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丙酸乙酯,2-丁酮酸,丙酮
利用它們的酸鹼性質,pH試紙,顯紅色的是2-丁酮酸;
做碘仿反應,有黃色沉澱的為丙酮;剩下的則為丙酸乙酯。
㈡ 下列化合物中,屬於酮體的是( )。 A.丁二酸 B.2-丁酮酸 C.3-丁酮酸 D.丁酮
丁酮。
酮體是人體分解脂肪的時候產生的一種代謝產物。一般來說人體通常會分解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從而產生能量物質來供應人體的日常生理活動。
如果被檢測者近期進食情況比較差,或者有意的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那麼人體的供能物質就會減少,人體會被迫的選擇分解脂肪來產生能量物質,來供應人體的生理活動,這時候就會產生大量的酮體,從而出現酮體陽性的情況。
(2)2丁酮酸的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由於尿酮體中的丙酮和乙醯乙酸都具有揮發性,醯乙酸更易受熱妥解成丙酮;尿液被細菌污染後,酮體消失,因此尿液必須新鮮,及時送檢,以免因酮體的揮發或分解出現假陰性結果或結果偏低。
干學法與酮體粉法靈敏度存在差異:酮體粉法對乙醯乙酸與丙酮的敏感性分別為80mg/L和100mg/L.不如試帶法敏感,故同一病理標本兩面種方法可能出現結果的差異,分析結果時應特別注意。
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酮體的成分不同,即使一病人不同病程也可有差異,例如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病命名中,主要酮體成分β羥丁酸,很少或缺乏乙醯乙酸,此時測得結果可導致對總酮體量估計不足。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狀緩解之後,β-羥丁酸轉變為乙醯乙酸,反而使乙醯乙酸含量比初始急性期增高,易對病情估計過重。因此檢驗人員必須注意病程發展,與臨床醫生共同分析實驗結果。
㈢ 草酸 丙二酸 2-丁酮酸 怎麼用化學方法鑒別
草酸遇濃硫酸脫羧,生成甲酸,然後甲酸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水。檢測一氧化碳的方法不用我說了吧。當然由於甲酸的還原性,高錳酸鉀與草酸反應會褪色。
丙二酸脫羧生成乙酸,沒有還原性,不會讓高錳酸鉀褪色。
2-丁酮酸遇濃硫酸生成乙醛,雖然乙醛也有還原性,讓高錳酸鉀褪色,但是不會生成一氧化碳,所以能與草酸區別開來。
㈣ 芬布芬的葯理葯效
方法名稱: 芬布芬原料葯—芬布芬的測定—中和滴定法
應用范圍: 本方法採用滴定法測定芬布芬原料葯中芬布芬的含量。
本方法適用於芬布芬原料葯。
方法原理: 供試品加中性乙醇溶解後,加酚酞指示液,用氫氧化鈉滴定液滴定,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根據滴定液使用量,計算芬布芬的含量。
試劑: 1. 中性乙醇
2. 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
3. 酚酞指示液
4. 基準鄰苯二甲酸氫鉀
儀器設備:
試樣制備: 1. 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
配製:取氫氧化鈉適量,加水振搖使溶解成飽和溶液,冷卻後,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靜置數日,澄清後備用。取澄清的氫氧化鈉飽和溶液5.6mL,加新沸過的冷水使成1000mL,搖勻。
標定:取在105℃乾燥至恆重的基準鄰苯二甲酸氫鉀約0.6g,精密稱定,加新沸過的冷水50mL,振搖,使其盡量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本液滴定,在接近終點時,應使鄰苯二甲酸氫鉀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顯粉紅色。每1mL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20.42mg的鄰苯二甲酸氫鉀。根據本液的消耗量與鄰苯二甲酸氫鉀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濃度。
貯藏:置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封保存;塞中有2孔,孔內各插入玻璃管1支,1管與鈉石灰管相連,1管供吸出本液使用。
2. 酚酞指示液
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驟: 精密稱取供試品約0.4g,加中性乙醇50mL,置熱水中使溶解,冷卻至室溫,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25.43mg的C16H14O3。
註:「精密稱取」系指稱取重量應准確至所稱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體積的准確度應符合國家標准中對該體積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國家葯典委員會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二部,p.225。 (1)少數患者服後有胃痛、惡心、頭暈、皮疹、白細胞數微降等。個別患者出現氨基轉移酶微升現象,但停葯1周即自行恢復正常。
