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抗真菌檢測方法

抗真菌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23 09:28:33

1. 麴黴菌感染檢測方法哪些

GM抗原的檢測目前最主流的方法是經典的一步法酶聯免疫試驗,目前國內外廣泛認可的檢測產品是由美國Bio-Rad公司提供的麴黴菌抗原檢測試劑盒(PlateliaTMAspergillusAg),可快速、靈敏的發現血液循環中的GM抗原,幫助臨床實現早期發現麴黴菌感染。

GM抗原是麴黴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抗原的簡稱,是麴黴菌胞壁的組成成分,在菌絲生長過程中可釋放人血液,檢測患者血清中GM抗原水平有助於侵襲性麴黴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的早期診斷。推薦首次檢測時間點一般為當臨床懷疑患者發生IA時,或者需要對免疫妥協患者進行常規篩查時。1另外,對於開始進行抗真菌治療的患者,推薦進行每周兩次的GM水平監測,以幫助判斷臨床療效及患者預後。2
由於血清學試驗為間接檢測手段,除外檢測試劑盒的選擇,感染麴黴菌類型、宿主本身、以及使用的診斷標准和方法等,都可能影響檢測結果。所以在檢測過程中,需要注意各種影響的因素,以盡可能獲得准確的結果,避免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而干擾了最終的臨床診斷,延誤患者診治。在不考慮檢測者本身操作原因及試驗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前提下,我們來了解下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試驗結果:3
生物學因素:
· 感染部位(比如鼻竇,肺部,還是播散性)
· 感染部位的微環境(比如營養,氧含量,PH值)
· 麴黴菌種類
· 是否使用抗真菌葯物
· 釋放的GM抗原分子結構
· 患者免疫抑制的程度
· 腎臟清除率,肝代謝情況
· 患者體內是否存在GM抗體
· 樣本的保存條件及時間
· 患者檢測前的治療情況
流行病學因素:
· 患者所屬人群
· 當地感染流行率
· 樣本採集手段
· Cut-off值的設定
· 感染患者的界定標准
· 實驗室檢測經驗
由於對結果的影響因素眾多,為了確保最終結果的准確性,選擇高質量的檢測試劑盒就顯得至關重要,即便選擇了值得信賴的檢測產品,操作者在分析GM抗原檢測結果時,還是需要結合各種客觀的影響因素,為臨床提供最為准確可性的報告。

2. 麴黴菌感染用什麼檢測

GM抗原的檢測目前最主流的方法是經典的一步法酶聯免疫試驗,目前國內外廣泛認可的檢測產品是由美國Bio-Rad公司提供的麴黴菌抗原檢測試劑盒(PlateliaTMAspergillusAg),可快速、靈敏的發現血液循環中的GM抗原,幫助臨床實現早期發現麴黴菌感染。

GM抗原是麴黴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抗原的簡稱,是麴黴菌胞壁的組成成分,在菌絲生長過程中可釋放人血液,檢測患者血清中GM抗原水平有助於侵襲性麴黴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的早期診斷。推薦首次檢測時間點一般為當臨床懷疑患者發生IA時,或者需要對免疫妥協患者進行常規篩查時。1另外,對於開始進行抗真菌治療的患者,推薦進行每周兩次的GM水平監測,以幫助判斷臨床療效及患者預後。2
由於血清學試驗為間接檢測手段,除外檢測試劑盒的選擇,感染麴黴菌類型、宿主本身、以及使用的診斷標准和方法等,都可能影響檢測結果。所以在檢測過程中,需要注意各種影響的因素,以盡可能獲得准確的結果,避免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而干擾了最終的臨床診斷,延誤患者診治。在不考慮檢測者本身操作原因及試驗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前提下,我們來了解下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試驗結果:3
生物學因素:
· 感染部位(比如鼻竇,肺部,還是播散性)
· 感染部位的微環境(比如營養,氧含量,PH值)
· 麴黴菌種類
· 是否使用抗真菌葯物
· 釋放的GM抗原分子結構
· 患者免疫抑制的程度
· 腎臟清除率,肝代謝情況
· 患者體內是否存在GM抗體
· 樣本的保存條件及時間
· 患者檢測前的治療情況
流行病學因素:
· 患者所屬人群
· 當地感染流行率
· 樣本採集手段
· Cut-off值的設定
· 感染患者的界定標准
· 實驗室檢測經驗
由於對結果的影響因素眾多,為了確保最終結果的准確性,選擇高質量的檢測試劑盒就顯得至關重要,即便選擇了值得信賴的檢測產品,操作者在分析GM抗原檢測結果時,還是需要結合各種客觀的影響因素,為臨床提供最為准確可性的報告。

