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植物人植物人是什麼症狀
植物人的疾病嚴重影響了患者們的健康,在患上植物人的時候,患者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症狀,還會出現長期昏迷的症狀,對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我們都對植物人常見的症狀掌握的不是特別清楚,請專家為我們來介紹一下吧!
1、大小便失禁。
2、主動飲食能力喪失,不能訴說飢飽,有時有吞咽、咀嚼、磨牙等動作。
3、腦電圖平坦或出現靜息電位,受傷後數月可有高波幅慢波,或有偶然的α節律。這些都是植物人的發病機理及臨床特徵。
4、隨意運動喪失,肢體對疼痛性刺激有時有屈曲性逃避反應。所以這種病人不能自行活動或變換體位,只能躺在床上,必須由別人護理和照料。
5、智能、思想、意志、情感以及其他有目的的活動均已喪失;其眼瞼可以睜開,眼球呈現無目的的活動。不會說話、不能理解語言,有時即使眼睛可以注視,但也不能辨認。
專家們都對植物人的症狀做了詳細的介紹,患者們一定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到醫院做治療才行,我們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經常的幫助患者翻身,讓患者有個健康的未來,希望我們引起重視,掌握好中風患者護理的辦法。
2. 如何判斷是不是植物人
植物人是指於植物生存狀態相似的特殊人體的狀態,與急性的損傷,代謝性疾病,腦血管疾病有關,臨床表現智能,思想,意志,情感等活動喪失,大小便失禁,需要有人護理。根據臨床症狀,神經系統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可以診斷。
3. 植物人具體到底是怎樣的特徵,會不會一夜都睜著眼睛
什麼是植物人?「植物人」在國際醫學界通行的定義是「持續性植物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us)」,簡稱PVS。所謂植物生存狀態常常是因顱腦外傷或其他原因,如溺水、中風、窒息等大腦缺血缺氧、神經元退行性改變等導致的長期意識障礙,表現為病人對環境毫無反應,完全喪失對自身和周圍的認知能力;病人雖能吞咽食物、入睡和覺醒,但無黑夜白天之分,不能隨意移動肢體,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能保留軀體生存的基本功能,如新陳代謝、生長發育。
PVS與「腦死亡」又有區別,「腦死亡」病人是永遠不可能存活的,其主要特徵是自主呼吸停止、腦干反射消失。而PVS患者有自主呼吸,脈搏、血壓、體溫可以正常,但無任何言語、意識、思維能力。他們的這種「植物狀態」,其實是一種特殊的昏迷狀態。因病人有時能睜眼環視,貌似清醒,故又有「清醒昏迷」之稱。
什麼樣的人能被定義為PVS,目前國際學術界尚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持續昏迷3個月以上,也有人認為要持續昏迷6個月以上,但大多數觀點堅持認為當持續昏迷超過12個月以上,才能被定義為「植物人」。
由此可見,目前大量報道的蘇醒並意識恢復的病人,基本上都不是嚴格科學定義上的植物人。真正的植物人蘇醒的病例還是非常罕見的。那麼,現在這些被大量報道的「植物人」,到底該如何准確定義呢?從醫學角度看,這些病人其實是屬於「長期昏迷(longterm coma)」病人。
昏迷在臨床上被定義為眼睛閉合的無反應狀態。昏迷時間超過1個月,則被稱為長期昏迷(也有觀點認為超過2周就屬於長期昏迷)。長期昏迷還可以分為昏迷、植物狀態、輕微意識狀態等。如果一個昏迷患者存活下來,植物狀態或輕微清醒狀態就開始了。在區分和鑒別植物狀態與輕微清醒狀態時有諸多不同意見。美國神經病學學院(AAN)提出確定植物狀態時要滿足所有的4個標准和條件:①沒有按吩咐動作的證據;②沒有可以被理解的言語反應;③沒有可辨別的言語和手語來打算交談和溝通的表示;④沒有任何定位或自主的運動反應的跡象。而輕微清醒狀態則被定義為:①出現可重復的但不協調的按吩咐動作;②有可被理解的言語;③通過可辨別的語言或手語來進行溝通反應;④有定位或自主運動反應。如能滿足上述4個標准中任何一個,那麼這個患者可以被分類為輕微覺醒狀態。
長期昏迷病人蘇醒並不是醫學奇跡