(2)14歲以下兒童不宜服用。
(3)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者及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同其他非甾體抗炎葯有交叉過敏反應。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禁用。
兒童用葯,禁用。
老年患者用葯,老年患者因腎功能下降,應注意腎臟毒性。 芬布芬【別名】聯苯丁酮酸,苯酮酸,Apam,Bifene,Bufemid,Cinapal,Cybufen,Lederfen,Napanol。
【適應證】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強直性脊柱炎、頭痛、牙痛、咽喉腫痛、外傷及手術後疼痛等。 2010版中國葯典修訂增訂內容
芬布芬
Fenbufen
Fenbufen
書頁號:2005年版二部-225
[修訂]
【檢查】 有關物質 取本品約50mg,精密稱定,置25m量瓶中,加N,N-二甲基甲醯胺10ml,振搖使溶解,再加1.8%冰醋酸溶液-乙腈(68︰32)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加1.8%冰醋酸溶液-乙腈(68︰32)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溶液。另取芬布芬、酮洛芬對照品適量,用1.8%冰醋酸溶液-乙腈(68︰32)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芬布芬0.02mg、酮洛芬0.05mg的溶液,作為系統適用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 V D)測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流動相A為1.8%冰醋酸溶液;流動相B為乙睛;流速為1.5ml/min;檢測波長為283nm;柱溫為30℃;按下表進行梯度洗脫。取系統適用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酮洛芬峰與芬布芬峰之間的分離度應大於5.0。取對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節檢測靈敏度,使主成分色譜峰的峰高約為滿量程的10%~20%。再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溶液各20μ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供試品色譜圖中如有雜質峰,單個雜質峰面積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中主峰面積,各雜質峰面積的和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兩倍。 時間(分鍾) 流動相A(%) 流動相B(%) 0 68 32 25 68 32 30 50 50 55 50 50 60 68 32 65 68 32
㈤ 求助各位大佬們,這有幾道鑒別題,求解答。3-丁酮酸、丁酮、乙酸乙酯的鑒別
1、加入三氯化鐵,液體分層的是乙酸乙酯;加入碘的氫氧化鈉溶液生成黃色沉澱的是2-丁酮
2、分別加入銀氨溶液和碘的鹼溶液,能只發生銀鏡反應的是苯甲醛只能發生碘仿反應的 是 苯乙酮
加入金屬鈉,有氣體生成的就是正己醇
加入濃鹽酸與無水氯化鋅的混合物,又稱鹽 酸-氯化鋅試劑叔醇與試劑反應,體系立即 渾濁
3、加入氯化鐵溶液不顯示紫色,即可以鑒別出乙醯水楊酸
再加溴水至溶液幾乎無色,又會變為紫紅色為乙醯乙酸乙酯
再加碳酸氫鈉溶液沒有氣泡產生的是水楊酸甲酯有氣泡產生為水楊酸
4、苯胺與亞硝酸生成重氮鹽,遇貝—萘酚生成紅色固體偶氮化使物
N--甲基苯胺與亞硝酸生成不溶洞於水的黃色油狀物N-亞硝基N-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與亞硝酸生成亞硝基N,N--二甲基苯胺,在鹼溶液中呈翠綠色
環己胺是脂肪伯胺,與亞硝酸反應先生成重氮鹽,但脂肪胺重氮鹽極不穩定,會立即分解 生成氮氣
㈥ 急性心肌梗塞應該注意什麼
急性心肌梗塞
症狀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四種類型中最嚴重的一種,中於冠狀
動脈分支完全梗塞,引起心肌壞死。本病多發生於安靜狀態或夜
間睡眠時, 但是盡管其發作突然, 但它在發作之前大多有些征
兆, 如原來沒有心絞痛者, 突然發作心絞痛, 或者原來有心絞
痛發作者, 發作越加頻繁, 時間延長, 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甚
至無效, 或者原來有高血壓, 心絞痛發作時血壓反而下降,並
出現暈厥等情況, 此時均應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凡有高血壓病史和冠心病病史者突然出現下列症狀時,應小
心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1.痛:出現比以往劇烈而又頻繁的心絞痛,或心絞痛發作持
續時間長達15分鍾以上.
