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安全教育隨筆
幼兒園安全教育隨筆的核心要點如下:
安全教育應貫穿日常生活:
讓幼兒在體驗中學習安全:
通過活動增強安全意識:
安全教育與日常生活有機結合:
鼓勵幼兒相互監督與評選安全小衛士:
『貳』 幼師教育隨筆怎麼寫
問題一:幼兒教師怎樣寫好教育筆記 一、幼兒園教育筆記寫什麼? 對於一線幼兒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孩子,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筆記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踐:如讀書筆記,如孩子檔案記錄,如心靈感悟…… 。由於我們身在幼兒教育的第一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這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無疑是有幫助的。
(一)記教學得失。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主要收獲在哪裡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 主要症結在哪裡用什麼方法彌補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好題材又誕生了。
(二)錄教學機智。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孩子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語言課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說得好的,再批評那些說得差的,看到孩子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她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孩子語言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孩子們都非常高興。第二天,很多家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准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三)寫教育偶得。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四)記學習所悟。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報時,常有所感,有所悟。記得有位老師看了《誰動了我的乳酪》想到了老師的「金飯碗」光芒不再,感到隨著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生源的日漸減少,「末位下崗」已是不爭的事實。惟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使「乳酪」永遠屬於自己,由此寫了篇文章《誰動了老師的乳酪》,發表在《教師之友》上。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評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評課的機會是很多的,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孩子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筆記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二、教育筆記怎樣寫
很簡單,只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間,移到自己的硬碟中即可,不必過分強調邏緝,不必十分講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靈的私語,智慧的沉澱。有些教師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東西,抑或是想起寫文章就頭痛,認為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其實不然。在我們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講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從口頭的變成書面文字,就是很好的筆記。
教育筆記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DD隨便,隨時,隨手,隨心等。
三、寫幼兒園教學隨筆要注意什麼
寫幼兒園教學隨筆,必須要學習,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才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幼兒園教學隨筆。寫幼兒園隨筆的字數:寫隨筆從字數、語言方面比較自由,但也不可以隨便寫,它不是流水......>>
問題二:求一篇幼師的教育筆記,急求。 可是木叉在施展無窮的力量,
沒有影子的東西,沒有力量活下去。
在你穿過時間與空間的旅程中
深不可瀏的海,數之不盡的星
獨自走在回家的街頭,
走走形式哈哈
問題三: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怎樣看待孩子就怎樣做教師 孩子在我們眼中是什麼形象?天真、可愛、任性、貪玩、愛幻想、聰明、好奇心重、易受傷害、缺乏安全感……這些都是孩子在教師眼中的形象,而這直接決定了幼兒教師的工作職責和對待孩子的態度。
如果追溯童年的美好,會發現現在的孩子被圈在越來越小的活動范圍中,被淹沒在電子產品的洪流中,失去了很多自然的童趣。作為教師,我們多麼希望孩子們能有比我們更色彩繽紛、精彩無限的生活體驗,在自然環境中尋求創造性,感知自己的天賦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成為內心豐盛、人格健全的獨立個體,這本就是學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以及教師的工作內容。