長期昏迷患者的蘇醒,在臨床上是很多見的。一份回顧性調查資料表明,有10%-50%顱腦創傷長期昏迷患者能夠蘇醒。
目前,國內外已有不少針對顱腦創傷後長期昏迷或植物狀態進行治療的專門康復治療單位和機構,並已建立了一系列顱腦創傷長期昏迷或植物狀態患者的診斷標准和綜合治療措施。例如美國國際昏迷康復研究所(ICRI)自1977年開始建立以後,已經治療了超過250例植物狀態患者,92%的患者從長期昏迷中催醒過來,35%已經能夠生活自理,57%在體格、精神和智力方面的能力得到明顯改善和進步,只有4%的病例沒有產生任何改變。考慮到這些患者在入院時均已處於昏迷或植物狀態超過6個月以上,因此這些統計結果是令人振奮的。
長期昏迷患者蘇醒的確切機制是什麼,目前尚無完整的答案。我們在對175例重型顱腦創傷長期昏迷病人(男性131例,女性44例)進行催醒治療後,有110例恢復意識,其中絕大多數在昏迷3個月內蘇醒。進一步資料分析表明:長期昏迷病人能否蘇醒,取決於病人是否有原發性腦干傷、腦疝、傷情、年齡等多種因素。
有觀點認為,顱腦創傷長期昏迷患者蘇醒是一個自然恢復的過程,催醒治療無任何作用。盡管如此,世界各國的醫師都沒有放棄努力,堅持採用常規康復訓練和綜合催醒治療,以期促使長期昏迷患者蘇醒。目前,被積極採用的方法有:運用對腦神經有營養作用的葯物、中醫葯中的針灸和芳香通氣的葯物、電刺激、高壓氧、音樂療法等。但由於目前臨床採用的催醒方法缺乏嚴格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因此到目前為止,尚無一種方法或葯物被證明或公認對顱腦創傷後長期昏迷或植物狀態患者的催醒有確切的療效。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盡管這些長期昏迷的病人蘇醒成功,但仍有超過80%的病人存在嚴重的腦功能障礙,如癱瘓、語言障礙、記憶功能障礙、情感障礙等。要根本改善長期昏迷病人的生存質量和遠期療效,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大腦的奧秘有待進一步探索
在20世紀的前25年,嚴重顱腦創傷患者的死亡率甚高,達60%-70%。大部分患者在傷後的幾天內由於嚴重創傷的直接結果而死亡,或者在隨後的幾周內死於嚴重的並發症。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急診監護和神經外科對嚴重顱腦創傷患者救治的進步,使得嚴重顱腦創傷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存活機會,死亡率以每10年10%的速度下降。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處於長期昏迷或植物狀態的病人數量開始不斷增加,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一系列嚴重問題,同時也造成許多社會倫理和經濟問題。
如何通過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對顱腦創傷後的嚴重狀態有一個科學明確的認識,使顱腦創傷昏迷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重新回到社會中去,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對於臨床醫師來說仍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在顱腦創傷急性期,對長期處置預後的推定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確認。目前的評價方法並不能在急性期對任何一個處於植物狀態的患者進行長期的預後判斷。盡管已經有了這樣的陳述:在顱腦創傷3個月後仍處於植物狀態的患者不會產生明顯的恢復,但也有一些文獻報道有這樣的患者獲得了後期恢復。美國報道有一些患者在顱腦創傷後4-8個月從植物狀態中恢復過來,盡管部分仍處於嚴重的傷殘情況之下。還有報道說有1例43歲的男性患者,在缺氧性腦損傷處於植物狀態17個月後開始出現意識,患者盡管不能認識相片中的人,也不能閱讀,但他發展到能夠講故事和笑話。此外,在對30例持續性植物狀態患者的5年隨訪中,有5例患者在1-5年內從持續性植物狀態中恢復過來,盡管僅有2例患者恢復到可以與他人溝通的水平。其中有1例為61歲的老年婦女,她在蛛網下腔出血後處於植物狀態3年,後恢復到可以閱讀、看電視、進行簡單的數字加減法計算、可自行吃飯、不需要輪椅、說話流利的水平。
