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方法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決不僅僅是「口」的發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 方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方法
小學語文的基礎性地位不容忽視,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必須重視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努力改進傳統的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
一、讀書讀書,貴在讀熟
書聲琅琅是古人傳統的教學形式之一。因為它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是理解和記憶的先導,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試想,一個人讀起書來,結結巴巴,吞吞吐吐,它能對課文內容心領神會,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嗎?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要使課文的「外部語言」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內部語言」,在大腦皮層中留下深刻的溝紋,一般要經過20遍以上的朗讀實踐。
在反復讀,把書讀熟的同時,學生眼睛看,心裡想,嘴裡念,耳朵聽,許多器官同時並用,就容易把課文記得牢固,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由情感產生思考,從而受到品德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同時對學生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的學生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為此,在講讀課文中,我們都以讀為先,將讀貫穿教學始終。
二、熟讀精思,心知其義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決不僅僅是「口」的發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我國古代大 教育 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這充分說明讀書一定要勤於思考,二者不可分割。為此,我們總是在學生做到了對課文能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進一步地讀,不過這時是帶著問題而讀,一邊讀一邊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讀,哪是重點詞,哪是重點句,作者為什麼要用這個詞不用那個詞呢?通過一讀再讀,從而加深印象。
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這篇課文以情感人,催人淚下,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對周總理無限愛戴,無限懷念的思想感情。但對於學生年齡小,了解總理 事跡 不多,所以總有一種隔靴搔癢之感。為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反復朗讀中,讓學生在讀中思考:首都人民為什麼不分男女老少冒著刺骨的寒風,在長安街兩旁迎送總理的靈車?他們等了多長時間?為什麼用「焦急而耐心」這樣的一對 反義詞 哪?作者在向我們說明什麼呢?周總理為國為民嘔心瀝血,日理萬機,艱苦樸素,關心下一代的高大形象隨之躍然紙上,也肯定會浮現在學生的腦海里,使他們一下子把自己同總理的感情拉近了,原來總理就是這么一個為國為民操碎心的人。學生對周總理的愛戴,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學生思考時,自然地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判斷事物。此時,教師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更能收到「教書育人」的整體效益。
三、方法科學,形式多樣
多讀固然知其意,但並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機械的、重復地讀,要講究方法,形式多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避免單調枯燥感。我常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提出要求,有目的地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要循序漸進。否則欲速不達。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但要考慮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還應認真的備好每一課的朗讀要求,也就是為什麼要讀,讀後要達到什麼目的。
2、教師以身作則,范讀引領。「打鐵還要榔頭硬」,一名語文教師要使學生鍾愛朗讀,那麼自己還真需是把硬硬的榔頭,不然怎麼能使那一位位試與天公比高的調皮小子們信服呢?教師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喚起學生的感情,把學生帶入文本之中,讓學生達到忘我境界,從而培養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3、創設氛圍,進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孩子們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
4、邊讀邊想,再現情境。 文章 是表述作者感知到的客觀情境,要讓學生理解課文,重要的一環是使學生大腦中再現這種情境。通過讀,學生不斷調動自己的表象積蓄,按自己的 思維方式 設計出作者所表述的情境(畫面),通過讀,又不斷調整,使之更清晰、更准確。
5、重點地方反復讀,品詞品句,提高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重點地方一般指課文中的關鍵性、主導性的詞、句、段。
6、自讀批註,邊讀邊悟。讀書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可安排學生在課前或課中進行邊讀邊想邊批註的練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閱讀批註應先交給學生方法,然後讓學生反復實踐練習,練中提高批註的質量。
7、讀寫結合,相互滲透。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自內而外的表達,讀則是自外而內的吸收。在語文教學,「讀」實際上是作者「寫」的逆向活動過程。老師指導學生讀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打開文章的字、詞、句、篇等外在語言材料入手,像剝竹筍一樣,層層進取。讀一次有一次的認識、所得、進展。教學生朗讀和熟讀了許多課文以後,課文里許多詞句,許多語言的表達方法,以及課文的篇章結構等,不斷地被學生吸收、積累和掌握,說話、寫作就能夠做到出口成章、信手拈來,熟讀了課文,詞彙多了,語言豐富了,他們的寫作能力也就提高了。從讀學寫,以寫固讀,強化練筆。借讀之力促輕松習作,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方法
一、讓學生具有質疑的 學習態度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多讓學生提問,讓學生具有質疑的學習態度,才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只有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學習作風,才能使其具備學好語文的問題意識和 創新思維 ,並在課堂上強調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努力營造出一派平等祥和的課堂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共性和個性,才能有效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和不安感,使他們在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情境下自由大膽的學習語文;