3. PVC地板有必要做抗菌檢測嗎

可以做的,特別是醫院或兒童等場所,常規是做抗細菌測試(主要以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代表),檢測可以聯系我們

4. 深部真菌感染的臨床檢測

a. 直接方法:是組織或滲出物中可分離培養出致病真菌。特點:耗時長,並由於大量廣譜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其培養陽性率也是很低。
b. 輔助方法:臨床表現,免疫學,病理學,影像學檢查等。特點:觀察期不確定,費時費力,特徵性不明顯,並對醫師的專業水平要求高。
c. 鱟試驗:通過檢測(1,3)βD葡聚糖的含量,判斷是否有真菌感染,耗時短,靈敏度高,特異性強。(關於鱟試驗檢測真菌感染的優點在4.2 將詳細說明)
dGM實驗:麴黴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檢測。判斷是否麴黴屬真菌感染。
e. 真菌的抗原、抗體及代謝產物的血清學檢查和真菌核酸檢測(PCR技術)。(廈門..鱟試劑)

5. 真菌感染怎樣檢測

菌感染人體引起的疾病很多,可以引起了頭癬、體癬、股癬和足癬,還可以引起了女性的婦科陰道炎等,具體需根據感染的部位分析,在局部去物質或分泌物檢查。
一般明確診斷後需外用抗真菌的葯物如克霉唑乳膏,口服氟康唑片等治療,都可以逐漸好轉的。

6. 什麼是gm試驗

GM試驗是檢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試驗,採用的方法是酶免法,主要適於侵襲性麴黴菌感染的早期診斷。

麴黴菌特有的細胞壁多糖成分是β呋喃半乳糖殘基,菌絲生長時,半乳甘露聚糖從薄弱的菌絲頂端釋放,是最早釋放的抗原。麴黴菌檢測廣泛使用Bio-Rad麴黴菌抗原檢測試劑盒。

(6)抗真菌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GM釋放量與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程度。連續檢測GM可作為治療療效的監測。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中的診斷敏感性高。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情況可出現假陽性:

(1)使用使用半合成青黴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新生兒和兒童;

(3)血液透析;

(4)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5)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污染的大米等。

半乳甘露聚糖(GM)是麴黴細胞壁的一種成分,GM從薄弱的菌絲頂端釋放,麴黴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內存在GM.麴黴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襲血管壁,沿血管壁進行侵襲,進入血液。

GM試驗是麴黴菌病早期診斷的篩查指標。GM常於臨床症狀前5-8天和影像學出現異常之前7.2天出現。GM釋放量與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兩次檢測陽性即可以診斷侵襲性麴黴菌感染,GM試驗也可作為療效判斷的重要指標。

GM實驗檢測值<0.65 ug/l定義為陰性,此時不建議抗真菌治療。當檢測值在0.65-0.85 ug/l時定義為灰區,此為觀察期,應連續監測,當檢測值>0.85 ug/l時定義為陽性,建議結合臨床症狀診斷治療。

以下情況可出現假陰性:

(1)釋放入血循環中的麴黴GM(包括甘露聚糖)並不持續存在而是會很快清除;

(2)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葯物;

(3)病情不嚴重;

(4)非粒細胞缺乏的患者。

7. 塑料製品抗菌性能檢測流程和標准

塑料的表面抗菌性能測試流程是比較簡單的,平板培養法進行試驗,流程一般按照細菌預培養-試樣制備-接種液制備-試樣接種-接種試樣培養-試樣上細菌回收的順序,經過定期培養之後再對菌落數量進行統計,得出最後結論,飛凡檢測提供活化好的菌種,因此可以縮短試驗周期。

