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紅寶書中醫葯簡單方法

紅寶書中醫葯簡單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0 15:21:17

『壹』 大家覺得(張博士醫考紅寶書)怎麼

大家都用,看來不錯的。

『貳』 人們在哪可以學習中醫養生知識

你可以買點《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紅寶書》、《中醫藍寶書》,《方劑學》,《湯頭歌》等相關書籍看看,了解一下中醫。針對喜歡中醫、熱愛中醫的人,或者是因病逼迫去學習中醫的人,只要不是打算當醫生,只想學習中醫以養生保健或者自救,或者給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解決痛苦,建議還是先從四大經典學習,以自學為主。

學醫救人,想要學習專業的中醫知識還是去中醫學院,畢竟可以從基礎學習,一步步加深學問,以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如果是僅是興趣,愛好,那就找一個中醫培訓班,或者給老中醫做學徒,也可以。

『叄』 中國三十大緊缺葯材

中國緊缺葯材有很多,如黨參、黃芩、黃精、重樓、遠志等,如下:

1、黨參

黨參是生活中的常見植物葯材,它來源於植物黨參是這種植物的乾燥根,黨參不單能治療人類的多種常見病,還能當養生食材供人們食用,黨參是所有中葯材中效果較好的存在。2018我國黨參需求量達到5.22萬噸,而年產量大約卻只在2萬噸-2.1萬噸。

2、黃芩

黃芩別名山茶根又叫土金茶根,原產地是在東北地區。黃芩的葯用價值主要集中在它的根部,2015年黃芩「爛市」的影響,已將黃芩推向緊缺葯材的一方。2015年產量約2.1萬噸上下,2016年下降到1.6萬噸左右,2017年下降到9000噸左右。黃芩目前的年需求量應在1.85~2.2萬噸之間。

8、豬苓

豬苓為多年生真菌,具喜冷涼、陰郁、濕潤,怕乾旱的特性。在我國分布極其廣泛,而且已有2000多年的葯用歷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豬苓作為一種中葯材,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因糖尿病人群增多、癌症病人增多,促使其需求量逐年增多,豬苓年需2000-3000噸左右,貨源主要來自野生,野生豬苓產量大約400-600噸。

9、柴胡

柴胡又稱山菜、茹草,是一種傘形科植物柴胡的乾燥根。我國每年對柴胡市場需求在500噸左右,產量卻不及400噸,所以現在急需增產來滿足市場,柴胡吃多了會導致身體倦怠、白天愛打嗜睡、反應能力下降、工作效率會降低、嚴重影響食慾等不良現象,因此,一定要適量的服用柴胡。

10、紫蘇

紫蘇,相信很多愛吃炒螺的朋友們都了解,炒田螺的時候加點紫蘇葉子下去,不但可以去腥還可以增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搭配食材,紫蘇也是我們常見的中葯材,我國中葯材市場及食品市場年需紫蘇約120噸左右,但我國產量只有60噸上下。

(3)紅寶書中醫葯簡單方法擴展閱讀

屬於短缺葯品

目前,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抗生素、生化葯品、放射性葯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葯品等都屬於短缺葯品范疇。

一般認為成本高、利潤低、生產廠家少是「救命葯」短缺的直接原因。

『肆』 關於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寶藏,很多優秀的老中醫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了中醫養生的真諦。那麼,你知道中醫崇尚的養生 方法 有哪些嗎?下面是我帶來關於中醫養生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養生方法1. 規律作息

生活簡單、作息規律,是五位國寶中醫奉行多年不渝的養生圭臬。

清晨5點半或6點起床運動,然後看診、閱讀、寫字,晚上11點以前一定會就寢。

每天寫書打電腦,88歲的中醫師易權衡以「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適當運動」的三八原則,維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時鍾被打亂,影響健康甚鉅。新近日本的動物研究發現,生理時鍾錯亂,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引發多種疾病,甚至讓血壓飆升,嚴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國寶中醫們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因為睡眠是補氣養生根本。

《黃帝內經》提到:「人卧則血歸於肝。」以中醫觀點來看,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中醫的肝膽系統,此時身體獲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復肝功能、恢復體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齡中醫師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或者耗費腦力的事情,睡不著不用勉強,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來,慢慢將呼吸下沉,靜坐10分鍾放空腦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覺。