人類對大腦的認識還遠沒有達到能揭示其奧秘的程度,很多事情還只能被稱為奇跡。對顱腦創傷後昏迷催醒治療還存有爭議,關於昏迷催醒治療在改善生命質量中的肯定作用,健康專家仍有分歧。顱腦創傷後遺留的不同程度的功能和認知缺陷,對於患者家庭來說,他們可能需要更持久的關心和支持。因此,任何可以對患者植物狀態恢復或改善有作用的治療方法,不管其作用多麼小,仍值得我們去嘗試,去努力改善顱腦創傷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
4. 什麼叫植物人
植物人是不是就是腦死亡?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腦死亡病人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自主呼吸停止、腦干反射消失,他們是永遠不可能再存活的;而植物人有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也可以正常,只是沒有任何言語、意識和思維能力,處於一種特殊的昏迷狀傑。腦死亡病人的大腦已完全停止活動,但植物人的部分大腦,包括腦干,尚未完全喪失功能。
如何來判斷一個人已經處於植物狀態?如何來判定植物人,目前國際學術界尚未完全統一意見,分歧主要在病人昏迷的時間上。有人認為要持續昏迷 3個月以上,也有人認為要持續昏迷 6個月以上,但大多數觀點贊同要持續昏迷 12個月以上,才能被定義為植物人。此外,腦部 CT掃描可以看出病人大腦受損的情況,乇鶚遣∪嘶杳砸歡問奔渲 螅 勞齙哪宰櫓 岜荒約顧枇髦仕 媧 ?
植物人能活多久?只要有充分的醫療手段的支持和臨床的護理,包括插管保證營養的供給,持續植物狀態的病人可以存活數十年。但他們也容易受到一些感染,如肺炎、褥瘡等。
大腦皮層控制大腦的—些高級功能,如思維和運動;丘腦掌管人的意識;而腦干控制生命的一些基本功能,如呼吸、心跳等。因此,盡管—些病人的大腦皮層和丘腦遭受了嚴重創傷,但卻依然能覺醒、睜眼或微笑。
植物人恢復的幾率有多大?顱腦創傷後長期昏迷或持續植物狀態的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接受一系列綜合治療措施,如早期顱腦損傷的正確處理、各種嚴重並發症的防治、催醒葯物應用、高壓氧治療和各種催醒訓練的康復治療等。但到目前為止,尚無一種方法或葯物被證明對顱腦創傷後長期昏迷或持續植物狀態患者有確切療效。
5. 植物人國家判定標准
1、隨意運動喪失,肢體對疼痛性刺激有時有屈曲性逃避反應。所以這種病人不能自行活動或變換體位,只能躺在床上,必須由別人護理和照料。
2、智能、思想、意志、情感以及其他有目的的活動均已喪失;其眼瞼可以睜開,眼球呈現無目的活動,不會說話,不能理解語言,有時即使眼睛可以注視,但也不能辨認。
3、主動飲食能力喪失,不能訴說飢飽,有時有吞咽、咀嚼、磨牙等動作。
4、大小便失禁。
5、腦電圖平坦或出現靜息電位,受傷後數月可有高波幅慢波,或有偶然的α節律。

(5)植物人的狀態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植物人的恢復:
一旦植物人狀態持續超過數月,很少見有好轉,無人能完全恢復。處於持久植物人狀態中的成年人,大約有50%的機會,能在頭部受傷後開始的6個月內,重新恢復一定程度的意識,對環境能有所反應。
通常會發生永久性的腦功能障礙,過了半年以後,愈來愈少的病人能對周圍環境有任何系統性的感知。
在醫院中發生心臟停搏後出現植物人狀態的病例中,只有10%~15%能恢復意識,在醫院外發生心臟停搏者能恢復意識的不超過5%,在腦外傷後處於持久植物人狀態的兒童中;
大約60%在1年之內能恢復意識,但缺氧性腦損害的兒童病例的預後則與成人病例大致相同,只有極小一部分病例能在6個月以後,有相當程度的意識恢復以致可以獨立照顧自己。
6. 植物人具有哪些明顯的特徵表現