8. 抗菌劑的測試

ISO標准 (14項)
ISO 17299-1-2013 紡織品 除臭性的測定 第1部分:總則
ISO 17299-2-2013 紡織品 除臭性的測定 第2部分:檢知管法
ISO 17299-3-2013 紡織品 除臭性的測定 第3部分:氣相色譜法
ISO 18184-2014 紡織品--紡織產品的抗病毒活性的測定
ISO 13629-2-2014 紡織品抗真菌性能測試標准第2部分 平板法
ISO 13629-1-2012 紡織品的抗真菌活性測定.第1部分 熒光法
ISO 20743:2013 紡織品--紡織產品的抗菌活性測定
ISO 20645-2004 紡織織品--抗菌活性度的測定 瓊脂擴散盤試驗
ISO 11721-2:2003 紡織品.纖維素紡織品抗菌性的測定.土埋試驗.第2部分:防腐處理長期有效性的鑒定
ISO 11721-1:2001 紡織品 纖維素紡織品抗菌性的測定 土埋試驗 第1部分:防腐處理的評定
ISO 846-1997 塑料 微生物作用的評價
ISO 22196-2011 塑料與其他無孔表面的抗菌性測定
ISO 16187-2013 鞋類和鞋類部件抗細菌性能評估試驗方法
ISO 27447-2009 精細陶瓷(高級陶瓷、高級工業陶瓷)半導體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試驗方法
日本標准 (7項)
JIS R1706-2013 精細陶瓷(高級陶瓷、高技術陶瓷) 光催化材料抗菌性能的測定--使用細菌噬菌體Qβ的試驗方法
JIS R1756-2013 精細陶瓷(高級陶瓷、高技術陶瓷)室內光環境下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試驗方法--使用細菌噬菌體Qβ的試驗方法
JIS R1702-2012 精細陶瓷(高級陶瓷、高技術陶瓷) 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和功效的試驗方法
JIS Z 2911-2010 耐黴菌活性測定方法
JIS Z 2801-2000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試驗方法及抗菌效果
JIS T9107-2005 單用途抗菌外科橡膠手頭
JIS L 1902-2002 紡織製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測試
美國標准 (ASTM標准3項,AATCC標准6項)
AATCC 100-2012 紡織材料抗菌整理劑的評定
AATCC 90-2011 紡織品抗菌性能測定 瓊脂平板法
AATCC 147-2004 織物材料抗菌活性測定:平行條紋法
AATCC 30-2004 紡織材料抗真菌性的評定:紡織材料的防霉防腐性
AATCC 194-2006 紡織品在長期測試條件抗室內塵蟎性能的測定
AATCC 174-1998 地毯的抗菌性能評價
ASTM E2149-2013a 在動態接觸條件下測定穩態抗菌劑的抗菌行為
ASTM D4576-2008 藍色原料(皮革)抗黴菌生長的試驗方法
ASTM G21-96-2002 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測試標准
NSF P172-2006 家用和商用洗衣機除菌性能
其他國家/地區標准
EN 14119-2003 紡織品的試驗細菌影響的評估
NF G39-014-2005 紡織織物.抗菌活性的測定.瓊脂擴散木片試驗
中國標准
國家強制標准 (9項)
GB 15981-1995 消毒與滅菌效果的評價方法與標准(附錄B:消毒劑定性消毒試驗; 附錄C:消毒劑定量消毒試驗)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准(附錄C4:溶出性抗(抑)菌產品;附錄C5:非溶出性抗(抑)菌產品)
GB 19192-2003 隱形眼鏡護理液衛生要求
GB 21551.1-2008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通則
GB 21551.2-2010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 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
GB 21551.3-2010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 空氣凈化器的特殊要求
GB 21551.4-2010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 電冰箱的特殊要求
GB 21551.5-2010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 洗衣機的特殊要求
GB 21551.6-2010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 空調器的特殊要求
國家推薦標准 (19項)
GB/T 21510-2008 納米無機材料抗菌性能檢測方法
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製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GB/T 30706-2014 可見光照射下光催化抗菌材料及製品抗菌性能測試方法及評價
GB/T 31402-2015 塑料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試驗方法
GB/T 24128-2009 塑料防霉性能試驗方法
GB/T 24170.1-2009 表面抗菌不銹鋼 第1部分:電化學法
GB/T 28116-2011 抗菌骨質瓷器
GB/T 31713-2015 抗菌紡織品安全性衛生要求
GB/T 24253-2009 紡織品 防蟎性能的評價
GB/T 24346-2009 紡織品 防霉性能的評價