二、使學生獲得群組交流機會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各項綜合因素和個體差異,在課前進行自由分組,使學生獲得各種不同的群組交流機會,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 經驗 交流,獲得同齡人之間的肯定或啟發是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老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巧妙啟發和引導,或者由淺入深,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 辯論 式的討論等,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動力,讓他們在各抒己見的活躍氣氛之下進行自主學習。此外,小組討論還可以擴展到全班討論,讓小組討論的成果在班級整個集體中得到肯定或者交流,從而在最大可能上提高整個班級的 語文學習 效果;
三、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動力,因為正如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所示,學生學習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與其學習情緒有著某種直接的聯系。因此,老師必須注重語文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學生的情緒變化,在課堂上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情緒的教學情境,使其學習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才能在學習的時候表現出踴躍的態勢。因而,語文老師應該加強自身知識能力的修養,並結合使用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方法,使得語文教學體現出美與智慧的完美結合,有利於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四、重視直觀性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項需要更多記憶的課程,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填鴨式的記憶模式,而是應該通過直觀性的教學方法,比如說使用簡明扼要的板書把課堂內容呈現給學生,並通過口頭講解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換句話說,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視覺和聽覺並用,且重視書面的內容質量,以高度濃縮的板書內容來歸納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和要點,使知識具有直觀性,系統性和結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內容具有內在聯系,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就非常有利於學生進行學習,以清晰的脈絡來加深對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培養一定的語感
小學語文雖說屬於基礎課程,但是仍然屬於語言范疇,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一定的語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一定的語感,使學生能夠從心靈上走進語文文章所描述的情境當中去,從心靈深人體會到語文文字的美感與魅力所在,從而使得學生真正理解文章,身臨其境的朗讀課文,感悟文章之美,可以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來加強對於語文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不是單純的學習,更是體會語文之美的藝術再現;
六、創建融洽的課堂氣氛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盡快轉變角色,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和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情境表演,努力創建融洽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和語言能力。並且,語文老師要盡快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破工作,即突破課堂,突破書本,突破單一,突破共性,從而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綜合,走向個性,在這種「突圍意識」的指引下,運用教學的智慧和熱情走出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誤區,重視對於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這樣,可以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或者觸類旁通,激活學習的思維。
此外,語文教師還要重視對於學生綜合朗讀能力的培養,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並對學生所犯的錯誤和面臨的困難進行正確對待,要認真細致的給予學生學習評價,切不可隨便從事,那樣,很可能會傷了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心,這樣,對於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因而,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謹記,對於學生的學習評價要具有勵志性,真誠性和動態性,一切以學生為根本教學目標,才能寫出具有內涵的教學評語來。
3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方法
一、質疑中提高教學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點明了思與學的密切聯系。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戰場,教學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手段,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認知沖突、設疑、解疑,點燃思維的火花。例如,教學《草原》一課時,教師針對「到處是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一句質疑:「翠色怎麼會流?怎麼會流到天邊雲際去呢?」
我就此問題設置思維 熱點 ,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帶著上述問題抓住主線,感知課文,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第一段,一邊讀一邊想,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一幅幅畫面:「整個草原只見濃綠的草色連成一片而分不清界線,望不到邊際,像綠色的海洋。」進而引導:「草原的綠色不會流動,但由於綠的鮮亮,微風吹來,綠草隨風擺動,形成層層草浪,給人什麼感覺?書中用了哪四個字?」學生回答:「翠色慾流。」教師又問:「好像綠色在流動。草原無邊無際與藍天相接,微風吹來,草浪起伏,輕柔地向遠處延伸,你會看到什麼?」學生答:「看到草浪輕輕流入雲際。」教師小結:「作者僅以12個字寫出草原的美。」讓學生體會意境,這就是要緊的地方,不能表層滑過。打擦邊球,教師找准了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的結合點,一點點地引導,從而奠定了課堂教學的基礎。
二、啟發中改進教學
「教是為了不教」,語文教學,要幫助學生形成終生賴之的學習習慣。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形成能力,開啟思維閘門,深化思維過程,並內化為學習動機。寓言《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體裁相同、情節相似、文章結構類同。在學第一篇寓言時,我讓學生 總結 出 學習方法 :①抓關鍵問題解決;②讀議詞句促理解;③聯系實際知理,運用三步法,知識遷移。學第二篇寓言時,學生就可以自己閱讀體味,揣摩詞句,適時反饋,展示思維過程,從而「求大同,存小異」地學會了這兩篇寓言。課後,我幫助學生以此類推,舉一反三,總結其他寓言的學法,形成自學能力,養成思考的習慣。
三、情感中融進教學
