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
1 即用型紙片法
3M公司的perrifilmTM Plate系列微生物測試片,可分別檢測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計數、黴菌和酵母計數。由RCP Sci-entific Inc公司開發上市的Regdigel系列,除上述項目外還有檢測乳桿菌、沙門菌、葡萄球菌的產品 ,這兩個系列的產品
與傳統檢測方法之間的相關性非常好。
2、PCR 技術
4 基因探針技術
選擇、鑒定用培養基法
在培養基中加入特異性的生化反應底物、抗體、熒光反應
底物、酶反應底物等,可使目標培養物的選擇、分離、鑒定一次
性完成。如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的BP + RPF (兔血漿+纖維蛋
白原)培養基,可在24 h內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 8 ] 。Merk公
司的chro2mocult Coliform Agar培養基上,大腸桿菌為墨綠色
至紫色菌落,沙門菌為淡綠色至藍綠色菌落。檸檬酸桿菌和
克雷伯桿菌為橙紅色至紅色菌落, 其他腸道菌為無色菌
落[ 9 ]。
5 ATP生物發光法是近年發展較快的一種用於食品生產加
工設備潔凈度檢測的快速檢測方法。利用ATP生物發光分
析技術和體細胞清除技術,測量細菌ATP和體細胞ATP, 細
菌ATP的量與細菌數成正比,用ATP生物發光分析技術檢測
肉類食品細菌污染狀況或食品器具的現場衛生學檢測,都能
夠達到快速適時的目標[
6、 細菌直接計數法
主要包括流式細胞儀( flow cytometry, FCM)和固相細胞
計數( solid phase cytometry, SPC)法。FCM通常以激光作為發
光源,經過聚焦整形後的光束垂直照射在樣品流上,被熒光染
色的細胞在激光束的照射下產生散射光和激發熒光。光散射
信號基本上反映了細胞體積的大小;熒光信號的強度則代表
了所測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強度或其核內物質的濃度,由此可
通過儀器檢測散射光信號和熒光信號來估計微生物的大小、
形狀和數量。流式細胞計數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同時對目
的菌進行定性和定量[ 18 ]。目前已經建立了細菌總數[ 19 ]、致
病性沙門菌、大腸埃希氏菌[ 20 ]等的FCM檢驗方法。固相細
胞計數可以在單個細胞水平對細菌進行快速檢測[ 21 ]。濾過
樣品後,存留的微生物在濾膜上進行熒游標記,採用激光掃描
設備自動計數。每個熒光點可直觀地由通過計算機驅動的流
動台連接到ChemScan上的落射熒光顯微鏡來檢測,尤其對於
生長緩慢的微生物,檢測用時短使該方法明顯優於傳統平板
計數法
B. 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菌落總數測定
上食品夥伴網查吧,一般不同產品檢測有一定的差異但大體方法都是一樣的!
.1 食品檢樣
3.2 培養基
平板計數培養基,無菌生理鹽水
3.3 其它
無菌培養皿,無菌移液管,無菌不銹鋼勺。
4 流程
5 步驟
5.1 取樣、稀釋和培養
5.1.1 以無菌操作取檢樣25g(或ml),放於225mL滅菌生理鹽水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預置適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要或研磨製成1:10的均勻稀釋液。固體檢樣在加入稀釋液後,最好置滅菌均質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處理1min,製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5.1.2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合均勻,製成1:100的稀釋液。
5.1.3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項操作順序,制10倍遞增稀釋液,如此每遞增稀釋一次即換用1支10ml吸管。
5.1.4 根據標准要求或對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2~3個適宜稀釋度,分別在製作10倍遞增稀釋的同時,以吸取該稀釋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釋液於滅菌平皿中,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
5.1.5 稀釋液移入平皿後,將涼至46℃營養瓊脂培養基注入平皿約15ml,並轉動平皿,混合均勻。同時將營養瓊脂培養基傾入加有1ml稀釋液(不含樣品)的滅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5.1.6 待瓊脂凝固後,翻轉平板,置36±1℃溫箱內培養48±2h,取出計算平板內菌落數目,乘以稀釋倍數,即得每克(每毫升)樣品所含菌落總數。
5.2 菌落計數方法
作平皿菌落計數時,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檢查,以防遺漏。在記下各平皿的菌落總數後,求出同稀釋度的各平皿平均菌落數。到達規定培養時間,應立即計數。如果不能立即計數,應將平板放置於0-4℃,但不要超過24h。
5.3 菌落計數報告方法
5.3.1 平皿菌落數的選擇
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皿作為菌落總數測定標准。每一個稀釋度應採用兩個平皿平均數,其中一個平皿有較大片狀菌落生長時,則不宜採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落生長的平皿作為該稀釋度的菌落數,若片狀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餘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勻,則可以計算半個平皿後乘以2以代表全皿菌落數。