但很多教師儼然一副傳統教育專家的形象出現在孩子面前.而忘卻了那個曾經小小的自己――會為小螞蟻搬家困惑.想問「它們要去哪裡」:小蝸牛為什麼要背著殼等等,也忘卻了自己的經驗就是等待開發的寶貴教育資源。
教師在回憶童年游戲,挖掘自我教育潛力時,就是讓孩子們在獨立自主游戲中實現自我教育的出發點。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遵循場景法的理論原則:
探察,即分析生活場景,找出具有教學意義的幼兒教育關鍵場景。決策,即關鍵場景+教學目的=教學方案。在幼兒教育關鍵場景法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白學前教育階段應以孩子自我教育為主.教師是孩子自我教育的支持者,應當和孩子共同約定規則,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解釋價值和標准,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想像力和創造性。
幼兒教育關鍵場景法區別於當前流行的情景教學法的教學思想,它注重的是教師深度挖掘教育資源,形成大量涵蓋幼兒教育關鍵場景的教學方案,通過關鍵場景使幼兒好奇心與幼兒教育形成聯結,學前教育便水到渠成。
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由教師的專業特質決定,教師形象的形成源於我們眼中孩子的形象。教師專業特質類型包括「專業利他主義者」「社會工程師」「闡釋生活者」。「專業利他主義者」眼中孩子是天真可愛、易受傷害的,全心全意熱愛孩子幾乎是一種自發行為,也是一種天賦,和孩子相處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比起教育方法、技巧和知識而言,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對孩子的信任更加重要。「社會工程師」眼中的孩子是任性、頑皮,認為教育的合理規劃是工作的中心。提供高效的服務需把教育目的、教學方法、教育管理三者有機結合。「闡釋生活者」眼中的孩子是愛幻想的天才,所以尊重孩子的另類想法,觀察孩子的行為並與孩子共同分析、闡釋觀察的結果。教育目的不是一成不變,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孩子共同改變的過程,給孩子留出很多嘗試與犯錯的餘地。不同的教師專業特質外化為不同的教學風格,形成不同的教師形象,從而在與幼兒的日常接觸中,影響幼兒最初的情感培養。
不管教師擁有何種專業特質,在幼兒教育關鍵場景教學中,教師同時也是學生。重慶已躋身國際大都市之一,基於當前的發展速度和前景,幼兒教師會面對更多幼兒教育的問題,例如「跨文化交流問題」「傳記式學習」,即通過研究「自傳(自我經驗)」和「他人的生活經歷(他人傳記)」形成具有普遍性的「主題視角」和「主題框架」,孩子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不同的群體代表,幼兒教師則要理解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孩子的形象,達到自我教育和教育的目的,以這樣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難題,促使幼兒教師挖掘更多的教育資源和創造潛力。
問題四:如何評價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 可以依照以下幾個標准:
(1)寫作素材是否來源於生活,還是網路下載;
(2)寫作的內容是泛泛而談,還是有理有據、文采頗佳;
(3)好的教育隨筆不一定篇幅很長,但是內容一定要有針對性;
(4)如果是手寫的,要看其寫字的水平;若是電子版的,那就要看看排版、格式;
以上是我在工作過程中的一些小的心得,不一定很合適你,但是也希望能給到你一點點幫助。
問題五:幼師崗位及工作內容怎麼寫 教師崗位:(一)一日教學工作內容:1、晨間接待,對幼兒進行二次晨檢,與家長進行簡單交流;2、組織幼兒進行晨練、做早操;3、三餐前、午點前、戶外活動後組織幼兒進行入廁、洗手,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4、餐後組織幼兒自主區域活動;5、點名記錄幼兒出勤;6、組織幼兒集體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特色班、延伸活動等;7、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8、晚接待工作;(二)日常教學工作內容:1、保教結合,培養幼兒良好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認真備課,准備充足教具;3、參加各種專業培訓,認真記錄;4、活動後認真反思,撰寫教學隨筆;5、按要求開展半日公開活動、家長助教;6、積極參加教學觀摩活動、崗位練兵、技能技巧大賽;7、撰寫相關論文。
問題六:幼師教育心得隨筆媽媽的笑容 在我孩提的記憶里,最美的就是媽媽的笑。
我還在襁褓中,吸吮著媽媽的乳汁,甜美的入睡時,媽媽露出了慈愛的笑容。
媽媽牽著我的手走進幼兒園的大門,我哭著叫著想跟她一起回家時,她卻耐心的哄著我,把我交到了幼兒園阿姨的手上,她的笑容是那麼慰藉。
媽媽和我一起走進小學的校門,看著我端端正正的坐在教室的座位上,媽媽開心的笑了。
我在學習中取得成績時,她總是和我一起愉快地歡笑,分享成功的喜悅。
我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她也會用鼓勵的微笑告訴我,找出自己的不足,繼續努力,給我信心。
多少次放學路上的風風雨雨里,她與我結伴同行,用溫暖的笑,幫我遮風擋雨。
無論是我生病時,還是我們出遊時……媽媽的笑都與我隨行相伴,呵護左右。
我最難忘啊!媽媽的笑容,她是我生命的信心和力量。她是我生命中最美最靚麗的風景線。
『叄』 幼兒園安全教育隨筆(三篇)
幼兒園安全教育隨筆(三篇)
(一):