語文教學尤其講究教師真情實感的傳送,教師富於感情地朗讀能架起作者心靈與學生情感的橋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波瀾。因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讀的優勢,以讀為主旋律融聲音、表情、姿態、手勢於一體,營造濃烈的情感氛圍,作用於學生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產生良好課堂情感效應,使師生之間、作者與讀者之間,形成精神交流,使情感共鳴,達到思想情操的提升,使學生受到人格美的洗禮。
四、運用多媒體拓展教學
語言文學是思維的重要工具,每一篇課文就是一個例子。在教學課文中,教師首先從字詞入手釋疑,帶領學生揣摩字、詞、句的含義,品味語言美和意境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中碰到許多不能異懂的問題,恰當選擇多媒體課件,能深化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如《小池》課始,為了使學生了解「小池」這首詩所描繪的初夏荷花池的美景,教師設計製作了動畫片,畫面中有細流從泉眼中湧出,樹陰映照在水面上,小荷葉剛露尖角,蜻蜓在飛舞。
學生的審美感被激發起來,進入情景中,情不自禁地贊嘆,夏天的荷花池真美啊!課文中的「惜」「愛」兩字,有「愛惜、喜愛」之意,從字面上可解釋為泉眼愛惜細細地流,樹陰喜愛初夏柔和的風光。進一步挖掘內涵,不難看出,這是作者托物抒情,把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融入到景物之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是歷代受人稱道的絕妙佳句,蘊含著活力和生機,使全詩富有生氣。課件形象地演示了小荷清新可愛的形象,使學生正確地理解詩句,陶然於美景之中,如身臨其境,降低了思維的難度。
4小學語文教學改進好方法
一、範例展示法
西德教育家根舍提倡「範例教育」,認為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隱含著基礎因素和本質因素的典型範例的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可以使學生掌握到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其做法是以典型帶一般,由特殊見普遍。我們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先具體地指導學生學習一個重點語段,並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把它作為範例,然後要求學生在學習大體相同的語境時去運用。如低年級《小猴子下山》一文,課文是由結構相似的幾部分內容組成,敘述的形式也基本一樣:小猴子來到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扔下了什麼?摘了什麼往前走?教師應抓住這一教材特點,先精心地教學第一、二段,從中總結了學習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讓學生用這一方法自己去學,教師只要適當的指導、點撥。在中年級的 作文 教學上,我們可遵循葉聖陶先生所倡導的由教師先行「下水」,然後用自己切身體會作範例來指導學生寫作文,學生有了借鑒,容易學到行之有效的寫作技巧和方法。
二、歸類演繹法
歸納是學生在接觸了一定的語言材料,在教師引導下認識、理解這些材料而獲得的可一般應用的某種學習方法。演繹,就是要求學生把歸納中剛學到的學習方法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發生聯系,重構自己的認知體系,形成新的技能,然後獨立地運用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到新的語言情境去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如第十一冊課文《學弈》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古文,不僅讀起來拗口,詞語的古今意思也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有一定困難。教學中,我在學生基本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學習古文的方法。第二天學習《兩小兒辯日》前,再一起復習學習古文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學生運用剛學到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二篇的古文就顯得得心應手了。整個滲透過程沿著「發現―內化―運用」這一程序進行,不斷反復,不斷拓展,不斷應用,學生新的學習方法不斷積累,能力也就不斷提高。
三、相機點撥法
葉老說過:「方法的指導不全盤給予,而在相機誘導。」所謂相機是指這種方式不是事先設計的,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偶然出現的、需要點撥的即時給予點撥,因為它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需要教師很高的機智,善於發現、把握並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當學生學習一時陷入困境時,教師「雪中送炭」指點迷津,學生可能會茅塞頓開,從困境中解脫出來,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一旦獲解還會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愉悅感。這樣的相機點撥,既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濃厚興趣激發出來,還能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和勇氣。
而在學生學習「一帆風順」時,教師宜「引而不發」。如學生在閱讀諸如《苦柚》、《小音樂家楊科》一類可以一目瞭然的淺課文時,會學得 很順利,似乎沒遇到什麼障礙。教師則不應該滿足於這種表面現象,而應有針對性的提出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在坦途中設置一點奇險,引而不發,留有充分餘地給學生思考探索,會收到掌握知識與學法雙重效益。當學生「學有所得」時,宜採用「尋根溯源」,讓做得最好最快的學生談談他的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然後師生共同研討、整理,刪除枝節,用盡量准確的幾個詞語概括解決問題的程序,得出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樣,由教師的教到用不著教師的教的教學過程,對他們今後在學習相類似的語言情境中,能夠自我學習是大有好處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教都是為了不需要教。」為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目的。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讓學生「會學」比只要學生「學會」重要得多。因為知識如汪洋大海,一個人在校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應在小學階段就重視培養學生學海泛舟的能力,使他們能駕馭知識的風帆,在浩翰無邊的大海中航行。學生有了這種本領,才能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掌握探索的主動權。
四、師生互動
教學本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傳授活動,所謂「雙主互動」,實質就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這種教學是一種雙向式的自學――質疑――討論――歸納的教學方法,它是一切教學模式的核心。《綱要》指出:「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說明,構建「雙主互動」的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的當務之急。課堂要互動,就要使教與學形成共時、多向、分層、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自己的知識為學生引路、搭橋,學生則以表情、動作、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程度。可見,沒有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是跛足的,不可能成功的。
B.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進措施
良好的 方法 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 思維方式 去觀察、分掘派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有關小學數學教學改進 措施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的創新?
