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寶的熱疹和濕疹有何不同如何快速分辨
嬰幼兒頸部、腋窩、肘窩和膝部、腘窩等褶皺長出疹子,愛出汗的部位更容易發生。熱疹是邊界限清晰的小粒狀紅色皮疹,嚴重者小粒皮疹內出現乳白色膿性液。熱疹一般沒有癢感,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炎症反應,其誘發根本原因在於免疫力下降和過敏性體制。情緒、葯物、外界刺激、細菌感染等都只是濕疹病發的導火線。濕疹需要就醫確認。
所以寶寶會出現反復的哭鬧,不願意吃飯,以及反復的自我摩擦症狀。濕疹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丘疹。急性期常伴有明顯滲出和結痂形成。應給穿棉質衣服,透氣性好,易吸汗。或者是室內溫度過高造成的反應。在溫度降低後會自行緩解。熱疹的發生與寶寶自身的功能不完善有關,寶寶太小不能很好的調節身體的溫度,周圍環境的溫度過高時就會出現熱疹。
但在嬰兒2-3個月的時候特別容易發,通常常見的就有奶蘚。發生的原因常見的與牛奶蛋白過敏有關,如果母乳喂養,母親要注意少吃魚、蝦、蛋、奶等易過敏物質。牛奶或其他的牛奶製品,濕疹一年四季都可發,一般剛出生後幾周的孩子最容易起濕疹。而熱疹就是痱子,只有夏季會發。濕疹一般出現在孩子的面頰部、前額、眉弓、耳後,熱疹出現在多汗部位,如額部和頸部、枕部。
❷ 如何識別寶寶奶癬
通常把嬰兒濕疹稱為「奶癬」。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 嬰兒濕疹最早見於2-3個月嬰兒,大多發生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軀干四肢也有。初期為紅斑,以後為小點狀丘疹、皰疹,很癢,皰疹破損,滲出液流出,干後形成痂皮。
❸ 月子里的寶寶臉上有上奶癬怎麼辦怎麼引起的
嬰兒奶癬就是濕疹,是嬰兒比較常見的皮膚問題,多見於1-3個月的嬰兒,表現為面頰、額部、頭皮出現紅斑、紅疹、水泡,伴有劇烈瘙癢,嚴重的可散發全身。那麼嬰兒長奶蘚怎麼治療?
嬰兒濕疹護理是重點
1、保持皮膚的清潔與乾燥,剪短指甲,避免抓撓,以防繼發感染。冷敷可以減輕癢的感覺。
2、長濕疹的寶寶碰水頻率不要過高,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即可。洗澡時水溫不要過熱,洗後給寶寶抹護膚霜,濕疹嚴重或滲出時不要洗澡,特別是濕疹部位不要接觸水。
3、濕疹已經結痂,一般不需要揭除,你若一定想揭除,可以用植物油,如橄欖油檫拭,使痂皮逐漸軟化。
4、衣被不可過厚,避免汗液刺激。衣服應寬松,以棉織品最合適,不要讓毛衣、毛毯、化纖等接觸皮膚。寶寶的衣服和尿布、枕巾要勤洗、勤換,洗滌劑必須徹底沖洗干凈。
5、避免曬太陽,陽光會加重寶寶的濕疹。
6、寶寶所處環境要保持清潔、乾燥,室溫也不要太高。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如屋塵、蟎、毛、人造纖維、真菌。盡量不用地毯,不養寵物。每天更換枕巾,接觸面部被子部分可縫上棉布做被頭,並且每天勤換。
7、寶寶的生活要有規律,要保障充足的睡眠
❹ 濕疹和奶疹的區別
奶疹和濕疹的不同:
奶疹是小孩特發的濕疹,俗稱奶癬,是濕疹中的一種,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看到,發病因素主要是因為過敏造成的,尤其是吃牛奶的孩子,或者是進食含有蛋白質的飲食,比如說牛奶、雞蛋、魚肉或者是蝦肉等,都會引起孩子出現過敏反應,從而發生奶疹,如果日常生活中進食過多、穿著化纖衣服也會加重病情。孩子發病的時候會渾身瘙癢、哭鬧不止、入睡困難。
濕疹是因為多種因素的相互影響造成皮膚炎症性反應,臨床上主要症狀就是劇烈瘙癢,根據疾病發病病程可以劃分成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個時期。有時候濕疹也是慢性發病的。一般情況下病人直接表現就是皮膚症狀,皮損性質可以是多形性、對稱性、瘙癢性、反復發作。
奶疹和濕疹的預防:
奶疹:奶疹患者日常生活中做好護理,使用比較小刺激的洗滌產品、護膚產品、經常換洗床上用品、盡量使用純棉的用品,如果是母乳喂養不能進食刺激性比較大的食物。給孩子喂養牛奶應該多煮一些時間,從而達到破壞牛奶中的致敏物質。
