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清作文的脈絡
所謂脈絡,一般是指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幹了些什麼事、產生了什麼後果。
1、疏清文章脈絡簡單來說就是理清 文章順序和層次。
2、梳理文章脈絡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語段的結構,把握語段的思路分析語段結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扣中心,以綱帶目。中心句是語段的「總綱」。分析語段結構,如果語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須找准中心句。
凡屬先擺觀點然後分析論證,或者先擺情況後解釋說明,或者先總說後分說之類的語段,第一層都劃在始發句與後續句之間。與此相反,屬於先分析論證後得出結論,或先分述後總結之類的語段,第一層則劃在終止句前面。如果是照應式語段,第一層則劃在始發句後,第二層則劃在終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結構。語段的結構形式不外乎兩種:一是縱向結構,一是橫向結構。
弄清結構形式,語段的層次便基本明晰了。
(3)抓標志,分析結構。語段里常運用一些關聯詞語或關鍵詞語表示句與句間的邏輯關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輕重的順序或問題的幾個方面,是並列關系;「總之」、「由此可見」表示結論,一般是分總關系;「所謂」表示有所解釋,是解說關系;此外,對應的詞語、相似的句式、語意的分合、方位的順序等,都是分析語段層次的突破口。
(4)抓句子語意間隙,分析結構。有些語段,既無關聯詞語,又無外在的形式標志,分析結構時,就要認真研究各句內容,揣摩它與前後相鄰句子語意的疏密度。彼此語意關系最近,間隙最小,結合最緊的,便是最後一個層次;彼此語意關系最遠,間隙最大,結合相對鬆散的,便是語段的第一個層次。
第二步、分析文章的意義段,把握文章的思路(3)審辨標志性詞語。有些文章,為了表達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標志性的詞語來表明前後上下內容間的關系。找出這些詞語並仔細區別其代表的意思,有助於我們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可以作為標志性詞語的有:順序詞、關聯詞、指代詞、范圍詞、類別詞、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的同義詞或近義詞語。
(1)辨明文體,選准角度。劃分層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標准進行內容上的歸類合並。
不同文體用以劃分歸類的標准不同,如記敘文體,可根據人或事的不同,根據時間、空間的變換來劃分;議論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引論、本論來切分,理清行文思路,並分析其內在邏輯關系、材料性質、論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證結構(並列、對照、總分、層進)作切分;說明文體,緊扣說明對象,根據其特定的說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或按事件發展順序,或按事理邏輯(輕到重、簡單到復雜)來劃分。
而科技文一般屬消息一類,其結構一般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話題,介紹新工藝、新技術、新見解、新成果,後邊若干段落從不同角度具體介紹這個「新」,介紹它的構造、原理、發展、現狀、評價等等。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起句、過渡句、前呼後應句(包括文中反復出現的文句),往往能體現文章思路,為我們劃分文章結構提供了重要參考。
(3)審辨標志性詞語。有些文章,為了表達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標志性的詞語來表明前後上下內容間的關系。找出這些詞語並仔細區別其代表的意思,有助於我們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可以作為標志性詞語的有:順序詞、關聯詞、指代詞、范圍詞、類別詞、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的同義詞或近義詞語。
(1)如何分析語段運用方法擴展閱讀:
分析文章結構層次應注意的問題:
(1)整理文中被打亂的語言材料,與語言基礎知識考查一般的語言的銜接題有所不同。除了要注意這組語言的銜接以外,還要把它放在原文的語言環境中考查其思路與行文習慣是否一致。特別要注意這組語言與上下文銜接的對接點,從而找到這組語言材料的支撐點。
(2)將從原文中抽出的句子還原時,先研究文中空缺處的上下文(講的什麼內容,語言形式有何特點),再看被抽出的句子,根據內在的語脈語流的連貫,或根據語言外部特點的接近來敲定答案。
⑵ 如何賞析文章的語言特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用詞方面。尋求句子中富有表現力的詞,比如動詞、形容詞、疊詞、象聲詞等等。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二、從句式的角度分析。比如運用短句,或者長短句的結合運用,都是句子的語言特點。「凄風,苦雨,天昏,地暗。」這句話就是運用了短句的方式,語言簡潔明快,富有節奏感。這就是這句話的語言特色。
「滅了,風中的蠟燭;僵了,井底的青蛙;倒了,泥塑的菩薩。」這就是長短句,它的語言特點就是自有活潑,生動感人,既整齊和諧,又富有變化。
三、從手法的角度分析。手法包括修辭手法、各種表現手法、各種表達方式,常見的語言作用就是:生動活潑、音律和諧、增強氣勢、風趣幽默等等。
四、可以從文章語言的整體的風格角度來賞析。每一體裁的文章,它的語言的運用是不同的,比如散文,它的語言是生動形象、朴實自然、清新明快的;比如一些諷刺類文章,它的語言風格是風趣幽默、誇張諷刺、富有表現力的;而在說明文中,語言是科學簡明、准確形象、平時自然的;而一些哲理性文章,都是含蓄深沉的。
(2)如何分析語段運用方法擴展閱讀
語言特色即文章語言的特點,泛指一切語言相別於其它語言的風格特點。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使被選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就是語言特色形成的基礎。
