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看透世界的最簡單的方法

看透世界的最簡單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29 04:10:19

『壹』 怎麼學會看透事物背後的本質

在這個時代里,幾乎每一個人,都想擁有直擊本質的思考能力,從而成為《教父》里所說的「一秒就能看透問題本質的人」。

可是,想要一秒就能看透本質,談何容易?

最起碼,你得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你得知道「本質」是什麼?在「思考本質」中,你思考的到底是什麼?

第二階段:你得去學「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具體方法。

第三階段:你得不斷實踐練習,並最終將其內化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能力。

上面說的每個階段,都不容易,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第一階段,也就是:你得知道本質是什麼?你得知道,在「思考本質」中,你思考的到底是什麼?

不然,你的思考又該從何談起呢?

一、本質思考三件事

先來看以下三段話:

第一段:《5分鍾商學院》創始人劉潤在他的《新零售》一書中寫道:「新零售的本質是效率更高的零售。」

第二段:哲學家王東岳曾說:「孔子之所以有『天下觀』,本質上是因為中國很早就是大一統的國家了。」

第三段話:之前,經濟學家吳敬璉發表視頻演講時說,中國企業界和政治界的改革人士,雖然在推動改革和發展上做了很多貢獻,但也有一個突出的缺點:「對千變萬化的形勢跟得比較緊,對背後的基本問題研究得不夠深入。」而這種淺嘗輒止帶來的問題是:「對於本質性的問題缺乏深入研究,那麼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往是就事論事。」

你看,在這三段話中,「本質」一詞分別出現了一次。

但若細細讀來,你就會發現,它們並不一樣,它們代表的並不是同一個意思。

在第一段話中,的「本質」說的是:新零售的根本屬性是什麼?換句話說,這里的「本質」一詞回答的是「什麼是這個事物的根本屬性?」這一問題。

在第二段話中,「本質」說的是:導致「孔子具有天下觀」的根源是什麼?換句話說,這里的「本質」一詞回答的是「這件事發生的根源是什麼?」,也就是「讓它發生的那個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在第三段話中,「本質」說的是:要去思考千變萬化的形勢背後到底都有哪些基本的、不變的東西。因此,這里的「本質」一詞回答的是「這個現象和問題背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這一問題。

在這里,雖然用的都是同一個詞「本質」,但它代表的含義卻並不相同。

一個是在說事物的根本屬性,一個是在說導致問題發生的最根本原因,還有一個是在說現象背後隱藏著的底層邏輯。

但若仔細想想,這三者又有相通之處:不論是事物的根本屬性、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是現象背後的底層邏輯,其實都是對萬事萬物的「根本性」進行的探索和追尋,是對它為何存在,以及之所以成為「它」的深度思考。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本質」?一秒看透本質,看到的到底是什麼呢?

在《直擊本質》這本書里,我把「本質」概括為了三件事,那就是:事物的根本屬性、導致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現象背後的底層邏輯。

基於以上分析,我就為本質思考下了一個定義:本質思考,就是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看清事物根本屬性,看透問題根源,看懂現象背後底層邏輯的思考能力。

接下來,我將逐一解釋。

二、本質思考第一層:

事物的根本屬性

很久以前,因為工作需要,我看過很多關於戰略的書,書里教了很多制訂戰略的方法,五花八門,但我感覺始終都沒抓住戰略的根本,也想不透戰略的關鍵。

等實際運用的時候,我發現那些總結好的方法總是無法套用到現實中,於是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

為什麼會這樣?

後來我才明白,那是因為我始終都沒理解「戰略」的根本屬性。

到底什麼才是戰略的根本屬性?是寫出一堆計劃就叫戰略?還是定個目標就叫戰略?是想出一個願景就叫戰略?還是提出一個使命就叫戰略?

都不是,戰略的根本屬性是「選擇」,而好戰略就代表著「好的選擇」。

所以,在不了解「戰略」根本屬性的時候,我區分不出戰略和目標的區別,無法制訂出好的戰略,也說不出來為什麼有的戰略好,而有的戰略差。

而這,就是我們必須首先理解一件事物的根本屬性的原因所在。


如果不了解事物的根本屬性,我們就無法回答「是什麼」這個問題;
不明白「是什麼」,自然也就無法回答「為什麼」和「怎麼辦」;

回答不了「為什麼」和「怎麼辦」,我們自然也就無法解決問題,無法判斷趨勢。


因此,當我們在學一樣東西、理解一個事物、論述一個理論、解決一個問題、判斷一個趨勢的時候,都得先從思考事物的根本屬性入手。

深入思考事物的根本屬性,可以說是我們思考每一個重大問題的「最初起點」。

可是,到底什麼是事物的根本屬性呢?