GB/T 20944.1-2007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1部分:瓊脂平皿擴散法
GB/T 20944.2-2007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2部分:吸收法
GB/T 20944.3-2008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3部分:震盪法
GB/T 23164-2008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測定
GB/T 28023-2011 絮用纖維製品抗菌整理劑殘留量的測定
GB/T 21866-2008 抗菌塗料(漆膜)抗菌性測定法和抗菌效果
GB/T 1741-2007 漆膜耐黴菌性測定法
GB/T 4768-2008 防霉包裝
GB/T 4857.21-1995 包裝 運輸包裝件 防霉試驗方法
行業標准 (48項)
HG/T 3794-2005 無機抗菌劑-性能及評價
HG/T 3950-2007 抗菌塗料
HG/T 4317-2012 含銀抗菌溶液
HG/T 4301-2012 橡膠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HG/T 3663-2014 膠鞋抗菌性能的試驗方法
SN/T 2162-2008 殼聚糖抗菌棉紡織品檢驗規程
SN/T 2399-2010 抗菌金屬材料評價方法
SN/T 2936-2011 進出口水性塗料中酚類防霉劑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離譜法
SN/T 3124-2012 橡膠及橡膠製品中酚類防霉劑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SN/T 3122-2012 無機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試驗方法
SN/T 2558.4-2012 進出口功能性紡織品檢驗方法 第4部分:抗菌性能 平板瓊脂法
SN/T3655-2013 食品接觸材料 紙、再生纖維材料 異噻唑啉酮類抗菌劑的測定 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SN/T 2558.9-2015 進出口功能性紡織品檢驗方法 第9部分:抗菌性能 阻抗法
SN/T 4307-2015 光催化抗菌材料安全性評價方法
SN/T 4488-2016 進出口紡織品 異噻唑啉酮類抗菌劑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SN/T 4448-2016 皮革材料中異噻唑啉酮防霉劑的含量測定
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滌劑
QB/T 4199-2011 皮革 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QB/T 2738-2012 日化產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評價方法
QB/T 4341-2012 抗菌聚氨酯合成革 抗菌性能試驗方法和抗菌效果
QB/T4371-2012 傢具抗菌性能的評價
QB/T 2881-2013 鞋類和鞋類部件 抗菌性能技術條件
QB/T 4715-2014 合成革用抗菌劑
QB/T 5132-2017 家用和類似用途乾衣機的抗菌、除菌功能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QB/T 5133-2017 家用和類似用途洗碗機的抗菌、除菌功能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JC/T 885-2001 建築用防霉密封膠
JC/T 939-2004 建築用抗菌塑料管抗細菌性能
JC/T 1054-2007 鍍膜抗菌玻璃
JC/T 2039-2010 抗菌防霉木質裝飾板
JC/T 897-2014 抗菌陶瓷製品抗菌性能
YB/T 4171-2008 含銅抗菌不銹鋼
FZ/T73023-2006 抗菌針織品
FZ/T 01100-2008 紡織品 防蟎性能的評定
FZ/T 60030-2009 家用紡織品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FZ/T 62015-2009 抗菌毛巾
FZ/T 62012-2009 防蟎床上用品
FZ/T 52035-2014 抗菌滌綸短纖維
FZ/T 54034-2010 抗菌聚醯胺預取向絲
FZ/T 54035-2010 抗菌聚醯胺彈力絲
LY/T 1926-2010 抗菌木(竹)質地板 抗菌性能檢驗方法與抗菌效果
LY/T 2230-2013 人造板防霉性能評價
YY/T 1477.1-2016 接觸性創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准試驗模型 第1部分:評價抗菌活性的體外創面模型
CAS 157-2007 家用殺菌電冰箱
CAS 115-2005 保健功能紡織品
CH/T 8002-1991 測繪儀器防霉、防霧、防銹
JB/T 5750-2014 氣象儀器防鹽霧、防潮濕、防黴菌 工藝技術要求
SC 123-1984 漁船電子設備防鹽霧、防霉、防濕熱的技術要求
DA/T 26-2000 揮發性檔案防霉劑防霉效果測定法
其他標准 (6項)
DB31/T 363-2006 防蛀、防霉類日用化學品衛生安全要求
DB 35/T 1058-2010 抗菌滌綸長絲
DB 35/T 1048-2010 抗菌鞋用針織間隔織物
DB 35/T 977-2010 抑菌型紙尿褲(含紙尿片/墊)
DB 44/T 1291-2014 木塑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DB44/T 1703-2015 耐久性抗菌聚醯胺纖維

