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發布時間:2025-10-04 02:58:04

『壹』 學霸背書的訣竅是什麼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呢

學霸背書的訣竅

1、找邏輯

每一個學霸背書快,是因為找到了行文的邏輯和思路,在背誦的過程中,以重要節點作為主要記憶的關鍵,從而將整個行文和需要背誦的東西穿插起來,因此他們不僅能夠記得牢,而且還能記得快。

別人需要花費一個小時,他們往往只需要花費20分鍾,這就是因為他們找到了文章的邏輯,所以才能如此快速地記憶。

4、反復記憶

每個人的記憶長度都是有限的,任何知識點長時間不復習,都可能會被遺忘,對於高中生來說,不斷地強化性記憶,是為了能夠在考試的戰場上快速得分。

對於高中生來說,高三就是反復復習的階段,只要能夠在這一階段當中反反復復地記憶,相信所有知識點都不會被遺漏,當然枯燥的學習生活,也是需要融入一些樂趣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貳』 怎樣在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別人的學習方法永遠是別人,自己努力去學,有問題就解決它,不知不覺,你就會發現自己成績上去了,自己也是有方法的,成功的人不是知道了方法後才成功的,而是成功後才發現自己有方法,拿出來教給別人。

在學習過程中,尋找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方法,是邁向高效率學習,成功進取的第一步。

尋找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方法,是指把學習的普遍規律和個體特殊性有機的結合起來。這里,學習的普遍規律是指適用於一切人學習的一般性規律,如循序漸進、專心致志、學思結合、學以致用、溫故知新等;個體特殊性主要指你個人的具體特點,如生活習慣、性格、氣質等。
每一個學有所成的人,都不會照搬,照抄別人的方法、經驗,而是注意把學習的普遍規律和自己的特點結合起來,形成一套獨特而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漢代大學問家董遇抓裝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利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南宋理學家朱熹強調「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著名學者嚴北溟規定「三不做」:沒有計劃的事不做,一件事未了其他事不做,今天的事不放到明天做;著名數學家

陳景潤重視「三心」:信心、愉心、恆心……因此,一個善於學習的學生不妨也來點「拿來主義」,將別人的長處「拿來」,和自己的特點有機的結合起來。

尋找自己特點與學習方法的和諧點,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點,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如果連自己的特點都不清楚,那麼根本談不上選擇和尋找與其相符合的學習方法。在分析自己的特點時,要特別重視分析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因為這些常常是你對諸多學習方法取捨的標准。

其次要注意批判的繼承和借鑒古今中外的學習經驗和方法。

第三要重視實踐。

某一學習方法是否適合你,並不是由某個人或某本書說了就算的,你的學習實踐才具有最後的發言權。而且,摸索一套適宜的學習方法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你在長期艱苦的學習實踐中慢慢形成、發展和完善起來。把多種學習方法用到你的學習中去,你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俗話說,讀書有方,為學有竅。就是說,讀書需要有正確的方法,學習則要掌握一定的竅門。由於每個人的條件和素質有所不同,其竅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就應該不同。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方法,是邁向高效率學習、成功進取的第一步。

尋找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方法,是指把學習的普遍規律和個體特殊性有機地結合起來。這里,學習的普遍規律是指適用於一切人學習的一般性規律,如循序漸進、專心致志、學思結合、學以致用、溫故知新等;個體特殊性主要指你個人的具體特點,如生活習慣、性格、氣質等。

每一個學有所成的人,都不會照搬,照抄別人的方法、經驗,而是注意把學習的普遍規律和自己的特點結合起來,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獨特而有效的學習方法。