一個事物的根本屬性,可以等同於這個事物的本質,也就是一個事物之所以能夠成為它的那個根本原因。

比如,我們一旦知道了凳子的本質是一個可以坐下來休息的東西,那麼就會知道一個金屬製作的可以坐下來休息的東西也是凳子,一個冰塊製作的可以坐下來休息的東西也是凳子。

那麼接下來,你可能會問:我要怎樣才能知道,我已經找到了事物的根本屬性呢?

當你能夠做到以下兩件事中的任何一件時,你就找到了事物的根本屬性:


『貳』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有哪些

唯物辯證法作為自然、社會、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叄』 怎麼才能看透這個世界

看透世界先要看透世俗,如果你在乎錢那麼就難看透世界了。世界可以說是虛無的,也可以說是存在的,就現在我們不能用智慧來解釋。因為神奇與玄奧,所以我們可以去做我們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反正所有的想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有自己的思想就是看透世界。

『肆』 一個人下半生最好的活法是看透世事的哪三種心態

彈指一揮間,人生過半,不經意間間已踏入旅程的下一半,是從前的道別,都是新的開始。在我們年紀越大,經歷的事情越大,心裡針對這一份體會越發始終如一與真實,一個人最幸福的生活心態便是有著一份良好的心態,看穿萬千世界的是是非非,悟清應當秉持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精確而言,一個人後半生最好的活法,是看穿塵事的三種心理狀態。

1眼前人須愛惜,時下事要趕緊

「花盛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首詩的含意淺顯易懂,便是直接了當告訴我們:歲月荏苒,愛惜才算是正路。

他們明白面前得人亦是必須自身愛惜,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以後兩個人一起共處再也不會爭執過,反倒無論任何時刻全是理解與了解。這種小事情的後面全是愛惜,也是有愛惜,才有包容、了解與幸福快樂,也才讓兩個人的共處始終如「四月天一般幸福。」別去斤斤計較自身的年紀,想要做什麼就趕快去做,別讓自身後悔莫及。

3帶上開朗,擁抱世界

有著樂觀是一個人面對全球抵擋侵蝕的神器,就是我們維持自信心與快樂的鎧甲,在我們應對各種各樣艱辛與挫敗時,仍然能夠笑看全球,讓自已尋找好好活著的這份使用價值與實際意義。

當一個人有著了樂觀精神,其實就是具備相擁全世界的工作能力,在自身的人生下半場,打開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方式,讓自已身處最幸福的世界中。懂得了面對自己的人生道路該如何抉擇,那便是尋找人生道路後半生的最好是生活方式,讓自身過好每一天、絕不後悔,不糾結、不遺憾。

『伍』 一個人如何才能看透世間萬物

世界萬物用一句話概括足以!那就是,「一切都很自然!」理解起來就是:世界萬物的各種貌似光怪陸離的現象,實際上都沒什麼奇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奇怪的事,奇怪的事不會發生在這個世界!一切都有解釋,一切都是自然。淡定地看萬物。

『陸』 如何看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其實要想看透別人的內心世界是很難的,朋友勸你一句:每個人都是會變的,講太多都會顯得有點虛偽,只有自己用心去對待別人,別人亦會用心對待你,你就可以看透他/她的內心世界了,有的人也許會騙你,自己要多多注意,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呢!祝你好運!

閱讀全文

與看透世界的最簡單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布林線使用方法 瀏覽:281
最簡單的快速練八塊腹肌方法 瀏覽:301
恢復鍛煉最快方法 瀏覽:29
鳥蛋怎麼飼養方法 瀏覽:266
考試時寫作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511
車頂漏水的檢測方法 瀏覽:750
生活中如何正確消殺的方法 瀏覽:6
手機如何製作刮紅包方法視頻 瀏覽:464
腳踏氣泵使用方法 瀏覽:613
干掛件墊片安裝方法 瀏覽:459
檢具成本計算方法 瀏覽:805
汽車油漆調色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瀏覽:265
嬰兒感冒鼻子不通氣一招解決方法 瀏覽:274
扁桃體發炎怎麼食療方法 瀏覽:416
馬桶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874
檢查胃腸道有什麼方法 瀏覽:486
zuzu玻尿酸原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739
口乾舌苦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5
如何選擇醫學統計方法 瀏覽:750
猴頭菇的家常做法和食用方法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