯。

預防麻疹最好的方式是注射疫苗,預防效果高達90%。若是出現麻疹則需要卧床休息、保持房內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吃一些易於消化的食物,補充維生素A以及充足的水分,保持口腔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每天重復多次,當發現手腳有疹子出現時,證明已經進入恢復期。

小兒厭食症

小兒厭食症主要表現為嘔吐、食慾不振、腹瀉、腹痛等。這些症狀不僅反映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同樣其他疾病也有這種症狀,所以有這些情況時要進行全面檢查,針對病原進行治療。

當寶寶有厭食症的特徵之後要先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檢查是否由於原發病導致的厭食,若是則需要治療原發病。平時需要養成規律的飲食行為,定期飲食、排便、睡眠,少吃零食和飲料。同樣,家長也要避免給寶寶追餵食物的行為,一定不要有以滿足孩子要求來讓寶寶進食的情況。

小兒嘔吐

嘔吐同樣也是小兒時期常有的症狀,很多的疾病都可能會伴有嘔吐的情況,也有可能是獨立的症狀,單獨把為胃裡壞掉、難以消化的食品吐出來,也是一種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所以寶寶嘔吐的時候家長不要驚慌,要觀察寶寶的情況,再來進行處理。

寶寶有嘔吐的情況,家長要鎮定,先查清病因,再對症治療。若僅表現為嘔吐,應讓寶寶採取側卧,用溫開水漱口,喝少許果汁淡鹽水。平時要注意飲食習慣和衛生,避免暴飲暴食,多吃健康、新鮮的食品。加強鍛煉,增加身體抵抗力,防止病毒細菌的感染

㈦ 幼兒園常見疾病有哪些

寶寶三歲之前體質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大多數的寶寶3歲後就會好一些,不那麼愛生病了。尤其一些純奶粉喂養的寶寶,相對於母乳的寶寶來說抵抗力上更差了一些。

那麼0-3歲的寶寶都有哪些常見疾病昵?

新生兒時期
一、新生兒黃疸

症狀:皮膚粘膜發黃

判斷方法:在光線充足處按壓寶寶皮膚仔細觀察是否顯黃色,也可檢查眼白是否染黃。

處理辦法:

1、加強喂養。

2、接受日光照射或光療。

3、定期檢查,遵醫囑使用葯物。

二、新生兒肺炎

症狀:咳嗽、呼吸困難、氣急、口周三角發青、呻吟、點頭呼吸、萎靡等。

判斷方法:

1、數呼吸(超過六十次)。

2、觀察胸凹陷(明顯內凹陷)。

處理辦法:

1、要密切觀察寶寶的體溫變化、精神狀態、呼吸情況。

2、室內空氣要新鮮,室內的濕度也要適宜,溫度應在20 ℃~24℃為宜,相對濕度維持在60%,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對流,以防受涼。

3、應注意補充足夠的液體和熱量,除注意餵奶外,可輸葡萄糖液。注意補充水分、改用小勺喂。

4、要注意寶寶鼻腔內有無干痂,如有可用棉簽蘸水後輕輕取出,以解決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暢。

4、遵醫囑使用葯物或到醫院治療。

一至三個月

一、濕疹

症狀:乾燥、增厚、鱗片樣皮膚,也可能是皮膚有一些輕微的紅腫,有水泡,或滲出液體。

判斷方法:寶寶皮膚上有一些鱗片樣、好像很癢的紅斑。

處理方法:

1、患濕疹的寶寶不要洗澡過勤。

2、生活要有規律,保證睡眠,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3、嬰兒的生活環境要保持清潔。

4、患濕疹嚴重的寶寶應避免強烈的紫外線照射 防止汗液刺激,衣被不可過厚,穿過的衣服和尿布用清水洗凈、再用陽光照射後才可再次使用。

5、患了濕疹,可以到醫院定期復查。

四個月內

一、鵝口瘡

症狀: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膜,很像奶凝塊,在牙齦及頰粘膜上,容易颳去,可能會影響哺乳。

判斷方法:觀察寶寶有無症狀

處理辦法:

1、可用紗布蘸茶水輕輕揩去白膜,塗以1比10萬制黴菌素甘油或1%龍膽紫溶液, 效果較好。

2、口腔粘膜千萬不可挑破,以免細菌侵入,造成局部化膿,引起敗血症。

一到三歲
一、哮喘

症狀:發作性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症狀,少數患者伴有胸痛現象。

判斷方法:哮喘反復發作可導致慢性阻塞性疾病、肺氣腫、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並症。症狀通常是發作性的,多數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緩解。但嚴重時如果治療不及時、不規范,哮喘可能致命。

處理方法:

1、選擇適宜自身體質的體育鍛煉活動。

2、呼吸調整,可經常唱歌,做呼吸操。

3、避免各種誘發因素。

4、飲食調養。忌食過鹹食物,忌酒。多吃高蛋白食物。多吃含有維生素A和C及鈣質的食物

二、感冒

是指鼻咽部發炎。大部分患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輕重程度可相差很大。輕者表現鼻塞流涕,噴嚏,微咳,有的有發熱。嬰幼兒易引起嘔吐,腹瀉。重者起病時既有高熱,伴頭痛,乏力,食慾銳減,頻繁咳嗽等表現,有時炎症波及咽部,扁桃體,鼻竇,中耳或氣管,則發生其他症狀,全身症狀也較嚴重。

孩子感冒期間,護理時應做到:

1 、鼓勵孩子多飲水,如孩子便秘應適當通便。

2 、飲食宜清淡,營養好,易消化。

3 、體溫超過38.5時可適當應用退熱葯以防驚厥。

4、症狀重需要到醫院檢查,遵醫囑治療。

三、肺炎

是小兒的一種主要常見病。可有不同病原體及不同因素引起,一般以細菌,病毒,支原體等感染為多。肺炎亦可因吸入羊水活動植物油等引起,還可因過敏引起。

肺炎的臨床表現較復雜,一般起病較急,可有發熱咳嗽氣促等症狀。輕者可以不發熱,僅表現咳嗽,重者咳嗽較重,伴喘,可有呼吸急促,口唇輕紫等缺氧表現。過敏引起的可表現為喘憋。有時肺炎還可發生合並症,甚者危及生命。

護理患兒是要做到:

1 、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溫度適宜約18-20攝氏度,並保持一定溫度以保證有足夠氧氣。

2 、飲食上要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要吃太多的魚,肉和較鹹的食品。

3 、小兒的穿著要適當,不宜太多,也不要太緊,以免影響呼吸。

4 、同時要讓寶寶注意休息和變換體位,給小而輕拍後背以利於痰液咳出,可促進新肺部血液循環,利於炎症吸收。

5、定期檢查,遵醫囑使用葯物或治療。

四、腹瀉

是小兒的常見病。可有飲食不當和腸道內或腸道外(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同時有性狀的改變:水分增加,可含有不消化食物,粘液或膿血,腹瀉嚴重可引起脫水。

對於腹瀉患兒的護理要注意:

1、 讓其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少量多次喂水。

2 、根據病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

3 、頻繁腹瀉時應注意肛門護理,可在肛周圍塗少量油劑。

4 、對於菌痢患兒注意用葯一個療程,不要腹瀉停止後自行停葯。

5 、對於秋季腹瀉的患兒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葯。

㈧ 幼兒園疾病預防小常識有哪些

如下:


一、注意春季飲食飲水衛生,預防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等腸道傳染病發生:

細菌性痢疾是由志賀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上表現為腹痛、腹瀉、大便呈黏液、黏腖或膿血便,部分病例可出現發熱等症狀,嚴重者可表現為中毒型菌痢。該病主要通過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傷寒副傷寒是由傷寒副傷寒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臨床上表現為持續高熱、腹部不適、肝脾腫大、玫瑰疹、相對緩脈等。該病主要通過水、食物、生活接觸傳播;大家應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做到不喝生水;食用安全衛生食品,不吃不潔食品;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二、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紅眼病的一種)是由腸道病毒70型和柯薩基病毒A組24型變種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該病潛伏期很短,數小時至2天,一般為1-2天,常雙眼先後或同時發病。

臨床表現為眼瞼及結膜水腫,瞼、球結膜中、高度充血,常見點、片狀結膜下出血,伴有劇烈的異物感、眼刺痛、流淚、畏光等刺激症狀,早期分泌物為水性。

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預防措施上市民應養成勤洗手,不用公共毛巾洗臉、不用手揉眼睛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理發、浴室、游泳池等行業加強管理、消毒和宣傳教育;一旦發現類似症狀者,應及時就診治療,家庭做好隔離消毒。

三、注意室內通風,預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狀。現在正值春季,日均溫差較大,形成早晚涼、中午熱的氣侯特點,若不注意易感染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預防措施上,應注意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外,還應注意氣溫變化,隨時添加衣物;同時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生活上應保持規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現類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

㈨ 幼兒園如何處理手足口病

一、成立應急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的職責:檢查、督促各班、各部門的清潔、消毒、晨檢和宣傳教育工作。在發生疫情時,做好隔離、上報、徹底消毒、跟蹤等防控工作,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暴發。

二、加強手足口病的宣傳

加強對全園教職工和家長、幼兒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如派發宣傳單、出版宣傳櫥窗、開家長和教職工大會,讓大家認識手足口病的特徵和預防方法,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共同落實預防措施,防患於未然。