漢代大學問家董遇抓住「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利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南宋理學家朱熹強調「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著名學者嚴北溟規定「三不做」:沒有計劃的事不做,一件事未了其它事不做,今天的事不放到明天做;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重視「三心」:信心、愉心、恆心……因此,一個善於學習的學生,必須把認真刻苦與正確的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必須學會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尋找自己特點與學習方法的和諧點,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點,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如果連自己的特點都不清楚,那麼根本談不上選擇和尋找與其相符合的學習方法。在分析自己的特點時,要特別重視分析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因為這些常常是你對諸多學習方法取捨的標准。我們應該從智力因素、性格特徵、學習習慣、性別差異等幾個方面分析,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其次要注意借鑒古今中外的學習經驗和方法。由於各人的先天素質和後天環境影響不同,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也表現出了不同於他人的個性特徵。下面介紹幾位名人的學習方法,以供借鑒:

秦牧的牛嚼鯨吞法。秦牧認為閱讀要做到泛讀與精讀相結合,泛讀好比鯨吞食一樣,如果每天不吞食幾萬字的話,知識很難豐富起來;而精讀好比牛嚼一樣,特別對重要的知識要反復鑽研,細細品味。

培根的釀蜜學習法。培根說,我們不可像螞蟻,單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從自己肚子中抽絲;而應像蜜蜂,既採集,又整理。這種學習方法特別強調對知識的分析、思考,勤加工,只有這樣才能像蜜蜂一樣把「花粉」變成「蜂蜜」。

華羅庚的薄厚互返法:他認為讀書做學問要經過「從薄到厚」,再到「從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從薄到厚」指的是學習書本知識要經過斟字酌句,不懂的環節加上註解,書也變得更厚了;而「從厚到薄」指的就是把學到的知識咀嚼消化,組織整理,反復推敲,把握來龍去脈,做到融會貫通,這時就會發現書似乎變薄了。

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通過學習方法取得成功的例子。有一位同學,原來聽課很吃力,上課的大量時間因聽不懂而白白浪費了,課後復習要花大量時間,做作業也同樣費勁,學習成績上不去,精神壓力很大。後來他改進了學習方法,被動局面開始轉變了。在一次學習經驗交流會上,他總結說,「二十分鍾的預習,改變了我學習的被動局面」。還有一位同學,剛升入初中時的成績很一般,智力也不是很突出,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他認識到了改進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學習上注重了「課上集中精力聽講,課後消化和階段復習」三個環節,並且認識到這三環節中最為重要的是「消化」,只有經過理解消化,知識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後來他如願以償地考上了理想的重點大學。回到母校時,有教師曾問他在大學的學習情況時,他很自信地笑了:「我還是用我的三環節學習法,上次考試我得了全系第一名呢。」古往今來,許多學有所成的人,其成就往往與其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分不開的。

第三,要重視實踐。對每一個人都適用的學習方法是不存在的。關鍵是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某一學習方法是否適合自己,並不是由某個人或某本書說了就算的,只有自己的學習實踐才具有最後的發言權。而且,摸索一套適宜的學習方法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自己在長期艱苦的學習實踐中慢慢形成、發展和完善起來。把多種學習方法用到你的學習中去,你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作用。

閱讀全文

與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翻皮衣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517
三根粗硬線和細硬線的連接方法 瀏覽:760
塑焊槍的使用方法 瀏覽:35
腰椎間盤脫出鍛煉方法 瀏覽:271
椅子的測量方法 瀏覽:730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瀏覽:970
測量數據處理理論與方法 瀏覽:547
黃沙基番茄種植方法 瀏覽:441
減肥的路上你用了哪些方法 瀏覽:956
xp怎麼設置鎖屏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75
臉上扁平疣多的最佳去除方法 瀏覽:374
普通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瀏覽:418
盤頭馬破過宮炮的最佳方法 瀏覽:274
常態化問題有成熟的解決方法 瀏覽:646
10以內的算術方法圖片 瀏覽:237
牙跡怎麼去除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364
分析問題哪種方法最好 瀏覽:921
血清鼠疫桿菌檢測方法 瀏覽:788
挖坑機操作方法及鑽孔技巧 瀏覽:462
中邪後簡單的破解方法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