9. 無菌檢查法的抑細菌和抑真菌試驗

在用直接接種法無菌檢查前,可用如下方法測定供試品是否具有抑細菌和抑真菌作
用。用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4管及真菌培養基2管,分別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生孢梭
菌、白色念珠菌均10~100個菌各兩管,其中1管加供試品規定量,所有培養基管置規定
的溫度,培養3~5天。如培養基各管24小時內微生物生長良好,則供試品無抑菌作用。
如加供試品的培養基管與未加供試品的培養基管對照比較,微生物生長微弱、緩慢或不
生長,均判為供試品有抑菌作用。該供試品需用稀釋法(種入較大量培養基中)或中和
法、薄膜過濾法處理,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性後,方可接種至培養基。
檢查法
無菌檢查法包括:直接接種法和薄膜過濾法。前者適用於非抗菌作用的供試品,後
者適用於有抗菌作用的或大容量的供試品。
操作時,應用適當的消毒液對供試品容器表面或外包裝浸沒或擦拭消毒後,以無菌
的方法取內容物。
凡無菌檢查中,均應取相應溶劑和稀釋劑同法操作,作陰性對照。
1. 直接接種法
(1) 供試品准備 供試品如為注射液、供角膜穿通傷及手術用的滴眼劑或滅菌溶
液,按表1或表2規定量取供試品,混合。
供試品如為注射用無菌粉末或無菌凍干品或供直接分裝成注射用的無菌粉末原料,
按表1或表2規定量取供試品,加入無菌水或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該葯品項下規定的
溶劑用量製成一定濃度的供試品溶液。
供試品如為外科敷料,取供試品4個包裝,以無菌操作拆開包裝,於不同部位分別剪
取約100mg或1cm×3cm的供試品11份;腸線、縫合線取最小包裝5個,拆開包裝,共取11
股,接種於足以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
供試品如為滅菌醫用器具,依樣品大小、形狀的不同,取供試品11個,接種於足以
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或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各40ml,分別沖洗內壁(輸血、
輸液袋)收集各沖洗液,混合,按薄膜過濾法檢查。
供試品如為青黴素類葯品,按表1或表3規定量取供試品,分別加入足夠使青黴素滅
活的無菌青黴素酶溶液適量,搖勻,混合。亦可按薄膜過濾法檢查。
供試品如為放射性葯品,取供試品1瓶(支),接種於裝量為7.5ml的培養基中。每
管接種量為0.2ml。
2.操作 取上述備妥的供試品,以無菌操作將該供試品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
培養基6管,其中1管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照用菌液1ml,作陽性對照,另接種於真菌培
養基5管。輕輕搖動,使供試品與培養基混合。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置30~35℃、真
菌培養基管置20~25℃培養7日。在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
管在24小時內應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7天後,不能從外
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
繼續培養,細菌培養2日,真菌培養3日,觀察是否再出現渾濁或斜面有無菌生長,或用
接種環取培養液塗片,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 2. 薄膜過濾法
如供試品有抗菌作用,按表1或表3規定量取供試品,按該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處理
後, 加入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劑至少100ml中, 混合後,通過裝有孔徑
不大於0.45μm的薄膜過濾器,然後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液沖洗濾膜
至陽性對照菌正常生長。將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用陽性對照管用培養基
分別加至薄膜過濾器內(封閉式過濾器),或取出濾膜分成3等份,分別加入上述二種培
養基中,按規定溫度和時間培養。陽性對照管應根據供試品特性加入相應對照菌液1ml(
抗細菌葯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葯物,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
菌葯物,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管細菌應在培養24~48小時,真菌應在培養
24~72小時有菌生長。
結果判斷
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細菌生長,陰性對照管呈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
果判定: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均為澄清或雖顯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
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為有
菌生長,應重新取2倍量供試品,分別依法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
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

閱讀全文

與抗真菌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黃金真假 瀏覽:975
兩肩下榻訓練方法 瀏覽:47
如何選電機的計算方法 瀏覽:613
帶眼鏡的正確方法 瀏覽:675
英皇芭蕾課程教學方法 瀏覽:604
部隊組織訓練的方法 瀏覽:91
高尿酸的治療方法果蔬 瀏覽:935
橡木砧板初次使用方法 瀏覽:370
工業內水計算方法 瀏覽:575
杜高犬訓練方法 瀏覽:634
胃腸感冒高燒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650
大型台式電腦連接網線方法 瀏覽:698
加濕罐安裝方法 瀏覽:779
磁力支架使用方法 瀏覽:750
什麼方法積分落戶最快 瀏覽:197
大班的籃球課程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609
冷藏櫃門封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471
三相輻射加熱管的電流計算方法 瀏覽:97
如何防止風險的方法 瀏覽:277
幼兒園簡單的折花方法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