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膝關節截肢後應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小腿截肢者容易出現膝關節屈曲攣縮,訓練中以膝關節伸展運動為主(訓練股四頭肌)。常用的方法是在仰卧位和坐位進行訓練
(1)仰卧位:家人一手放置於膝關節上部,一手放在膝關節下部,請截肢者充分伸展膝關節,增強股四頭肌的訓練。
(2)坐位:截肢者取坐位,家人一手放在關節上一手放在膝關節下,請截肢者充分伸展膝關節。膝關節截肢後可以在壹步網找到不同截肢部位的康復訓練方法,還會定期分享各種假肢小知識。
2. 截肢手術後,傷口不癒合怎麼辦
這種截肢後殘端傷口難癒合的現象很常見,傷口感染了,局部血液循環不好,造成局部壞死發黑,傷口難癒合,而且特別疼痛。
目前醫院對於這種傷口的治療也沒有很好的方法和葯物,他們一般都是常規處理,消毒、消炎、抗生素、消炎葯包紮等抗菌治療。
3. 肩關節截肢後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肩關節術後常用的康復訓練方法有:1.鍾擺訓練,即患側關節做逆時針,或順時針的畫圈訓練,以不出現疼痛為宜;2.被動肩前屈,仰卧位,健側手臂握住患側肘部,患側手臂伸直,健側手臂推舉,使患側手臂上舉至最高位;3.爬牆練習,面對牆壁,患肢手扶牆面,身體盡量貼緊牆面,手盡力伸向上方。術後的康復訓練方法眾多,建議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法。
4. 您好!手指截肢後該怎麼恢復如初。我的手指是截肢然後就是不怎麼靈活。不能申直握拳頭。手上也沒力氣
一般來說 手指截肢後 是不會影響握拳伸直手的動作的 如果你在進行這些活動時有問題 那麼只能通過不斷功能鍛煉來恢復 沒有什麼捷徑
5. 截肢的訓練方法
康復治療包括患者的全身情況和殘肢本身兩個方面。長時間刻苦地訓練,截肢者很難自如掌握假肢。
1.使用假肢前的訓練
增加全身體能的運動訓練,以同樣的速度在平地行走,一般小腿截肢要比正常人多消耗10%--40%的能量,大腿截肢者要多消耗65%--100%,雙側大腿截肢者平均比正常人多消耗110%。這樣大的能量消耗,就要求下肢截肢者有比較強壯的身體。要進行軀干肌和未截肢肢體的強化訓練,增強背肌和訓練,單腿站立訓練,最後練習單腿跳。這樣既加強了肌力又訓練了平衡。
殘肢訓練:包括關節活動訓練、肌力訓練、增強殘肢皮膚強度(特別是負重部分皮膚)的訓練,使用肋行器的訓練和站立與步行訓練。
2.穿戴假肢的訓練
(1)穿戴臨時假肢的訓練:截肢後,首先確定安裝臨時假肢的合適時間。假如全身情況及殘肢條件許可,一般術後應盡快穿戴臨時假肢。訓練內容包括穿戴臨時假肢方法的訓練、疲倦平衡訓練、邁步訓練(假肢的邁步訓練,健肢的邁步訓練)和步行訓練。
(2)穿戴永久假肢的訓練
穿戴永久假肢的條件:1)殘肢條件殘肢成熟定型是最基本的條件,即殘肢已無腫脹,皮下脂肪養活,殘肢肌肉不再繼續萎縮,連續應用臨時假肢2周以上殘肢無變化,接受腔適配良好,不需要再修改接受腔。2)訓練情況經過穿戴臨時假肢後的各種康復訓練已達到基本目的和要求,當穿戴上永久性假肢後就可以立即很好地應用假肢。
上肢假肢的訓練:上肢假肢的應用訓練遠比下肢假肢的訓練復雜和困難得多。基本訓練方法是:首先從訓練截肢者熟悉假肢和假肢控制系統開始,先訓練手部開閉動作。對肘關節以上的高位截肢,要增加假肢肘關節的動作訓練,通常要在手部動作熟練和習慣使用背帶後進行。上肢假肢的應用訓練(吃飯、化裝、更衣等日常生活動作)。在單側上肢截肢的患者,首先要進行利手交換的訓練,合原來不是利手的健肢變成功能性更強的得手,而假手主要起輔助手的作用。
下肢假肢的訓練:沒有穩定的站立平衡就不能順利地行走,在平衡問題上,額狀面與矢狀面相比,額狀面的平衡較難掌握。在指導使用臀中肌的方法時,掌握只用假肢外側站立的方法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面對鏡子觀看自己用假肢行走的步態,對不良步態予以糾正。
6. 胳膊截肢殘疾人具體有什麼鍛煉方法
