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業的反饋方法有哪些
一、激勵學生
我們看作業時應放下架子,去欣賞學生,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去尋找學生的亮點,不要吝嗇表揚,用老師贊賞鼓勵的語言,點燃學生的自尊與自信.讓學生對學習充滿希望.
二、講究藝術
我們的評價需要指出學生的不足,但不是直裸裸的攻擊,我們有的老師的評語充滿暴力:笨蛋,又錯了!真蠢,這個都不會做.這些評語大大的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對老師產生敵意,我認為,寫評語時既要與學生真誠對話,指出學生的不足,又要注意方式方法和用語,讓學生樂於接受.
三、注重知識
學生作業中的知識性問題我們不能迴避,作為老師我們應合理地指出知識性錯誤,並予以糾正.這是至關重要的.
四、尊重差異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心理特點,個性特徵都不盡相同,我們不能以同一個標准對待每一個學生,打評語時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
五、個性評價
我們不能千篇一律地來評價學生作業,應因人而異,我們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評價他們作業,學生會更樂意接受的.
六、情真意切
老師用誠懇的語言,客觀、公正、公平地評價學生的作業,不僅帶給學生無窮的回味,更能讓學生親近老師,信任老師,他們會覺得老師就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就是真正關心自己,愛自己的人.
七、啟發學生
在批改作業時,我們不僅要指出錯誤,更要分析學生的錯誤,加以適當的評語,用啟發性的語言,開啟學生的心智,讓學生自己學會找出錯誤並及時改正.
八、方法指導
學生做錯題目,並不都是基礎原因,有些是不知道解題的方法與思路,我們老師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對每個學生進行單獨的方法指導,相信效率會更高.
2. 學生如何做到有效學習
有效學習的基礎是專心致志。比如專心聽課:①課前要先做好預習工作,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②課堂聽課的時候要多種動作協調起來,比如邊聽邊做筆記。同時,要參與交流和互動,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得盡量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③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聽課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比如把多種動作協調起來,邊聽邊做筆記。
具體學習中,要直擊弱點,反復操練。反復操練指的並不是重復已經擅長的事情,而是要「聚焦在困難與弱點上」,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提升。所以在學習、做題、復習中,要學會梳理知識,找出自己不理解、似懂非懂或沒記住的知識,然後有針對性地去解決。沒記住的要花時間記憶背誦,不理解的要抓緊找老師同學弄懂。
記憶方面,要靈活運用各種記憶方法。①提取記憶(或者叫檢索記憶),具體方法有:A.卡片法,比如背單詞的時候,在卡片的正反兩面分別寫下中、英文,看中文想英文、看英文想中文。B.回想法,比如讀完書或上完一節課之後,在一張白紙上寫下記得的所有內容。C.提問法,比如讀完書或學習完某章節後,自己設計一些問題,通過回答問題來檢測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D.思維導圖法,比如閱讀一本書之後,把主要內容梳理成思維導圖,然後之後通過思維導圖來回憶書本內容。②間隔重復記憶,就是在學習之後,遺忘速度較快的區段及時重復,鞏固記憶。按照遺忘曲線,間隔的時間就是在學習或暫時記住之後的:20分鍾後、1小時後、8小時後、1天後、2天後、6天後、31天後等這些時間段再重復一遍。當然,具體的間隔時間不需要如此頻繁,通常以一天、一周和一月的時間來間隔記憶即可。③記憶法,就是把抽象的信息轉譯成具體、有趣、容易記憶的信息,比如諧音記憶法、圖像法、聯想法、結構法等等。不過這些方法需要自己去刻意的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像我練習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的「編碼定位記憶」就用到了諧音轉化記憶、意義轉化記憶、形象轉化記憶、位置記憶、聯想記憶,思維導圖就是一種結構式記憶和圖像記憶。這些方法的掌握,在學習和記憶這件事上也是一大助力。
學習中,還要重視意見反饋。作為學習者,想要讓學習的成效提升好幾個檔次,就需要在學習或練習的過程持續聽取有建設性的反饋,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具體可以從周遭的朋友、師長、甚至是網路上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聽取這三種意見反饋:①結果型反饋:做錯了嗎?②信息型反饋:哪裡做錯了?③改正型反饋:如何修正錯誤?
3. 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的幾種形式
按照控制論的觀點,沒有反饋的過程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且反饋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其效果就越好。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信息反饋的方式多種多樣。根據反饋時間的長短、速度的快慢,筆者歸納為以下幾種。
首先,課堂發言是教學過程中反饋時間最短、速度最快的一種形式。課堂上,當教師將精心設計的問題提出後,如果學生的智慧火花被點燃了,就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一顆石子,必然會激起層層波瀾。學生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教者和學者間的信息交流就能得到和諧的溝通。如果教師的問題拋出之後,不能引出積極的回應,這就表明教者和學者間的信息交流出現了障礙。此時,教者就需要重新尋找突破口,悄悄地暗示,不留痕跡地點撥,努力創設學生發言的契機,以便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再次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者和學者間信息交流的橋梁—課堂發言能重新架起。課堂發言反饋的速度快,信息新,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上教和學配合的優劣。
其次,課堂練習是教學過程中信息反饋較快的一種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完成一定量的練習,通過練習的結果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練習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還可以是實驗操作等形式。教師通過學生的練習結果,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練習反饋的時間相對較短,能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學習方向,提高學習效率。
再次,課後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信息反饋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課後作業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和消化課堂所學的知識。教師通過批改課後作業,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進行針對性的輔導。課後作業反饋的時間相對較長,但能夠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最後,考試是教學過程中信息反饋的一種重要方式。考試能夠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運用等方面的表現。考試反饋的時間較長,但能夠提供系統性的評價信息,有助於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教學過程中學生信息反饋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同方式有著不同的特點和適用場景。通過合理選擇和運用這些反饋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教與學的互動,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