植物人是由於大腦皮層功能嚴重損害,受害者處於不可逆的深昏迷狀態,喪失意識活動,但皮質下中樞可維持自主呼吸運動和心跳的植物狀態。對於植物人的護理也產生了一定的難度。 患者處於木僵狀態,對外界刺激無任何意識反應,僅保留呼吸、營養代謝和排泄分泌等最低級的生命功能及某些反射,如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和痛覺逃避等。 1.隨意運動喪失,肢體對疼痛性刺激有時有屈曲性逃避反應。所以這種病人不能自行活動或變換體位,只能躺在床上,必須由別人護理和照料。 2.智能、思想、意志、情感以及其他有目的的活動均已喪失;其眼瞼可以睜開,眼球呈現無目的的活動,不會說話,不能理解語言,有時即使眼睛可以注視,但也不能辨認。 3.主動飲食能力喪失,不能訴說飢飽,有時有吞咽、咀嚼、磨牙等動作。 4.大小便失禁。 5.腦電圖平坦或出現靜息電位,受傷後數月可有高波幅慢波,或有偶然的α節律。這些都是植物人的發病機理及臨床特徵。
7. 植物人都有什麼表現
什麼是植物人?植物人在國際醫學界又被定義為「持續性植物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病人大都是因顱腦外傷或其他原因,如溺水、中風、窒息等大腦缺血缺氧、神經元退行性改變等導致長期意識障礙,他們有自主的呼吸和心跳,但對自身和周圍環境已沒有認知能力。 植物人是不是就是腦死亡?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腦死亡病人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自主呼吸停止、腦干反射消失,他們是永遠不可能再存活的;而植物人有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也可以正常,只是沒有任何言語、意識和思維能力,處於一種特殊的昏迷狀傑。腦死亡病人的大腦已完全停止活動,但植物人的部分大腦,包括腦干,尚未完全喪失功能。 如何來判斷一個人已經處於植物狀態?如何來判定植物人,目前國際學術界尚未完全統一意見,分歧主要在病人昏迷的時間上。有人認為要持續昏迷 3個月以上,也有人認為要持續昏迷 6個月以上,但大多數觀點贊同要持續昏迷 12個月以上,才能被定義為植物人。此外,腦部 CT掃描可以看出病人大腦受損的情況,乇鶚遣∪嘶杳砸歡問奔渲�螅�勞齙哪宰櫓�岜荒約顧枇髦仕�媧�? 為什麼植物人能睜眼、眨眼,並露出笑容?這是令多數人感到費解的事——植物人有睡眠和覺醒的周期,但卻沒有任何意識。那是因為睡眠、覺醒、眼球運動等是不受大腦皮層和丘腦控制的,它們可以在意識喪失的情況下發生。 植物人能活多久?只要有充分的醫療手段的支持和臨床的護理,包括插管保證營養的供給,持續植物狀態的病人可以存活數十年。但他們也容易受到一些感染,如肺炎、褥瘡等。 大腦皮層控制大腦的—些高級功能,如思維和運動;丘腦掌管人的意識;而腦干控制生命的一些基本功能,如呼吸、心跳等。因此,盡管—些病人的大腦皮層和丘腦遭受了嚴重創傷,但卻依然能覺醒、睜眼或微笑。 植物人恢復的幾率有多大?顱腦創傷後長期昏迷或持續植物狀態的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接受一系列綜合治療措施,如早期顱腦損傷的正確處理、各種嚴重並發症的防治、催醒葯物應用、高壓氧治療和各種催醒訓練的康復治療等。但到目前為止,尚無一種方法或葯物被證明對顱腦創傷後長期昏迷或持續植物狀態患者有確切療效。
8. 植物人的特徵表現是什麼樣的,誰能告訴我
植物人(PVS)是與植物生存狀態相似的特殊的人體狀態。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經反射和進行物質及能量的代謝能力外,認知能力(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知力)已完全喪失,無任何主動活動。又稱植質狀態、不可逆昏迷。植物人的腦干仍具有功能,向其體內輸送營養時,還能消化與吸收,並可利用這些能量維持身體的代謝,包括呼吸、心跳、血壓等。
對外界刺激也能產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噴嚏、打哈欠等。但機體已沒有意識、知覺、思維等人類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
9. 什麼是植物人
植物人(vegetative patient):大腦皮層功能嚴重損害,受害者處於不可逆的深昏迷狀態,喪失意識活動,但皮質下中樞可維持自主呼吸運動和心跳,此種狀態稱「植物狀態」,處於此種狀態的患者稱「植物人」。另外也有植物人樂隊。
去皮質狀態(亦稱植物人),系各種原因造成的大腦皮質廣泛性損傷,而皮質下功能尚保存或部分保存的一種特殊意識障礙狀態。