語言特點常用詞:
1,記敘文: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等。
2,說明文:准確、簡潔、富有表現力、生動活潑、概括、具體、簡潔、豐腴、精練、詳略得當、平易朴實、幽默風趣、當然還有科學嚴謹等。
3,議論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具有說服力等。
4,詩歌:語言新穎,不落俗套、質朴,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絢麗、含蓄、干凈利落,言簡意賅、豪放飄逸,熱情奔放,氣勢磅礴等。
5,散文:有散中見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語言具有樸素、自然、流暢、簡凈、具有感染力等
小說:簡練、舒暢等。
分段需要根據如下標准制定:
1、開頭為兩個空格的就是一個自然段。
2、出現一個逗號為一句話,段首不需要。
4、句號用於一句話中的停頓,使一篇文章理清層次,連貫成一個主要內容,使中心更加明確。
小學語文課文分段的方法如下:
1、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先要了解文章寫的是什麼事物,然後仔細分析思考。
2、按時間的變化分段。按時間的變化分段,就是按時間變化的先後順序給文章分段。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或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等幾個基本部分。
⑷ 初中語文賞析句子答題技巧,賞析整個句子 還有賞析加點詞語的那種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語言運用及詩歌賞析答題公式
以下三十種答題公式幾乎涵蓋初中語文考試當中所有主觀題題型,同學們一定要在切實掌握的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
1.標題作用:
(1)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發展
(2)總結文章內容,點名主旨(突出主題)
(3)形式新穎,吸引讀者
(4)反映人物情感變化
2.詞語理解:XX生動表現了人(事)物XX的特點(情狀)(或描繪出一幅……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詞語的表達效果: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聯繫上下文,圍繞主題,挖掘出句子深層含義,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語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辭本身得作用+ 聯繫上下文的情景
比喻:用XX比喻XX,表現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人物)……的特點
擬人:把XX擬人化(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表現了……的特點(或描繪出……的畫面,寫出了事物……的特點)
排比: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調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反問: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人物)……的感情
設問:開頭出現,其作用通常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文中或結尾出現,其作用通常為「引起了對……的問題的關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啟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體,生動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特點
引用: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文學氣息,使文章語言更優美(或引用詩句是為了說明……)」
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對偶:……採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於音樂美。
4.文章運用表現手法作用:
(1)對比,作用:XX和XX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點
(2)象徵,作用:使文章立意深遠,含蘊深刻
(3)伏筆,作用:對將要出現的XX事物作暗示,為情節發展作鋪墊
(4)照應,作用:使文章結構嚴謹,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更加嚴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現環境,營造氛圍,抒發情感,突出主題
5.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6.某段起什麼作用:
(1)此段在開頭,作用:
A、引起下文
B、點名所要描寫的對象
C、照應文章標題
D、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E、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B、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推動情節發展
(3)此段在結尾,作用:
A、總結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應前文
D、照應題目
E、引人深思
7.文中畫線句、段運用何種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描寫方法分為:
(1)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裡、神態、正面、側面描寫