表1 稀釋度選擇及菌落數報告方式
2、不同稀釋度的選擇及報告方法
1)首先選擇平均菌落數在30~300之間者進行計算,若只有一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符合此范圍時,則將該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見實例1)
2)若有兩個稀釋度,其生長的菌落數均在30~300之間,則視二者之比值來決定,若其比值小於2應報告兩者的平均數(如實例2)。若大於2則報告其中稀釋度較小的菌落總數(如實例3)。若等於2亦報告其中稀釋度較小的菌落數(見實例4)。
3)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大於300,則應按稀釋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見實例5)。
4)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小於30,則應以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見實例6)。
5)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不在30~300之間,則應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見實例7)。
6)若所有稀釋度的均無菌落生長,則以<1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
7)菌落計數的報告:菌落數在100以內時按實有數報告,大於100時,採用二位有效數字,在二位有效數字後面的數值,以四捨五入方法計算,為了縮短數字後面的零數也可用10的指數來表示。
稀釋度選擇及菌落總數報告方式
實例不同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 兩個稀釋度 菌落總數 報告方式
10-1 10-2 10-3 菌落數之比 (CFU/mL) (CFU/mL)
1 1365 164 20 — 16400 16000或1.6×104
2 2760 295 46 1.6 37750 38000或3.8×104
3 2890 271 60 2.2 27100 27000或2.7×104
4 150 30 8 2 1500 1500或1.5×104
5 多不可計 1650 513 — 513000 510000或5.1×104
6 27 11 5 — 270 270或2.7×104
7 多不可計 305 12 — 30500 31000或3.1×104
8 0 0 0 — < 1×10 < 1×10
C. 微生物檢測菌落總數一般需要什麼儀器
一、菌落總數介紹:
菌落是指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識別的生長物,它是由數以萬計相同的細菌集合而成。當樣品被稀釋到一定程度,與培養基混合,在一定培養條件下,每個能夠生長繁殖的細菌細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個可見的菌落。
菌落總數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如需氧情況、營養條件、pH、培養溫度和時間等)每克(每毫升)檢樣所生長出來的細菌菌落總數。按國家標准方法規定,即在需氧情況下,37℃培養48h,能在普通營養瓊脂平板上生長的細菌菌落總數,所以厭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營養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溫的細菌,由於現有條件不能滿足其生理需求,故難以繁殖生長。因此菌落總數並不表示實際中的所有細菌總數,菌落總數並不能區分其中細菌的種類,所以有時被稱為雜菌數,需氧菌數等。
菌落總數測定是用來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及衛生質量,它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以便對被檢樣品做出適當的衛生學評價。菌落總數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食品衛生質量的優劣。
二、檢驗方法
菌落總數的測定,一般將被檢樣品製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後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於滅菌平皿中與營養瓊脂培養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後(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樣品的稀釋--傾注平皿--培養48小時--計數報告。
國內外菌落總數測定方法基本一致,從檢樣處理、稀釋、傾注平皿到計數報告無何明顯不同,只是在某些具體要求方面稍有差別,如有的國家在樣品稀釋和傾注培養進,對吸管內液體的流速,稀釋液的振盪幅度、時間和次數以及放置時間等均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
檢驗方法參見:
GB4789.2-9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SN0168-9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業標准 出口食品菌落計數》
三、說明
(一)樣品的處理和稀釋:
1.操作方法:以無菌操作取檢樣25g(或25ml),放於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要或研磨製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固體檢樣在加入稀釋液後,最好置滅菌均質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處理1min,製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合均勻,製成1:100的稀釋液。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項操作順序,制10倍遞增稀釋液,如此每遞增稀釋一次即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2.無菌操作:操作中必須有「無菌操作」的概念,所用玻璃器皿必須是完全滅菌的,不得殘留有細菌或抑菌物質。所用剪刀、鑷子等器具也必須進行消毒處理。樣品如果有包裝,應用75%乙醇在包裝開口處擦拭後取樣。
操作應當在超凈工作台或經過消毒處理的無菌室進行。瓊脂平板在工作台暴露15分鍾,每個平板不得超過15個菌落。
3.采樣的代表性:如系固體樣品,取樣時不應集中一點,宜多采幾個部位。固體樣品必須經過均質或研磨,液體樣品須經過振搖,以獲得均勻稀釋液。
4.樣品稀釋誤差:為減少樣品稀釋誤差,在連續遞次稀釋時,每一稀釋液應充分振搖,使其均勻,同時每一稀釋度應更換一支吸管。
在進行連續稀釋時,應將吸管內液體沿管壁流入,勿使吸管尖端伸入稀釋液內,以免吸管外部粘附的檢液溶於其內。
為減少稀釋誤差,SN標准採用取10mL稀釋液,注入90mL緩沖液中。
5.稀釋液:樣品稀釋液主要是滅菌生理鹽水,有的採用磷酸鹽緩沖液(或0.1%蛋白腖水),後者對食品已受損傷的細菌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對含鹽量較高的食品(如醬油)進行稀釋,可以採用滅菌蒸餾水。
(二)傾注培養
1.操作方法:根據標准要求或對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2~3個適宜稀釋度,分別在制10倍遞增稀釋的同時,以吸取該稀釋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釋液於滅菌平皿中,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
將涼至46℃營養瓊脂培養基注入平皿約15ml,並轉動平皿,混合均勻。同時將營養瓊脂培養基傾入加有1ml稀釋液(不含樣品)的滅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待瓊脂凝固後,翻轉平板,置36±1℃溫箱內培養48±2h,取出計算平板內菌落數目,乘以稀釋倍數,即得每克(每毫升)樣品所含菌落總數。
2.傾注用培養基應在46℃水浴內保溫,溫度過高會影響細菌生長,過低瓊脂易於凝因而不能與菌液充分混勻。如無水浴,應以皮膚感受較熱而不燙為宜。
傾注培養基的量規定不一,從12~20ml不等,一般以15ml較為適宜,平板過厚可影響觀察,太薄又易於乾裂。傾注時,培基底部如有沉澱物,應
D. 微生物檢驗菌落總數計算方法是什麼
7.1
菌落總數的計算方法
7.1.1
若只有一個稀釋度平板上的菌落數在適宜計數范圍內,計算兩個平板菌落數的平均值,再將平
均值乘以相應稀釋倍數,作為每 g(mL)樣品中菌落總數結果。
7.1.2
若有兩個連續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在適宜計數范圍內時,按公式(1)計算:
(1)
式中:
N——樣品中菌落數;
∑C——平板(含適宜范圍菌落數的平板)菌落數之和;
n1——第一稀釋度(低稀釋倍數)平板個數;
n2——第二稀釋度(高稀釋倍數)平板個數;
。
d——稀釋因子(第一稀釋度)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上菌落數均大於 300 CFU,則對稀釋度最高的平板進行計數,其他平板可
7.1.3
記錄為多不可計,結果按平均菌落數乘以最高稀釋倍數計算。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小於 30 CFU,則應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計
7.1.4
算。
7.1.5
若所有稀釋度(包括液體樣品原液)平板均無菌落生長,則以小於 1 乘以最低稀釋倍數計算。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不在 30 CFU~300 CFU 之間,
其中一部分小於 30 CFU 或大於 300
7.1.6
CFU 時,則以最接近 30 CFU 或 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計算。
這里有個例子參考一下以上是<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中的計算方法。
E. 微生物快速檢測方法(比如應用顯色培養基)有哪些求強人
菌落總數檢測:10版國標:48小時能出。直接平板法。
大腸菌群,大腸桿菌,腸桿菌科:10版國標24小時能出。平板法或3M紙片法。
黴菌酵母:3M紙片法。比國標快。
沙門氏菌:VIDS方法,48小時出結果,陽性菌需要進一步確定,時間延長48小時。
金黃色葡萄球菌:平板法,48小時能出結果,陽性菌需要進一步鑒定時間延長48小時。
其他:志賀,李斯特,溶血,副弧,彎曲...之類按國標都有自己的時間,不過可以上VITEK.TWO,時間較短,72-96小時能出結果。成本較貴。
F. 微生物中勺子的菌落總數怎麼檢測
1.1 固體和半固體樣品:稱取25g樣品置盛有225mL 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的無菌均質杯內,
8000r/min~10000r/min均質1min~2min,或放入盛有225mL稀釋液的無菌均質袋中,用拍擊式
均質器拍打1min~2min,製成1∶10的樣品勻液。
1.2 液體樣品:以無菌吸管吸取25mL樣品置盛有225mL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的無菌錐形瓶
(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無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勻,製成1∶10的樣品勻液。
1.3 用1mL 無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樣品勻液1mL,沿管壁緩慢注於盛有9mL稀釋液
