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油桂的鑒別方法

油桂的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8 19:54:24

Ⅰ 剝桂皮的工具和方法

從肉桂樹幹上剝下的樹皮,經曬干後,稱為桂皮。桂皮因形狀和品質不同,又可分桂通、桂芯、板桂和油
桂等,這些都是桂皮產品的名稱。肉桂樹剝皮用的工具,各地有些差異,但大同小異,有些地方,每道工序都有專用的工具,在使用過程中
,經常要改換工具,有些地方,把剝刀根據需要設計成特殊形狀,集一刀多用的功能,在采剝過程中,一
把刀就可解決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種刀用鋼製成,刀咀尖,刀口凸出,刀面寬約8.5厘米,長22厘
米,有一木柄,木柄長13厘米,刀連木柄總長為35厘米,正好是「西江桂」生產桂通規定的長度,剝皮時
,先在樹干基部橫向環割一刀,深達木質部,把桂皮橫斷面切斷,用剝刀作尺,向上量35厘米,再橫向環
割一刀,然後在兩刀之間,自上往下縱割一刀,深達木質部,隨即將刀凸口插入縱縫內上下左右掀動,即
可將桂皮剝離,依次按每隔35厘米繞樹干橫向環割一刀,再縱割剝取桂皮,一般「西江桂」平均每株樹可
剝桂皮4-6段。剝下桂皮後放在曬場上曬干,如天氣好,暴曬二天即干,曬干後的桂皮捲成圓筒狀,即為
桂通產品。若選擇規格整齊,質量較好的桂通,剝去外層粗皮,即得桂芯產品。如屬喬林作業,以生產板桂或油桂,則應截取的桂皮長度為43厘米,其剝皮方法同上,剝下的桂皮還需作
不同的加工。加工板桂,從大樹剝下的桂皮中,選厚0.7厘米以上,長43厘米,寬13-15厘米的桂皮,用竹、木棍將桂
皮撐開成塊狀曬至九成干,然後縱橫堆疊,上面加重物壓緊,約一個月後完全乾燥即成。加工油桂,選皮大而厚,含油高於板桂的桂皮加工而成。油桂一般含油在3%以上,其他情況同桂通。

Ⅱ 肉桂和桂皮的區別

區別:

1、厚度不同

肉桂:厚0.2~0.8cm。

桂皮:厚0.1~0.2cm。

2、外觀不同

肉桂:外表麵灰棕色,稍粗糙,有的可見灰白色的斑紋,外層棕色而較粗糙,內層紅棕色而油潤,兩層間有1條黃棕色的線紋。

桂皮:外表面黑棕色至黑褐色,有灰白色花斑、栓皮或魚鱗狀脫落而顯龜紋狀凹斑。外層灰色,內層紅棕色,兩層間有黃棕色射線。

3、內表面不同

肉桂:內表面紅棕色,略平坦,有細縱紋,劃之顯油痕。

桂皮:內表面紅棕色至黑棕色,平坦,有極細縱紋,劃之無油痕。

4、斷面不同

肉桂: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斷面紫紅色。

桂皮: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

5、氣味不同

肉桂:氣香濃烈、味甜微辛辣、嚼之無渣者為佳。

桂皮:氣清香而涼,似樟腦,味微甘辛。以皮薄、香氣濃厚者為佳。

Ⅲ 中葯油桂與肉桂怎麼區別

油桂屬於肉桂的一種,因為含油質比較多而得名。油桂的鑒別方法很簡單,拿指甲一劃,看流出來的樹汁,多的,氣味濃的為佳,顏色紫的更好。

但是肉桂的話就不好說的,有些肉桂根本沒什麼油多的,顏色也有深淺。

淘寶上買的話,根本沒辦法,挑家信譽比較好的,看價格,結合評論買就是了。

Ⅳ 桂皮如何采割 剝桂皮怎麼分桂通和板桂

從肉桂樹幹上剝下的樹皮,經曬干後,稱為桂皮。桂皮因形狀和品質不同,又可分桂通、桂芯、板桂和油
桂等,這些都是桂皮產品的名稱。肉桂樹剝皮用的工具,各地有些差異,但大同小異,有些地方,每道工序都有專用的工具,在使用過程中
,經常要改換工具,有些地方,把剝刀根據需要設計成特殊形狀,集一刀多用的功能,在采剝過程中,一
把刀就可解決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種刀用鋼製成,刀咀尖,刀口凸出,刀面寬約8.5厘米,長22厘
米,有一木柄,木柄長13厘米,刀連木柄總長為35厘米,正好是「西江桂」生產桂通規定的長度,剝皮時
,先在樹干基部橫向環割一刀,深達木質部,把桂皮橫斷面切斷,用剝刀作尺,向上量35厘米,再橫向環
割一刀,然後在兩刀之間,自上往下縱割一刀,深達木質部,隨即將刀凸口插入縱縫內上下左右掀動,即
可將桂皮剝離,依次按每隔35厘米繞樹干橫向環割一刀,再縱割剝取桂皮,一般「西江桂」平均每株樹可
剝桂皮4-6段。剝下桂皮後放在曬場上曬干,如天氣好,暴曬二天即干,曬干後的桂皮捲成圓筒狀,即為
桂通產品。若選擇規格整齊,質量較好的桂通,剝去外層粗皮,即得桂芯產品。如屬喬林作業,以生產板桂或油桂,則應截取的桂皮長度為43厘米,其剝皮方法同上,剝下的桂皮還需作
不同的加工。加工板桂,從大樹剝下的桂皮中,選厚0.7厘米以上,長43厘米,寬13-15厘米的桂皮,用竹、木棍將桂
皮撐開成塊狀曬至九成干,然後縱橫堆疊,上面加重物壓緊,約一個月後完全乾燥即成。加工油桂,選皮大而厚,含油高於板桂的桂皮加工而成。油桂一般含油在3%以上,其他情況同桂通。
【列印

Ⅳ 如何鑒別純桂油

油桂屬於肉桂的一種,因為含油質比較多而得名。油桂的鑒別方法很簡單,拿指甲一劃,看流出來的樹汁,多的,氣味濃的為佳,顏色紫的更好。
但是肉桂的話就不好說的,有些肉桂根本沒什麼油多的,顏色也有深淺。
淘寶上買的話,根本沒辦法,挑家信譽比較好的,看價格,結合評論買就是了。

Ⅵ 中葯油桂與肉桂怎麼區別

油桂與肉桂粉差別

油桂與肉桂粉差別

油桂歸屬於肉桂粉的一種,由於含油量知質比較多而而出名。油桂的識別方法非常簡單,拿手指甲一劃,看流出去道的樹汁,多的,味道濃的為宜,色調紫的更強。肉桂油為淡黃色至棕紅色稠狀液體,運用於日化用品和香料香精製造行業.肉桂油是在我國關鍵出入口的食用香料之一,產銷量逐漸提升,深得外國人親睞.江西省流蘇樹在廣西省合資企業肉桂粉原料林近3平方公里,年產量肉桂精油80噸,徹底考慮中國及國際市場對,肉桂油的要求。

肉桂粉的樹根、葉及「桂花樹」(初結的果)均有明顯的肉桂粉味,在其中以桂花樹最濃,先後為花柄、樹根及葉。枝、葉、果子、花柄可提制桂油,桂油為生成桂酸等關鍵香辛料的原材料,作為化妝品成分,亦供朱古力及煙草調料,葯用價值作矯臭劑、祛風劑、刺激空氣清香劑等,並有防腐蝕功效。

油桂與肉桂粉差別

肉桂粉材料優質,構造細膩,不容易裂開,可製做高端傢具。肉桂樹四季常綠植物,枝幹繁榮昌盛,土壤含水量和枯葉量大,能合理地改進土壤層和涵養水源。除此之外,肉桂樹形美觀大方、長期濃蔭、百果味道芬芳,是一種優質的園林綠化綠化植物。

油桂與肉桂粉差別

油桂主冶脾腎虛;命門穴火畏寒肢冷;腰酸腿軟;陽痿頻繁遺精;小便不暢或頻數;短喘氣促;水腫尿少諸證;命門火衰;火不歸源;戴陽;格陽;及上熱下寒;面赤腳冷;耳鳴頭暈;口角糜破;脾腎虛寒;脘腹冷痛;食減大便糖稀;腎虛腰痛;濕寒痹痛;寒疝疼痛;宮冷不孕症;經痛肝鬱腎虛;生完孩子瘀滯腹痛;陰疽流注;或陰虛內熱癰瘍膿成不潰;或潰後不斂。