一、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僅僅是學生認真的聽課,老師拚命的講解,學生被動學習這樣一種灌輸式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用於現代的教學,尤其是新課改實施以來,對於教學質量提
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傳統教學方法已經逐步被淘汰的情況下,教師必須找到一些適合教學的新的教學方法。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其指導意義很大,老師首先要做的是轉變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只有讓學生成為數判世賀學課堂上的主體,同學們才不會被動的被老師牽著學習。新的教學環境能夠給學生足夠大的空間來發揮他們的學習創造性,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課堂氛圍。
1.小組學習
老師在講課之前准備一些典型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在上課時老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進行分組,組員一起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討論中,通過相互的溝通交流得出的解題答案,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發現自己思考時候的不足,還能夠在其他小組同學講解的時候學會如何傾聽其他同學的觀點。
2.結合多煤體實現數學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現階段的教學中運用的重要的手段。當今時代是計算機 網路技術 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已經運用到了各個領域, 教育 界也不例外。在對多媒體教學運用中,師生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數學公式、數學題目運用圖畫的形式從多媒體中插入進來。小學階段的學生由於其年齡尚小,還不能很好的束縛自己的行為,通過多媒體中有聲有色的畫面可以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引導學生認真的學習,積極的思考。
二、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
教育的發展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有能力的老師,目前我們國家的教師素質和教育水平仍然偏低,導致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停滯不前。這時我們的學校教育需要整合師資力量,高度關注教返李師的自身素養的提高。只有教師自身的素質提高了,老師才會有足夠的能力在教學中不斷的推進數學方法,將新的教學方法運用於教學。只有老師自己先轉變意識,不再做課堂中的主體,轉變舊的高高在上的教育地位,嘗試著跟學生做朋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題地位才會轉變過來。這樣,我國教育才能穩步的向前發展。老師經過不斷的培訓之後自身素養得以提高,才能更好的指導課堂教學,並且在課堂中運用正確的教育觀來為學生上課,促進教學工作的展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學創新被要求運用到教學中以來,老師也倍感責任的重大。在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於教學中後,教學的成效有了顯而易見的提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積極的,大膽的對新的教學方法進行嘗試,學生也由此習慣了先的數學方式,積極轉變成為課堂的主體,自己學習的主動是提高,不再依賴老師而被動的學習。
對於經過培訓後勇於嘗試教學創新的教師,學校要給予獎勵。老師講課應當注重質量,而不能一味的追求數量不僅如此,布置課後作業題也要注意方法,將題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只追求大量做題而忽視做題質量,會讓學生陷入到題海戰術中。比如,兩道數學練習題和二十道數學練習題,如果二十道練習題不具有代表性,學生學習壓力增加,沒有時間再去復習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點。如果兩道數學題足夠具有代表性,其效果比布置二十道數學練習題會好得多。
三、結束語
總之,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它要求老師長期的進行教學實踐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對於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緊扣書本,將知識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是“有用”"的。不斷摸索出新的教學方法,重視數學課堂上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這是我國教育新課改的浪潮下教好數學的基本前提和有效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總結
一、形象思維方法
形象思維方法是指人們用形象思維來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的思維基礎是具體形象,並從具體形象展開來的思維過程。
形象思維的主要手段是實物、圖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認識特點是以個別表現一般,始終保留著對事物的直觀性。它的思維過程表現為表象、類比、聯想、想像。它的思維品質表現為對直觀材料進行積極想像,對表象進行加工、提煉進而提示出本質、規律,或求出對象。它的思維目標是解決實際問題,並且在解決問題當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1、實物演示法
利用身邊的實物來演示數學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及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使數學內容形象化,數量關系具體化。比如:數學中的相遇問題。通過實物演示不僅能夠解決“同時、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而且為學生指明了思維方向。再如,在一個圓形(方形)水塘周圍栽樹問題,如果能進行一個實際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級數學 教材中,“三個小朋友見面握手,每兩人握一次,共要握幾次手”與“用三張不同的數字卡片擺成兩位數,共可以擺成多少個兩位數”。像這樣的有關排列、組合的知識,在小學教學中,如果實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
特別是一些數學概念,如果沒有實物演示,小學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長方形的面積、長方體的認識、圓柱的體積等的學習,都依賴於實物演示作思維的基礎。
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製作一些數學教(學)具,而且這些教(學)具用過後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復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2、圖示法
藉助直觀圖形來確定思考方向,尋找思路,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圖示法直觀可靠,便於分析數形關系,不受邏輯推導限制,思路靈活開闊,但圖示依賴於人們對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圖示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礎上的聯想、想像出現謬誤或走入誤區,最後導致錯誤的結果。比如有的數學教師愛徒手畫數學圖形,難免造成不準確,使學生產生誤解。
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多用圖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有的題目,圖畫出來了,結果也就出來的;有的題,圖畫好了,題意學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題,畫圖則可以幫助分析題意、啟迪思路,作為其他解法的輔助手段。
3、列表法
運用列出表格來分析思考、尋找思路、求解問題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於分析比較、提示規律,也有利於記憶。它的局限性在於求解范圍小,適用題型狹窄,大多跟尋找規律或顯示規律有關。比如,正、反比例的內容,整理數據,乘法口訣,數位順序等內容的教學大都採用“列表法”。
用列表法解決傳統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問題。製作三個表格:第一張表格是逐一舉例法,根據雞與兔共20隻的條件,假設雞只有1隻,那麼兔就有19隻,腿共有78條……這樣逐一列舉,直至尋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張表格是列舉了幾個以後發現了只數與腿數的規律,從而減少了列舉的次數;第三張表格是從中間開始列舉,由於雞與兔共20隻,所以各取10隻,接著根據實際的數據情況確定列舉的方向。
4、探索法
按照一定方向,通過嘗試來摸索規律、探求解決問題思路的方法叫做探究法。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在數學里,“難處不在於有了公式去證明,而在於沒有公式之前,怎樣去找出公式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 兒童 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們在難以把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問題時,常常採取的一種好方法就是探究、嘗試。
第一、探究方向要准確,興趣要高漲,切忌胡亂嘗試或形式主義的探究。例如,教學“比例尺”時,教師創設“學生出題考老師”的教學情境,師:“現在我們考試好不好?”學生一聽:很奇怪,正當學生疑惑之時,教師說:“今天改變過去的考試方法,由你們出題考老師,願意嗎?”學生聽後很感興趣。教師說:“這里有一幅地圖,你們用直尺任意量出兩地的距離,我都能很快地告訴你們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相信嗎?”於是學生紛紛上台度量、報數,教師都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對應的實際距離。學生這時更感到奇怪,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您快告訴我們吧,您是怎樣算的?”教師說:“其實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幫助老師,你們知道它是誰嗎?想認識它嗎?”於是引出所要學習的內容“比例尺”。
第二、定向猜測,反復實踐,在不斷分析、調整中尋找規律。
第三,獨立探究與合作探究結合。獨立,有自由的思維時空;合作,可以知識上互補,方法上互相借鑒,不時還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創設讓學生去探究的情景,創造讓學生去探究的機會,鼓勵有探究精神和習慣的學生。
5、觀察法
通過大量具體事例,歸納發現事物的一般規律的方法叫做觀察法。巴浦洛夫說:"應當先學會觀察,不學會觀察永遠當不了科學家.”
