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痛經怎麼辦快速止痛穴位
三陰交穴:
穴位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陰交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陰交1分鍾。
按揉三陰交功效:具有交通心腎,引火下行的作用,對所有婦科疾病疼痛均有緩解作用。
太沖穴:
穴位位置: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鍾。
揉太沖功效:具有明顯疏肝止痛的作用。不僅可以治療痛經,還可以治療一切婦科疾病。
子宮穴:
穴位位置: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鍾,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點揉子宮穴功效: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的作用。
血海穴:
穴位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綳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頂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兩個大拇指重疊按壓這個穴位,痛經的時候通常左腿也會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個暖水袋效果會更好。
揉按血海穴功效:具有引血歸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按壓血海穴能夠緩解月經期的小腹疼痛。
自我按摩對痛經的治療,一般多主張在經前5~7天開始治療,月經來潮後停止,待下次月經來潮前再施手法治療。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療須在經前當下腹部、腰骶部出現疼痛時操作。如手法得當,可使經期提前1~2天,隨著經血排出,疼痛也會隨之消失或減輕。
㈡ 女生痛經讓人十分難忍,那按壓哪些穴位能有效緩解
對於經常性痛經的女性,每個月的那幾天都好像在歷劫,痛到懷疑人生卻還不被人理解。
按揉合谷穴治痛經每次按摩這個位置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加點力度來進行按摩,差不多按摩4分鍾左右,然後按到有輕微的痛感即可,但是不能只用按的,還要記得用揉才可以。
㈢ 痛經時按壓哪些穴位可以迅速止痛
痛經按壓哪些穴位可以止痛,常見的止痛穴位如下
三陰交,位置在小腿上,有調理痛經作用,經常按也有緩解作用
虎口穴,位置在手背上,有止疼作用,例如痛經,頭暈頭痛等都有緩解作用
血海穴,調理婦科的穴位,都會經常用到這個穴位,經常痛經也可用芙神花 臨睡前再敷在小腹上,經常敷有化淤排寒作用,也有根冶作用,
經常痛經可以在平時多按壓這些穴位,其他哪裡不適或疼痛感也可以按壓這些穴位的
㈣ 緩解痛經的穴位
痛經一直是很多女生的噩夢,不少女生很多時候因忍受不了痛苦而選擇服用止痛葯,這對身體並非是好事。其實想要緩解痛經之苦,按穴位緩解痛經也是一大很好的選擇,只是想要通過按穴減輕痛苦,首先就要知道緩解痛經的穴位是什麼,該如何按穴位才能達到很好的療效呢?
緩解痛經的穴位有哪些
很多女性痛經時,都會選擇使用止痛葯治療。但是,長期服用痛經止痛葯,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性,也會刺激到身體引起其他的不適。因此,痛經是不主張服用止痛葯的,因為月經來潮引起氣血雙虧,血氣運行不暢,中醫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以每次月經來潮會有疼痛感。下面,我們來了解下緩解痛經的穴位都有哪些?
按摩八髎穴:八髎穴對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尤其針對女性生殖系統,按摩八髎有運行氣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經時使用按揉及按壓的手法,效果都不錯。
按壓合谷穴: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個,它具有鎮靜止痛,通筋活絡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按摩太沖穴:大沖為肝經的穴位,具有疏肝解郁、行氣止痛的效果,按揉有助於減緩痛經。
按摩三陰交:三陰交是肝、脾、腎相交的穴位,具有調節氣血的作用。