或者可准備一盆溫熱水泡腳,易權衡醫師說,「腳溫熱較好睡,」利用泡腳或按壓摩擦腳底中間的湧泉穴,腳丫子暖了,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中醫養生方法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濃濃的龍井綠茶,是百歲中醫師姜通喚醒身心的良方。「是那種苦到臉會變色的茶,」負責照顧父親飲食的姜家女兒笑說。但近幾年因飲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較淡的龍井茶,怕傷到腸胃。

「來,來喝茶,」易權衡醫師喜歡喝茶,采訪當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著巴掌大的不銹鋼壺走來走去,一遍遍專注地沖茶、倒茶,無論是訪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熱呼呼的茶,格外溫暖。

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對健康的功效早為人所知。以中醫觀點,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熱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適合長期用腦用眼的人,前市立中醫醫院營養師許雲卿提到。

但要特別注意:

◎ 沖泡水溫80℃:水溫太高會破壞綠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沖泡後要把葉子撈出來,茶葉不可在水裡泡超過8小時,以免產生大量單寧酸,損傷胃壁。

◎ 飯後不要喝濃茶:茶葉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後,會讓腸胃蠕動變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經衰弱、產婦、失眠或胃潰瘍的人不建議飲用。

中醫養生方法3. 書寫

寫書法、 日記 或做詩詞繪畫,則能抒發心情,維持內心平靜。

美國的研究發現,寫日記能夠紓緩內心痛苦,加強體內免疫系統,改善身體狀況,甚至可預防或緩解憂鬱症。 性格淡薄寧靜的中醫師馬光亞,有「從容老人」封號,他認為養生首重心情放寬,不要急、慢慢來,練毛筆字正是鍛煉心性的好方法。

馬光亞年幼時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筆字書寫,受到兄長贊美後啟發興趣,從此愛上書法藝術,不但用毛筆抄寫醫書葯方,也把平日所見所聞、以詩詞方式記錄下來。後來他也愛用毛筆畫畫,無論是家鄉田園、竹子、花鳥或鴿子,都有樸拙的趣味。

愛妻情深的中醫師巫水生,則習慣用毛筆寫日記,30年從未間斷,迄今將近200本。

年輕時中醫啟蒙老師薛位珍讓巫水生學寫毛筆字,一方面是讓他靜下心來,二來則是訓練他把脈時的手腕穩定度。

有趣的是,寫日記的好習慣,也幫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糾紛。有次巫水生碰上別人借他土地不還鬧上法院,幸好他有寫日記習慣,借土地的過程也詳細記載在日記里,當他出示日記給法官看時,法官一度懷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記,才讓法官相信不是編造,最後平安化解這場官司。

中醫養生方法4. 睡午覺

利用午睡鬆弛一下恢復體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濃濃的八字眉、看來有點嚴肅的中醫師巫水生,年過七旬卻能每天從早上10點看診到晚上8點,他的好體力,讓許多年輕醫師自嘆不如。原來他午餐吃得簡單,吃完一碗麥片後必定中場喊卡,休息小睡一會,補充下半場元氣。

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不超過半小時,才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狀況。

中醫養生方法5. 靜心

信仰,是支持國寶中醫的靜心力量。美國針對100位百歲人瑞所做的調查發現,信仰是超越飲食和運動的長壽原因。

走進馬光亞醫師家裡,廳堂中央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觀世音圖,是他心緒平靜的依靠。馬光亞生前信奉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每日虔誠念經拜拜,「神明有幫助我,」他曾這樣告訴女兒說。

巫水生是虔誠__,每個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禮拜,行醫遇上困惑、內心不安時,他總會合掌禱告。說也奇怪,有時禱告完後心情豁然開朗,自然會發現合適患者的葯方。

中醫養生方法6. 菜多肉少

國寶中醫們飲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則。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現兩道青菜搭配一小塊豬肉、雞肉或蒸魚,「一碗白飯吃完就算了,」飲食適量,白飯配菜,是易權衡醫師維持體態均衡的原因。他舉出歷代養生醫家主張素食多蔬,而現代醫學也證明,蔬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纖維質,多吃對身體有益。