2.驚:痛時驚恐不安, 特別是在口含硝酸甘油或其它抗心
絞痛葯物無效時, 更覺煩躁不安.
3.汗: 心絞痛發作時大汗淋漓, 皮膚濕冷.
4. 白:心肌梗塞發作時同時發生休克, 所以面色蒼白.
5. 吐:心臟發生病變時刺激迷走神經, 胃腸道反射性引起
惡心嘔吐.
6. 咳:心肌梗塞發生後, 立即出現呼吸困難、 咳嗽, 並
咳出粉紅色泡沫狀痰.
一旦懷疑本病時,應立刻卧床休息,有氧氣袋的立刻吸氧,
注意保暖。 這種病人不能行動和搬動,而要絕對卧床休息。據臨
床資料統計,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率最高的是在發病後由家中
向醫院搬運的過程中。此時應立刻叫救護車,請醫生到來給病人
作初步的檢查及應急處理,待病情穩定後,送醫院進一步治療。
急性心肌梗塞預兆
眾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常常來勢兇猛,可對生命造成嚴重
的威脅。但大多病人在發生心肌梗塞前,往往會出現一反常態的
變化,醫學上稱之為心肌梗塞的前驅表現。因此,患有冠心病的
人或中年以上的健康者熟識和重視這些異常現象,對保護自己,
防止心肌梗塞的發生是十分重要的。
據觀察,心肌梗塞的前驅表現,多在發病前的1周出現,少數
病人可提前3—4周,而40%左右的病人,卻發生在梗塞的前一天
。概括起來,前驅表現有以下幾種:1.原表現為間斷發作的心絞
痛,短期內變為頻頻發作;2.胸痛程度加劇,持續時間延長,可
能伴有惡心、嘔吐;3.含硝酸甘油效果不如既往。冠心病病人,
遇有上述現象發生,便應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實踐證明,對具有心肌梗塞前驅表現的病人,如能盡早給予
積極、認真、合理地醫療,則可使部分瀕於急性心肌梗塞邊緣的
患者化險為夷。相反,對出現了與既往心絞痛不同的胸痛,而且
症狀重、持續時間長、病人一般情況差等現象,如果掉以輕心,
不去及時就醫,往往把將發生心肌梗塞的「信號」忽略掉,就會
鑄成大錯。
無痛性心肌梗塞
眾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可產生劇烈的胸痛。但是,據統計
,尚有近1/3的心肌梗塞病人不伴隨典型的心前區疼痛,甚至某
些病人僅有輕度的胸悶、氣短感,因此常易被忽略和延誤診治。
醫學上將上述現象稱之為無痛性心肌梗塞。
對此,有人解釋可能是心肌梗塞發生緩慢,致使血管疼痛感
覺神經慢慢遭到破壞;周身病情重駕,如休克、心力衰竭等,掩
蓋了胸痛;先天性心臟血管神經支配異常;因大腦缺血缺氧,引
起疼痛感覺下降;病人原已有反應遲鈍等。經觀察,無痛性心肌
梗塞多見於老年人和病情偏重者,因此可得到啟示,不應將有無
胸痛作為判斷急性心肌梗塞的唯一依據,而凡遇下列情況時即應
高度懷疑心肌梗塞的可能,同時為進一步作出診斷,應送病人去
醫院作心電圖及有關化驗檢查。
這些情況是:1.近期內屢次發生胸背部憋悶、沉重、氣短;
2.突然出現心慌、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3.驟起咳
嗽、吐白痰、不能躺平;4.糖尿病患者伴有昏迷;5.原有高血
壓表現血壓下降(非因服葯引起);6.老年人出現一反常態的變化
,不明原因的抽搐等。
對疑為無痛性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轉運時要平穩輕巧地抬
送,不能因其無疼痛而讓病人步行去醫院,往往會因此發生意外
,不可不慎。
氣候與急性心肌梗塞關系
近些年來,氣候變化作為誘發急性心肌梗塞的一個重要因素
,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
每年11月和4月為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期,此時正值秋末
冬初或春季時令,而冬、夏兩季則發病率較低。
原因何在呢?據分析,4、11兩月,多數地區的大氣壓、風速
、溫差均處於極不平衡狀態,而變化多端的氣候可能導致心臟血
管發生痙攣,最終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由此提醒冠心病患者,在
此期間,應加強防備病情突變。具體的措施是:1.減少體力活動
;2.注意保暖;3.避免疲勞、緊張、情緒激動;4.盡量少參加
社交活動和長途旅行;5.不飲酒;6.少吃多脂肪、高糖膳食;
7.每餐不宜過飽;8.節制性生活;9.認真治療心絞痛、高血壓
;10。如頻繁發作心絞痛,要及時卧床休息,必要時赴醫院進一