小學數學“觀察”的內容一般有:①數字的變化規律及位置特點;②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③題目的結構特點;④圖形的特點及大小、位置關系。
如:觀察一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歸納出乘法交換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觀察”的要求:
第一、觀察要細致、准確。
第二、科學觀察。科學觀察滲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察看研究對象。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要做到“有序”觀察:(1)面——形狀、個數、面與面之間的關系;(2)棱——棱的形成、條數、棱與棱之間的關系(相對的棱相等;相對的棱有四條;長方體的棱可以分為三組);(3)頂點——頂點的形成、個數,認識頂點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引出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
第三, 觀察必定與思考結合。
6、典型法
針對題目去聯想已經解過的典型問題的解題規律,從而找出解題思路的方法叫做典型法。典型是相對於普遍而言的。解決數學問題,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則需要用特殊(典型)方法。比如,歸一、倍比和歸總演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異、平均數等。
運用典型法必須注意:
(1)要掌握典型材料的關鍵及規律。
(2)熟悉典型材料,並能敏捷地聯想到所適用的典型,從而確定所需要的解題方法。
(3)典型和技巧相聯系。
7、放縮法
通過對被研究對象的放縮估計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做放縮法。放縮法靈活、巧妙,但有賴於知識的拓展能力及其想像能力。
思路一:“放大”。通過觀察發現,語、數、外三科成績在題目中各出現兩次,我們求197+199+196的和,這個和是“語數外成績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績之和,再減去任意兩科的成績,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績。
思路二:“縮小”。我們用語數成績的和減去語外的成績,199-197=2(分),這是數學減英語成績的差。數學和英語的和是196分,再求數學的分數就不難了。
放縮法有時運用在估算和驗算上。
8、驗證法
你的結果正確嗎?不能只等教師的評判,重要的是自己心裡要清楚,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評價,這是優秀學生必備的學習品質。
驗證法應用范圍比較廣泛,是需要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應當通過實踐訓練及其長期體驗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驗證能力和逐步養成嚴謹細致的好習慣。
(1)用不同的方法驗證。教科書上一再提出:減法用加法檢驗,加法用減法檢驗,除法用乘法驗算,乘法用除法驗算。
(2)代入檢驗。解方程的結果正確嗎?用代入法,看等號兩邊是否相等。還可以把結果當條件進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實際。“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話要落實在教學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現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學生這樣做:31÷4≈8(套)
按照“四捨五入法”保留近似數無疑是正確的,但和實際不符合,做衣服的剩餘布料只能捨去。教學中,常識性的東西予以重視。做衣服套數的近似計算要用“去尾法”。