巫水生醫師因家族遺傳血壓偏高,所以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點,必定補充一杯現打綜合蔬果汁。只有到外頭餐廳用餐時,他才會「破例」吃點肉,「但經常一個月還吃不到一次,」他說。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醫里偏涼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飲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會做菜的董延齡,因年輕時歷經戰亂逃難,受過飢荒所苦,腸胃功能較差,因此多選擇平或溫性的葉菜類及豆類,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並自己腌漬香椿醬,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對胃不好的人有幫助。

中醫養生方法7. 和緩運動+按摩

打一套八段錦就能讓全身細胞活躍起來;按摩則可讓筋絡暢通,加強氣血流動。

「你看我這把年紀了,還有肌肉喔,」76歲的中醫師董延齡自豪地捲起袖子,露出結實的二頭肌,這是他持續運動50年的成果。他結合各家養生功法,自創「延齡操」,每天拍打轉動全身筋骨關節;此外,他並搭配按摩小腿經絡,促進下肢循環,他深信「變老,從腳開始。」除了鬆弛全身筋肉關節,並可加上按摩筋絡,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臟腑功能。

92高齡辭世的馬光亞教授,生前沒有任何慢性病,他視力極佳,可看到月歷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氣色紅潤,一點都不顯老。他自述保持年輕的秘訣是,每天做穴道按摩。早上起床後先將手心搓熱按摩全臉,按摩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會按壓腳底中間的湧泉穴,有滋補腎經的青春功效。

中醫養生方法8. 好學不倦

多樣化興趣,讓國寶中醫保持頭腦靈活、心情開朗,每天生活充實、新鮮而有趣。研究也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可讓人變得更聰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手不釋卷,是每位國寶中醫師的習慣。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具有西醫資格,他精通英、日語,每日除閱讀國內報章雜志外,也翻閱國外期刊資訊,隨時更新醫療資訊。

平時他最愛窩在西門町老咖啡店裡的一角,喝咖啡、寫稿、閱讀,享受沒人打擾的悠閑午後。「啊,那家 蛋糕 是自己做的,特別好吃,」提到愛吃的甜食,姜通還會露出孩子般開心而滿足的笑容。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姜通的另一興趣是跳舞,而且持續到八十多歲還在跳,他年過百歲仍腳步輕盈、動作敏捷優雅,不是沒有原因。他從大學時代開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後來也拉太太一塊去跳,夫妻倆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樂趣。

一席長袍執筆揮毫,儒雅斯文的馬光亞教授,私底下則喜歡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無論國台語歌都認真學唱,也唱得有模有樣。女兒馬育台回憶說,父親的拿手歌曲是「采檳榔」,在告別式上他們還特別播放一段父親的歌聲,讓眾人懷念不已。

持續活動、好學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國寶中醫為養生做了最好的註解。

中醫養生方法相關 文章 :

1.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2. 中醫二十四小時養生方法是怎樣

3. 中醫養生的方法

4. 中醫養生保健的5種方法

5. 常見的中醫養生方法

6. 中醫話養生


『伍』 學習中醫基礎理論,請問中醫老師或哪位學習過的同學,這個要全背嗎請指點,謝謝了!想自學中醫。

學習中醫,背記是比較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背記,而是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理解是第一位的,就像我們學習政治一樣,如果理解了,基本上記得大意就行,沒什麼背的。學習中醫,要去領悟自然道理,比如說,陰陽和五行,氣血,這要從自然當中才能體悟,書籍以古書為主,因為現代的中醫書,都不如古書全面真實。中葯上,就講性味和歸經,這個如果理解了,可以自行運用,畢竟,那些古人學習中醫,是沒有人教的,自悟的。葯的性味與治病有關系,而葯的性味,是靠人的感覺去分辨的,要去常常體會分辨它們。比如說,身體里寒氣多餘,就要用辛溫發散的葯,像生薑、紫蘇。身體里陽氣缺損,就要用補的葯,比如黨參、黃芪。但是,陽氣也需要陰氣,比如說,腎裡面的精液要充足,這樣,腎火才能藏得住,腎火好比爐火,腎精或腎水,好比爐火上的水壺,水壺里的水要充足,才能被下面的火蒸騰到上面,如果不充足,就會出現干燒的情況。總之,中醫是物理醫學。假如你有興趣,我可以教你一點這些理論,讓你充分地理解它,這些理解,是任何書籍中都沒有的,而且也簡單,不像常人理解的那麼難懂。說白了,就是物理知識。