步治療。
根據北京某醫院資料,在氣候變化過於急劇的日子裡,冠心
病人又合並上呼吸道感染,易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所以,氣候與
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有一定關系,應引起注意,採取預防性措施
。
急性心肌梗塞時化驗檢查
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後,除了作心電圖等客觀檢查之外,還要
作各種化驗。有些化驗結果可以提供重要的診斷依據。所以,當
發生心肌梗塞後,一般都要進行以下幾方面檢查:
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白細胞總數多超過10,000/立方毫米,
中性顆粒細胞增高,常在75—90%,嗜酸性顆粒細胞減少。
血沉:血沉增快,如果病情好轉,2—3個星期之後可恢復正
常。
血清心肌酶譜:心肌梗塞時由於心肌的損害可以釋放出許多
酶,使血中酶的含量升高。有的酶在梗塞後幾小時就升高,所以
對早期診斷有很大價值。主要酶有:
穀草轉氨酶(GOT):心肌梗塞後6—12小時升高,24一48小時
達正常值的2—15倍,4—7日恢復正常;
乳酸脫氫酶(LDH):在心肌梗塞後12—24小時開始升高,3—
4天後最高,8一14天恢復正常。
(-丁酮酸脫氫酶:心肌梗塞時酶升高,2天達高峰,近2周時
恢復正常。
肌酸激酶:心肌梗塞後12—48小時升高,並達高峰2—4天降
至正常。
肌酸磷酸激酶(CPK):發生心肌梗塞6—8小時開始升高,24小
時達高峰,3—4天恢復正常。
此外,檢查尿中肌紅蛋白含量,對早期診斷比乳酸脫氫酶和
磷酸肌酶更有意義,因為在心肌梗塞後僅4小時尿中肌紅蛋白就可
升高達5毫克以上
急性心肌梗塞嚴重性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經過適當地治療和休息,多數可得到恢
復,但是尚有10—20%的病人,由於栓塞面積較大、范圍廣、組
織損害嚴重等原因而產生嚴重的並發症,為治療帶來許多困難。
一般來說,急性心臟梗塞發病後的3天之內,而又以第一個24小時
為最危險期,許多並發症,將會在此期間內出現,常見的有心源
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近些年來,由於冠心病監護病房
的建立,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採取密切觀察,且通過特殊的監測
系統可以及早發現既往對病人構成最大威脅的心律失常,因此使
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大大減少。但是,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
仍是目前較嚴重的兩大合並症。除此之外,在心肌梗塞的急性期
還可能發生心臟破裂和室間隔穿孔,病人因此發生突然心功能下
降,引起頑固的心力衰竭,這種並發症大都出現在病後的一周之
內,且常常不及救治。有人認為這些嚴重的並發症多與心肌梗塞
未能早期做出診斷,以致病人往返奔波有關,另外發病後的第1—
2周,安靜卧床休息,也是減少並發症的關鍵。心肌梗塞後,壞死
的心肌硬結,失去了正常心肌的彈性,在心腔壓力的影響下,向
外膨脹,形成所謂室壁瘤,這部分膨脹的心室肌不僅不能正常地
收縮與舒張,而且尚起相反作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心臟的排血
功能,還可因瘤體內血液滯留,產生血凝塊,一旦脫落,即將造
成臟器栓塞。有較大室壁瘤的病人,往往表現氣短、胸悶、也易
產生心律失常。
通過上述介紹,不言而喻,急性心肌梗塞是—種極為嚴重的
心臟疾病,因此應該加強預防,積極治療心絞痛、高脂血症及高
血壓、糖尿病,盡量避免發生急性心肌梗塞。40歲以上的人,還
要熟識急性心肌梗塞的各種表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有利於
減少心肌梗塞並發症的發生。
最易誘發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原因
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老
年人高血壓及冠心病患病率增高,因此,除了要採取有效的防治
