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裝配式建築施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裝配式建築施工過程方面:重點:套筒灌漿、坐漿、樓板平整度、板縫控制、外架防護。
(1)套筒灌漿:XXX公租房二期1至3層為現澆結構,4至25層為整體裝配式結構,最為重點和難點的是4層轉換層,這一層是銜接上部的重要一層,最為重要的是18塊套筒連接的承重牆,所預留的鋼筋與預制牆板精確度要達到100%,否則無法安裝,為此各單位也作出相當大的精力。待安裝完畢後,一段時間內進行套筒灌漿,採用灌漿機高壓注漿,並重點控制套筒內是否注滿、是否漏注,並跟蹤檢查。
(2)樓板平整度和坐漿:兩者相輔相成,平整度是坐漿的基礎,若不能有效的控制平整度,坐漿將不能有效滿足規范和質量要求,其次加大材料的損耗,所以裝配式建築過程中必須加大對樓面平整度控制,對後期坐漿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3)板縫的控制:由於預制結構是由板與板相互獨立的的拼接,必然會產生豎向縫、橫向縫多處縫隙,所以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板的拼接質量。多數情況下縫的大小不好完全控制,只能盡量縮小。原因,拼裝過程中板與板的擠壓,暗柱的避讓,吊裝的水平等原因限制。所以,後期裝配式建築裝飾進場必須對材料的選型、彈性模量和專業隊伍的選擇必須控制,以達到質量要求。
(4)外架防護:安全永遠是重中之重,XXX公租房二期外架的選擇遠遠未能達到最初設想,最大的問題所在①不能與施工同步,②轉角掛構件不能有效使用,③周轉使用變形過多。所以後期選擇中要充分綜合考慮以上幾點,否則安全不能有效排除。從多次考察中,傳統架體最為有效,但外牆孔洞過多處理點較多。其次,三角架式二層同步防護也可以考慮,但不足是對外牆人工開孔,給予螺栓固定,易打斷鋼筋,後期防水也難控制;最重點由於螺栓較多,每個固定點是否擰固到位,是必查一項,否則後果難以想像。總之外架防護有待各方人士、專家共同研究,逐步完善。
裝配式建築作為一種新興的建築施工方法,其很多優點都是傳統建築無法比擬的。因此,在現代建築業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轉變觀念和思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來研究和發展裝配式建築,使其成為現代建築業發展的主流方向,為現代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舒適安全、綠色環保的居住空間,促進現代建築業的發展。
更多關於裝配式工程師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2. BIM技術到底能解決裝配式建築哪些問題
1 、標准構件工廠預制現場精確拼裝要求構件產精細化程度高BIM技術三維精細化建模解決精細化產管理問題
2、現場拼裝組裝要求精度高採用BIM技術施工模擬拼裝前進行虛擬建造論證現場拼裝合理性准確性避免實際拼裝返工錯誤
如果需要做裝配式建築的工程,還是需要找一家專業的公司代勞,上海【圭土雲】科技就是不錯的選擇。
3. 對於裝配式建築發展,有什麼建議
市場規模: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不斷擴大,佔比逐步提高
隨著各地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築項目落地,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築規模不斷壯大。據住建部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逐年增長,2019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築4.1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4.6%,近4年年均增長率為55%,佔新建建築面積13.4%。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裝配式建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深度分析報告》。
4. 裝配式混凝土樓板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這些問題目前有了哪些解決辦法還有哪些問題還存在爭議
主要問題就是整體性不好啊,就像積木,不能緊密地聯系;解決方法就是用鋼筋相連接唄,在這上面下功夫;還存在的問題就是漏水了,特別是在地震區
5. BIM 用在裝配式建築中有什麼優勢,能解決哪些問題
裝配式建築——是指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通過「標准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建築品質和建造效率。
建築構件的模塊化設計,要做到構件的種類越少越好,使用BIM技術進行構件分拆。工廠生產是將BIM設計信息直接導入工廠中央控制系統,並轉化成機械設備可讀取的生產數據信息,可直接生產構件。使用BIM模擬安裝構件順序,構件到現場後,結合BIM預安裝方案進行安裝。例如: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鳥巢是空間復雜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築,其設計就是採用BIM技術清晰地表達出其構件的空間關系復雜性,並進行批量的鋼結構構件生產後到現場有序安裝,保證了工期。
BIM與裝配式的結合,藉助BIM技術三維模型的參數化設計,有效地提高了裝配式建築的設計、生產效率和工程質量,將生產過程的上下游企業聯系起來,真正實現以信息化促進產業化,並實踐著智慧建造的理念。裝配式建築採用BIM技術如虎添翼。
6. 裝配式建築需要解決哪些迫切問題
首先要培育市場需求。現在的工程量很大,但業主或開發單位主動採用裝配式建築的意願還不是很強烈,因此需要培育市場需求。其次是保障市場供給,按市場需求進行有效和優質供給。
第三是施工人員要掌握技能。這既是推動市場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保證裝配式建築質量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從市場供需、企業能力、施工人員操作技能方面,都要做大量工作。
湖南華胤鋼構,生產與國際接軌的PC建築模台,建築模台嚴控品質管理,模面平整板與板介面平整面板拼接錯台≤0.5mm,板模各方向幾何尺寸誤差控制在≤1mm以內.