(4)驗證的動力在猜想和質疑。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猜”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我要學”的願望。為了避免瞎猜,一定 學會驗證。驗證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時調整猜想,直到解決問題。
二、 抽象思維 方法
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現實的思維過程,叫抽象思維,也叫 邏輯思維 。
抽象思維又分為:形式思維和辯證思維。客觀現實有其相對穩定的一面,我們就可以採用形式思維的方式;客觀存在也有其不斷發展變化的一面,我們可以採用辯證思維的方式。形式思維是辯證思維的基礎。
形式思維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
辯證思維能力:聯系、發展變化、對立統一律、質量互變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重點突出在:(1)思維品質上,應該具備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聯系性和創造性。(2)思維方法上,應該學會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思考。(3)思維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據,推理嚴密。(4) 思維訓練 上,應該要求:正確地運用概念,恰當地下判斷,合乎邏輯地推理。
9、對照法
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小學數學常用的方法就是對照法。根據數學題意,對照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名詞、術語的含義和實質,依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記憶、辨識、再現、遷移來解題的方法叫做對照法。
這個方法的思維意義就在於,訓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牢固記憶、准確辨識。
10、公式法
運用定律、公式、規則、法則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它體現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思維。公式法簡便、有效,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必須學會和掌握的一種方法。但一定要讓學生對公式、定律、規則、法則有一個正確而深刻的理解,並能准確運用。
11.比較法
通過對比數學條件及問題的異同點,研究產生異同點的原因,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叫比較法。
比較法要注意:
(1)找相同點必找相異點,找相異點必找相同點,不可或缺,也就是說,比較要完整。
(2)找聯系與區別,這是比較的實質。
(3)必須在同一種關系下(同一種標准)進行比較,這是“比較”的基本條件。
(4)要抓住主要內容進行比較,盡量少用“窮舉法”進行比較,那樣會使重點不突出。
(5)因為數學的嚴密性,決定了比較必須要精細,往往一個字,一個符號就決定了比較結論的對或錯。
12、分類法
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事物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方法,叫做分類法。分類是以比較為基礎的。依據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將它們合為較大的類,又依據差異點將較大的類再分為較小的類。
分類即要注意大類與小類之間的不同層次,又要做到大類之中的各小類不重復、不遺漏、不交叉。
C. 如何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它的目標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形成主體性、積極性等人格特徵。因此,這里以對傳統教學批判的方式,論述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設計的要義。