的無菌試管中(注意吸管或吸頭尖端不要觸及稀釋液面),振搖試管或換用1支無菌吸管反復吹打使其
GB4789.2—2016
3
混合均勻,製成1∶100的樣品勻液。
1.4 按6.1.3 操作,制備10 倍系列稀釋樣品勻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 次1 mL 無菌吸管或
吸頭。
1.5 根據對樣品污染狀況的估計,選擇2個~3個適宜稀釋度的樣品勻液(液體樣品可包括原液),在
進行10倍遞增稀釋時,吸取1mL 樣品勻液於無菌平皿內,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同時,分別吸取
1mL空白稀釋液加入兩個無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1.6 及時將15mL~20mL冷卻至46 ℃的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可放置於46 ℃±1 ℃恆溫水浴箱
中保溫)傾注平皿,並轉動平皿使其混合均勻。
2 培養
2.1 待瓊脂凝固後,將平板翻轉,36 ℃±1培養48h±2h。水產品30 ℃±1 ℃培養72h±3h。
2.2 如果樣品中可能含有在瓊脂培養基表面彌漫生長的菌落時,可在凝固後的瓊脂表面覆蓋一薄層
瓊脂培養基(約4mL),凝固後翻轉平板,按6.2.1條件進行培養。
3 菌落計數
3.1 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或菌落計數器,記錄稀釋倍數和相應的菌落數量。菌落計數以
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units,CFU)表示。
3.2 選取菌落數在30CFU~300CFU 之間、無蔓延菌落生長的平板計數菌落總數。低於30CFU
的平板記錄具體菌落數,大於300CFU 的可記錄為多不可計。每個稀釋度的菌落數應採用兩個平板的
平均數。
3.3 其中一個平板有較大片狀菌落生長時,則不宜採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落生長的平板作為該稀釋
度的菌落數;若片狀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餘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勻,即可計算半個平板後乘以
2,代表一個平板菌落數。
3.4 當平板上出現菌落間無明顯界線的鏈狀生長時,則將每條單鏈作為一個菌落計數。
具體步驟你可以參考 GB 4789.2-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G. 菌落總數的檢驗方法
菌落總數的測定,一般將被檢樣品製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後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於滅菌平皿中與營養瓊脂培養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後(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樣品的稀釋--傾注平皿--培養48小時--計數報告。
國內外菌落總數測定方法基本一致,從檢樣處理、稀釋、傾注平皿到計數報告無何明顯不同,只是在某些具體要求方面稍有差別,如有的國家在樣品稀釋和傾注培養進,對吸管內液體的流速,稀釋液的振盪幅度、時間和次數以及放置時間等均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
檢驗方法參見:
GB4789.2-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H. 能不能介紹幾種微生物快速檢測儀2小時內出結果的有沒有主要是檢測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
這個要求目前沒有能達到的,菌落總數、大腸菌群且不說,致病菌的檢測用vitek II 也需要前增菌、純化,機器檢測時間取決於你純化的純度.
不過,科研方面已經有人在搞利用機器識微生物「相貌」特徵的研究,據我看到的文獻,也需要增菌,不然很容易被忽略掉.
I. 菌落總數如何檢驗啊
菌落總數的測定,一般將被檢樣品製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後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於滅菌平皿中與營養瓊脂培養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後(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mL(或每克)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菌落總數的測定,一般將被檢樣品製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後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於滅菌平皿中與營養瓊脂培養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後(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mL(或每克)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樣品的稀釋——傾注平皿——培養48小時——計數報告。檢驗方法可參見:GB4789.2-9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SN0168-9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業標准 出口食品菌落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