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失溫症的症狀是什麼人體失溫會發生什麼
失溫這一個詞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特別的陌生。在今年的5月份,甘肅的一場馬拉松比賽當中,就因為極端的天氣導致氣溫驟降,使得21名選手失溫,失聯,不幸遇難死亡。因此失溫這個情況是特別危險的,那麼失溫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失溫的情況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因為體溫急劇下降,會導致身體內的血管急劇收縮,最開始是四肢上的血管出現嚴重的收縮,會導致流向身體內的血液減少,導致心跳減慢,血壓急劇下降,從而出現心律失常。並且嚴重的心律失常還會導致心跳停止的情況。
並且長期處於低溫環境,還容易引發人體的內觀出現衰竭,還會損傷我們的呼吸系統。因此在冬季,我們一定要注意保暖,當出現意識模糊,身體有疼痛的感覺時,一定要尋找一個比較溫暖的地方進行保暖,停止劇烈的運動,同時要攝入高熱量的碳水化合物。
Ⅱ 什麼是失溫症
5月22日,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賽遭遇極端天氣,21名參賽人員找到時已失去生命體征。
一場馬拉松,21人遇難。讓失溫再次成為話題。什麼是失溫?什麼狀況會導致失溫?又該如何預防呢?
把外界輔助熱源用於四肢而不是主軀乾和頭部,這是錯誤的。有人一摸低溫症患者的四肢,發現冰的不行了,立馬將熱水袋拿去溫暖四肢,其實這樣做會加速讓主軀幹部位的溫暖血液流向四肢,帶走熱量,從而使得核心部位的熱量加速散發;
採用滾燙的輔助熱源,這是不可取的。輔助熱源的最佳溫度是在人體體溫上下,過於滾燙的熱源,會導致患者被燙傷。
Ⅲ 人體失溫有哪些症狀
失溫,一般指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並產生一系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症。失溫的症狀取決於溫度、濕度和風力影響,在人體流汗濕度加大時,再加上風力加大,極容易出現熱量迅速流失,從而造成失溫現象。
失溫,又稱低溫、低體溫。描述當人體核心溫度低於35.0 °C(95.0 °F)時的現象。指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並產生一系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症。這里所謂的人體核心區主要是指大腦和軀干內的心、肺等維持生命的主要器官,這一概念是相對於人體四肢和表層皮膚而言的。
失溫症的症狀取決於溫度,輕度失溫可能造成發抖與意識混濁;中度失溫的發抖症狀消失,但精神錯亂的狀況則會加劇。在重度失溫的情況下,會有反常脫衣現象,也就是患者開始脫去衣物,這也同時增加了心搏停止的風險。
失溫症主要有兩個造成原因,第一個最常見的是暴露在極低溫的環境中,也有可能是處於任何一種會抑制體內產熱機制或增加失溫速度的情況下。這種狀態,多和酒精中毒脫不了關系,但可能在患有低血糖、厭食症、年老與其他不明原因下促使失溫症的產生。體溫調節的恆定機轉理應將身體溫度維持在36.5~37.5 °C(97.7~99.5 °F)間。顫抖、增加自發性運動的頻率以及穿上溫暖的衣物都有助於提高體內溫度。失溫症的診斷主要是依據評估患者當下所處環境中危險因子可能引發的各項病徵,或是藉由量測病人的核心溫度所獲得。
Ⅳ 什麼是人體失溫
人體失溫是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6度,但是如果人的身體在環境的影響下,或者是溫度的變化惡劣情況下。就會讓身體迅速的降低到身體正常的溫度以下。
而這種情況很容易出現休克。人身體失去溫度後就會麻痹。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感覺,就會出現休克或者是危及生命。所以人不可能在惡劣的環境下呆很久。特別是溫度很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一定要預知這種溫度的變化情況。做好提前的准備工作。和我的想法相同,就採納吧!
Ⅳ 你知道什麼是「失溫」嗎我們遇到「失溫」該怎麼辦
馬拉松比賽人員失溫遇險的事件,一直受到廣大人民的關注。而就是因為這個事件,讓人們重視起了日常生活當中的失溫。在平時生活當中失溫遇險,這個事件會很少發生。因為正常人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一般只有戶外旅遊的時候才會有這樣的現象。而失溫主要是因為外界原因,導致自己身體的溫度急劇下降,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要及時的採取措施。
首先如果有人落水而導致的失溫,要及時將他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換上溫暖的衣物。當這個人他沒有失去意識的時候,讓他保持自己的身體停止活動。有條件的情況下,要給這個人喂一些溫熱的糖水。
Ⅵ 遇到失溫情況該如何急救
該病治療主要以防止熱量進一步散失、升高體溫,防治並發症為主,如果患者生命體征消失,需緊急行心肺復甦,直至體溫恢復正常。那麼,遇到失溫情況該如何急救?