『陸』 學習中醫的方法

一、堅持終身學習——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知識 年輕中醫在校讀了很多書,畢業之後走上工作崗位,要把學校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讀書,仍然需要繼續學習。

1.學好基礎理論:縱觀歷代名醫的形成,都是在學好中醫基礎理論之後,通過拜師學習而成名的。因此,畢業之後,要重溫教科書,包括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臨床各科知識和現代化科學及西醫學有關知識。

2.學好經典著作:古代的經典著作是醫學發展的源頭和基石,是中醫學知識寶庫的核心內容。因此,學中醫,精讀經典尤為重要。《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神農本草經》等經典著作,是古代醫家的智慧結晶,也是從醫者必讀的典籍。由於這些著作文簡理奧,只有反復閱讀,才可能理解透徹,掌握其要義,才可能從「心悟」到臨床有所得。同時,對後世歷代名著也要進行泛覽,在其泛讀的基礎上,可擇其優而從之。

3.學好哲學:哲學是各門學科的思辨基礎。中醫葯學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哲學內涵。如中醫基礎中的「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理論,中醫認識疾病的「司外揣內」、「比類取象」、「由臆達語(心悟)」法,中醫診斷疾病的「四診合參」法,中醫治療疾病的「辨證論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學內涵。這種思維方式作為說理工具,已經融化在中醫學理論中。正因為如此,才有 「沒有中國古代哲學就沒有中醫葯學」的說法。所以,一代名醫朱良春講,「繼承中醫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是造就一代名醫的鑰匙」。

4.學習中醫醫案:歷代名中醫的醫案,是老前輩畢生從醫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如《名醫醫案》、《臨證指南醫案》等,思路獨特,療效卓越,各有特色。學習這些經驗對年輕中醫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臨床上,只有精讀名醫醫案,才可能揣摩到歷代名家的臨床技巧。

5.向病人學習:病人是醫師實踐的對象。病人對疾病的感受、對症狀的演變、對治療效果的感覺、對毒副作用的體會等,都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手資料。所以,每一位中醫師都要關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實踐活動中得出新體會,解決新問題。帶著臨床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再去讀書,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獲,成長更快。

6.學習邊緣學科知識:包括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兩個方面。如中醫史學、中醫心理學、社會醫學、行為醫學、心身醫學、環境醫學、中西醫比較學、醫學方法學、醫學哲學、醫學文化學、醫學生態學、計算機、醫學統計學等。泛覽以上知識,可以拓寬醫者的視野,激活醫者的思路。可以在不同學科之間互吸所長,互補所短。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理論與技能或滲透、或交叉、或融合,這些方法是年輕中醫創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識:年輕中醫除了不斷積累知識外,還應不斷地更新知識。更新知識的方法有三種:一是看最新出版的專著,因為圖書是系統、全面、成熟的知識;二是讀原始論文期刊、核心期刊,因為科技期刊是新知識的來源;三是要參加學術會議,因為參加學術會議和閱讀會議資料是走向學科前沿的重要途徑。

8.學習如何利用醫學參考資料:醫學參考資源有詞典、術語、網路全書、年鑒、國內外醫學文獻、會議文獻等。可以通過計算機檢索,從浩瀚的文獻中獲取有用的東西,了解需要的專業知識,解決工作中的各種難題。

9.學習醫學文獻的寫作和作學術報告的技巧:學習醫學文獻的寫作利於寫出優秀的科技論文,學習作學術報告的技巧利於進行學術講座和科普宣傳,利於帶徒和講課。因為,吸收知識是為了創造知識,學術交流是吸收知識和創造知識的紐帶。一個年輕醫生只有掌握了學術交流的方法,才能進入醫學知識的大循環。總之,作為一名中醫,在當今知識社會里必須持之以恆地終身學習。只有把學習和積累知識的過程擴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學習中創造,在擴展中加深。