按摩子宮:子宮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效果,經期前後按摩均有治療及預防作用。
阿是穴:雙手搓熱,按摩腹部,有促進腹部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的作用。
注意事項
按摩止痛見效沒有葯物快,如果疼痛難忍,建議就醫。
經前常按摩以上穴位,有預防效果。
如何按穴位緩解痛經
很多女性在遭遇痛經的時候會選擇吃止痛葯,這是對身體十分不好的。其實通過按摩穴位的方法可以緩解痛經:
1、下腹部的關元穴、氣海穴是治療痛經等婦科病的有效穴位,關元穴在肚臍下3寸,氣海穴在肚臍下約1.5寸。痛經的時候可以用兩手拇指點按這兩個穴位,也可以用家裡的備用熱水袋或電熱寶進行熱敷來緩解疼痛。
2、手上的合谷穴是緩解痛經的有效穴位。特別適合在學習、開會和工作單位等公共場所使用。合谷穴是止痛第一穴位,痛經的時候這里按起來會痛。取穴時一手拇指和其它四指並攏,在大拇指和食指掌背部肌肉隆起的部位(輕按時會有痛感)。按摩時用另一手的拇指點按20下,左右手共40下,以感覺酸痛能難受為度。注意體質差者刺激不宜強,孕婦不宜按摩。
3、小腿部的三陰交是緩解痛經的常用穴位。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在足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左右各一。有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安神助眠等保健功效。經本人臨床實踐,對緩解痛經效果比較明顯。取穴時用並攏的四指沿腿在足內踝向上量取,以用手可摸到一個痛點為宜。一般按壓3—5分鍾疼痛就會緩解。
4、小腿部的地機穴也是緩解痛經的有效穴位。它是足太陰脾經的郄穴,位於陰陵泉穴下3寸,有健脾滲濕、調經止帶的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陰道炎等症。取穴時用並攏的四指沿陰陵泉向下量取,以用手可摸到一個痛點為宜。注意要用拇指尖沿骨頭向內摳才有明顯效果。
5、背部的氣海俞穴和關元俞穴也是緩解痛經的有效穴位。這兩個穴位找起來不太確定。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腰椎部,在其兩邊旁開1.5寸處上下按摩,找到痛點就是。這個需要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完成,但效果明顯,按摩1-2分鍾就有明顯效果。這個部位也適於用來熱敷,效果更加明顯。
按穴位緩解痛經的好處
在很多時候女性遇到痛經時,總是想著靠葯物來解決問題,而甚至是靠服用止痛片來緩解自己的痛苦,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好做法,因為此種做法不僅僅是治標不治本,更是很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危害。
而不少人也很喜歡依賴美食來緩解痛經的痛苦,但若是吃錯東西則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對此相較而下按穴位緩解痛經更加有優勢,因為按穴位緩解痛經幾乎是沒有讓自己的身體食入什麼東西,也不怕其會在身體內產生副作用,加上沒事自己就能按穴位止痛,所以按穴位緩解痛經的好處可以稱是低消費、高效率且沒什麼副作用。
按穴位緩解痛經需注意什麼
雖然按摩穴位很簡單,取得的效果也很好,但其實看似很簡單的穴位按摩也是有很多注意點的,下面我們就來分點談談在按穴位緩解痛經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1、點按穴位時,要注意溫度適宜,以免過涼刺激使疼痛加劇。在過飢、過飽和激烈運動、極度疲勞的狀態下,應先休息,或調節飲食,餐後1小時後再進行自我按摩。
2、按摩治療痛經時,要用拇指指腹分別揉捻穴位,每個穴位按摩5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一般在經前一周開始,月經來潮後停止。
3、點按穴位前指甲要修剪光滑,防止在操作時損傷皮膚而發生疼痛、長短適中,邊緣整齊,不戴戒指,防止在操作時損傷皮膚而發生疼痛、充血、感染等。
4、非經期的時候按摩這幾個穴位可以預防痛經的發生,若結合艾灸對這幾個穴位施治,效果會更好。
5、點按穴位前要適當休息,保持情緒穩定,適量飲溫開水,以利於體內氣血運行通暢。繼發性痛經者應先查明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以葯物及其他治療為主,輔以自我按摩治療。
6、點按穴位時穴位要正確,不可胡亂按壓。
