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學生如何走出舒適區
現在進入大學已經快兩年了,但是記憶猶新的還是從高中時期就聽到老師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可是只有真正經歷過得人才會明白,輕松是自己定義的,舒適也是,只有奮斗好像是別人的。現實就是很多人在步入大學生活後,嘗到了自由的甜頭,可往往在這之中,很容易陷入到大學的舒適圈之中。面對大學的種種誘惑,不少大學生都很容易陷入到自己圈定的舒適圈中。大學極大的自由讓很多初入大學校門的同學陷入到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甚至連課都不去上的極度自由中。比如有了第一次翹課,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等等,再比如習慣了玩手機打游戲,再拿起課本時卻是十分的不適應。因此,作為大學生也要走出舒適區,從而使大學生活更加充實,為今後奠定基礎。這里有以下幾個建議幫助大家走出舒適區:
第一,合理規劃
在大學期間,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規劃是走出舒適圈的第一步。要盡早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做一個合理的規劃,考證、考研、學習、實踐等方面都需要有所涉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等到眾多的事情堆到眼前才去處理,要針對各項事情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規劃,到畢業時就會發現變得輕松,大學生活也會更清晰。
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合理規劃後,可以針對計劃的各項內容,在日常的休閑活動中進行合理的安排。比如,自己規劃了要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則可以看一些英劇或美劇,娛樂的同時還能夠提升自己的英語聽力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語感。
總之,大學時期一定要走出舒適區,善於規劃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有意義。
B. 怎麼樣可以下定決心突破舒適區
1.
意識到你的舒適區之外都有什麼。 畫一個圈,把那些你認為值得做但卻不敢做的事情寫在這個圈的外面,在圓圈內寫下讓你感到舒適的東西...
2.
弄清楚你想要克服和戰勝的東西是什麼。 列出一個讓你不舒適的清單,然後再深入一點。 記住,你想要克服的主要情緒是恐懼...
3.
要學會習慣讓你不舒適的東西。 要想走出舒適區,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要不斷擴大你的舒適區域范圍。 要設定一個目標,即不要逃避讓你不舒適的東西。
4.
將失敗視為老師。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如此害怕失敗,導致我們寧願什麼也不做也不願為夢想努力再嘗試一把。
C. 讓自己走出舒適圈,你有哪些好方法
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讓自己走出舒適圈,這里就和大家分享幾個好方法
一,分析驅動力
靜下來好好分析自己走出舒適圈的原因,因為人的懶惰是天性之一,沒有人願意主動走出舒適圈,之所以想主動刻意地跨出來,一定是受到了主動或者被動的觸動,意識到了自己需要去改變現狀。
舉個直觀的例子,小A喜歡下班後吃完飯就躺在家裡的沙發上玩手機,這個行為就是他的舒適圈活動之一,如果沒有變化的話,他可能會一直這么做下去,但突然有一天,他吃完飯還和以前一樣躺沙發的時候,劇烈腹痛,幾乎休克,被緊急送到醫院後,說他患上了嚴重的高血脂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原因就是之前的不良習慣造成的,如果他不改變,那麼一旦復發,一次比一次要命。
這種情況下,小A會真正意識到危機,會從自己以前的舒適圈中走出來,不會再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他會按照對他身體有利,但和他以前比沒那麼舒服的方式,比如飯後坐一會之後,出去散步遛彎再回家,看手機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之類的。
分解目標
這個過程可能會因為孤獨和茫然堅持不下去,那麼可以找個同行者,比如也想炒股的朋友,已經有成功經驗的朋友等等,互相鼓勵,互相監督。
最後就是要不斷去嘗試新挑戰,只有不斷走出舒適圈,擴大學習圈,變為能力圈,人才能不斷成長。
以上就是讓自己走出舒適圈的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D. 如何走出舒適區、舒適圈
所謂舒適區或者舒適圈,我的理解有三種:首先可以稱它為「習慣圈」,比如你習慣下班回到家後就窩在沙發里玩手機,不習慣下班回家後去多看點書、學習點新知識;其次也可以稱其為「喜好圈」,比如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喜歡閑著,不喜歡運動等;其三還可以稱為「能力圈」,比如你現有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等等。
拿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我把閱讀能力細分成:「眼、腦結合,快速識別信息、快速看的能力」和「閱讀過程中、閱讀後如何梳理和處理重要信息的能力」。對於眼腦結合快速看書的能力,就可以通過「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來練習掌握和提高;對於梳理和處理書中重要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RIA便簽讀書法、九宮格筆記法等一些方法來鍛煉提高。
還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圈的擴大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做到的,這是一個逐漸改變的過程,切不要想著一蹴而就,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E. 如何才能走出心理舒適區,讓自己快速行動起來
心理舒適區說的是我們應對外部環境的固有方式。比如一個人遇到挫折時,是傾向於戰斗還是逃避,遇到難題時,是自己解決,還是尋求他人幫助,這都是應對環境的不同方式。這些方式是從我們過去的經驗中發展出來的,它能給我們帶來控制感和安全感。
走出心理舒適區,讓自己快速行動起來的關鍵在於創造新的成功經驗,幫我們產生自信和安全感,從而逐漸擴大心理舒適區。這里有三個方法: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改變的第一步並不難,難的是把暫時的改變維持下去。因為我們每時每刻都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而不同的環境會激發不同的行動。比如很多學生復習時會專門去圖書館,而不是待在宿舍里,因為圖書管里大家都在學習,在這種氛圍下更容易專注看書。
所以,想保持新形成的行為,我們就要為整個行為創造合適的環境。比如在家裡專門打造一個學習的環境:書桌上只放學習相關的資料;在書桌前只能讀書學習,不能玩手機,如果想放鬆休息,必須換個地方;書桌上貼一些激勵自己的話……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這張書桌就變成了一個你專門學習的環境,只要坐在書桌前就會自動進入學習狀態,不容易分心去娛樂。
F. 突破舒適區的3個方法
很多人都會給自己這么一個定位:
我其實是一個很善談的人——在陌生人面前我不怎麼說話,一旦多接觸接觸,熟悉了之後我還是很風趣幽默的。
其實,我是一個外冷內熱的人,大家熟悉了之後就知道了。
可問題是,當你還沒有價值的時候,誰會慢慢和你接觸,去發現真實的你?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如果你不能把握機會,完全展示自己,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機會留給你么?