1、必須盡快減少體溫的降低,離開風和雨水,更換乾燥的衣服。
2、迅速補充熱量。內部的熱量補充:飲用葡萄糖水溶液、補充熱水;外部的熱源:如擁抱、烤火。
主要病理原因,出現嚴重失溫時,首要症狀是血糖降低,糖是熱量的根源,肝糖原分解不及時,體溫就無法恢復。所以補充葡萄糖可以迅速恢復自身升溫的能力。補充熱水則是通過胃部的溫暖來提高內臟的溫度讓內臟恢復工作,心臟提供供血,肝臟分解肝糖原。
3、切忌揉搓肢體,血循環會把冷血帶回心臟,導致心臟驟停。大風天,10度可能會凍死;大雨天,20度可能會凍死。浸滿汗水的衣服是罪魁禍首,保持身體乾燥是首要問題,其次是適當時機補充能量。避免汗水浸透衣服。
Ⅶ 什麼叫失溫
01 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並產生一些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症。當人體體溫在35℃以下時,就會發生中度甚至更嚴重的失溫,這時必須立即處理,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失溫,又稱低溫、低體溫。描述當人體核心溫度低於35.0 °C(95.0 °F)時的現象。一般指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並產生一系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症。這里所謂的人體核心區主要是指大腦和軀干內的心、肺等維持生命的主要器官,這一概念是相對於人體四肢和表層皮膚而言的。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熱原體,隨時隨地和外界進行熱傳遞作用,其中溫度、濕度和風力影響是導致失溫的最常見因素。當人體體溫在35℃以下時,就會發生中度甚至更嚴重的失溫,這時必須立即處理,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6.5–37.5 °C(97.7–99.5 °F)。低體溫症根據其嚴重程度可分為四期。
第一期 輕度失溫(體溫37°C–35 °C)
體溫降至比正常體溫低1-2 °C(1.8-3.6 °F)。在這一階段,人體會產生顫抖,雙手麻木,無法完成復雜動作。遠端肢體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呼吸快而淺。皮膚上出現“雞皮疙瘩”,嘗試使毛發豎立起來形成隔熱層(人體由於毛發不足,這一反應作用有限,但是在其他物種中作用較大)。病人可能感覺疲勞和腹部疼痛。病人會有溫暖的感覺,但事實上這是低體溫症發展到第二期的信號。一種測試病情向第二期發展程度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觸,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階段。病人可能會有視力困難。
第二期 中度失溫(體溫35°C–33 °C)
體溫降至比正常體溫低2-4°C(3.8-7.6°F)。顫抖更猛烈。肌肉不協調更明顯。行動更遲緩、困難,伴有步伐跌跌撞撞、方向混亂,盡管病人可能保持警覺。淺層血管繼續收縮,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溫度。病人面色蒼白,唇、耳、手指和腳趾可能變藍。
第三期 重度失溫(體溫33°C–30 °C)
體溫降至大約32°C(89.6°F)以下。顫抖通常已停止。語言有困難,思維遲鈍,記憶開始出現問題。通常手已經不能使用,行走經常跌倒。細胞新陳代謝停止。
第四期 死亡階段(體溫30 °C以下)
體溫降至30°C(86.0°F)以下時,暴露的皮膚變藍、漲大,肌肉協調能力幾乎完全喪失,行走幾乎不可能,語無倫次、行動毫無理性(包括可能嘗試鑽進洞里),甚至昏迷。脈搏和呼吸顯著減慢,但是可能發生心率過快(心室性心搏過速和心房纖維性顫動)。主要器官停止工作,宣告臨床死亡。由於細胞活動降低,一段時間之後腦死亡才會發生。
Ⅷ 失溫是怎麼回事失溫有哪些症狀失溫究竟有多危險
甘肅白銀山地舉行馬拉松比賽,因為突發極端天氣,所以局部地域出現凍雨、冰雹、大風等惡劣天氣。面對氣溫突然降低,許多參賽人員身體不適,甚至出現失溫的狀態。後來,失溫扼殺了二十多個生命,它成為嚴重的戶外殺手。目前,戶外愛好者和普通大眾對失溫的了解太少。失溫是意外低溫,屬於醫學上的低溫綜合征。馬拉松選手在比賽時,穿著服裝不足,無法進行保暖。一旦遭遇極寒天氣,身體快速降溫,即使劇烈運動也不能保溫。這樣,身體產生熱量的速度比不上熱量喪失的速度,人身體溫度降低至35度以下,器官出現問題,如果繼續降溫,將會死亡。
三、失溫的可怕
患者失溫之後,體溫降低至35度,甚至降低至32.2度,將出現幻覺、昏迷、心臟停搏。作為戶外運動的巨大風險之一,失溫危害很大。運動者要做好預防措施,比如准備好沖鋒衣、羽絨服、快乾衣、帽子、圍脖、手套、防風面罩等。
Ⅸ 失溫很可怕,遇到失溫時該如何自救
造成21人遇難的甘肅白銀山地越野馬拉松比賽事故,讓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了「失溫」這個詞。那麼,「失溫」究竟是怎麼回事,遇到失溫該怎樣自救或施救?