幼兒的生命安全關繫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透過遠程培訓,聽了專家的講座,我深感幼兒園工作的細微性、重要性。「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家長和幼兒園教師,不僅僅有保護幼兒生命安全的職責,同時要及時檢查幼兒園的設備、設施,更重要的是要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幼兒保護自己的潛力,幫忙幼兒樹立必須的安全意識。
一、讓幼兒了解一些生活常識,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
其實我們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透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用心預防,就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熱水、葯品是幼兒日常經常接觸的物品。花花綠綠的葯品會讓幼兒誤認為是糖豆而吃進肚裡。杯里的熱水也會因為幼兒不會決定而造成燙傷。那麼如何提高幼兒對事件的預見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我們透過談話,組織幼兒專門的討論,倒一杯熱水、拿來一些葯品,請幼兒討論一下,從而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
二、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幼兒構成自我的意識
幼兒園的環境也是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的。我們應與幼兒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幼兒常常在室內亂跑,發生相撞的事情,在室內布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幼兒注意。但幼兒不了解安全標記,從認識安全標記入手。在認識的基礎上,窗檯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三、透過直覺體驗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潛力
幼兒園里各種器械、各種玩具都有,孩子們能夠自由地奔跑,進行游戲,能夠說是快樂天堂。但有時玩起來就什麼都忘了,往往會對幼兒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這種自身痛苦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別的小朋友摔傷磕破時,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記憶類推到別人身上,這種體驗會有助於幼兒理解自我保護的好處。以後在活動時,幼兒就自然引起了注意,減少對自己身體的傷害。
四、透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讓幼兒學習和鞏固自我保護的技能
中班幼兒好奇心增強,好動,隨心所欲的特點,而且不知深淺,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師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就限制幼兒的活動。雖然他們年齡再幼兒園里不算太小,但他們與需要不斷的獲取經驗,在生活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在與環境進行交互作用之後從而獲得相應的信息、感受。我們要在一日活動中,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利用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潛力和意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安全教育,我們發此刻活動中大人的提醒在逐漸減少,孩子之間的提醒在增加,幼兒學會了用心地防禦。同時,我們也感到,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真正使幼兒構成自律,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
幼兒園的安全工作任重道遠,提高全體教職工的安全意識,是確保幼兒園各項安全的基礎。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事關每個孩子的健康和生命。所以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時時刻刻用心去做、用高度的自任感去對待。本周由童主任對教師和生活教師進行了各種事故處理的培訓,在培訓中我們深知自身職責的重大,有效地增強了我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為此我們用心採取各種安全措施,把安全工作納入班級會議日程。同時,我認為要把幼兒園安全管理作為當前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科學、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不斷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用知識理論指導實踐,將安全工作落到實處,牢固樹立安全職責重於泰山的思想,有效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全力抓好幼兒園安全工作,確保全園師生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好幼兒的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開端。為幼兒帶給安全的活動場所、學習場所和娛樂場所是每個老師和家長的職責。對孩子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把安全工作職責到人,盡我們的一切潛力保護好幼兒的安全。作為幼兒安全工作的第一職責人。我班現有幼兒40名,其中男小朋友居多,女小朋友較少。此刻都市孩子生活經驗貧乏、自我保護潛力有限,缺乏防範的基本意識。家長在此方面的意識教育比較薄弱而且容易忽視小細節,且幼兒期