從肢體殘疾的分類已經知道任何的截肢和再造都會產生一定的並發症。在手術進行截肢和再植固定後,常常會導致肌肉萎縮、攣縮、關節僵硬等。所以在進行手術之後就要針對這些情況進行肌肉力量的練習,包括一些主動和被動的抗阻力練習,關節活動范圍練習等。手部的截肢一般不太會裝上義肢,所以就要用健側代償截肢側。這里採用的運動形式一般是一些精細的運動,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漱洗、如廁、進餐、穿衣、家務練習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運動。截肢常有肩、肘關節的攣縮和肌肉萎縮。所以就要積極的應用運動進行手部的肌肉力量練習和關節活動度得練習。剛剛截肢的患者不宜做負荷較大,對抗性較強的運動,所以可以應用現在的高科技手段例如上肢康復訓練儀,讓機器帶動手臂做被動的運動。而截肢後由於大量的使用健側肢導致兩邊肌肉力量不對稱,在練習時就要注重兩側肌肉的均衡發展。
7. 要截肢了怎麼辦啊
要截肢了,只能坦然面對。
截肢手術一般要完善術前的准備,如有休克應先糾正休克,手術的方法對已有感染的傷口,在靠近傷口最低位做皮膚環形切口。對新鮮無感染的傷口或因血管損傷嚴重而截肢者,可用半形切口,上肢前後皮瓣等長,下肢前長後短,皮瓣總長度應與肢體直徑相同,逐步應盡量應用足底皮瓣向上翻轉。沿回縮的皮緣環形切開深筋膜,在沿回縮的深筋膜邊緣環形切開肌肉,最好先切斷淺層肌肉,讓其回縮後再切斷深層肌肉,使斷面呈漏斗型。待切斷的肌肉向上回縮後,在其邊緣環形切開骨膜,然後平整的鋸斷骨骼。對大血管應用中號絲線作雙重結扎,其中有一道做貫穿縫合結扎。放開止血帶後再對所有出血點一一結扎,對於較大的神經干應用1%-2%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閉,下拉2-3cm後用利刃切斷。神經斷端一般不做結扎,用無菌等滲鹽水沖洗傷口,然後包紮傷口,要縫合傷口。
8. 末節斷指再植術,需要哪些條件
手術後斷指再植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護理要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溫度要求一般要保持在25℃左右,因為一旦受涼會引起血管收縮,導致斷肢再植失敗。
1、截肢的手指和四肢的損傷方法很重要。割傷最容易再植,而擠壓傷和扭傷很難再植。因為後兩者損傷嚴重,損傷大量組織,這些損傷組織釋放的離子和炎症因子會損傷剩餘的正常組織,造成大量無法修復的組織壞死。
事實上,新聞中提到的看似誇張的手術方式,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其原理是將身體的血管與斷肢的血管吻合,以提供血液供應並保存斷肢。只是斷肢異位保存較少見,下肢保存則更罕見。
一般臨床上存放的手指比較多,而且由於手指不需要大量的血液,所以可以存放在很多地方,通常是腹部。但斷肢的保存比較少見,一般多保存在腋窩,因為腋窩血供豐富,血管多,容易吻合。保留下肢,其實體現了醫生精湛的血管吻合技術。
外科醫生是一群富有想像力的醫生。就斷肢斷指再植而言,有指趾置換、異位再植、短縮回再植等手術。總之,一個原則:盡可能恢復功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聽說斷肢已經成功再植,但還需要經過血管痙攣期和功能恢復期。最終的手術效果可能要到 1 年才能看到,然後才能進行評估。這個手術成功了嗎?
9. 話說截肢後,怎麼進行大腿彈力綳帶的包紮
彈性綳帶包紮時應採用遠端緊,近端較松的方法,不要像止血帶那樣中間部位纏繞過緊,反而會妨礙了淋巴靜脈迴流。每四小時可以改纏繞一次,夜間可持續包紮。大腿殘肢彈力綳帶正確的包紮方法見圖。
A. 從前方腹股溝處開始,完全繞過殘殘肢末端到後方臀大肌溝,至少纏繞兩層B.在後方折返後,從內側向外側纏繞數次,以防止向下滑脫C.從殘肢底部向上方「8」字形纏繞,殘肢近端松,遠端緊D.為了更好地固定,可繞過對側髖關節上方,在殘肢外側交叉纏繞E.從骨盆斜向下的穗狀綳帶至少要纏繞兩次,以覆蓋會陰部位突出的肌肉F.最後繞過腰部,纏繞後應給人以整齊舒適的感覺
截肢後可以在壹步網上了解到不同截肢部位的康復訓練方法,還有各種假肢小知識和假肢優惠活動。
10. 糖尿病足截肢後傷口不癒合怎麼辦
對於這樣情況一般醫院會採取二次截肢的方法,但是這樣的做法風險非常大,因為越往上創面越大,所以即使再次截肢後創面還是不一定能癒合。 當然截肢產生的後果也不用多說,就是為了保住性命。 其實對於這樣的情況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對截肢的創面進行創面修復,要找專業的造口師,進行徹底清創、對創面進行營養神經和血管再生的葯物促進創面快速癒合,形成難癒合創面找不到專業的醫生和專業的治療方案,花錢也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