(2)壞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描寫的作用:
(1)人物:表現人物XX的特點,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質、思想)
(2)環境:烘托一種XX的氣氛,表達一種XX的思想感情
8.用簡潔的言語概括文章(或文段)內容:
公式:誰+干什麼+結果怎麼樣
9.本文(某段)運用什麼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10.簡要概括文中事物特點:
分析步驟:首先分析文章的結構,注意文中的連接詞(首先、其次、還、然後、也、最後、此外……),這些詞語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點。
11.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12.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13.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14. 插敘的作用。
(1)讀出插敘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系。
公式:……採用了插敘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15.歸納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寫人為主:記敘了……贊揚了……表達了……
②記事為主:記敘了……(批評了)歌頌了……表現了……
③寫景狀物:採用了……手法,藉助……描寫,贊揚了……抒發了……
④游記:描寫了……表達了……感情
⑤議論文:文章論述了……闡明了……
16.記敘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敘的過程更清楚。
②地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來寫,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
④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前發展。
17.仿寫句子。
公式:①數清例句的字數。
②弄清例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沒有修辭手法的除外)。
③讀懂例句與所要仿寫的句子在概念和現象上的聯系。
18.對對聯。
公式:①名對名,形對形,動對動;
②山對川,日對月,天對地;
③注意上下聯語意的相關、相融。
19.讀圖題。
公式:①分析畫面構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麼,畫面的主題詞或標題是什麼,畫面中的人物語言有什麼。
②給漫畫寫題目的公式:題目+內容+啟發。
③結合畫面含義,說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啟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分要點來寫(寫成1、
2、3)
④給畫面定標題,要不能離開畫面含義或寓意。
⑤說畫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聯想到B,A、B具有共性。
20.探究題。
公式:①分析所給的語段從中得出的結論。
②分析所給的圖表數據變化情況,得出結論。
③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結論,但最好分1、2、3來表達。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議時,要具體寫明1、2、3點。
21.概括題。
公式:①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要找出幾則材料的共性,然後用一句話表達。
②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找出每則材料所講現象的重點,然後用一句話綜合表達。當然也可以寫成「我的發現是1、2、3點」。
③分析所給的名著閱讀選段內容,然後從中找出關鍵情節或人物語言,動作,再用一句語言來概括人物的性格。
22.名著閱讀。
公式:①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里的人物特徵性的語言。
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
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23.編簡訊
公式:①用「滬」「川」一類的字簡寫地名。②材料事實編寫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幹內容來寫。
24.詩文佳句賞析
公式:①推敲詞語運用,注意用「生動」、「形象」、「逼真」等詞語。格式為:……用運的好,描寫了(或刻畫了)……,十分形象、生動、傳神。
②從修辭格來欣賞,見前面修辭格。
③從詩文整句的思想性來欣賞,要從詩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來寫,類似於解釋詩句。
25.說明文學家(或文學作品)風格。
公式:①寫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寫明作者作品的特徵。
②結合作者具體作品中的「詩文句」來說明特點。
26.文言句子劃分停頓。
公式:1、帶有「故」、「是以」等標志的句子,在這些詞語之後畫斜線。2、名詞作狀語的,在這個詞語之前劃。3、「可以」類實際是兩個詞語,在「可」後劃。4、主語和謂語之間劃。5、謂語與賓語之間劃。
27.前後照應。
公式:1、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找出關鍵詞。2、……與……相互照應,表現了……
28.巧設懸念。
公式:1、在文章開頭找出作者所設的懸念(關鍵詞)。2、……,使文章情節曲折、跌宕起伏。
29.文章開頭寫景語段的作用。
公式:1、分析所寫景物的特色。2、……描寫了……,為下文寫……打下了伏筆。30.稱謂變化
公式:1、找出人物稱謂的變化詞語。2、採用第一人稱,親切、真實。3、稱謂變化也反映了情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