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現事故和危險的時期,孩子們的細節安全意識薄弱需要不斷培養訓練。所以要努力提高幼兒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潛力。防止幼兒意外事故的發生。根據以上狀況我班級教師安全教育期望能做到無處不在,每個細小微弱的環節都不落下:
一、創設一個安全、健康的發展環境、安全舒適的幼兒活動環境。
1、堅持每一天晨檢,保證幼兒不帶危險物品入園,如發現即時教育幼兒並與其家長溝通。上課時,務必讓幼兒進教室聽課。下課時,不得離開教室。下課時間如有幼兒離園,教師要及時尋找,加強管理。
2、午飯時注意,預防燙傷幼兒。必須要把湯晾溫後再盛給幼兒,並為幼兒端到面前。
3、堅持每一天午檢,防止幼兒帶異物入寢室,防止異物進入耳、鼻、口的現象發生。中午無論誰值班,必須要加倍照看好幼兒,不忽視午休的幼兒,巡視幼兒是否有不良的睡眠習慣,如蒙頭並及時糾正。
4、把好幼兒離園關,必須要看卡放人,不認識的人有即使有接送卡,也要問清狀況或者是與孩子父母取得聯系確認無誤後再放人。防止幼兒走失和拐騙幼兒現象發生。
5、戶外活動時謹慎選取活動場地,活動之前認真而全面檢查活動地點及活動器械,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確保幼兒安全,如發現大型玩具有鬆了的螺絲釘,必須報告領導,做到及時消滅不安全的隱患,保障幼兒安全。同時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讓孩子們在進行身體鍛煉的時候明白該怎樣避免讓自己受傷。
6、教師離園時在班內各處檢查,如:水、電、門、窗。晚接的孩子必須要和值、班老師做好交接,並簡單交代其幼兒狀況。7、班級葯品放在必須的位置,不讓幼兒取拿。在對幼兒進行喂葯時,認真閱讀食用標准或家長所寫的要求。
8、書包內不可放置削筆刀、剪刀等鐵質尖銳物品。隨時隨地檢查教室內外的活動場地的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妥善處理,如帶班老師來園後,立刻檢查一下教室內有無危險隱患。將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要安全,就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構成則來源於幼兒一日生活行為規范的培養,對於幼兒我們要嚴格要求,從一點一滴開始努力。
1、教育幼兒在教室內、走廊上、上下樓梯時不追跑和橫沖直撞,教育幼兒不要大聲喊叫;教育幼兒洗手、喝水、小便時自覺的有序排隊,不亂跑,當心滑倒;進餐時,要求幼兒安靜用餐,不邊講邊吃,以免食物吞進喉嚨里。2、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們了解哪些物品對人體具有傷害性,如刀、電、大頭針、熱水等,會主動避開不安全的物品。明白安全門的作用。
3、教育幼兒不將手放在門縫間、桌子間、椅子間、以免擠傷。
4、戶外活動玩大型玩具時,做到不推不擠,一個一個滑,讓幼兒互相監督,保證幼兒安全。
5、教育幼兒不能碰電器插座,不能夠帶小刀,在美工課剪紙時候注意安全,明白怎樣正確的使用剪刀。
6、不把紙團、扣子、拉鏈等塞到耳、鼻、嘴裡。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7、明白自己獨自在家時如何保護自己,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懂得不能隨便離開家長或群眾等。8、在生活中隨機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並開展相關的游戲活動。
三、認真做好家長工作,力爭家園一致,共同承擔教育職責我們透過每期的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使家長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教育,並搜集一些幼兒因自我保護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潛力差造成的意外傷亡資料,幫忙家長認識對幼兒實施自我保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要讓家長避免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時走入誤區:
(1)為求安全取消幼兒的一系列活動。
(2)為求安全降低幼兒活動的標准。
(3)為求安全限制幼兒活動的范圍。讓家長明白用這些辦法來到達避免孩子發生意外傷害的願望是不現實的。要求家長
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且行為無意性大、自控力差的特點,注意教幼兒一些應付意外傷害的方法和潛力的培養,讓家長認識到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重點是意識和潛力的培養。我們在工作中務必做到時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在首位,眼睛不離開幼兒,孩子到哪,教師的眼睛就到哪。創設有關安全教育的活動環境,結合一日活動各環節,對幼兒進行衛生安全教育並開展相關的活動,使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提高幼兒的保護潛力。透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忙幼兒懂得自我保護的簡單知識和方法,才能真正保證幼兒的安全。
(三):
一、讓幼兒了解一些生活常識,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