俗話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現實中,往往會這么說的人,都是在一個他不熟悉的環境中,表現出緊張、退縮等狀態。
說白了,這就是:走出舒適區的不舒適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在舒適區里感覺踏實、自在。但如果長期處在舒適區中,是很難突破自己,也就更別談什麼成長了,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走向滅亡。
這些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明白和做到是兩回事,常常會聽到:「我也想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可是太難了,我做不到!」
很多人在抱怨事情做不到的時候,其實本質上是在說:我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安迪·莫林斯基在《進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適區》一書中提到的突破舒適區的有效方法。
在這本書中,安迪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為什麼突破舒適區很難,人們在面對不舒適的情況下會做出哪些選擇,以及如何成功突破舒適區及不斷擴大自己的舒適區。
接下來我就重點和大家分享一下突破舒適區的方法。
信念就是對你行為目標的深信不疑,你相信這個目標是合理的、有效的、值得承受持久的緊張或壓力去實現的。
比如你不善於公開演講,但是如果你意識到這個演講能讓你獲得榮譽、自信或是能改變某種行為、現象時,那麼這種信念就有可能幫助你戰勝恐懼。
信念就是讓人覺得這么做有意義,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回報,不這么做不行。
當然,光有信念是不夠的,還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行為方式,這個定製化的行為方式能夠幫助你調整不適應性。
假設有員工抱怨你不太表揚他們,而你恰好又是那種不善於表揚別人的。
你可以咬緊牙關,給予表揚,但是這樣的結果可能會讓人覺得你很虛偽。
這時候你就可以使用定製化的行為方式,比如你可以買張賀卡,然後寫上「客戶對你的工作非常滿意,加油!」等等之類積極的、具體的,你能接受的方式。
簡單來說,就是在舒適區之外,找到自己較舒服的行為方式,你不一定要按照別人的方式來,但這個方式必須要適合你,這樣不僅能消除緊張感,還能慢慢的拓寬你的舒適區。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借用道具來化解不安感。
作者安迪就在書中舉了自己公眾演講時的方法。
每當演講的時候,他都會攜帶備份講稿,稿子里逐字逐句記錄了發言時要講的內容。
雖然安迪並不會完全依賴稿子,但是這份稿子能讓他感到自在。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一個經歷。
你來到領導的辦公室,以為只是布置工作,卻沒想到你被委派擔任公司重要的新職位。
你即興奮又擔心,你會想:
「他們怎麼會認為我能勝任這個職位?
我勝任之後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怎麼辦?
我會不會就此失敗了?」
各種不安和恐懼慢慢占據你的內心。你會慢慢的將這份有挑戰性的工作變成了不能勝任的工作。
其實這也是走出舒適區的不適應,但是我們要做的是清晰的認識自己,不能讓那些扭曲的誇大的想法影響我們的行為。
所以當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他人的視角中來獲取對自己的清晰認識。
比如你可以問問你朋友或是導師。
這份新職位的主要工作內容會是什麼?
我的哪些能力和這個職位匹配?
我還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
客觀、公正的看待自己,自己原有的技能或是能力會給自己增加信心,減弱不適感。
這三種方法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拓展自己的舒適區,但是如果你想要不停的擴大自己的舒適區,這些方法還需要日常的刻意練習,把方法內化成為自己的思考方式或是行為習慣。
一個人的舒適區只有打破了,才能見到突破和卓越。
別讓混日子的低級舒適區毀掉你的人生。
勇敢的去找自己喜歡的東西,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
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G. 有什麼方法可以擺脫我的舒適區
第一可以先制定一個計劃,有目的性的去做事,更有效率。第二,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比如改變行動路線,嘗試新的食物,刺激大腦。第三,學習一項新的知識或者樂器,並堅持下來。
H. 如何走出舒適圈
走出舒適圈可以這樣做:
1、學會習慣讓你不舒服的東西。
走出舒適區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斷擴大你的舒適區。設定一個目標,不要逃避讓你不舒服的事情。
讓我們繼續以社交場合與人交往為例。對於一個你剛認識的人來說,如果你開始覺得和這個人交流讓你感到恐慌和不舒服,最好試著和他交流一段時間,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迅速逃離你的舒適區。如果你和他們相處得足夠長,訓練得足夠多,你就不會感到那麼不舒服。
2、多和喜歡冒險的人在一起。
這一步沒有什麼可替代的。如果你想做一件事,變得擅長,你必須和正在做這件事的人呆在一起,向他們學習。毫無疑問,他們的影響會影響你的個人行為。
跳出舒適圈的意義:
只有跳出舒適圈才能挖掘自己更大的潛能,自己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機會。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只有跳出自己那小片舒適圈,才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一個圈子。生活中處處都是挑戰,關鍵在於自己的內心。不隨心,不佛系。才是大學生應該有的狀態。
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地習慣並推翻當前的步驟,不斷的嘗試新事物,體驗新經歷,讓自己的視角變豐富,選擇就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