㈤ 痛經的時候有什麼穴位可以止痛
按關元穴
關元穴在肚臍下3寸。將大拇指之外的其餘四指並攏,以中指的中間關節為準的寬度就是3寸。以它為准,肚臍下面四指的地方就是關元穴。關元穴就像是人體的煤氣罐,貯存人體的陽氣。對於女性的月經不調,可以用艾灸的方法來調理,每天一次,每次30分鍾。
按足三里
足三里在人體當中可算是盡人皆知的明星穴。俗話說「常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指的就是這個穴。對於女性月經期間氣血虧虛引起的倦怠乏力、胃部脹痛不適等,按摩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足三里的定位方法是:小腿前面的骨頭稱為脛骨,又稱刀背骨,以這塊骨頭為中心,用中指往小腿外側量1寸(也就是中指指節的寬度)劃一條垂直線,然後以犢鼻穴為起點,量3寸劃一條橫線,兩條線相交處即是。
按合谷
握拳的時候,將食指和大拇指並起來,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最高點處就是合谷穴。按揉合谷20分鍾,可以緩解偏頭痛、牙痛及身體的酸痛,促進排便。
按三陰交
三陰指的是足部的三條陰經,也就是脾經、腎經、肝經。三陰交穴位於三條陰經的交叉點,所以稱為三陰交。三陰交穴很好找,它就在內踝尖向上3寸的位置。每次按摩10分鍾,每天一次,可以調經止痛。
按太沖
從第一、二腳趾的趾縫向上(腳背方向)量約一橫指的凹陷處,就是太沖穴,也叫「消氣穴」。因為它是肝經的穴位,為了避免月經期間心情煩躁,用手指按揉這個穴位10分鍾,可以疏理肝氣。平時按揉此穴位對於降壓也有幫助。
按命門
命門和我們腹部的神闕穴(也就是肚臍)是前後相對的。所以,我們在找穴的時候,只要以肚臍為水平線圍繞腰部劃一個圓圈,與後背脊柱的交點就是命門穴。平日需特別注意此處的保暖,不要穿低腰褲,以防寒邪侵入體內而加重痛經。
注意:
穴位位置的「寸」,是用讀者的手指作尺子測量的,被稱為「同身寸」。中指中節橈側兩端的紋頭距離為1寸;拇指指關節的寬度也是1寸;將食指到小指四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標准,其寬度為3寸。
網路來源網頁鏈接
㈥ 牙痛按摩哪些穴位能夠止痛
蛀牙、上火、牙髓炎等都會引起牙痛,牙痛發作時往往疼痛難忍,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止痛呢?中醫按摩有很多治病功效,它同樣也可以止牙痛,下面我們來看看中醫按摩止牙痛的方法。
1、 預備式,坐位或站位,全身放鬆,雙眼平視微閉,呼吸調勻,靜息1~2分鍾。
2、指掐合谷穴,用拇指指尖,按於對側合谷穴,其餘四指置於掌心。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壓0.5~l分鍾。功效:疏風解表,活絡鎮痛。
3、掐牙痛穴,用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牙痛穴,適當用力掐0.5~1分鍾。功效:活血止痛,通絡解痙。
4、按揉下關穴,用雙手中指或食指指腹,放於同側面部下關穴,適當用力按揉0.5~l分鍾。功效:疏風清熱,解痙止痛。
5、按壓頰車穴,用雙手拇指指腹,放於同側面部頰車穴,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按壓0.5~l分鍾。功效:解痙止痛,活血消腫。
6、指掐少海穴,用拇指指尖,放在對側少海穴,適當用力掐0.5~1分鍾。功效: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7、按揉風池穴,用雙手拇指指尖,分別放在同側風池穴,其餘四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按揉0.5~l分鍾。功效:祛風散寒,提神醒腦。
8、按揉陽溪穴,用拇指指腹,放在對側陽溪穴,適當用力掐0.5~l分鍾。功效:通腑瀉熱,清熱止痛。
9、推行間穴,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對側行間穴,適當用力上下推動0.5~1分鍾。功效:消腫止痛,通經活絡。
10、揉按面頰部。用雙手掌掌心,分別放在同側面頰部,適當用力揉按0.5~l分鍾,以面頰部發熱為佳。,牙痛按摩哪個穴位可以快速止痛?牙痛按摩合谷穴、下關穴、曲池穴等穴位可以快速止痛,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按摩止痛方法。
㈦ 牙疼,按摩什麼穴位可以快速止疼
牙疼真的是疼起來要人命,一點都不誇張,還會讓我們吃不好睡不好,更別提有心思做事情了,只能忍著才可以,那麼牙疼怎麼辦呢?我們需要找到方法合理有效的治療才可以。