濕疹:濕疹的預防首先是預防誘發因素,避免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說過敏物質,最好不要使用致敏和刺激性的食物,如果使用一些葯物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其實奶疹和濕疹都是一種病,平時我們叫濕疹更多一些。濕疹是嬰幼兒高發的疾病,當寶寶有這個情況的時候,需要去檢查寶寶對什麼東西過敏,很多寶寶剛開始都會牛奶過敏,也有的是對雞蛋白過敏,遠離這些過敏物質,濕疹才能不反復。輕微的濕疹是不用進行治療的,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濕疹的情況就會有很大的改善,一般是一歲以上的時候。如果孩子的濕疹發展的較為嚴重,需要進行治療了,那麼一定要給孩子採取不含激素的治療方法,所以當寶寶有濕疹需要治療時,最好是咨詢專業的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葯。
有濕疹情況的寶寶皮膚不能再接受刺激,例如在孩子的貼身衣服,孩子用的被褥,都應該選用純棉製品,不要用化纖製品,現在很多衣服都是化纖製品做成的,所以家長在選擇的時候,要加以鑒別。在給寶寶洗漱的時候,要用溫和的母語露給孩子使用,不要用肥皂水洗孩子的患處,這樣會讓皮膚受到更嚴重的損害。寶寶如果有抓自己的習慣,要勤剪寶寶的指甲,防止寶寶抓傷自己。
❺ 奶癬和濕疹的區別圖片
嬰兒濕疹,中醫俗稱「奶癬」,多發於出生2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患有濕疹的孩子起初皮膚發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發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遇熱、遇濕都可使濕疹表現顯著!對於治療方面,不建議用激素類的東西,可以給抹小兒安膚霜,這個對於治療新生兒濕疹效果是很不錯
❻ 奶癬是怎麼回事
又名「胎斂瘡」,多為體質過敏,為風濕所襲,搏於氣血而發。常發於嬰 兒的顏面部。分干、濕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紅,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癬疥而不流津水的,為「干斂瘡」,偏於風熱盛。如皮膚 起粟,搔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體其它各部,為「濕飲瘡」,偏於濕熱重。此證常使患兒躁煩,睡卧不安,病久皮膚可有 苔癬樣變化,若皮損滲出液減少,膚紅減退,為好轉的現象。本病即「嬰兒濕疹」。
具體治療方法:http://ke..com/view/1295135.htm
❼ 什麼是嬰兒濕疹,怎麼引起的,如何治療
什麼是嬰兒濕疹?
嬰兒濕疹(infantile eczema),中醫稱之為「奶癬」或「胎斂瘡」,是有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症,為嬰兒時期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皮損為由丘皰疹為主的多形性損害,有滲出傾向,反復發作,急、慢性期重疊交替,伴劇烈瘙癢,病因常難以確定。本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但冬季常易復發,可泛發或局限,由於病變在表皮,愈後一般不留瘢痕。
嬰兒濕疹怎麼引起的?
病因較復雜,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有時很難明確具體的病因。
1.機體內在因素
如機體免疫功能失衡或免疫缺陷;內分泌疾病、營養障礙、慢性感染、腫瘤等系統性疾病也可能成為濕疹的內在誘因;遺傳性或獲得性皮膚屏障功能障礙。
2.外在因素
消化道攝入食物性變應原,如牛奶、魚、蝦、牛羊肉、雞蛋等致敏因素,或環境中存在過敏原,可使體內發生Ⅰ型變態反應。此外,機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乳經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誘因。護理不當,如過多使用較強的鹼性肥皂,過高營養,以及腸內異常消化等也可引起本病。某些外在因素,如陽光、紫外線、寒冷、濕熱等物理因素,接觸絲織品或人造纖維,外用葯物,以及皮膚細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濕疹或加重其病情。
嬰兒濕疹如何治療?
