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化學里轉移電子數的問題
這個可以按單個方程算,也可以按總反應方程算。
這樣,陰陽兩極反應轉移電子就一致了。
Ⅱ 怎麼看轉移的電子數是多少
先找出化合價有變化的原子。化合價有升也有降。KClO3中的Cl原子降了6。HCl中的Cl原子升了6。所以轉移的電子數是6e-。
轉移電子數=還原劑失電子數=氧化劑得電子數
舉例說明:
2Al+6HCl====2AlCl3+3H2
比如這個反應,轉移電子數=鋁失電子數=H+得電子數
鋁失電子數:一個鋁原子失去三個電子變成鋁離子,兩個鋁原子失去六個電子變成兩個 鋁離子,鋁失電子數=6
H+得電子數: 兩個氫離子得到2個電子變成一個氫氣分子,六個氫離子得到6個電子變成3個氫氣分子,H+得電子數=6
(2)轉移電子數目問題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離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之和)-所帶電荷數)
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目是2n^2(n為電子層序數)。最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目不超過32個。
核外電子總是盡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然後再由里向外,排滿了L層才排M層。
物質的某些性質是由其微觀結構決定的(「四決定」):
1.最外層的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如: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達到穩定結構,其化學性質穩定,金屬和非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沒有達到穩定結構,故它們的化學性質活潑。
2.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最高正價或最低負價。如硫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其最高正價為+6,最低負價為-2。
3.核內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如質子數為13的元素為鋁元素。
4.中子數影響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如鈉的質子數為11,中子數為12,則鈉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
Ⅲ 怎麼算轉移的電子數目
轉移電子總數=失電子總數=得電子總數。在計算轉移電子總數時,只需要計算得電子總數(或失電子總數)即可。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還原劑失去的電子被氧化劑得到,所以失去電子總數等於得到電子總數,而這一過程中,轉移的電子為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或被氧化劑得到的電子)。
Cl→Cl—得到一個電子,化合價降低;Mg→Mg2+,失去2個電子,化合價升高。所以元素的化合價變化值即為一個微粒得到或失去的電子數。
(3)轉移電子數目問題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轉移的分類
1、內層電子轉移
在內層電子轉移過程中,參與氧化還原的原子是以共價鍵相鍵結,產生的橋接配體可能是永久性的,這時的電子轉移則是分子內電子轉移(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然而大部分的共價鍵是短暫存在的,在電子轉移前形成,在電子轉移後斷裂,這時則稱為分子間的電子轉移。像[CoCl(NH3)5]2+被[Cr(H2O)6]2+還原的例子就是內層電子轉移,其中有過渡性的橋接中間產物,橋接配體為氯離子,連接要氧化及還原的原子。
2、外層電子轉移
外層電子轉移機制可發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學物質間,差別在於氧化態的不同。相同化學物質間的例子又稱為自交換。
Ⅳ 轉移電子個數計算方法,詳細一點
電子轉移的計算方法;例如,Cl2+NaOH=NaCI+NaClO+H2O.
