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算土方量最簡單的方法是
我來告訴你:計算場地的土石方預測,並不需要許多原始的高程式控制制點,原地形圖意義也不可以作為依據。要做的工作為:
1.已知一個黃海高程式控制制點、
2.在場地內設定方格網,(方格邊長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確定);
3.測定方格各角點的高程;
4.確定場地地坪的設計標高;
5.根據各方格角點的實測高程與設計標高的高差計算各個方格的挖填土方工程量,並匯總即可。
你補充說方格網角點標高不好估讀,即使是這種情況,也得用上述方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方格網的邊長就是了,最極端的情況是個別方格不能實測,再單獨測算吧。但無論如何,我不同意使用原地形圖,一是總會有誤差或者變化可能致使計算不準;二是如果有問題,原測繪單位及相關人員都不承擔責任。
② 土方計算公式
挖基槽(地溝)
① 不放坡時:V挖=L×(B+2C)×H
② 有放坡時:V挖=L×(B+2C+KH)×H
挖基(地)坑
① 矩形不放坡的地坑土方量為:
V挖=(a+2c)×(b+2c)×H
② 矩形放坡的地坑土方量為:
V挖=(a+2c)×(b+2c)×H+KH2×(a+2c)+KH2×(b+2c)+4×1/3K2H3=(a+2c+KH)×(b+2c+KH)×H+1/3K2H3
③k為放坡系數。放坡寬度b與深度H和放坡角度a之間是正切函數關系,即tana=b/H,不同的土壤類別取不同的a值,所以不難看出,放坡系數就是根據tana來確定的 。
(2)如何用簡單方法計算土方擴展閱讀:
基槽橫斷面的形式:分放坡與不放坡進行計算。
挖土深度H:一般以設計室外地坪標高為准。
根據土的性質、開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確定土壁是否放坡。放坡的寬度根據放坡系數計算,即KH。
為保證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寬度應在基礎寬度的基礎上增加工作面寬度2C。
在對土方量進行計算時,要考慮到地形特徵、精度要求以及施工成本等方面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達到最優的目的。
在較為平坦的平原區和地形起伏不大的場地,宜採用方格網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計算的數據量小,計算速度快,省卻了DTM法龐大的數據存儲量。
在狹長地帶,比如公路、渠道、溝道等,則適宜使用斷面法進行計算士方量。
在地形起伏較大、精度要求高的一些山區,則需要用到DTM的計算方法。但是也要考慮到圖件本身數據量和數據儲存等問題。
在精度要求不高、地形簡單的區域可選擇平均高程法。
③ 如何計算土方量
土方量是建築術語,土方量的計算是建築工程施工的一個重要步驟。工程施工前的設計階段必須對土石方量進行預算,它直接關繫到工程的費用概算及方案選優。
對於大面積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較小、坡度變化平緩的場地適宜用格網法。這種方法是將場地劃分成若干個正方形格網,然後計算每個四稜柱的體積,從而將所有四稜柱的體積匯總得到總的土方量。在傳統的方格網計算中,土方量的計算精度不高。我們引入一種新的高程內插的方法,即楊赤中濾波推估法。[1]
2.1楊赤中推估
楊赤中濾波與推估法就是在復合變數理論的基礎上,對已知離散點數據進行二項式加權游動平均,然後在濾波的基礎上,建立隨即特徵函數和估值協方差函數,對待估點的屬性值(如高程等)進行推估。
2.2待估點高程值的計算
首先繪方格網,然後根據一定范圍內的各高程觀測值推估方格中心O的高程值。繪制方格時要根據場地范圍繪制。
其次,為參加估值計算的各離散點高程觀測值,為各點估值系數。而後進一步求得最優估值系數,進而得到最優的高程估值。
2.3挖(填)土方量區域面積的計算
如果,土方量計算的面積為不規則邊界的多邊形。那麼在面積進行計算時,先對判斷方格網中心點是否在多邊形內,如果在,那麼就要計算該格網的面積,否則可以將該格網面積略去。
所需資料
最起碼要原土標高,基坑深度(原土標高減去基底標高),放坡,排水溝,工作面,用CAD畫好,標注好,原土標高測量時候要甲方,施工方,監理,有時候還要審計共同測量,記錄好原始數據幾方簽字認可,並復印各執一份,這樣計算土方實際開挖量比較有說服力。土方開挖前,需要提供土方開挖專項施工方案,這個裡面你包含有詳細的放坡系數,分段開挖的還需要放坡平台,當然標高是必須要有的,可以用相對標高,採用何種降水方法(井點降水或者基坑排水結合盲溝,如果設置盲溝還需要有詳細尺寸),這些你要畫一個土方開挖圖出來,其實施工組織設計裡面有的已經有施工方案了。以施工組織設計為指導思想,如果遇到突發或者甲方要求的變更,你都需要再專項方案中和圖紙中明確下來,並讓相關單位簽字生效,單有計算單,是不行的。
④ 挖土方計算最簡單的方法不用計算機
對於不規則的大型土石方工程不藉助計算機程序是很難實現精確快速算量的,如果存在不藉助計算機的情況下有一個即快又精確的方法那麼我們還開發那麼多計算機軟體做什麼,是不是?有一款專業的土方算量軟體叫《易算土方》,最大特點是簡單,官網有詳細教學視頻,你可以下載看一下