1.飲食管理
最好能找到並避免過敏原。如牛奶蛋白過敏患兒應改食氨基酸配方粉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
2.保護皮膚屏障功能
對於滲出型和乾燥型濕疹,如果表面沒有破潰,應該給患兒用一些不過敏的保濕霜,起到保濕作用。對於嚴重的濕疹,可以局部短期外用皮質類固醇霜劑塗抹,有明顯的抗炎和止癢作用,注意避免長時間大劑量應用以免產生副作用。如果局部破潰感染,則需要局部塗抹抗生素軟膏消炎治療。
3.局部治療
是治療嬰兒濕疹的主要手段,應根據濕疹分期選用恰當葯物治療。急性期以紅腫、丘疹為主,無滲出時,建議使用杏璞霜兒童型;有大量滲出時應選擇1%~3%硼酸溶液、0.1%呋喃西林溶液冷濕敷,濕敷後可用氧化鋅油劑,有感染時外用1%氯黴素氧化鋅油。亞急性期建議用1%~3%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外洗,搽氧化鋅糊劑、糖皮質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損建議非激素軟膏(如20%~40%尿素軟膏、5%~10%水楊酸軟膏等)與糖皮質激素軟膏配合交替使用。
4.物理治療 不過不建議此方法!*慎用*
對慢性頑固性濕疹可用紫外線照射療法。
❽ 貓癬和貓貓奶癬怎麼區分有什麼區別嗎
貓奶癬:
其實就是真菌,貓貓在小的時候皮膚的抵抗力比較低,再加上吃奶的時候經常會吃到身上,所以皮膚容易滋生和感染真菌。等貓貓大一點就會自己痊癒,不會影響以後的毛發生長,這種病一般不會傳染給人,一般只在小貓間傳染,與貓貓的體制也關系不大,一般都是環境因素引起的。
貓癬的症狀及其治療方法:
貓癬多見於營養不良和體弱多病的貓,增加營養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攝入,有利於預防該病和已染病貓的恢復。
感染貓的真菌有2種,即犬小孢子菌和須毛癬菌,98%是犬小孢子菌,隨著病的演變,成為有刺激性的乾燥圓形斑疹(金錢癬)
一般可服灰黃黴素,每公斤體重50毫克,每日2-3次分服,至少服用3 4周。其他還可外用克霉唑軟膏、復方苯甲酸軟膏、硫磺軟膏、2%硝酸咪康唑親水軟膏和癬凈擦塗患處。治療期間每天在貓食中添加4毫升植物油,促進口服葯品的吸收,局部也可配合皮質類固醇治療。
因為貓癬可傳染給人,請注意消毒。咪咪的主人應該口服復合維生素預防。
注意:不可以給咪咪使用達克寧霜,效果很不好,而且還很容易擴展!!
關於貓癬的補充發言
1、灰黃黴素要慎用,尤其是一歲以下未成年的小貓,因為所有殺真菌的口服葯對肝臟的損害非常大,將來會造成貓咪肝功能紊亂,留下病根。如果貓咪不是全身大面積的貓癬,就不要輕易服用灰黃黴素或其他殺真菌的口服葯。即使貓咪患有全身的嚴重貓癬,服用灰黃黴素時要搗碎了或碾成粉,用食用油摻和著喂下去,而且最好是喂一天停一天這樣間隔開來喂,即使這樣服用的時間也不能超過2周。
2、貓咪患上貓癬後恢復情況跟貓咪本身的體質有很大關系。原來身體條件的好的貓,康復的周期短,原來身體條件不好的貓,康復時間長,而且可能很長(超過2個月或更長時間)。但是無論如何,治療要堅持要有耐\
心。千萬不可因為貓咪患了貓癬,大面積脫毛,變丑了,就拋棄他,貓癬絕對不是致命的病,從根本上說對貓咪的健康影響不大,所以一定要耐心。
3、貓咪患上貓癬以後,除了外用克霉唑之類的葯物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補充營養,多曬太陽。這期間應該加強貓糧的營養,(如選用法國皇家的幼貓貓糧),另外給貓咪服用動物用的維生素補充品「叭咪寶」,(或者把小兒善存,小施爾康之類兒童用的維生素葯碾碎了拌在貓罐頭里,效果相同,每天一顆)。補充葯物服用時間可以長一點,3、4個月或者半年,即使貓癬好了以後也可以繼續喂,增強體質。還要盡可能地讓貓咪多曬太陽。