Ⅶ 肉桂能代替油桂用嗎

肉桂能代替油桂用。

油桂與肉桂區別

肉桂的種類有很多,油桂屬於肉桂的一種,因為含油質比較多而得名。油桂是從生長期較長的肉桂樹上剝下的皮,含油量較高。油桂的鑒別方法很簡單,拿指甲一劃,看流出來的樹汁,多的,氣味濃的為佳,顏色紫的更好。

油桂要比肉桂厚,如其名油桂的含油量要高於肉桂,所以導致了油桂的香味要濃郁於肉桂。和肉桂不同,油桂並是用於引導前香的,使用它往往是為了在燉煮的烹飪形式下,更好地烘托出脂香,油桂對於草果、白芷這兩種常用於融成脂香的香料來說,它有著不小的增益作用。

Ⅷ 關於坐骨神經的

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域內(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腳的外側面)的疼痛。
檢查:血沉可增快抗"O"類風濕因子可有異常脊柱X線平片腰椎CTMRI等可有相應的改變如為椎管內佔位病變,腰穿CSF檢查蛋白多升高必要時椎管造影明確診斷

本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原因不明,臨床比較少見。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由於鄰近病變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又分為根性和乾性坐骨神經痛,分別指受壓部位是在神經根還是在神經干。根性多見,病因以椎間盤突出最常見,其他病因有椎管內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等;乾性可由骶髂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髖關節炎、臀部外傷、糖尿病等所致。
中醫相關病症:痹證。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大多數是由於坐骨神經行徑途中附近結構病變侵犯了坐骨神經而引起的。常見的有外傷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妊娠後期膨大的子宮壓迫、子宮和附件炎、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恰當,把刺激性的葯物注射至坐骨神經干而引起神經的化學性損傷。少數患者可因脊椎椎管內腫瘤,脊柱、骶骼關節、髖關節的外傷、結核、炎症、腫瘤而引起。以上叫做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另有少數患者找不到明確的原因,往往在受涼後或在潮濕的環境中久居而發病叫做原發性坐骨神經痛、或坐骨神經炎。

主要症狀
坐骨神經病多見於中老年男子,以單側較多。起病急驟,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發病前數周,在走路和運動時,下肢有短暫的疼痛。以後逐步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髖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後側、腘窩、小腿外側和足背擴散,在持續性疼痛的基礎上有一陣陣加劇的燒灼樣或者針刺樣疼痛。夜間更嚴重。

診斷
發病時患者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腰部僵直感,以後逐漸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髖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後側、 腘窩、小腿外側和足背擴散,有時有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患者喜卧向健側,病側下肢髖膝部微屈,重心移向健側。日久大腿後方及小腿的肌肉鬆軟無力,可導致輕度肌肉萎縮。

治療
發生本病應上醫院就診以明確病因,積極治療使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的原發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
對症治療可選用解熱鎮痛葯,如布洛芬、雙氯酚酸等。

輔助治療
疼痛發作時,可用冰敷患處30-60分鍾,每天數次,連續二至三天,然後以同樣的間隔用熱水袋敷患處,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處方止痛葯。
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布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

飲食調養
可常吃以下食物:
1、川斷25克,杜促30克,與1條豬尾共煮,調味服用。
2、桑寄生15克與1個雞蛋,煲熟服用。
3、老桑枝6克,與500克重的雌雞共燉,飲湯食用。

注意事項
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
要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運動後要注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濕後要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後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後再洗,以防受涼、受風。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過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舉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為了避免牽拉坐骨神經,以減輕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喜向健康一側睡,病側下肢的髖膝部微屈。坐下時以健康側的臀部著力。站立時身體重心移在健康側,彎腰拾物時,患肢膝部屈曲,時間一久便造成脊柱側彎,大都彎向病變一側。任何牽拉坐骨神經的試驗都可誘發或加重疼痛。沿著坐骨神經通路的各點:如腰椎旁、相當於環跳、委中穴處、踝關節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和腳底中央可有明顯的壓痛。除疼痛外,小腿外側面和足背處有針刺、發麻等感覺,大腿後方及小腿的肌肉鬆軟無力、日久有輕度的肌萎縮。
對繼發性坐骨神經痛,首先必須查明病因,有否結核、外傷、腫瘤等病史,並去醫院,全面地進行全身檢查,婦女應作婦科檢查。以找出原發病灶。X線攝片對查明病因有重要意義。少數病人必要時可考慮腰椎穿刺和造影檢查。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的治療首先是去除病因,如消炎、手術切除腫瘤等。急性期應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劇烈時給予止痛和適量鎮靜劑。坐骨神經炎的早期可給消炎止痛劑,如炎痛喜康、消炎痛等。腎上腺皮質激素也可短期應用。口服或肌注B族維生素,患側下肢保暖,配合針灸、理療、體療和按摩。坐骨神經炎在病初的5~10天內疼痛最劇,6~8周後減輕並逐漸恢復正常。

