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配製的二氧化氯消毒水的濃度檢測方法
消毒劑濃度試紙簡單測定法
G-1型消毒劑濃度試紙
使用范圍: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二氯異氰尿酸鈉、次氯酸鈉、氯化磷酸三鈉等)、二氧化氯消毒劑等的現場測定。
使用方法
⑴消毒劑溶液有效成分濃度在濃度試紙測定范圍內時,取試紙浸於消毒液中,片刻取出,半分鍾內在自然光下與標准色塊比較,讀出溶液所含有效成分含量。
⑵消毒劑溶液有效成分濃度高於濃度試紙測定范圍內時,可用自來水先將消毒劑稀釋,使其有效成分濃度在試紙測定范圍內,再按上法進行測定。
⑶對固體消毒劑測定時,應先用自來水將消毒劑配製成溶液,並使其有效成分濃度在試紙測定范圍內,再按上法進行測定並計算有效成分濃度。
結果判定
⑴直接測定的消毒劑溶液,對應標准色塊上所示濃度為該消毒劑溶液的有效成分濃度。
⑵固體消毒劑或需稀釋的消毒劑,其有效成分濃度為比色所得值乘以稀釋倍數即為該消毒劑的有效成分濃度。 注意事項
⑴溶液有效成分>1000mg/L時准確性較差,濃度在20mg/L~500mg/L時,測定結果較准確。
⑵試紙浸濕後時間超過1min,顏色逐漸消退,結果不準確。 ⑶本法所測結果不精確。
⑷用後,剩餘試紙應及時放回原塑料袋內包好,以免受到環境中其他葯物的影響,影響以後的測定。 其他型號濃度試紙
各種濃度試紙應通過檢測機構和有關部門的檢測與認可。使用時可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含氯消毒劑中有效氯的簡易檢測
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簡易檢測:稱取0.5g漂白粉於10ml比色管中,加入清水至10ml,強烈振搖1min,放置5min,傾出上清液,用吸管吸出38滴於白瓷盤中。將此吸管洗凈,吸藍墨水滴加於吸出的漂白粉上清液上,邊攪拌邊滴加藍墨水,直至出現穩定的藍綠色為止。消耗藍墨水的滴數即為該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百分含量。
漂白粉精中有效氯的簡單檢測:方法與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簡易檢測相同,只是取樣品澄清液19滴,有效氯的百分含量為藍墨水滴數的兩倍。 水中余氯檢驗
取經消毒的水樣用市售余氯比色器或余氯測定試劑盒測定,也可以用DPD比色法或鄰聯甲苯胺比色法。
㈡ 是否有簡便的檢驗土壤化學成分的方法
土壤化學成分檢驗方法:測定方法有化學分析方法、基於光電分色方法、土壤電導率間接測定方法,以及近年來成為研究熱點,並在發達國家初步得到應用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等。
常規化學分析法
代表土壤肥力的土壤成分含量及測試方法主要有: pH值 (電位法)、有機質含量(絡酸氧還滴定法)、全氮(半微量開氏法)、無機氮含量(靛酚藍比色法)、硝態氮(校正因數法)、全磷(消煮-鉬銻抗比色法)、有效磷(Olsen法)、全鉀(火焰光度計)、有效鉀(OAc法)。有時還需要測定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陽離子交換量(ECE,Cation Exchange Capacity)等。
化學分析方法測定精度高,但存在化學浸提劑提取元素單一,分析過程繁瑣、速度慢,費時費工等不足。
基於光電分色和電化學感測器方法
光電分色方法測量土壤養分是基於朗伯-比爾定律。當一束平行單色光通過均勻的有色溶液時,溶液的吸光度與吸光物質濃度及液層厚度的乘積成正比。首先使用相應的浸提劑浸提土壤、肥料或作物植株,使有效成分進入溶液,並與特定的顯色劑發生反應,生成某種有色結合物,溶液顏色的深淺就反映了溶液有效成分的含量。
土壤電導率間接測定法
土壤中的鹽分、水分、有機質含量、土壤壓實度、質地結構等,均不同程度影響土壤電導率變化。通過測定土壤電導率,可為分析產量、評價土壤生產能力、制定精準施肥處方提供重要依據。
電導率感測器具有響應快、成本低、耐久性好等特點,已成為實時獲取土壤分布圖的一種重要技術。然而,電導率測定儀獲得的數據和多個土壤參數關聯,不能定量測定土壤成分含量。鑒於上述,國內外學者研究利用可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連續、實時測定土壤養分的方法。
近紅外光譜分析法
近紅外光譜分析是將近紅外譜區(780 nm-2526 nm)的光譜測量技術、化學計量學技術、計算機技術與基礎測試技術交叉結合的現代分析技術,主要用於復雜樣品的直接快速分析。它已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醫葯、生物化學、 紡織品、農產品等領域,成為質量控制、品質分析和在線分析等快速、無損分析的主要手段。
㈢ 我想檢測化妝品的成分
檢測化妝品肥皂成分:
肥皂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生活用品,肥皂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廣,比如可以用來洗手,還有很多人用肥皂來洗澡,尤其是手上比較臟的時候,可以用肥皂輕松洗掉,實際上,肥皂的作用不僅僅是清潔,還能夠起到殺菌的作用。
肥皂檢測一、感官指標
1. 包裝外觀:包裝整潔、端正、不歪斜、包裝物的商標、圖案字跡清晰。