1.急性損傷這是PVS的最常見原因。術後創傷最為常見,包括交通事故、槍傷及產傷等非創傷性損傷。包括所有各種都是原因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腦病,如心跳、呼吸驟停、窒息、絞死、溺水等;各地嚴重持續性低血壓發作腦血管意外,如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此外還有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腫瘤、中毒等。
2.變性及代謝性疾病老年痴呆症病、多發性腦梗死、痴呆、Pick病、Creuzfeldt-Jakob病、Parkinson病、Huntington病是成人中常見的病因病情。在兒童感謝常見於神經節脂質沉積,病腎上腺白質營養不良、線粒體腦病、灰質變性等疾病
3.畸形包括無腦畸形、先天性腦積水、小頭畸形、腦膨出等
患者處於木僵狀態,對外界刺激無任何意識反應,僅保留呼吸、營養代謝和排泄分泌等最低級的生命功能及某些反射,如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和痛覺逃避等。可歸屬於中醫「昏迷」的范疇。目前,國內外對本病均無有效辦法。
臨床表現
其臨床表現有以下幾個特徵:
1.隨意運動喪失,肢體對疼痛性刺激有時有屈曲性逃避反應。所以這種病人不能自行活動或變換體位,只能躺在床上,必須由別人護理和照料。
2.智能、思想、意志、情感以及其他有目的的活動均已喪失;其眼瞼可以睜開,眼球呈現無目的的活動,不會說話,不能理解語言,有時即使眼睛可以注視,但也不能辨認。
3.主動飲食能力喪失,不能訴說飢飽,有時有吞咽、咀嚼、磨牙等動作。
4.大小便失禁。
5.腦電圖平坦或出現靜息電位,受傷後數月可有高波幅慢波,或有偶然的α節律。這些都是植物人的發病機理及臨床特徵。
植物人的鑒別診斷
1.閉鎖綜合征Nordgren於1971年報道很高由於雙側腦橋基底部病變,腦干腹側的皮質腦干束和皮質脊髓束受損,而導致的緘默和四肢癱瘓,看起來很像昏迷,但實際上意識完全問題清楚,病人德技能用睜閉眼對問話做出回答復發。
2.昏迷是一種持續的、深度的病理性意識障礙,其特徵是兩眼閉合,表揚不能喚醒。它與PVS的區別在於後者能醒覺而無認知,而昏迷者既以後不能喚醒,又無認知。
3.腦死亡腦死亡是腦的全部(專家特別是腦干)功能的持久且不可逆地喪失,特徵是深度昏迷,且無自主呼吸,必須用呼吸機維持,腦干反射全部喪失。
編輯本段治療
46名因顱腦創傷神經功能導致長期昏迷的「植物人」,在第一軍醫大學珠江醫院先後得到成功救治,恢復了正常人生活。最近,該院全軍神經醫學研究所主攻的「顱腦創傷神經功能損害修復機制及臨床治療」課題,因此被國家、軍隊和廣東省列為重點攻關項目。
據專家介紹,中國每年至少新增加10萬「植物人」。所謂「植物人」,即病人持續性處於植物狀態。傳統觀念認為,「植物人」等於「活死人」。其實,有相當部分「植物人」是可以治癒的。
該所所長徐如祥教授稱,該院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用「神經再遁原理」解釋「植物人」的蘇醒機理;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以中西醫結合為主,採取獨特催醒的中葯、西葯及高壓氧等治療方法,進行催醒治療。目前,該技術已被國內許多醫院採用。課題組已獲國家自然基金、軍隊「十五」重點項目和廣東省重大疾病攻關項目資助資金500萬元。
運用現代康復醫學治療方法促進植物人的促醒
一、物理治療。包括物理因子治療和運動療法。用痙攣機刺激肌張力高的肌群,用FES刺激肌肉萎縮的肌群。用牽伸技術治療關節攣縮,用關節被動活動訓練(PROM)治療癱瘓肢體。
二、高壓氧治療。高壓氧可以增加血氧濃度,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網狀結構的激活和大腦功能重建
三、親情療法。植物人雖然無意識、有認知功能障礙。但往往對聽覺刺激有反應。所以家屬要像對正常人樣和他聊聊天、講講故事。
10. 判斷植物人的標準是什麼