最後要發揮裝配式建築在節約資源能源方面的作用。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垃圾,也減少了一些鋼材、水泥,節約了一些勞動力成本。從施工周期上講,有些項目做好了可縮短工期1/3。雖然企業、項目、所在地的客觀條件有所差別,但總體上,材料、水泥、水、木材消耗等方面都能夠明顯節約。
7. 裝配式建築需要解決哪些迫切問題
首先要培育市場需求。現在的工程量很大,但業主或開發單位主動採用裝配式建築的意願還不是很強烈,因此需要培育市場需求。其次是保障市場供給,按市場需求進行有效和優質供給,就是說一方面培養需求,一方面保障供給。再其次是施工人員要掌握技能。這既是推動市場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保證裝配式建築質量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從市場供需、企業能力、施工人員操作技能方面,都要做大量工作。最後要發揮裝配式建築在節約資源能源方面的作用。現在不同的企業管理水平不一樣,建築類型不一樣,其節約資源能源的效果也不一樣,比如有的是住宅,有的是公共建築,建築類型不一樣,節材的效果也不一樣。再比如說現澆,基本上過去沿用的是木模板,現在減少了對模板的需求,也會相應節約一些木材。還有,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垃圾,也減少了一些鋼材、水泥,節約了一些勞動力成本。從施工周期上講,有些項目做好了可縮短工期1/3。雖然企業、項目、所在地的客觀條件有所差別,但總體上,材料、水泥、水、木材消耗等方面都能夠明顯節約。
8. 裝配式結構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裝配式建築定義及分類
裝配式建築是指建築的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的主要部分採用預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築。通俗來講,在裝配式建築的建造中,把梁、板、柱、牆等事先做好的的構建想像成一塊塊樂高積木,在施工現場只需把它們拼合在一起。和搭樂高一樣,裝配式建築將部分或所有構建在工程預制完成,然後運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
根據裝配式和預制構件的不通組合,可以將裝配式建築分為五類:砌塊結構、板材架構、盒式結構、滑升模板結構。
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分析及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裝配式建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深度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以裝配式建築685億美元左右的市場規模佔比35.1%。預計到2018年我國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將達到904億美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0.25%,2022年將達到2602億美元。
2017-2022年中國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分析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裝配式建築還處於起步階段,裝配式建築前期投資成本高;規模化生產未成形,成本優勢沒有;市場的接受程度讓人生疑,畢竟很多國人的思想理念,還是依賴經驗與以傳統為導向。與國外差距大,與國外幾十年的技術發展相比,國內的標准制定稍顯滯後,審核與監督也不完善。
裝配式建築發展前景分析
優勢明顯
裝配式建築相對於傳統的建築方式,首先是建造的速度快,工廠流水化的作業效率遠遠高於工人現場施工的速度;標准化的生產,更能提高裝配構建的安全等級;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比較小,工時少且減少現場的澆築等作業,環保不擾民。
大數據
在大數據的概念下,利用BIM建立數據模型,從設計方案、建設需求、工程運營等方面進行管理和優化,裝配式建築的標准化與數據化,更便於管理與操作。而在工程設計上,它也更加貼合現在比較火熱的VR裝修概念。
鋼結構建築的應用日益普及,作為最環保、最成熟的裝配式建築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建築工業化和裝配化的發展就是綠色建築行動方案實施的重要方式,鋼結構建築的工廠化生產和裝配式施工的特點使其成為了最環保、最成熟的綠色建築之一,這幾年來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和應用,未來的市場前景也將越來越廣闊。鋼結構建築相比較傳統建築方式具有明顯的優點:一是鋼結構建築可實現鋼構件及配套圍護結構的構件工廠標准化生產,品質容易保證,自重輕現場可裝配化施工節省人工且安全環保;
二是大幅降低染塵、噪音污染以及資源消耗,鋼材可回收與再生,減少建築垃圾,並可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儲備;
三是鋼結構「高大輕強」的特點,易於建造高層建築、大跨度建築等結構復雜的工程,提高土地使用率及戶內得房率;四是抗震性能好,結構更安全,借鑒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抗震性能卓越的鋼結構、輕質材料等各種最先進的防震手段將在未來住宅及公共建築中被廣泛應用。
成本高企仍靠政策獎勵
與傳統的房地產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築的成本要高出300~500元/平方米左右,這是部分房企難以接受裝配式建築的原因之一。裝配式建築較現澆結構成本有所增加,預制率越高成本增加越多,預制率10%~60%將增加直接成本280~420元/平方米,另外還有其他間接成本。
現行的政策獎勵可以抵消裝配式建築的增量成本,上海、武漢等地都有容積率獎勵措施,外牆裝配式部分建築面積可以不計容,不計容面積不超過規劃總建面的3%。
隨著裝配式建築量的提升,產品按照工業化的方式來進行生產,成本會逐漸下降,房企需搶占規模化和工業化的先機。
目前參與到裝配式建築的主體仍是規模較大的開發商和建築企業,如萬科、碧桂園以及武漢的中建三局、美好置業等,可以整合全產業鏈資源,解決工程總承包、技術、部品生產等各環節相互銜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