措施外,找出一些誘發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因素,並盡量避免
或消除這些因素,就能使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和復發減低。
根據有代表性的資料指出,在可以查到的發病誘因,勞累往
往是最為主要的。在一組統計資料中,因勞累發病佔28.7%;情
緒激動也常常誘發患病,佔7.3%;飽餐也是值得注意的,佔5.2
%;因感染而誘發的佔3%。其他各種誘因佔5.4%。誘因不明占
3%。無誘因佔47.4%。
應該特別值得提出的,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認為感染因素尤
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導致老年人發生肺炎成為死亡原因,
而忽略了感染誘發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專家們指出,有時因感
染而誘發急性心肌梗塞者的比例很高,在一組統計資料中可達15
.8%。
老年人發生感染者,不僅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夏秋季痢
疾,以及泌尿道感染,都有可能波及到冠狀動脈已有嚴重病變的
心臟,而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國內從事老年醫學有豐富的臨床經
驗和科研成果的醫療單位,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強調了這個問題
:要特別警惕上感、肺炎、痢疾、泌尿道感染有誘發急性心肌梗
塞的可能。病人和病人家屬除了要著眼這些感染的本身,還要注
意有無其他情況,不要忘了與冠心病的關系;至於醫生更不可「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作出全面的檢查、診斷。
心肌梗塞的監護
由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臟驟然喪失了血氧供應,因而引
起心肌細胞的電生理、生化代謝及心肌組織發生病理變化,極易
誘發危及生命的心室纖顫和心跳驟停。此情形尤其多見於發病後
的最初72小時內 (醫學上稱之為「高度危險期」),往往來不及搶
救。經驗證明,醫治嚴重心律失常,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於是,
對心肌梗塞病人加強心臟監護的措施便是非常必要的了。
目前許多醫院里的「冠心病監護室」,就是專為醫治急性心
肌梗塞病人的。這里裝備有連續心電圖監測裝置,安排了經過訓
練的醫護人員,並配備有迅速進行治療所需的各種設備。心臟監
測系統的核心是由供監護人員觀察病人心臟搏動情況的「總機」
和置於病人床頭的「分機」組成。醫護人員只要通過心電示波和
按動選台電鍵,並藉助電視系統即可將室內全部病人的心電活動
狀態盡收眼底,使患者處於嚴密的監視之下。一旦出現了險情,
監測系統的自動警報器立即以醒目的燈光閃爍和特殊的聲響發出
「呼救」。幾乎同時,心電圖記錄裝置也自行啟動,錄下20秒內
的心電活動圖形,以備進一步測定分析和存檔。
通過心臟監護系統,可以達到早期發現心律失常並及時進行
有效地治療。因此,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有了明顯的下降。監測系
統能積累寶貴資料,這又進一步促進了醫學對心肌梗塞患者心律
失常發生發展基本規律的認識。
靜脈點滴葡萄糖一胰島素一氯化鉀治療心肌梗塞
在心肌梗塞的治療早期,醫生常給病人靜脈點滴葡萄糖液一
--胰島素一--氯化鉀合劑。醫生稱它為極化液或能量合劑。多數
病人輸了這種液體之後,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持續時間縮短,
疼痛的程度減輕,心力衰竭、休克、發熱和心律失常等均可改善
,從而可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
為什麼這三種葯配合對心肌梗塞有利呢?因為它們有如下幾種
益處:
胰島素可以促進脂肪酸的攝取,進一步合成脂肪,使血中游
離脂肪酸濃度下降。雖然游離脂肪酸是心肌的重要營養成分,但
在心肌缺氧時,繼續利用它弊端很大。因為脂肪酸的利用是需要
大量氧氣的,正常情況下脂肪酸氧化消耗心肌氧的60%,而心肌
梗塞時,心肌氧的供應不足是頭等突出的問題。同時,由於游離