⑤ 計算土方量最簡單的方法是
計算土方工程量時,以設計圖示凈量計算,放坡、操作工作面、支擋土板等
不考慮所有因素,挖土量應該為:
基坑長度*基坑寬度*基礎深度
但是需要考慮其他因素的時候:
需要考慮基礎墊層的厚度就是100MM,這個是在計算的時候加進去的,也就是(基坑長度+100+100)因為有兩邊。當然,寬度也需要加
另外,土方工程量中還有外運,回填,平整等,這些都是根據所挖土方量來計算的。
⑥ 怎樣計算土方量
土方量計算公式
V坑=(a+2c+kh)*(b+2c+kh)*h+1/3k*k*h*h*h
其中,a、b為邊長,c為工作面,k為放坡系數,h為挖深,不放坡時K按0計算就可以了。 V槽=(a+2c+kh)*h*L。
其中,a為基礎底寬,c為工作面,k為放坡系數,h為挖深,L為基槽長度,不放坡時K按0計算就可以了。
例題:基坑下底長10m,下底寬6m 基坑上底長14m ,上底寬10m 開挖深度3m ,開挖坡率1:0.5 求基坑開挖土方量。
公式:V=1/3h(S上+√(S下*S上)+S下) S上=140 S下=60
V=1/3*3*(140+60+√140*60)=291.65m2
1、計算你這個土石方有很多種方法,但「計算方法」跟你會CAD軟體沒有什麼關聯,CAD沒有現成的計算場平土石方的功能。
2、要說有沒有其它軟體,回答是肯定有的,如《鴻業土方計算6.0 For R16》就是專門計算像你所說的這樣的土方量了。好不好學不好說,根據不同的學者是不一樣的學習效果。這個軟體它屬於市政道路專業設計軟體《鴻業市政道路》系列軟體之一。
(6)如何用簡單方法計算土方擴展閱讀:
主要計算規則
(1)平整場地:按建築物外牆外邊線每邊各加2m,以平方米計算。即
平整場地=底層建築面積+外牆外邊線長度×2+16
(2)挖溝槽:按溝槽長充乘以溝槽截面積以立方米計算。
溝槽長度:外牆按圖示中心長度計算;內牆按(圖示地槽底寬度+工作面寬度)之間凈長度計算。
溝槽寬度:按設計寬度加施工工作面寬度計算。
如有凸出牆面的垛、附牆煙囪等體積並入溝槽內計算。
(3)挖基坑、挖土方:
不放坡時:按坑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以立方米計算。
需放坡時:按H/6(F1+4F0+F2)以立方米計算。
其中,H為挖土深度(m),按圖示坑底至室外設計標高的深度計算;F1為坑上底面積(m2);F2為坑下底面積(m2);F0為坑中截面積(m2)。
⑦ 廣聯達怎麼計算土方 用廣聯達怎樣算土方量
算土方量的方法:
在圖形算量軟體里,如果是大開挖就新建大開挖土方,如果是離得比較遠的獨立基礎就新建基坑土方,輸入深度,工作面和放坡系數,然後布置到相應位置計算就可以了,專門計算土石方軟體的「南方Cass」軟體。
(7)如何用簡單方法計算土方擴展閱讀:
在對土方量進行計算時,要考慮到地形特徵、精度要求以及施工成本等方面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達到最優的目的。
在較為平坦的平原區和地形起伏不大的場地,宜採用方格網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計算的數據量小,計算速度快,省卻了DTM法龐大的數據存儲量。
在狹長地帶,比如公路、渠道、溝道等,則適宜使用斷面法進行計算士方量。
在地形起伏較大、精度要求高的一些山區,則需要用到DTM的計算方法。但是也要考慮到圖件本身數據量和數據儲存等問題。
在精度要求不高、地形簡單的區域可選擇平均高程法。
⑧ 土方計算的方法問題
土方量的計算是建築工程施工的一個重要步驟。工程施工前的設計階段必須對土石方量進行預算,它直接關繫到工程的費用概算及方案選優。在現實中的一些工程項目中,因土方量計算的精確性而產生的糾紛也是經常遇到的。如何利用測量單位現場測出的地形數據或原有的數字地形數據快速准確的計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們日益關心的問題。比較經常的幾種計算土方量的方法有:方格網法、等高線法、斷面法、DTM法、區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1、斷面法:當地形復雜起伏變化較大,或地狹長、挖填深度較大且不規則的地段,宜選擇橫斷面法進行土方量計算。
2、方格網法計算: 對於大面積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較小、坡度變化平緩的場地適宜用格網法。這種方法是將場地劃分成若干個正方形格網,然後計算每個四稜柱的體積,從而將所有四稜柱的體積匯總得到總的土方量。在傳統的方格網計算中,土方量的計算精度不高。現在我們引入一種新的高程內插的方法,即楊赤中濾波推估法。
3、DTM法(不規則三角網法):不規則三角網(TIN)是數字地面模型DTM表現形式之一,該法利用實測地形碎部點、特徵點進行三角構網,對計算區域按三稜柱法計算土方。
4、平均高程法:平均高程法測量時隔20 m測1個碎步點,把所有的碎步點高程相加取平均,作為該測區平均高程。該方法通常被施工單位採用,但該方法誤差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