首先,你要知道什麼失電子,什麼得電子。電子的轉移要看生成物的價態。比如以Cl2為例,Cl2的價態是零,。生成了NaCl之後Cl價態就變為負一價的。得一個電子。價態降低。NaClO中的Cl變為正一價的。失去一個電子。價態升高。
陽失正,陰得負。
Ⅳ 化學中的轉移電子數怎麼求啊(方法)
恩我們由簡到易。首先存在轉移電子,一定存在同種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必然是氧化還原反應。而某1mol元素化合價的變化量即是1mol該元素的電子轉移數目。我們舉幾個例子。
1.Zn+2HCl=ZnCl2+H2
該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中的置換反應。反應中每1molZn化合價從0上升為+2,失去2mol電子給2molHCl中得+1價的氫,將其還原為氫氣,即電子轉移為2mol。
2.2H2+O2=2H2O
該反應為典型的化合反應,也是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H的化合價從0上升為+1,而O從0下降為-2。所以在方程式裡面就是每2molH2失去4mol電子轉移給O2,即電子轉移數目為4mol。
3.Fe+2FeCl3=3FeCl2
該反應為同種元素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每1molFe單質由0價失去2mol電子變為+2價,而有2molFe3+分別得到1mol電子使得其化合價同樣變為+2價。故電子轉移為2mol
4.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該反應為典型的氧化還原反應。其中Cu完全參與氧化還原,而HNO3隻有一部分參與氧化還原。可以看成硝酸先將Cu氧化為CuO,然後再同HNO3進行復分解反應。該反應從硝酸看比較繁,而且只有一種還原劑Cu,所以Cu失去的電子數一定就是轉移電子數,即是3molCu都升高2價失去2mol電子,即是6mol。
碰到更難的可以追問我。
Ⅵ 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數目怎樣確定啊
所謂的電子轉移數目的確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單獨看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總數或者降低的總數。反正二者相等,選擇簡單的情況來判斷,如下面的分析 KCIO3+6HCI====KCI+3CI2+H2O。這個反應首先要明確化合價怎麼變化的,同一種元素化合價從高低兩端向中間變化時,互不交叉,最多變化到一個價態,因此,這里 Cl從+5變到0 。總共只有1個Cl這么變化,因此轉移電子數是 5 ,你要是從升高角度看,也是如此,Cl從-1升高到0.有5個Cl這樣變化的(注意有一個-1價的Cl沒變化哦)6NO+4NH3===5N2(箭頭)+6H2O 轉移電子數是 12 ,,自己分析試試看哦
Ⅶ 高一化學。關於轉移電子數目的問題
電子轉移的多少要看化合價的變化:
例題中,反應物中C是0價,反應後C是+2價,且所有C的化合價都變為+2價,
所以C電子轉移數=2(改變的化合價)×6(C前面的計量數)=12;
同理,反應物中的N化合價為0價,生成物中N的化合價為-3價,
N電子轉移數=3乘4=12
每個化學方程式轉移數目都相同,這是肯定的。
Ⅷ 怎麼計算電子轉移的數目
轉移電子數=還原劑失電子數=氧化劑得電子數
2Al+6HCl====2AlCl3+3H2
比如這個反應,轉移電子數=鋁失電子數=H+得電子數
鋁失電子數:一個鋁原子失去三個電子變成鋁離子,兩個鋁原子失去六個電子變成兩個 鋁離子,鋁失電子數=6
H+得電子數: 兩個氫離子得到2個電子變成一個氫氣分子,六個氫離子得到6個電子變成3個氫氣分子,H+得電子數=6
物質的基本構成單位——原子是由電子、中子和質子三者共同組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原子對外不顯電性。相對於中子和質子組成的原子核,電子的質量極小。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的1840倍。
當電子脫離原子核束縛在其它原子中自由移動時,其產生的凈流動現象稱為電流。
各種原子束縛電子能力不一樣,於是就由於失去電子而變成正離子,得到電子而變成負離子。
(8)轉移電子數目問題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排布規律
1、電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遠、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電子層上分層排布。
2、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
3、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第一層不超過2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4、電子一般總是盡先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即先排第一層,當第一層排滿後,再排第二層,第二層排滿後,再排第三層。
電子雲是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的某區域內出現,好像帶負電荷的雲籠罩在原子核的周圍,人們形象地稱它為「電子雲」。
電子的質量出現在亞原子領域的許多基本法則里,但是由於粒子的質量極小,直接測量非常困難。一個物理學家小組克服了這些挑戰,得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電子質量測量結果。
將一個電子束縛在中空的碳原子核中,並將該合成原子放入了名為彭寧離子阱的均勻電磁場中。在彭寧離子阱中,該原子開始出現穩定頻率的振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