參考資料:
坐骨神經痛是怎麼回事?�
坐骨神經痛並不是一種病,而是常見的臨床症狀。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通常我們所說的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發生的疼痛。坐骨神經分布區包括臀部、大腿後面、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其疼痛多在夜晚明顯,可以是陣發性疼痛,也可以是持續性疼痛,疼痛多從臀部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及足背外側放射,站立、咳嗽可使疼痛加劇。屈膝屈髖或向健側側卧休息後疼痛可以減輕。直腿抬高試驗可為陽性。

坐骨神經痛有幾種?�
坐骨神經痛可分原發和繼發兩種。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多由坐骨神經的炎症造成,以單側發病為多見。主要發病原因為寒冷潮濕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齦炎、鼻竇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時伴發肌炎及肌纖維組織炎。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是由於坐骨神經通路旁的鄰近組織病變產生機械性壓迫或粘連引起的。可單側也可雙側發病;根據受壓部位,可以出現全長放射性串痛,也可出現某一階段的坐骨神經痛。

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哪些?�
坐骨神經是由腰4~5神經和骶1~2神經的前支組成,由椎間孔發出後,走行於骨盆後側,在梨狀肌下部出骨盆而入臀部,在股骨大粗隆與坐骨結節之間,沿大腿後側向下行,在�窩上角處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容易受到損傷,在其分支以上的走行部位由於各種原因的刺激和壓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經痛。常見的原因有坐骨神經炎、椎間神經炎、骶髂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脊椎滑脫、脊椎裂、腰椎結核、馬尾神經瘤、梨狀肌損傷綜合征、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應當注意的是有些婦科疾病如子宮附件炎、子宮肌瘤、妊娠後期也會引起坐骨神經痛。臀部注射不當可引起坐骨神經損傷。

如何區分乾性和根性坐骨神經痛?�
根據坐骨神經受累部位不同可產生不同的疼痛症狀,臨床上分別稱為乾性坐骨神經痛和根性坐骨神經痛。
乾性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幹部(椎間孔以外的坐骨神經段)受到各種病變的刺激或壓迫而引起的疼痛,其特點為患側下肢沿坐骨神經干呈放射性疼痛,尤以坐骨神經遠端為多見,在臀以下沿坐骨神經走行方向有壓痛點,咳嗽等增加腹壓動作時疼痛不明顯。
根性坐骨神經痛是指腰骶神經根於椎管內部或外部遭受各種病變刺激或壓迫而引起的疼痛,其特點為竄痛明顯,疼痛以坐骨神經近端為主,腰脊椎旁有明顯壓痛點並沿坐骨神經全長向下肢放射,咳嗽等增加腹壓動作可加重疼痛。