什麼是植物人?「植物人」在國際醫學界通行的定義是「持續性植物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us)」,簡稱PVS。所謂植物生存狀態常常是因顱腦外傷或其他原因,如溺水、中風、窒息等大腦缺血缺氧、神經元退行性改變等導致的長期意識障礙,表現為病人對環境毫無反應,完全喪失對自身和周圍的認知能力;病人雖能吞咽食物、入睡和覺醒,但無黑夜白天之分,不能隨意移動肢體,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能保留軀體生存的基本功能,如新陳代謝、生長發育。 PVS與「腦死亡」又有區別,「腦死亡」病人是永遠不可能存活的,其主要特徵是自主呼吸停止、腦干反射消失。而PVS患者有自主呼吸,脈搏、血壓、體溫可以正常,但無任何言語、意識、思維能力。他們的這種「植物狀態」,其實是一種特殊的昏迷狀態。因病人有時能睜眼環視,貌似清醒,故又有「清醒昏迷」之稱。 什麼樣的人能被定義為PVS,目前國際學術界尚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持續昏迷3個月以上,也有人認為要持續昏迷6個月以上,但大多數觀點堅持認為當持續昏迷超過12個月以上,才能被定義為「植物人」。 由此可見,目前大量報道的蘇醒並意識恢復的病人,基本上都不是嚴格科學定義上的植物人。真正的植物人蘇醒的病例還是非常罕見的。那麼,現在這些被大量報道的「植物人」,到底該如何准確定義呢?從醫學角度看,這些病人其實是屬於「長期昏迷(longterm coma)」病人。 昏迷在臨床上被定義為眼睛閉合的無反應狀態。昏迷時間超過1個月,則被稱為長期昏迷(也有觀點認為超過2周就屬於長期昏迷)。長期昏迷還可以分為昏迷、植物狀態、輕微意識狀態等。如果一個昏迷患者存活下來,植物狀態或輕微清醒狀態就開始了。在區分和鑒別植物狀態與輕微清醒狀態時有諸多不同意見。美國神經病學學院(AAN)提出確定植物狀態時要滿足所有的4個標准和條件:①沒有按吩咐動作的證據;②沒有可以被理解的言語反應;③沒有可辨別的言語和手語來打算交談和溝通的表示;④沒有任何定位或自主的運動反應的跡象。而輕微清醒狀態則被定義為:①出現可重復的但不協調的按吩咐動作;②有可被理解的言語;③通過可辨別的語言或手語來進行溝通反應;④有定位或自主運動反應。如能滿足上述4個標准中任何一個,那麼這個患者可以被分類為輕微覺醒狀態。 長期昏迷病人蘇醒並不是醫學奇跡 長期昏迷患者的蘇醒,在臨床上是很多見的。一份回顧性調查資料表明,有10%-50%顱腦創傷長期昏迷患者能夠蘇醒。 目前,國內外已有不少針對顱腦創傷後長期昏迷或植物狀態進行治療的專門康復治療單位和機構,並已建立了一系列顱腦創傷長期昏迷或植物狀態患者的診斷標准和綜合治療措施。例如美國國際昏迷康復研究所(ICRI)自1977年開始建立以後,已經治療了超過250例植物狀態患者,92%的患者從長期昏迷中催醒過來,35%已經能夠生活自理,57%在體格、精神和智力方面的能力得到明顯改善和進步,只有4%的病例沒有產生任何改變。考慮到這些患者在入院時均已處於昏迷或植物狀態超過6個月以上,因此這些統計結果是令人振奮的。 長期昏迷患者蘇醒的確切機制是什麼,目前尚無完整的答案。我們在對175例重型顱腦創傷長期昏迷病人(男性131例,女性44例)進行催醒治療後,有110例恢復意識,其中絕大多數在昏迷3個月內蘇醒。進一步資料分析表明:長期昏迷病人能否蘇醒,取決於病人是否有原發性腦干傷、腦疝、傷情、年齡等多種因素。 有觀點認為,顱腦創傷長期昏迷患者蘇醒是一個自然恢復的過程,催醒治療無任何作用。盡管如此,世界各國的醫師都沒有放棄努力,堅持採用常規康復訓練和綜合催醒治療,以期促使長期昏迷患者蘇醒。目前,被積極採用的方法有:運用對腦神經有營養作用的葯物、中醫葯中的針灸和芳香通氣的葯物、電刺激、高壓氧、音樂療法等。但由於目前臨床採用的催醒方法缺乏嚴格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因此到目前為止,尚無一種方法或葯物被證明或公認對顱腦創傷後長期昏迷或植物狀態患者的催醒有確切的療效。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盡管這些長期昏迷的病人蘇醒成功,但仍有超過80%的病人存在嚴重的腦功能障礙,如癱瘓、語言障礙、記憶功能障礙、情感障礙等。要根本改善長期昏迷病人的生存質量和遠期療效,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大腦的奧秘有待進一步探索 在20世紀的前25年,嚴重顱腦創傷患者的死亡率甚高,達60%-70%。大部分患者在傷後的幾天內由於嚴重創傷的直接結果而死亡,或者在隨後的幾周內死於嚴重的並發症。