什麼叫失溫?
簡單說,就是體溫低於正常體溫。我們都知道,37.5度以上,就是發燒,39度不降低體溫人就會昏迷直到死亡。失溫的情況也類似,體溫低於35度,人也會意識喪失乃至昏迷死亡。
主要病理原因,出現嚴重失溫時,首要症狀是血糖降低,糖是熱量的根源,肝糖原分解不及時,體溫就無法恢復。所以補充葡萄糖可以迅速恢復自身升溫的能力。補充熱水則是通過胃部的溫暖來提高內臟的溫度讓內臟恢復工作,心臟提供供血,肝臟分解肝糖原。
3、切忌揉搓肢體,血循環會把冷血帶回心臟,導致心臟驟停。大風天,10度可能會凍死;大雨天,20度可能會凍死。浸滿汗水的衣服是罪魁禍首,保持身體乾燥是首要問題,其次是適當時機補充能量。避免汗水浸透衣服。
Ⅹ 如何預防失溫
低溫症又稱為失溫症。人的正常體溫是37℃,但是如果人體長期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沒有保暖措施,核心體溫就會下降到35℃以下,情況嚴重會導致死亡。
當人體體溫降到32℃的時候,身體會進入「冬眠」的狀態,關閉手臂和腿部的血液流動,急劇降低心跳和呼吸頻率。
人體體溫降到30℃的時候,身體的新陳代謝幾乎停止,出現「冰人」狀態,看似死亡。
造成人體患低溫症主要有兩種情況。
首先是暴露型低溫症。主要發生於戶外活動期間,特別是發生在天氣易變的野外,還有可能是因為旅行者迷路、受傷的情況,在寒冷的環境下沒有適當保溫,造成熱量逐漸散失,又沒有食物供給,就會發生低溫症。
其次是浸泡型低溫症。在所有的天氣狀況下,身體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導致熱量快速喪失。這種低溫症發作速度非常快,因為身體在水中散熱速度是空氣中的25倍。如果水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沒有熱保護裝備,人體在30分鍾後就會喪失自救能力。
低溫症的症狀:包括顫抖、說話含糊不清、舉止奇怪、視力模糊、瞳孔放大、失去方向感和協調性
如何預防失溫?
北京急救中心介紹,在寒冷的濕潤環境下,打底衣要選擇排汗快乾的布料,能迅速帶走皮膚上的水分,外套選擇防風抗寒材質。
保持身體健康,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在寒冷濕潤的環境中,可選擇高熱量的食物。
野外活動前,准備好化學加熱袋和溫度計等物品,以防萬一。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知道自己的極限,避免體力透支。
如果身邊有人患有失溫症,首先應當把患者轉移到溫暖的室內,脫去患者身上的濕衣服,穿上乾燥、厚實的衣服保暖;溫暖人體重要部位,可使用電熱毯、暖水袋等,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直接用體溫為患者取暖。
給患者喝一些溫熱的水,幫助患者提高體溫,但不能喝飲料,尤其不能喝含有酒精的飲品。
在患者體溫升高後,密切注意患者身體狀況,一定要換掉汗濕的衣服和被子,保持身體乾燥。
嚴重的失溫症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心跳停止的情況,這時需要用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並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