有坐骨神經痛的病人如何進行鍛煉?�
有坐骨神經痛的病人常常因為害怕疼痛而減少活動,這樣做並不利於疾病的治療。患者應遵循「力所能及,適量運動」的原則進行鍛煉,尤其是患側下肢的鍛煉更為必要。慢走、慢跑、球類運動都可以進行,特製的體操更為有益。
卧位體操:患者仰卧位,交替屈腿,再輪流伸直兩腿,接著向上交替抬腿。開始時,患側下肢上抬角度可小於健側下肢,持續鍛煉後,患側下肢可逐步增加抬高的角度。
坐位體操:患者坐於床沿或椅上,雙腿垂地,足跟著地,足尖翹起,雙手平放腿上。坐好後逐步向前彎腰,雙手推向足部。初練時雙手可能僅能達到小腿部,堅持鍛煉後能夠達到足背和足尖。
站立體操:患者雙手叉腰站立,先輪流直腿向前抬起,接著盡量分開兩腿站立,輪流彎曲膝關節,使身體呈弓形下蹲。此時可使沒有屈曲膝關節的下肢受到牽引和拉伸。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它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什麼關系?
坐骨神經是由第4、5腰神經和第1、2、3骶神經前支組成。從椎間孔出椎管後,走行於盆腔後側,在梨狀肌下部出臀部,沿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背外側分布。坐骨神經痛通常是指由於某種原因的刺激和壓迫導致沿坐骨神經走行及分布區的放射痛。主要表現為陣發性或持續性竄痛,夜間尤為明顯,疼痛部位多自臀部向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及足背外側放射。每遇咳嗽、打噴嚏等易使腹壓升高的動作時,疼痛加劇。屈膝屈髖或向健側側卧休息後疼痛可減輕,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坐骨神經痛只是一個臨床症狀,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原發性為坐骨神經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以單側者居多,可常和肌纖維炎同時發生。繼發性為坐骨神經走行的鄰近組織病變,產生機械性刺激、壓迫或粘連所引起的疼痛,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黃韌帶肥厚、脊椎滑脫、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脊椎裂、腰椎結核、馬尾神經瘤、梨狀肌綜合征、臀部注射葯物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根據坐骨神經受刺激或壓迫的部位不同,可分為根性及乾性坐骨神經痛。根性坐骨神經痛,受累部位在根管或椎管內,患者常感腰骶部及腿部竄痛,腰椎棘突旁有明顯壓痛點,並沿坐骨神經走行向下肢放射,咳嗽、打噴嚏等增加腹壓的動作均可使疼痛加劇,可產生相應的感覺障礙和反射改變。腦脊液檢查有異常變化。乾性坐骨神經痛,受累部位在椎間孔以外,以盆腔出口處最為多見。患者常感患肢沿坐骨神經的某一段呈放射性疼痛,多在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經走行方向有壓痛點,棘突旁無明顯壓痛,咳嗽、打噴嚏等增加腹壓的動作時疼痛不明顯,腦脊液檢查無異常變化。
坐骨神經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症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腰椎間盤突出症可以是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病因,而坐骨神經痛則只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個主要症狀,二者互為因果。所以,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坐骨神經痛患者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而也有相當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將二者混淆起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坐骨神經痛
(sciatica)
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症狀群。
[病因]
坐骨神經由腰5~骶3神經根組成。按病損部位分根性和乾性坐骨神經痛兩種,前者多見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於椎管內,病因以腰椎間盤突出最多見,其次有椎管內腫瘤、腰椎結核、腰骶神經根炎等。乾性坐骨神經痛的病變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經行程上,病因有骶骼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臀部外傷、梨狀肌綜合征、臀肌注射不當以及糖尿病等。
[臨床表現]
本病男性青壯年多見,單側為多。疼痛程度及時間常與病因及起病緩急有關。
一、根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腘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病員為避免神經牽拉、受壓,常取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卧向健側,髖、膝關屈曲,站立時著力於健側,日久造成脊柱側彎,多彎向健側,坐位進臀部向健側傾斜,以減輕神經根的受壓。牽拉坐骨神經皆可誘發疼痛,或疼痛加劇,如Kernig征陽性(病員仰卧,先屈髖及膝成直角,再將小腿上抬。由於屈肌痙攣,因而伸膝受限而小於130度並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征)陽性(病員仰卧,下肢伸進、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經通路可有壓痛,如腰旁點、臀點、國點、踝點及跖點等。患肢小腿外側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覺減退。臀肌張力鬆弛,伸拇及屈拇肌力減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二、乾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緩急也隨病因不同而異。如受寒或外傷誘發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後、小腿後外側及足外側放射。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壓痛點在臀點以下,Lasegue征陽性而Kernig征多陰性,脊椎側彎多彎向患側以減輕對坐骨神經乾的牽拉。
[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劇疼痛的因素,減痛姿勢,牽引痛及壓痛點等診斷不難但確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間盤突出:
病員常有較長期的反復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後急性發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和體征外,並有腰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椎間隙可有明顯壓痛和放射痛。X線攝片可有受累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確診。
二、馬尾腫瘤:
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病初常為單側根性坐骨神經痛,逐漸發展為雙側。夜間疼痛明顯加劇,病程進行性加重。並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鞍區感覺減退。腰椎穿刺有蛛網膜下腔梗阻及腦脊液蛋白定量明顯增高,甚至出現Froin征(腦脊液黃色、放置後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確診。
三、腰椎管狹窄症:
多見於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間歇性跛行」,行走後下肢痛加重,但彎腰行走或休息後症狀減輕或消失。當神經根或馬尾受壓嚴重時,也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坐骨神經痛症狀及體征、病程呈進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牽引等治療無效。腰骶椎X線攝片或CT可確診。
四、腰骶神經根炎:
因感染、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或勞損,受寒等因素發病。一般起病較急,且受損范圍常常超出坐骨神經支配區域,表現為整個下肢無力、疼痛、輕度肌肉萎縮、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減弱或消失。
另外,還需考慮腰椎結核、椎體轉移癌等。乾性坐骨神經痛時,應注意有無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關節、髖關節、盆腔和臀部的病變,必要時除行腰骶椎X線攝片外,還可行骶髂關節X線攝片,肛指、婦科檢查以及盆腔臟器B超等檢查以明確病因。
[治療]
一、卧床休息:
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狀自行緩解。
二、葯物治療:
止痛劑,維生素B族,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三、理療: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坐骨神經痛
(一)