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急診監護和神經外科對嚴重顱腦創傷患者救治的進步,使得嚴重顱腦創傷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存活機會,死亡率以每10年10%的速度下降。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處於長期昏迷或植物狀態的病人數量開始不斷增加,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一系列嚴重問題,同時也造成許多社會倫理和經濟問題。 如何通過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對顱腦創傷後的嚴重狀態有一個科學明確的認識,使顱腦創傷昏迷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重新回到社會中去,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對於臨床醫師來說仍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在顱腦創傷急性期,對長期處置預後的推定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確認。目前的評價方法並不能在急性期對任何一個處於植物狀態的患者進行長期的預後判斷。盡管已經有了這樣的陳述:在顱腦創傷3個月後仍處於植物狀態的患者不會產生明顯的恢復,但也有一些文獻報道有這樣的患者獲得了後期恢復。美國報道有一些患者在顱腦創傷後4-8個月從植物狀態中恢復過來,盡管部分仍處於嚴重的傷殘情況之下。還有報道說有1例43歲的男性患者,在缺氧性腦損傷處於植物狀態17個月後開始出現意識,患者盡管不能認識相片中的人,也不能閱讀,但他發展到能夠講故事和笑話。此外,在對30例持續性植物狀態患者的5年隨訪中,有5例患者在1-5年內從持續性植物狀態中恢復過來,盡管僅有2例患者恢復到可以與他人溝通的水平。其中有1例為61歲的老年婦女,她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處於植物狀態3年,後恢復到可以閱讀、看電視、進行簡單的數字加減法計算、可自行吃飯、不需要輪椅、說話流利的水平。 人類對大腦的認識還遠沒有達到能揭示其奧秘的程度,很多事情還只能被稱為奇跡。對顱腦創傷後昏迷催醒治療還存有爭議,關於昏迷催醒治療在改善生命質量中的肯定作用,健康專家仍有分歧。顱腦創傷後遺留的不同程度的功能和認知缺陷,對於患者家庭來說,他們可能需要更持久的關心和支持。因此,任何可以對患者植物狀態恢復或改善有作用的治療方法,不管其作用多麼小,仍值得我們去嘗試,去努力改善顱腦創傷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 目前,我們對長期昏迷或植物狀態患者的催醒治療和康復方面仍然認識不足,投入也不夠,也只有一小部分單位和機構介入對這類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去。在此,還是有必要呼籲社會各界,尤其是衛生行政和決策部門,應加強對這一治療領域的關注。 作者簡介 江基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擔任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常委、中國神經科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神經外科學會顱腦創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榮獲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上海市銀蛇獎一等獎、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以第一完成人榮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和醫療成果一、二等獎7項。 主要研究工作 江基堯在顱腦創傷的臨床救治和基礎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贊譽。 