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教師的講述和指點散漫,令人感到不著邊際。換言之,焦點不明的教學太多了。不錯,教師應當花功夫使班上的差生也能聽懂每一節課,但是倘若講述過於冗長,或是有意讓每一個學生都發言一遍,往往難以「聚焦」於學習課題,最終迷失了方向。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運用密切聯系生活經驗的教材,引入操作活動固然重要;但若過分強調,也可能導致模糊了本來的學習課題的後果,而學生對學習課題倘若不能清楚地意識到,也就不可能主動積極地展開學習。
使學生極其明確地意識到學習課題乃是改進教學的首要一步。學習課題通常是由教師來選定的,學生未必都能意識到。讓他們自行選擇學習課題自然不失為培養學習動機的最好方法,但由於學生的個別差異,他們不可能時時處處都這樣做。因此教師在選擇學習課題時,應以盡量具體的方式作出指示,讓學生明白用上節課學到的方法已無法解決新的課題了,然後再告訴學生,今天就來學習這類題目的解決辦法,應盡量避免用抽象詞語作冗長說明。
再一點,明確對立點與矛盾點的問題提示是有效的。在「發現學習」的教學中就很注重揭示對立點與矛盾點的步驟。例如理科教學,在實驗課的導入階段,讓學生各抒己見,交換各自設想的假設,然後明確這些假設中的對立點與矛盾,再進入爾後的假設驗證,這樣,對立和矛盾之所在明確了,學生就會體驗到認知性矛盾,並產生出從這種矛盾狀態過渡到均衡化狀態的內發性動機。智力好奇心以最明確的形式得以表現的,莫過於這種認知矛盾的場合。
通過上述步驟使學習課題的意識化得以實現,便能在學生心中產生出一種緊張感來,而這種緊張感會導致主動學習的慾望。沒有這一點,無論怎麼高明的指導也是無從發揮其效力的。
改善學習過程
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第二個問題是對學習過程的說明不充分,使人感到「沖擊力」不夠。教師或者僅作簡單的交代:「這里重要」,或者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疏干指點。因此,學生不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然而老練的教師非常注意點明學習的過程,在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預先提醒注意。學生往往會被教師引人入勝的導語牢牢地吸引住,這種引誘力無疑將導致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無論哪一門學科,在完成一種學習課題的過程中總會包括若干階段。因此,與其引導學生注意於能否求解,毋寧引導他們注意於課題完成過程中所包含的階段,這更有助於展開高效的學習。例如,求解數學應用題必然包括下列階段:了解問題所陳述的狀況;選取必要的信息;找出有助於求解的演算法;列出算式;演算算式;斟酌得數,寫出答案。教師倘若一步一個腳印地指導每一個步驟,學生自然會意識到學習的過程。
學生一旦自覺地意識到這種解決過程,藉助於「哪些部分懂了,哪些部分還不懂」這一反饋信息,就會形成自我強化。這種自我強化將有助於提高內發性動機,培養學習積極性。主動、積極學習的學生形成了反饋信息的通路,但未能形成這一通路的學生總是佔多數,因此必須進行形成這種反饋通路的指導,這一點,作為學習方法的指導是最重要的。為此,教師逐一地講解解題的每一個階段,並加以說明,是有效的。再有,作為有效的指導方法,讓學生注意並報告自己的學習過程,也是可以考慮的一個步驟。這種自我監視就是控制。好的課堂教學應當允許學生有充裕時間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但現實的課堂教學很少能做到這一點,這是學生喪失動機的原因之一。
我們應當創造學生能夠自由地敘述自己學習過程的課堂氛圍,教師還得對不想主動發言的學生施以提問。學生通過這種指導,在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將會發現自身的缺陷與才幹,這樣感受到的才幹,正是現代心理學所強調的反省認知,是構成內發性動機的核心。一般人都有這么一種體驗,開始時既有感興趣的學習課題,也有不感興趣的課題,然而起初即使不想「搞」的課題,在「搞搞看」的過程中,也會逐漸產生興趣和干勁,這種體驗在許多場合似乎是反省認知使然。在課題解決的每一個步驟中控制自己的學習,逐漸形成能力意識,並從這種體驗中開始感受到自己的才幹,進而產生自信,而自信又能促進自主性學習。
D. 鏁欏笀鏀硅繘鏁欏︽帾鏂藉拰鏂規硶