【辨證】寒濕閉阻。
【治法】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鎮痛湯。
【組成】制川烏10克,制草烏10克,細辛6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沒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周天寒方。
(二)

【辨證】風寒濕邪凝滯,經絡瘀阻。
【治法】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方名】皂獨附姜湯。
【組成】皂刺30克,獨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黃15克,蒼術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呂廣振方。
(三)

【辨證】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
【治法】舒筋活絡,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絡飲。
【組成】獨活15克,靈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續斷12克,木瓜10克,雞血藤30克,紅花9克,當歸12克,川芎9克,地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曾沖方。
(四)

【辨證】風寒濕氣侵入肌膚,流注經絡,濕凝為痰,痰瘀互結,閉塞遂道,營衛失其流暢。
【治法】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滌痰通絡。
【方名】通經止痛湯。
【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黃柏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羌活10克,威靈仙25克,蒼術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獨活15克,龍膽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天為1療程。
【出處】李治方方。
(五)

【辨證】寒濕阻絡。
【治法】通陽開痹,驅濕逐寒。
【方名】驅痹湯。
【組成】細辛6-12克,制草烏6-12克,制川烏6-12克,麻黃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細辛、制川草烏的葯量即先從小量開始,逐漸增量。
【出處】李述文方。
(六)

【辨證】風寒侵襲,脈絡阻滯。
【治法】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方名】蛇蠍湯。
【組成】烏梢蛇10克,炒地龍10克,僵蠶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蠍6克,制川烏6克,制草烏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烏先煎半小時以減少毒性,後入他葯,取葯液300毫升,每日1劑。
【出處】王健民方。
(七)

【辨證】陽虛氣弱,寒濕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利。
【治法】溫陽益氣,散寒祛濕,和血通絡。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葯甘草加味。
【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黃芪30克,黨參20克,當歸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風藤10克,雞血藤12克,乳香10克,沒葯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程廣里方。
(八)

【辨證】寒熱瘀阻。
【治法】散寒祛濕,舒筋活絡。
【方名】坐骨神經Ⅰ號方加味。
【組成】川牛膝60-120克,黃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細辛4-6克,蒼術10-15克,獨活10-15克,土鱉蟲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雞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宋新家方。
(九)

【辨證】氣血兩虛,寒濕痹阻。
【治法】益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組成】黨參60克,當歸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續斷90克,全蠍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條,蜂房2隻。
【用法】研末煉蜜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處】章次公方。
(十)

【辨證】寒濕之邪侵襲,氣血流行不暢。
【治法】溫經通絡,祛風散寒。
【方名】痛痹湯。
【組成】烏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雞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參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沒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石正仿方。
(十一)

【辨證】風寒濕痹,阻滯經絡。
【治法】除濕散寒,溫通經脈。
【方名】新方桂枝湯。
【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薑3-5片,甘草5-6克,大棗5-10枚,北黃芪15-30克,當歸10-15克,川牛膝10-15克,獨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志斌方。
(十二)

【辨證】風寒濕邪,阻閉經絡。
【治法】散寒利濕,驅風通絡。
【方名】當歸回逆湯。
【組成】全當歸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細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獨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乾地龍10克,全蠍5克,川蜈蚣3條,防己10克,川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曾紹裘方。
(十三)