牙疼的時候很多人會依賴偏方,但是其實偏方的效果並沒有中醫按摩的效果好,很多人並不知道中醫按摩能解決牙疼的問題,我們需要格外的注意。
牙疼怎麼辦
一、牙痛按摩手部穴位止痛
牙痛時我們可以按摩手部4個反射區,就能夠快速止牙痛。第一個是在大拇指根部位置的口腔反射區。第二個是食指指甲根部的那個位置。第三個和第四個是位於中指根部兩側的兩個點。
按摩方法
1、左手虎口打開,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按住虎口位中央(合谷穴),然後適當用力刺激該穴位。接著換另一手。
2、用大拇指指尖按住食指指甲處。
3、利用大拇指指尖,對中指指根處兩側位置進行按壓。
按摩手部的穴位真的很簡單的方法,如果這個方法掌握的好效果是很不錯的。如果我們能找准穴位,一定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這個我們不需要擔心。
二、上齒痛 按迎香穴
如果上齒牙痛,則應指壓「迎香」穴道。「迎香」穴位於鼻翼旁1厘米左右兩處,只手壓就會有疼痛感。此穴位不僅對防止上齒牙痛有效,連鼻子不通也有效。另外,上齒痛還可以按摩人中、下關、足三里、內庭穴。
三、下齒痛按曲池穴
如果下齒牙痛,則左右手指相互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橈骨延伸,尋找一壓就有痛感之處。另外,下齒痛還可以按摩手三里、曲池穴。
這些穴位指壓時,都應一邊吐氣一邊按壓10秒鍾之久。如此反復20次,上下齒的疼痛會立即減輕,治療下齒牙痛的指壓穴道法,置於上方的拇指可以左右相互更換。
四、下關穴
下關穴是人體一個特效穴,是很多種疾病的「剋星」,尤其適於牙痛。當你牙痛發作不可忍耐時,按揉下關穴就可以立見功效,而且操作十分簡單。
下關穴屬於胃經在面部的經穴,有消腫止痛、益氣聰耳、通關利竅的功效。取穴時需要我們合上嘴,由耳屏向前遁摸有一塊高骨,其下面有一處凹陷,即是下關穴。當你用力按揉時,這里立刻會產生酸脹感,如果力量再大一些,你會感覺到半邊臉都隨之麻木了。按揉時力度要由輕逐漸加重,施壓10分鍾左右,牙痛症狀就會減輕。
五、按壓頰車穴
位於耳下、下頜角處,咬牙是咬肌隆起的地方。用雙手拇指指腹,放於同側面部頰車穴,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按壓0.5~l分鍾。功效:解痙止痛,活血消腫。
㈧ 痛經需要按摩什麼穴位才能止痛!
痛可以按摩3個穴位止痛,1、合谷穴也叫虎口穴,在大拇指根部位置,痛經多按這個穴位有止痛作用。經常痛經可用芙神花在晚上敷小腹上,然後配合腳上的血海穴有根冶作用。
2、太沖穴位,在腳上大拇指根部,太沖穴和合谷穴有關聯作用,可以坐沙發上上下穴位同時按摩會更好
㈨ 按哪個什穴位可以緩解偏頭痛
當休息不好或者是壓力緊張時,偏頭痛就會來找你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著深刻體會,這時候我們一般都喜歡按摩下頭部的穴位來止痛,那麼偏頭痛按摩那個穴位可以止頭痛呢?
按摩阿是穴。首先偏頭痛,肯定有痛點,這個痛點在中醫上講叫做阿是穴,沒有固定的穴位,疼痛點即是穴位所在。將雙手的十個指尖,放在頭部最痛的地方也是阿是穴,像梳頭那樣進行飛快的按摩,每次梳摩100個次左右,每天三次,早、中、晚各做1次,即可達到止痛得出目的。
揉太陽穴。每天早晨醒來後和晚上臨睡前,用雙手中指或者食指按著太陽穴揉動,順著揉10圈,再倒著揉10圈,如此反復,接連數日,偏頭痛可大大的減輕症狀。
按合谷穴。合谷穴又叫虎口穴。偏頭痛發作時,可將雙手浸沒於熱水之中堅持浸泡半個小時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擴張,腦部血液相應減少,這時按合谷穴,左右手交替進行,從而使偏頭痛逐漸減輕。
捏印堂穴。位於眉心處,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反復捏揉。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取雙耳交線中點處。用手掌輕輕叩擊,有通經活絡之效,緩解頭部脹痛很是有效果。
陽白穴。位於瞳孔正上方,眉骨上一寸。按壓陽白,清頭明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偏頭痛。
神庭穴。位於發際線正中向上0.5寸微微凹陷處,長按神庭可以調節神經系統,有效緩解頭痛,可以提神醒腦對治療偏頭痛有一定得效果。
對於有偏頭痛的患者,平時一定要心態放鬆,經常按摩以上穴位,相信不久,令你頭痛的疾病一定會有所緩解,對於較為嚴重的患者,建議同時使用葯物治療。穴位按摩可以作為輔助治療,但不建議只使用穴位按摩而不進行葯物治療。
摘自《快速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