其實我們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透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用心預防,就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熱水、葯品是幼兒日常經常接觸的物品。花花綠綠的葯品會讓幼兒誤認為是糖豆而吃進肚裡。杯里的'熱水也會因為幼兒不會決定而造成燙傷。那麼如何提高幼兒對事件的預見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我們透過談話,組織幼兒專門的討論,倒一杯熱水、拿來一些葯品,請幼兒討論一下,從而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在討論中幼兒紛紛發表意見。毛毛說:杯里冒著熱氣,必須十分燙,不能立刻喝。新程說: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燙手就不能喝。孝銦說:喝水的時候,也就應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會燙著了。當我拿來花花綠綠的葯品時,開始幼兒真的以為是巧克力豆呢,紛紛問我:真的是巧克力嗎真的能吃嗎之後我和小木偶一齊進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將葯粒喝下,不一會開始肚子疼,幼兒立刻意識到葯是不能隨便吃的,生病了就應去醫院。在幼兒園應請老師、阿姨幫忙吃葯,在家應請爸爸媽媽幫忙。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那麼就應提高幼兒分析、決定的潛力,為幼兒准備一些畫有安全與危險事物的小圖片,如
插座、火、葯、熱水、食品、玩具等,請幼兒自己來區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提高幼兒決定事物的潛力。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預防杯具的發生。
二、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幼兒構成自我的意識
我們幼兒園的環境也是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的。我們應與幼兒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一次,我發現幼兒常常在室內亂跑,發生相撞的事情,於是與班上老師商量,決定在室內布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幼兒注意。但幼兒不了解安全標記。我們就從認識安全標記入手。在晚上的認識活動上學習各種標記。在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在班內的電視機及電門上張貼了禁止觸摸的標記;在窗檯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三、透過直覺體驗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潛力
我們幼兒園里各種器械、各種玩具都有,孩子們能夠自由地奔跑,進行游戲,能夠說是快樂天堂。但有時玩起來就什麼都忘了,往往會對幼兒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這種自身痛苦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別的小朋友摔傷磕破時,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記憶類推到別人身上,這種體驗會有助於幼兒理解自我保護的好處。以後在活動時,幼兒就自然引起了注意,減少對自己身體的傷害。
五、透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讓幼兒學習和鞏固自我保護的技能
大班幼兒好奇心增強,好動,隨心所欲的特點,而且不知深淺,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師阿姨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就限制幼兒的活動。雖然他們年齡再幼兒園里不算太小,但他們與需要不斷的獲取經驗,在生活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在與環境進行交互作用之後從而獲得相應的信息、感受。我們要在一日活動中,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利用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潛力和意識。一次,政政在關門時手被夾了一下,孩子們看到政政受傷後痛苦的表情後都紛紛說:以後可不能關門了。幼兒明白不再關門、玩門了,可能以後幼兒由於玩門受傷的機率就會很小了,但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會抑制幼兒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後幼兒一開門、關門就會想到會夾手,事事需要成人幫忙。這樣,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幼兒會越來越喪失自我保護的潛力。以後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他們就會束手無策。於是,我請政政講講怎樣夾了手,幫忙幼兒分析怎樣才能不夾手。並教幼兒學習兒歌開關門。讓幼兒明白一手扶門框(牆)、一手扶門把兒是正確的方法。並讓幼兒親自實踐,掌握開關門的技能。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重要的是不僅僅就應讓幼兒明白哪裡有危險,更就應讓他們學習
如何征服危險,在征服危險的過程中怎樣保護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安全教育,我們發此刻活動中大人的提醒在逐漸減少,孩子之間的提醒在增加,幼兒學會了用心地防禦。同時,我們也感到,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真正使幼兒構成自律,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