脂肪酸的存在,降低了心肌利用糖的能力,這點對心臟功能是很
不利的,甚至會引起心律失常。因而,概括說,游離脂肪酸濃度
降低,能降低心肌氧消耗,增加糖的利用,有利於心臟的功能及
心肌存活能力。
溶液常用10%的葡萄糖,可使血糖增高,使心肌對葡萄糖的
攝取和利用增加。心肌最好的營養物質就是葡萄糖,它在有氧或
無氧的情況下,均能代謝產生能量。由於葡萄糖供應充足,能量
有充足的來源,對維護心肌結構的完整,心肌功能的維持以及減
輕梗塞區周圍缺血的程度,均有良好作用。
此外,尚可防止心律失常。
因此,該合劑是一種簡便易行,有利於心肌梗塞的葯物,除
非病人有嚴重糖尿病或腎功能明顯損害,大多數病人均可以應用
。
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急性心肌梗塞常常發生在家中,當時「缺醫少葯」,而且心
肌梗塞在發病初起的幾小時中,最易合並各種心律失常,尤其是
心室纖維性顫動、休克、心力衰竭等。如果亂加搬動,盲目送往
醫院,容易發生危險,死亡率很高。而現場急救得當,死亡率可
以顯著下降。
急性心肌梗塞發病雖然急驟,但大多數病人在發病一周內有
先兆症狀,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絞痛,但這時的疼痛比既往的心絞
痛發作為重,疼痛次數增加,時間延長,范圍變大。有的人過去
沒有心絞痛歷史,突然出現胸前區的劇烈疼痛。疼痛時伴有心慌
、氣短、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等現象,病人煩躁不安,有恐懼
感。也有少數病人可不出現疼痛。
心肌梗塞發病可以有誘因,如在劇烈勞動、運動、精神緊張
、飽餐、大便之後;也可無誘因,在睡眠時發生。心前區劇烈疼
痛是心肌梗塞病人出現最早也最突出的症狀,當服硝酸甘油片後
仍末緩解,症狀仍在加重,應想到可能發生心肌梗塞。這時,要
鎮定其情緒,讓病人就地平卧或其他適宜體位,如當時在看電視
或談話,則可取坐位,背略後靠,腳可稍抬起,盡量減少不必要
的挪動。家中有氧氣袋的,可立即吸氧。含硝酸甘油片,或服冠
心蘇合丸,吸人寬胸氣霧劑等,家中有鎮靜、鎮痛葯物時,也可
酌量服用;如家中備有利多卡因(一種預防治療心律失常心室纖顫
的葯物)可以應用。與此同時,速請醫生來家診治。
如果病人突然出現神態喪失,心跳停止,應行拳擊及心臟擠
壓,口對口吹氣等急救措施。
年齡與心肌梗塞關系
對年齡越高,發生了心肌梗塞後是否越危險、死亡率越高的
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對此給予肯定的回答,有人則持否
定的態度。
盡管眾說紛紜,但年齡越高,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後果越為
嚴重這是事實。其原因有些是顯而易見的,老年人患病後嚴重並
發症的發生率高,病情沉重,抵抗力降低,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所以這一事實足以提示我們,當發現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更
要認真對待,不僅要作好家庭急救,入院後要加強監護,出院回
家後,也要遵照醫生囑咐,繼續認真採取有關防治措施,千萬不
能疏忽大意。
心肌梗塞病人出院回家後應該注意事項
心肌梗塞病人在醫院治療恢復後回家,應該鞏固療效,預防
梗塞的再發生。因此,除了遵照醫生囑咐,服用有關葯物,定期
去醫院檢查外,在日常生活起居等方面,尤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天的生活安排要得當,適當的活動以不感到勞累為度。如
散步,做一些輕微的體育活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要徵得
醫生的同意,結合自己活動後的感覺來調節掌握。
飲食要節制,不要吃得太飽。多吃新鮮蔬菜,多吃含維生素
的食物。要保證大便通暢,最好養成定時大便,以免大便秘結,
在便時因用力過猛而誘發疾病。
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緒,控制感情,不要過於激動,要盡量回
避一些對自己影響很大的刺激。如對球賽勝負過於關切的病人,
不宜觀看關鍵性的電視轉播。對此,本人和家屬都應酌情掌握。
在發生感染的情況下,也易誘發心肌梗塞。因此在冬春季要
預防呼吸道感染;夏秋季注意預防胃腸道傳染病。
當有心前區不適,或心力衰竭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不要耽
