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學心理危機篩查與干預工作主要包括三大流程
中小學心理危機篩查與干預工作的三大流程分別是篩查、干預和跟蹤評估:

- 篩查流程:可採用三步篩查法,第一步自我評估,教師在課堂中觀察學生言行舉止,如情緒表達、社交行為、生理健康等,關注情緒波動、焦慮症狀、社交障礙等可能影響心理的因素;第二步家長問詢,學校和教師與家長聯系,了解孩子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第三步專業學科評估,針對有嚴重情緒、行為、學習能力問題的學生,邀請心理醫生、社工、教育專家等進行深入評估和輔導。也可通過「大數據心理監測平台」,運用科學修訂的測評量表,從多個危機症狀指標對學生進行監測,並依據心理問題嚴重程度分級。
- 干預流程:以「干預工作平台」為依託,根據「監測平台」評估結果分級分類干預。一級和二級學生由校領導負責,區級與市級專業機構支持,必要時轉介;三級和四級學生由心理教師制定方案,班主任等配合,實施個別或團體輔導;五級學生通過課程和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還可遵循「六步驟」工作機制,即數據監測、發出預警、調研訪談、制定方案、分類干預、實時更新。
- 跟蹤評估流程:制定跟蹤計劃,定期評估學生心理狀態,記錄干預效果及調整措施。鼓勵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增強自我調適能力。建立危機干預檔案,為未來管理和預警提供依據。完成危機事件處理後,整理資料建立檔案,定期總結經驗,優化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