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DNA檢測
DNA檢測即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是取被檢測者外周靜脈血或其他組織細胞,擴增其基因信息後,通過特定設備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檢測。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類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達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
因為基因是遺傳的基本單元,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或RNA序列,通過復制,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達。所以人們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確病因或預知身體患某種疾病的風險或是否正常。
基因檢測對某些疾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乳腺癌,結直腸癌,肺癌,宮頸癌等。可以發現家族易感基因,進行零級預防,延緩臨床症狀的出現。基因檢測是有局限的,它存在特異性及敏感性的問題。
如果基因的突變導致了蛋白的改變,就會產生癌症。但這個基因在突變過程中,我們人類還有一個修復基因,來糾正它的錯誤。其實正常人的基因每天都在突變,但為什麼不是所有的人得癌症,就是因為有修復基因的存在。
當突變和修復失衡,蛋白質發生了變異,人體才會失去正常功能。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癌變,但是大部分並沒有形成癌症。所以基因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就是基因檢測的局限性所在。
(1)檢測遺傳物質用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20世紀40-70年代,科學家逐漸了解到生物的遺傳信息是DNA承載的,DNA的鹼基序列決定了生物的所有性狀,而控制每個性狀的序列被稱為基因。英國科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於1975年發明了「鏈終止法」DNA測序技術,從此,人類從分子層面認識了生物遺傳的本質。
1980年代起,美國領頭發起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其最終目標是把人類DNA全部進行測序。這個計劃不僅促進了人類對基因的理解,而且極大地促進了基因測序技術的成熟。各種基因晶元和二代測序的發展也讓基因測序的價格飛速下降。測序價格的下降,也促進了人們對疾病機制的了解。
當測序技術開始發展時,一些醫生和生物學家開始嘗試使用測序技術對一些已知由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比如遺傳病——進行診斷和研究。當時,基因測序的價格還不是普通民眾能夠接受的,這項技術也僅僅在科學研究中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