誤
適度鍛煉有利於防止心肌梗塞
長期的實踐經驗表明,血凝塊堵塞供應心臟營養的主要渠道
——冠狀動脈,是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緣由之一。近年來.美國
醫生的研究證實,從事體育鍛煉可防止這種血凝塊的形成,從而
減少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他們首先用阻斷靜脈血流方法,人為地在血管中造成一個血
凝塊,然後繼續讓其鍛煉,包括徒手操、走路和騎車等,10周後
測得的結果顯示,血管內壁釋放出的一種稱之為纖維蛋白溶酶原
活化劑蛋白質的數量大大增加。已知纖維蛋白溶酶可溶解纖維蛋
白,因後者是構成血液凝塊的主要成分,從而破壞了血凝塊的形
成。
學者們樂觀地認為,這可能成為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
機制」。同時強調指出,只要持之以恆地進行各種類型的適度的
體育鍛煉,甚至僅限於走路、體操或騎車,也可以顯著地阻止血
液中出現危險的血塊,這一效應不但降低了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而且還可使人少患中風。
患過心肌梗塞的人不宜長跑
迄今,長跑鍛煉已成為一項老幼皆喜,減肥健身的有益運動
,但由於它可引起心跳顯著加快,促使心臟氧耗量增加,因此對
於患過心肌梗塞的人,是不適宜的。
早在50年代,生理學家即指出,心臟維持正常的功能,必須
有足夠量的血氧供應。此後有人又發現,心肌纖維從血液中攝取
的氧竟達65—75%,相形之下,身體其它組織則只攝取其中的10
—15%的氧,可見心臟對氧的依賴性頗大。急性心肌梗塞的產生
,即是由於供應心臟血氧的主要渠道一一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
或痙攣,造成血管腔的堵塞,使相應部位的心肌血氧來源驟然中
斷造成的。如果這種狀態持續30分鍾至 l小時,仍得不到緩解,
不可避免的要出現心肌壞死。
發病後,通過充分地休息,合理地醫療,80—90%的患者可
以安然度過危險期,大約需2—6周的時間,受損害的心肌便會結
疤告愈。但患過心肌梗塞的病人,依然留有一些「懸而未決」的
問題,如血管硬化的存在;心臟收縮力的減弱;代之心肌的疤痕
組織引起心臟收縮不協調等,甚至病後的心臟依賴氧和對缺氧的
敏感均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應盡量避免任何能夠增加心臟負擔
的外加因素,減少心肌氧耗量(適當地限制體力活動或服用葯物等
),以保護心臟功能,防止病情惡化。
如前所述,心率的增快,是招致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肌血氧
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為此,心肌梗塞恢復後的病人,貿然從事
長跑鍛煉,有可能使心絞痛發作,甚至發生突如其來的意外。
當然,患過心肌梗塞的人,也無需因噎廢食,心有餘悸,全
然休息的消極做法。豈知,後者同樣不利於心臟功能的改善。合
理的鍛煉選擇是,以不明顯增加心率的項目為宜,如散步、打太
極拳、做氣功等,並要注意限制飲食,以彌補因活動量減少而導
致身體發胖。
如果您還沒安裝RealPlayer,看直播前請點擊這里安裝
人民日報網路版
網上健康
安貞醫院
㈦ 用化學方法區分丙酸,丙烯酸,β-丁酮酸
丙酸,丙烯酸,β-丁酮酸
1,FeCl3試液,顯紫紅色的是β-丁酮酸;2,溴水,褪色的是丙烯酸。
㈧ 以乙醛為原料,合成2-丁酮酸
首先根據醛的化學性質,含有α-氫原子的醛在希鹼或希酸的催化劑下發生醇醛縮合反應,生成β-羥基醛(2-羥基醛),所以利用此化學性質:乙醛+ 乙醛 →→→→ β-羥基丁醛 然後再用氧化劑氧化產物得到2-丁酮酸 (不好意思,輸入法不會,大致的化學過程就這樣了,)
㈨ 如何用化學方法方法區分乙醯乙酸乙酯,2-丁酮酸,乙酸乙酯
加入三氯化鐵,顯色的是乙醯乙酸乙酯;加入碘的氫氧化鈉溶液生成黃色沉澱的是2-丁酮
㈩ 用化學方法鑒別甲酸,苯甲酸,2-丁酮酸
(1)加銀氨溶液,有銀鏡現象的是甲酸。因為甲酸一側是醛基。
(2)將剩下的兩種加溴水(或者其他鹵素溶液),能使其褪色的是2-丁酮酸。因為2-丁酮酸有阿爾法氫,被鹵素取代生成鹵仿。
(3)進過1
2
處理沒產生現象的是苯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