二、堅持終身實踐——練就扎實的基本技能,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 醫學生大學畢業之後進入社會,成長為一名獨立工作的醫生,要有一個實踐的過程。這一成長過程就是提高實踐工作能力的過程,成為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1.拜名師:中醫學自古以來,多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授。因為,中醫學的許多實踐技能不是全然規范化可以照本宣讀的「技術」,而是高度個體化、靈活性很強的「技藝」。因為,中醫學的思維方法是直覺體悟、取象比類,如果沒有大量的實踐經驗,這種思維方式就無法進行。所以,師承是年輕中醫師成長過程最重要的一環。首先要找名師。我們要謙虛請教,勤奮學習,堅持臨證抄方,有疑必問,有聞必錄,認真分析體悟老師的辨證思路和用葯特色,往往能舉一反三,得到真傳。湖南省岳陽市中醫院的尚品潔醫師說得好,年輕中醫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虛心向本地區、本單位威望高的老中醫學習臨床經驗,哪怕是一技之長也好,積少成多,終成大器。拜名師不一定只拜一位名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拜名師是我們成才的一種理想選擇。因為多拜名師,可多有收獲,可多得真傳。清代名醫葉天士先後拜師達十七人之多,現代名醫陳可冀院士,先後拜冉雪峰、趙錫武、岳美中等名家為師。當然,拜師要與自己所學專業方向一致。縱觀歷史,不論是古代名醫,還是現代名醫,只有多拜名師,方可能匯各家之長,才可能成為中醫大家。

2.接受正規的住院醫師培養:醫學生畢業之後,最好能在一個正規的教學醫院接受幾年有計劃的住院醫師培養,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從事醫療實踐。一般而言,正規的教學醫院,有豐富的圖書資料,有較為先進的設備,更主要的是有一套比較完善的以中醫葯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和經驗。在這樣的環境里鍛煉幾年,實踐幾年,肯定能在實踐中強化中醫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就能基本掌握臨床診療程序和技術操作方法,就能學習一套處理常見病、多發病的經驗,就能在觀察、思考、推理、判斷方面養成嚴謹求實的作風,就能使自己逐漸成熟,盡快步入成才的道路。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純中醫只可坐門診,不能管住院病人的弊端。

3.接受專科專病培訓,進行專科專病研究:名醫的最重要的指標是臨床療效,但臨床療效必須體現在治療某一種或某一類疾病的獨特經驗上。所以,選擇好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接受專科專病培訓,終身堅持專項或專病的研究和實踐,是成為中醫大家的必經之路。接受專科專病培訓,可以到國家中醫研究院或省級中醫醫院的國家重點專科進行培訓或進修,選擇的醫院在本專業領域內一定要有權威,治療上一定要有優勢與特色。總之,一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能來自實踐,必須把實踐放在第一位,離開了實踐,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更不能掌握知識為自己所用。
.

『柒』 中醫葯治病的方法是我國的傳統醫學,也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你還了解哪些關於中醫葯的研究成果

中醫葯科學研究取得較大的成績,有些成果,如針刺鎮痛機理、骨折治療、急腹症治療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近年來,更重視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例如,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究中葯或方劑的作用機制,用血液流變學方法研究瘀血和活血化瘀,用放射性核素研究經絡,等等。有關腎虛、脾虛的研究,活血化瘀、扶正培本、通里攻下、清熱解毒等治則的研究,舌診和脈診的研究等方面,均已取得成果。在經絡研究方面肯定了經絡感傳現象的存在,總結出感傳規律,針刺鎮痛得到了有力的科學論證。在中葯葯理學、中葯化學研究方面,已對150餘種常用中葯進行研究,從中分離出活性單體500餘種,發現一批活性強的新結構成分,如青蒿素、棉酚、鶴草酚、靛玉紅、丹參酮、聯苯雙脂等。其中,從中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抗瘧葯物史上繼喹啉類葯物後的一項重大突破,它對抗喹啉型瘧疾、腦型瘧疾的治療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閱讀全文

與紅寶書中醫葯簡單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賬齡分析壞賬准備的計提方法 瀏覽:357
練習跳舞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355
蜜瘦使用方法 瀏覽:803
打孔的計算方法 瀏覽:162
反光粉使用方法 瀏覽:176
nvme安裝方法 瀏覽:683
生活中百分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538
598x21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676
供求分析方法 瀏覽:2
微信麥克風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10
如何把發際線拉低的健康方法 瀏覽:421
怎麼去紅棗核最快方法 瀏覽:913
兒童帶滑輪學習桌安裝方法 瀏覽:320
理財利息計算方法 瀏覽:66
現場審核常用方法 瀏覽:333
外科學治療方法 瀏覽:788
合歡樹的種植方法 瀏覽:846
情感保鮮方法有哪些 瀏覽:70
波紋管管件安裝方法 瀏覽:679
紅果參蜘蛛果的食用方法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