2. 皂體外觀:皂體圖案、字跡清晰,色澤均勻、無油斑、無明顯雜質和污跡、表面光滑細膩;特殊外觀要求的產品除外(如渲染皂、彩色皂粒皂等)
3. 氣味:有穩定的香氣或者正常的添加物的氣味,不能出現酸敗等異常氣味。
二、理化指標
最低標准(C級)
1. 總有效物:53%-59%
2. 游離鹼:≤0.1%
3. 水分和揮發物:26%-30%
4. 氯化物:≤1.0
5. 甘油含量:10%-20%
中等標准(B級)
1. 總有效物:60%-69%
2. 游離鹼:≤0.1%
3. 水分和揮發物:26%-35%
4. 氯化物:≤1.0
5. 甘油含量:21%-24%
㈣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茶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譜儀操作步驟:
1). 過濾流動相,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濾膜。
2). 對抽濾後的流動相進行超聲脫氣10-20分鍾。
3). 打開HPLC工作站(包括計算機軟體和色譜儀),連接好流動相管道,連接檢測系統。
4). 進入HPLC控制界面主菜單,點擊manual,進入手動菜單。
5). 有一段時間沒用,或者換了新的流動相,需要先沖洗泵和進樣閥。沖洗泵,直接在泵的出水口,用針頭抽取。沖洗進樣閥,需要在manual菜單下,先點擊purge,再點擊start,沖洗時速度不要超過10 ml/min。
6). 調節流量,初次使用新的流動相,可以先試一下壓力,流速越大,壓力越大,一般不要超過2000。點擊injure,選用合適的流速,點擊on,走基線,觀察基線的情況。
7). 設計走樣方法。點擊file,選取select users and methods,可以選取現有的各種走樣方法。若需建立一個新的方法,點擊new method。選取需要的配件,包括進樣閥,泵,檢測器等,根據需要而不同。選完後,點擊protocol。一個完整的走樣方法需要包括:a.進樣前的穩流,一般2-5分鍾;b.基線歸零;c.進樣閥的loading-inject轉換;d.走樣時間,隨不同的樣品而不同。
8). 進樣和進樣後操作。選定走樣方法,點擊start。進樣,所有的樣品均需過濾。方法走完後,點擊postrun,可記錄數據和做標記等。全部樣品走完後,再用上面的方法走一段基線,洗掉剩餘物。
9). 關機時,先關計算機,再關液相色譜。
10). 填寫登記本,由負責人簽字。
㈤ 茶葉生物鹼的分析方法
茶葉中生物鹼的測定最早採用滴定法, 此法也是測定生物鹼的經典方法,1949 年 Fungairino L 等報道了用重鉻酸鉀滴定測定茶葉、咖啡中的黃嘌呤鹼。1956 年 Fleischer G.等首次採用紙層析法, 分離鑒定了茶葉中咖啡鹼、可可鹼、茶鹼、anthine、3-甲基黃嘌呤、3, 8- 二甲基黃嘌呤和腺嘌呤。隨後國內外專家、學者在茶葉生物鹼( 主要是茶葉咖啡鹼、可可鹼和茶鹼) 的測定方法研究方面作了許多工作, 歸納起來茶葉中生物鹼的測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近紅外光譜法、薄層色譜法、液相色譜法、毛細管電泳法和質譜法等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具有色散波長范圍寬、本低、操作簡單、樣品易於制備和保存等優點,可用於茶葉生物鹼的總生物鹼含量測定;但由於存在靈敏度低、樣品量大、解析度不高等缺點,對各種結構相近的嘌呤生物鹼分辨較為困難,因此單獨應用於茶葉生物鹼的檢測已越來越少。
隨著現代分析檢測技術的發展,對茶葉生物鹼的檢測主要採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薄層色譜TLC、氣像色譜 GC、毛細管電泳CE等色譜法。其中 HPLC 具有分離效能高、分離速度快等優點,作為生物鹼含量測定的通用方法,是茶葉生物鹼等活性成分測定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之一,其中反向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效果好,應用最多。TLC 是一種開放系統的色譜,受外界影響因素較多,可能有較大的實驗誤差,使得實驗的難度提高而且重現性較差,但其具有經濟、快速、操作簡單等優點,而且能較好地檢出個別植物中微量的甲基黃嘌呤類生物鹼。GC 具有分離時間短、經濟、分析成分多等優點,但卻有精密度和重現性相對較差等缺點,且在定性分析時需要已知樣品或數據的色譜峰進行對照,在定量分析時需要已知純樣品檢測後輸出的信號進行矯正,因此已經較少單獨用於茶葉生物鹼等成分的測定。CE具有分離效率高、分析速度快、試劑用量少和成本低等優點;早期CE在茶葉有效成分檢測中主要採用光檢測法,有報道利用電化學檢測器法,可以提高靈敏度,快速、簡便並可同時測定茶葉中各種成分的含量 。
隨著色譜-質譜聯用等技術的迅速發展, 包括液相-質譜聯用、氣象-質譜聯用、毛細管電泳-質譜聯用、薄層色譜-質譜聯用等,尤其是前兩者的應用愈加廣泛,這類技術集色譜的分離能力和質譜的高靈敏、高專屬性於一體,成為分析檢測的重要工具,現開始廣泛應用於茶葉生物鹼的分析檢測中,使分析檢測的精密度和靈敏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除了上述各種分析檢測技術外,熒光免疫測定、近紅外光譜法等也開始應用於茶葉生物鹼等化合物含量測定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