三、疫情暴發時的應急措施

1、切斷傳播途徑

(1)當發現班上有幼兒疑似手足口病例時,當班老師馬上隔離該幼兒並通知家長帶孩子去正規醫院進行疹治,並跟蹤病情。

一旦確診為手足口病例時,當班班主任馬上報告領導小組。
下載 APP
手足口病爆發,幼兒園/幼幼園如何應對?
哈奇樂教育
哈奇樂教育
做中國父母安心的0-3歲托育品牌 (公眾號:哈奇樂教育官微)
每年的春夏交替季節是各種流行疾病的多發期,家長們都為寶寶的健康操碎了心。

最近手足口病的新聞又開始頻繁出現了,家長朋友們又開始緊張了。每年4月—6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尤其去年(2018年)是手足口病發病的高峰年。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全國傳染病疫情顯示,2018年3月手足口病的發病數2.8萬例,4月份時已經攀升至11.6萬例,為3月份的4倍。

究竟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疾病引起的,由於主要表現在手、足、口等部位出現皰疹而得名的。

手足口病具有嚴重的傳染性,尤其是在幼兒園,一旦爆發就容易發生多向傳,那麼幼幼園/幼兒園該如何預防並處理手足口病呢?

一、成立應急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的職責:檢查、督促各班、各部門的清潔、消毒、晨檢和宣傳教育工作。在發生疫情時,做好隔離、上報、徹底消毒、跟蹤等防控工作,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暴發。

二、加強手足口病的宣傳

加強對全園教職工和家長、幼兒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如派發宣傳單、出版宣傳櫥窗、開家長和教職工大會,讓大家認識手足口病的特徵和預防方法,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共同落實預防措施,防患於未然。

三、疫情暴發時的應急措施

1、切斷傳播途徑

(1)當發現班上有幼兒疑似手足口病例時,當班老師馬上隔離該幼兒並通知家長帶孩子去正規醫院進行疹治,並跟蹤病情。

一旦確診為手足口病例時,當班班主任馬上報告領導小組。

(2)發病班兩位老師對患兒情況每天進行跟蹤、記錄,患兒在一個月後有正規醫院醫生證明方可回園。

(3)發病班的保育員對班上的所有用品、物品進行徹底消毒。

包括睡室用紫外線燈照射,用消毒水進行拖地、抹桌子、椅子等、對活動室進行熏醋,對教玩具用消毒水浸泡、清洗,對被褥進行清洗、暴曬等等。

對幼兒的鼻咽分泌物、糞便也進行消毒。

(4)發病班的幼兒禁止竄班,其隔離期為一個月。在此期間,班上老師及保育員還要密切注意其他幼兒的身體狀況,一發現異常即上報園領導。
2、控制傳染源

(1)加強晨檢制度。認真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發現有發熱、口腔潰瘍、皮疹等症狀的幼兒各班老師立即通知家長帶其離園,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診為手足口傳染病時要待其隔離期解除後才能回園。

對每天因病缺勤的幼兒進行跟蹤。由各班老師填寫晨檢記錄表和缺勤跟蹤記錄表,保健醫生負責檢查和統計。

各項消毒工作按照消毒制度進行並落實到人。

(4)蔬菜堅持按「一洗二浸三漂水四烹調」的程序處理,烹飪的各種食品要煮熟煮透。食具堅持做到一餐一消毒,防止疾病傳染。

生熟食物及盛放器具要分開。在手足口病多發時,飲食以清淡、容易消化為主,不吃生冷食物和水果。
3、保護易感人群

(1)平時注意加強幼兒的體檢鍛煉,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以增強幼兒的體質。

(2)注意幼兒的營養攝入,教育幼兒不挑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飲水。

(3)在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建議孩子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還建議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葯。

㈩ 幼兒園突發疾病的處理方法

在幼兒園突發疾病的處理方法,先申報給領導,趕緊消毒,做好防禦措施,盡量去醫院去看看,及時把疾病降低到最小程度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常見疾病的處理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靜電手環的使用方法 瀏覽:992
開賬的步驟與方法 瀏覽:278
養金魚簡單方法 瀏覽:825
手機遙控長虹電視方法 瀏覽:34
蒸芋頭粉中間夾生有什麼補救方法 瀏覽:501
非瘟治療土方法 瀏覽:660
列印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3
乘法帶零的簡便方法 瀏覽:383
咖啡機的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976
微生物遺傳型的鑒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428
怕丟人怎麼辦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908
怎麼判斷浮漂的准確方法 瀏覽:602
階段性鼻炎治療方法 瀏覽:133
具體研究方法及研究計劃 瀏覽:260
什麼方法可以最快消腫 瀏覽:776
心房顫動有什麼非葯物治療方法 瀏覽:802
拆千紙鶴方法視頻 瀏覽:209
樣品預處理有哪些預處理方法優缺點 瀏覽:895
綁絲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755
怎樣快速解決痛經的方法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