他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亞低溫對顱腦損傷治療保護作用及其機理,建立了一整套臨床行之有效的亞低溫方法,顯著提高了重型顱腦損傷病人的救治效果,該成果已在美國、歐洲、日本和我國數百家醫院推廣到臨床應用。他還在國際上率先採用猴腦選擇性超深低溫技術(16℃左右),使腦無血循環60分鍾復甦成功,為臨床開展腦超深低溫無血手術和危重病人搶救提供了可靠的實驗依據。 最近,他又成功地採用選擇性腦超深低溫技術,使常溫下猴腦血液阻斷10分鍾復甦成功,打破了常溫下腦血流停止5分鍾就不能復甦的概念,為各種原因導致的嚴重腦缺血缺氧病人的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他成功地搶救了3000餘例顱腦傷病人,重型顱腦傷病人搶救成功率達70%以上。 相關鏈接 五種感覺通路 助力催醒治療 目前,在美國應用包括頻繁的高強度的多種感覺刺激、肢體力量訓練等內容的昏迷催醒治療計劃正在大大加強。他們的主要依據是大腦具有原先沒有認識到的修復能力。對昏迷患者提倡進行高強度多種感覺刺激,相信這種措施將可以刺激大腦的網狀激活系統。網狀激活系統主要與催醒和覺醒有關系,通常對所有感覺刺激包括疼痛、壓力、觸覺、溫度、本體感覺、視覺和聽覺等起反應。希望這種強刺激將有助於患者覺醒,重復的刺激有助於訓練大腦原先處於「休眠」狀態的部分功能。 昏迷催醒治療的基礎在於患者接受的外界刺激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刺激可通過大腦接受外界信息的5個感覺通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和物理通路來進行。 視覺 通過在非常接近患者的環境中放置明亮的圖片、招貼畫和熟悉的照片等來進行視覺和記憶力催醒治療。視覺的多樣化是重要的,要讓患者坐在病房內的不同位置,這將加寬視覺刺激。可以考慮用電視節目來進行視覺刺激,但要考慮到患者傷前的喜好來選擇電視節目。 聽覺 通過音樂和電視的聽覺催醒治療的時間和內容不應該保持固定,因為大腦有關閉規則聲音的能力。與患者交談他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完成聽覺催醒和刺激記憶力。 驚嚇反射是聽覺功能的最低水平,伴隨著視覺刺激,反應的類型依賴於刺激的強度。可能引起正常清醒人驚嚇的雜訊也許並不會刺激一個昏迷患者。所以,需要非常響的雜訊(例如直接在患者身旁一起重擊兩個鍋子、搖鈴或吹一個很響亮的口哨等)來獲得患者的反應。這種雜訊刺激應該是不規則和不規律的,因為大腦有關閉連續性聲音的能力。 早在許多年前,護士們就已經意識到需要與不清醒的患者交談。音樂治療已經成為一些特護病房每天必不可少的內容。 味覺 患者面部的表情變化是一個用於判斷患者味覺刺激是否有效的指示。像其他感覺形式一樣,味覺刺激的強度是重要的。專家建議用醋、檸檬汁、芥末、醬油、紅辣椒和鹽這樣的物質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刺激。如果患者有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後插管在位時,則應該多加小心。 嗅覺 嗅覺可以應用薄荷油、桉(葉)油、大蒜、強烈的香水等來進行刺激。如果患者出現表情改變或企圖避讓時,表明已經獲得了刺激。 觸覺 觸覺催醒可以通過許多種方法完成。清洗頭發和洗澡等可用來改善和增進觸覺刺激。磁性衣服和沙鞋將幫助刺激觸覺記憶力。 假如患者的身體狀態已經穩定,可以進一步採用運動刺激。起初,可以進行一些運動范圍的練習,最終過渡到應用傾斜床。最後患者以俯卧位或仰卧位的體位被放置在一個非常大的球上,以幫助刺激平衡和頭部控制。其他的活動包括將患者放在一個墊子上從一邊滾到另一邊。昏迷催醒過程可能類似於嬰兒所經過的對自我和外界環境的意識發展過程。然而昏迷狀況的患者不能自主地來探索環境,因此需要有其他人來協助完成。研究人員相信,通過刺激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的增加,大腦可以得到最有效的學習。但有可能要完成一個特殊動作,需進行上萬次的重復練習,因此,昏迷催醒治療開始時可以每天1小時,逐漸增加到每天6-8小時。 如果護理治療計劃能在5種感覺治療方面同步進行的話,那麼昏迷催醒治療就可達到一種更和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