【辨證】寒濕之邪,內傳經絡,氣血瘀阻,經遂不通。
【治法】祛濕散寒,溫通經脈,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烏湯。
【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參30克,制川烏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祝漢臣方。
(十四)

【辨證】寒凝氣滯,瘀阻經脈。
【治法】溫陽散寒,化瘀通絡。
【方名】加減陽和湯。
【組成】麻黃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術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尚爾壽方。
(十五)

【辨證】勞傷筋脈,氣血不運,經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絡,緩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葯甘草湯。
【組成】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罌粟殼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玉明方。
【類別】驗方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的疼痛。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臨床以臂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足外側疼痛為主症。常見以下三種證型。
辨證治療
主穴:腰2-5夾脊穴、阿是穴、環跳
1.風寒濕痹
【診斷要點】腰腿冷痛,上下走竄,屈伸不便,遇陰雨寒冷氣候加重,或伴下肢腫脹;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或沉。
【處方】秩邊、陽陵泉、命門
2.瘀血阻滯
【診斷要點】有腰部內挫傷史,腰腿刺痛,痛處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間痛甚,不能俯仰,轉側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滯澀。
【處方】陽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氣不足
【診斷要點】腰腿隱痛,反復發作,遇勞則甚,下肢萎軟,惡風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苔少,脈沉細。
【處方】陽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陰交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坐骨神經、臀、腰骶椎、腎、壓痛點
皮膚針:叩刺腰骶部及在壓痛點刺絡出血,加拔火罐。

Ⅸ 桂皮現剝可以現用嗎

最好不要,新鮮的桂皮沒有乾的桂皮香味重,現剝的桂皮可以曬干留著以後再用,如果急著要用的話可以去附近的超市買,一般的超市都有香料賣的。

Ⅹ 桂皮的別名叫什麼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為樟科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樹皮的通稱。本品為常用中葯,又為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較復雜,約有十餘種,均為樟科樟屬植物。

功效: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

作用:本品有鎮靜、鎮痛、解熱、增加冠脈流量、升白、抑菌等抗放射作用。桂皮油為芳香性健胃驅風劑、對腸胃有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進唾液及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並能解除內臟平滑肌痙攣、緩解腸道痙攣性疼痛。

食用方法:制調味香料、五香粉。日常所用的五香粉,實際上是由丁香、茴香、桂皮、花椒、乾薑等原料研磨而成的粉末狀調味品,因具有多種香味,故名「五香粉」。多用於鹵菜中,香味濃郁,可增進食慾。亦是做紅燒肉的主要材料。

菜餚推薦

1.肉桂粥

粳米淘洗干凈,浸泡半小時後撈出,瀝干水分備用;將肉桂擦洗干凈,打碎;取鍋加入冷水、肉桂,煮沸後約20分鍾,濾取濃汁;將鍋洗凈,放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開;然後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將成;加內肉桂濃汁,續煮至粥成,再加入紅糖味後食用。

2.生薑砂仁肉桂燉豬肚

豬肚350g,砂仁3克,肉桂5克,姜30克,鹽2克,味精1克。將豬肚洗凈,切塊,生薑洗凈切片,砂仁、肉桂洗凈備用,將四味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燉至豬肚塊熟爛,再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閱讀全文

與油桂的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軟疣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309
捕老鼠簡單的方法視頻 瀏覽:583
談感情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12
倍數和因數最快分析的方法 瀏覽:894
私人債務解決方法 瀏覽:199
GNC膳食纖維代餐粉食用方法 瀏覽:750
手機放米里除濕用什麼方法 瀏覽:398
綜合教學方法論 瀏覽:619
小班拼搭方法圖片 瀏覽:484
如何高效混群的方法 瀏覽:702
01歐姆的電阻測量方法 瀏覽:446
男性手機支架安裝方法 瀏覽:439
機電安裝工程算量方法 瀏覽:761
香辣炸粉使用方法 瀏覽:785
樹上種植多肉的方法 瀏覽:438
如何追射手座女孩子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767
3d最新計算方法 瀏覽:808
如何能剋制自己的方法 瀏覽:30
怎樣有正確的教學方法 瀏覽:81
電纜平方測量方法視頻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