鎻愬崌鏁欏﹁川閲忔帾鏂藉拰鍔炴硶濡備笅1鍔犲己鏁欏笀闃熶紞寤鴻撅紝寮哄寲鏁欏笀鑱屼笟寤鴻2鎶撳ソ瀛︾敓鍏繪垚鏁欒偛錛屽煿鍏昏壇濂藉︿範涔犳儻3鎻愰珮鏁欏笀涓氬姟鑳藉姏錛岀嫚鎶撴暀鑲叉暀瀛︾$悊4寮哄寲璇懼爞榪涚▼鐨勭$悊5緇嗗寲鍚庡嫟淇濋殰綆$悊鍒跺害錛涙帰絀舵х悊瑙f帰絀舵х悊瑙f按騫崇殑鏁欏︽寚鐨勬槸鏈夌洰鐨勫湴寮曡搗鏂伴棶棰樻儏澧冪殑璁ょ煡鍐茬獊錛屼績浣垮︾敓縐鏋佷粙鍏ユ暀甯堜笌瀛︾敓鍏卞悓鍙備笌鎻愬嚭闂棰樺拰瑙e喅闂棰樺叡鍚岃繘琛岀爺絀跺拰璇勪環瀛︾敓鍦ㄦ暀甯堢殑寮曞間笅鍏呭垎鍙戞尌鑷涓誨︿範鐨勪富鍔ㄦэ紝鑾峰緱瀵圭煡璇嗘妧鑳界殑鎺㈢┒銆
鏁欏︿腑瀛樺湪鐨勯棶棰樺強鏀硅繘鎺鏂 涓瀛樺湪鐨勯棶棰 1鏁欏笀鐨勭Н鏋佹ф病鏈夊緱鍒板厖鍒嗗彂鎸 1鏁欏笀瀵瑰︽牎鐨勫彂灞曞墠鏅寰堝叧蹇冿紝瀛︽牎搴旇ュ埗瀹氫竴涓鍒囧疄鍙琛岀殑榪戞湡瑙勫垝鍜岃繙鏈熻勫垝錛屼嬌鏁欏笀瀵瑰︽牎緹庡ソ鐨勬湭鏉ュ厖婊″笇鏈2鍔犲己鏈嶅姟鎰忚瘑錛岃В闄わ紱鏁欏笀鏁欏﹀父瑙勫伐浣滃埗搴︼紝瀵規暀甯堢殑琛屼負璧風潃鎸囧紩浣滅敤鏁欏﹀父瑙勫伐浣滃埗搴﹁佽勫畾鏁欏笀鐨勫伐浣滆祫鏂欏伐浣滅▼搴忓伐浣滄椂闂村伐浣滄柟娉曞伐浣滄爣鍑嗗父瑙勫伐浣滃埗搴﹁佽創鍚堟湰鏍″疄闄咃紝瑕佽兘涓烘暀甯堟墍鐞嗚В錛屽規暀甯堟棦瑕佹湁綰︽潫鎬э紝鍙堣佹湁嬋鍔辨у拰榧撳姩銆
浜屽湪鏁欒偛鏁欏︽柟闈1鏁欏︽柟娉曞壋鏂頒笉澶燂紝璇懼爞鏁堢巼鏈夊緟浜庤繘涓姝ユ彁楂2鍧氭寔鍋氬埌涓嶄綋緗氭垨鍙樼浉浣撶綒瀛︾敓鍦ㄤ笌瀹墮暱鐨勪氦寰涓涓嶆敹紺間笉鍚冭蜂笉鍙瀹墮暱鍔炰簨錛屼笉榪涜屾湁鍋垮舵暀3娌℃湁鐪熸f繁鍏ュ︾敓涓闂村幓浜嗚В瀛︾敓鏁存敼鎺鏂姐
4鍔犲己璇懼爞鏁欏︽柟寮忕殑鍙橀潻錛屽紑灞曞笀鐢熸暀瀛︿簰鍔錛屼績浣垮︾敓涓誨姩鎺㈢┒鏂拌劇▼寮鴻皟錛屾暀瀛﹁繃紼嬫槸鈥滃笀鐢熶氦寰錛屽叡鍚屽彂灞曠殑浜掑姩榪囩▼鈥濓紝瑕佹眰鏁欏笀鍦ㄦ暀瀛﹁繃紼嬩腑澶勭悊濂戒紶鎺堢煡璇嗕笌鍩瑰吇鑳藉姏鐨勫叧緋伙紝淇冧嬌瀛︾敓涓誨姩鍦板瘜鏈変釜鎬у湴瀛︿範錛岃繖灝辮佹眰錛涗笁鏀硅繘鎺鏂 1鍔犲ぇ瀵規暀甯堝囪叉壒杈呰冩鏌ョ洃鐫e姏搴︼紝浣挎暀甯堣ょ湡瀵瑰緟錛屽姫鍔涘伐浣滐紝浜夊彇鍙栧緱濂芥垚緇2縐鏋佸紑灞曟牎鏈鏁欑爺錛屾墦閫犻珮鏁堣懼爞3浜旀湀寮灞曠爺璁ㄨ撅紝紺鴻寖璇炬暀鐮旀椿鍔ㄦ暀瀛︿換鍔″悜瀛︾敓浼犳巿緋葷粺鐨勭戝︾煡璇嗭紝璁緇冦
鍔犲己瀵規暀鏉愮殑鐞嗚В鑷宸卞厛鍘昏ょ湡鍦板︿竴閬嶆暀鏉愶紝鐒跺悗鎵嶅喅瀹氳侀噰鍙栧摢縐嶆柟娉曞幓鏁欏﹁鏂囨暀甯堬紝瑕佸嚑涔庝細鑳屾墍鏈夌殑璇炬枃錛岀煡閬撴瘡綃囪炬枃鐨勭敓瀛楄瘝錛屾瘡綃囪炬枃鐨勯噸闅劇偣鍐欎綔鏂規硶錛岀瓑絳夋暟瀛﹁佸笀搴旇ユ帉鎻℃瘡涓鍗曞厓鐨勭煡璇嗙偣鏁欐潗鐨勮繛璐鎬х瓑錛涙暀瀛﹁繃紼嬩腑錛屾暀甯堝彂鐜拌嚜韜瀛樺湪涓嶈凍鐨勫湴鏂癸紝瑕佸強鏃舵敼姝o紝鍔犲己涓撲笟鐭ヨ瘑瀛︿範錛岃櫄蹇冩眰鏁欙紝鎺㈢儲鏁欏︾悊璁猴紝鏀硅繘 鏁欏 鏂規硶 錛屽姫鍔涙彁楂樿嚜韜鐨勬暀瀛︽按騫充笅闈㈡槸鎴戞暣鐞嗘暀瀛﹀伐浣滃瓨鍦ㄤ笉瓚充笌鏀硅繘 鎺鏂 鐨 鑼冩枃 錛屾㈣繋闃呰伙紒 鏁欏﹀伐浣滃瓨鍦ㄤ笉瓚充笌鏀硅繘鎺鏂界瘒涓銆
涓嬮潰鏄鎴戠粰澶у跺甫鏉ョ殑鏈夊叧灝忓︽暟瀛︽暀瀛︽敼榪 鎺鏂 錛屽笇鏈涜兘澶熷府鍔╁埌澶у 濡備綍瀹炵幇灝忓︽暟瀛 鏁欏︽柟娉 鐨勫壋鏂幫紵 涓璁╁︾敓鎴愪負鏁板﹁懼爞涓鐨勪富浣 浼犵粺鐨勬暀瀛︿粎浠呮槸瀛︾敓璁ょ湡鐨勫惉璇撅紝鑰佸笀鎷煎懡鐨勮茶В錛屽︾敓琚鍔ㄥ︿範榪欐牱涓縐嶇亴杈撳紡鏁欏﹁繖鏍風殑錛涘硅佸笀鐨勬暀瀛﹀伐浣滆繘琛岀患鍚堣冩牳騫惰繘琛岄傚綋鍦板栨儵錛屼互嬋鍔辨暀甯堣勮寖楂樻晥鍦板畬鎴愭暀鑲叉暀瀛﹀伐浣滈氳繃淇鏀規暀瀛﹀父瑙勭$悊鍒跺害錛屽瑰囪句綔涓氳緟瀵兼祴璇曠瓑鏃ュ父鏁欏﹁屼負鍋氬嚭璇︾粏鐨勬洿鍔犲垏瀹炲彲琛岀殑瑙勫畾錛屽姞寮哄瑰悇鏁欏︾幆鑺傜殑涓ユ牸鑰冩牳錛屽姫鍔涘疄鐜般
鏁欏︿腑瀛樺湪鐨勯棶棰樺強鏀硅繘鎺鏂藉唴瀹瑰備笅 涓瀛樺湪鐨勪富瑕侀棶棰 1鏁欏笀鐨勬暀瀛﹁傚康闂棰樼洰鍓嶇殑璇懼爞鏀歸潻榪樻湁寰呰繘涓姝ユ繁鍖栵紝閮ㄥ垎鏁欏笀浠嶇劧鎶婃暀瀛﹀伐浣滈噸蹇冩斁鍦ㄧ煡璇嗙殑浼犳巿鍜岃茶В涓婏紝瀵瑰︾敓鈥滃︹濈殑闂棰橀噸瑙嗕笉澶 2瀵煎︽堢殑緙栧埗闂棰樻暀甯堜滑鐨勯泦浣擄紱鏁欏笀宸ヤ綔瀛樺湪涓嶈凍鍜屾暣鏀規帾鏂界瘒涓 鍦ㄦ湰闃舵電殑涓撲笟瀛︿範涓錛屼粠鎬濇兂甯堝痙絳夋柟闈㈡垜鏈変簡涓瀹氱殑鎻愰珮錛屾垜娣辨繁鐨勬劅鍒板仛涓轟竴鍚嶆暀甯堟墍鎷呰礋鐨勮矗浠婚噸鍦ㄥぇ錛屽弽鎬濊嚜宸辯殑宸ヤ綔錛屽彂鐜板瓨鍦ㄤ互涓嬩笉瓚 涓涓撲笟鍙戝睍鎰忚瘑涓嶅己 縐戝﹀彂灞曡傦紝絎涓瑕佷箟鏄鍙戝睍鍙銆
鏁欏︽帾鏂芥湁錛岀涓璁ょ湡瀛︿範鏂扮殑璇劇▼鏍囧噯錛岀敤鏂扮殑鎬濇兂錛屾柊鐨勭悊蹇墊敼榪涜嚜宸辯殑璇懼爞鏁欏︼紝鍔鍔涘悜璇懼爞鏁欏﹁佹晥鐩婄浜屾敼榪涜嚜宸辯殑鏁欏︽柟娉曪紝璁╁︾敓澶氬姩鎵嬫搷浣滐紝鍩瑰吇瀛︾敓鐨勫姩鎵嬭兘鍔涘拰瑙傚療鑳藉姏絎涓夊彂鎸ュ︾敓鐨勪富浣撲綔鐢錛岄噰鐢ㄦ帰絀跺紡璁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