4、家中環境要勤消毒,尤其是貓咪常睡的窩,墊子,每天用按要求稀釋後的寵物環境消毒液噴灑,家中的地板,傢具要隔天或隔兩天用稀釋後的消毒液擦拭,能夠有效的防止貓癬的擴散。
5、已經出現在貓咪身上的大面積脫毛,當然是重度貓癬的特徵,除了對這些部位搽克霉唑之類的外用葯物以外,還一定要注意及時發現貓咪身上其他部位的新長出來的貓癬。做法是每天給貓咪上完葯之後,順著毛,用雙手緊貼著貓咪的皮膚從腦袋到尾巴仔仔細細的摸一遍,如果手觸及到硬硬的小疙瘩或小突起,翻開來毛來看看,可以發現一小塊結痂,旁邊還有一小撮皮屑,那就是新長的貓癬,這些部位千萬別忘了也要上葯,如果等到這些部位也發展成大面積脫毛,治療就更難了。越早發現,治療越易,這個道理是誰都懂的。
貓癬在貓的身上發展的速度很快,常常就是好了一塊由長了一塊,所以塗葯的時候要把病區的周圍都塗上避免他擴散,給貓貓把病區附近的毛都剪掉也是很必要的。還有就是讓他多曬曬太陽也對他的皮膚有好處。我現在用的葯是從寵物醫院買的專門治療貓癬\
的動物專用的癬凈,效果還可以,但治療的時間也很長,你要做好長期斗爭的准備哦!呵呵
我治療貓癬的經驗
我的經驗是先清理生了癬的部位,把皮屑擦掉,有硬痂的也最好擦掉,但不是硬擦,弄破了就不好了。然後把生了癬的部位的毛剪掉,一來可以讓葯更直接的滲透到皮膚里,二來避免真菌擴散。
然後就塗葯,塗葯的范圍略大於生癬的范圍,可以防止擴散和抑制可能已經擴散到周圍的少量的真菌。
擦葯要是堅持每天擦的話,2周就有很好的效果了,不到一個月就能全好!
還有要注意的是,潮濕,高溫,不通風的環境容易滋生真菌,要讓咪咪的環境乾燥和通風會更好。其他的就是咪咪的用具要經常消毒。
在用葯上主要使用兩種葯:克霉唑軟膏和癬凈溶液。前一種是膏狀的,塗在病區上隔離氧氣,對徹底殺死真菌很有效。後一種是動物專用的,效果也不錯。
貓癬等皮膚真菌病會傳染人嗎?
皮膚真菌病是每個狗爸貓媽都會遇到的問題,那麽孩子們的皮膚真菌病會傳染我們嗎,我具體解釋一下。現在發現有5種真菌能引起狗貓的皮膚病,有犬小孢霉,石膏樣小孢霉,須毛蘚菌,奧杜安小孢霉和變形小孢霉,其中犬小孢霉最常見,其次是石膏樣小孢霉。首先說說犬小孢霉,犬貓錢癬70%是由這個真菌引起,主要在皮膚形成類圓形痂皮,雖說叫犬小孢霉,但也是可以感染貓貓的,而且全年都可發病。犬小孢霉對人主要引起頭癬。石膏樣小孢霉生存在土壤里,人也易感,本病其病比較急,病損嚴重,有時候引起皮膚大面積病變,很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局部發生滲出性化膿,轉為慢性後可延續數月甚至數年。奧杜安小孢霉和須毛蘚菌一般都是由人傳染給狗狗貓貓,狗貓傳染給人可能性很小,前者主要引起兒童頭癬,後者是美國腳癬的主要病原菌。那麽真菌是如何傳染的呢,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另外接觸被污染的器具,梳子,剪刀,墊物等也可以引起間接傳染。不過真菌畢竟和細菌病毒不一樣,傳染性不強,一般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免疫下降的時候才會感染,比如大計量用了激素,以及得了一些免疫性疾病。另外營養不良,體弱或處於炎熱潮濕的氣候也有可能會感染。所以只要自己免疫力正常,平時注意衛生清潔,孩子們得了真菌後,只要注意不要密切接觸就沒什麽可擔心的。值得注意的是,當皮膚真菌病痊癒後對同種皮膚真菌的再感染具有抵抗力,可持續一年或半年不等,貓貓有的可以到2年。另外有些真菌病還有自限性,未經治療,可以自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