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講清說明方法

如何講清說明方法

發布時間:2025-07-31 18:50:44

㈠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引資料、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打比方、摹狀貌、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作假設。

一、舉例子——具體、明晰、真實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作用: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讀者更能理解,具體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雲能預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出現雲就代表將要下雨。——《看雲識天氣》(根據大的范圍列舉相應的例子)

二、引資料——更充實具體、更具說服力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更具說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等。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作用: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引用故事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例句: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中國石拱橋》(可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

三、作比較——鮮明、突出、具體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作用:把……與……進行比較,突出強調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中國石拱橋》(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

四、列數字——准確、嚴謹、具體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較多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作用: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既能准確客觀地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更體現了說明文的准確性,准確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和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中國石拱橋》(體現准確性)

五、分類別——條理、層次清晰,直觀明了

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作用:條理清晰,層次清晰,一目瞭然。清晰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極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說「屏」》(使讀者明白屏的種類。)

六、打比方——生動、形象、具體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還有聯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作用:把……比作……,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七、摹狀貌——更形象、具體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

作用:描摹了……的……特點,生動形象詳細具體地說明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准確更詳盡更生動。

例句:這些石刻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中國石拱橋》( 使被說明更具體,更形象。)

㈡ 十種說明方法的例子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打比方、下定義、畫圖表、作詮釋、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劃線部分為初中階段重點掌握的說明方法)。說明方法識記歌訣「分舉打列作,下作摹畫引」
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
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後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後,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於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於是,又舉出了一個實例: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
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標准劃分成不同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准,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㈢ 說明方法有哪些

1)舉例子

定義: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因此在教學中不管採用哪一種導語設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容緊密相連,自然銜接。復習舊知識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例如學習《別踩了這朵花》這一課可以這樣導入:「花花草草花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課前同學們也預習了,這篇課文是講蒲公英的,蒲公英是我們都知道的,那麼為什麼引起冰心奶奶的關注呢?它到底是一枝怎樣的花呢?那麼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咱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設置懸念法

根據學生愛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造矛盾,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課堂教學導入時,利用巧妙設問造成懸念,讓學生處於一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慾望中探求 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設置了這樣的懸念:《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寫的。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各據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攻打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抗曹,劉備派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助戰,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諸葛亮是怎樣對待的呢?最後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三、創設情境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課文,或敘述了生動的故事,或描寫了美妙的景色,此類課文,可選其中精彩的畫面或精彩的情節,通過具體形象的描述,聲情並茂的表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桂林山水》可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而桂林則是這個大花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裡的山是那麼奇,那麼險,那麼秀;那裡的水是那麼清,那麼綠,那麼靜。

誰到了那兒,都會被那奇特的風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這樣導入,學生就會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時也對桂林山水的主要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們就會全身心進入課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課文的閱讀和景色的欣賞中去。

四、故事導入法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對小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慾望,小學生更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在新課教學中就是要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事例,激發他們求知的情趣,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

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在讓同學們回憶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後講述了這樣的故事: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長長的金黃頭發,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從小沒有了媽媽。天天靠賣火柴維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極了,還下著雪,這天沒有人買她的火柴,天已經黑了,她還在街上走著,走著……講述了與主人公命運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的心情,從而促使學生急不可待地去讀書,去了解。

五、音樂導入法

藉助於與課文內容聯系緊密的歌曲作為導入的途徑。這種方法靈活多變,利於調動學生情緒,並能克服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播放與本課有關的音樂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例如在教學第五冊《讓我們盪起雙槳》時,課前用錄音機播放「讓我們盪起雙槳」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然後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這首曲子嗎?作曲家為什麼要寫這首動聽的曲子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板課題《讓我們盪起雙槳》。利用音樂導入新課,同學們便自然而雙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

六、名言引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類思想、語言藝術的集中體現。教師通過引用與課題相關的名言作為引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題。引用與本課題有關的名言名句導入新課,既渲染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學《晨讀》時,出示名言名句:「為中華人民崛起而讀書。――周恩來」。老師說:「你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應該珍惜大好時光,好好學習,記住周總理說過的話。現在我們就學習《晨讀》,這樣學生明確了讀書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學習課文。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淺談

一、語文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

教師要關愛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和培養人的工作中,了解兒童,創設師生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快樂。教師要有寬容心,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失敗,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和完整人格的發展,不用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惟一標准;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進步,人人有目標,人人有自信,人人有動力,人人有方法。人人有成就感。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潛能開發,使之成為有創新精神、有獨立人格、有良好道德修養、自強、自立、自信、自尊的人,解放他們的大腦和雙手。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不會感覺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會感到學習是件快樂的事。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多說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多用一些情境教學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看錄像,編故事演情節等等這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在愉快中體驗。還有教師要用鼓勵的語言來評價學生。每個學生都愛聽激勵的語言,可以多鼓勵他們,比如說,你的想法真大膽、有創意,你的顏色真鮮艷,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的構圖真是太合理了……我想多用這樣的話,會給孩子們很大的鼓勵和自信,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從而讓他們喜歡上語文。總之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我們應該去挖掘更多的更好的方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三、熟悉理解教學內容

要認真鑽研文本,吃透文本精神,精心進行教學預設,這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環節。只有對教材的內容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所用的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同時,我們語文課的內容也有很大的更新,如果課前不進行准備和研究,有的知識就說不透講不明。

所以我們教師必須理解掌握教學內容,明確語文教學目標,突出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體地位,突出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語文課程實踐性的特點,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今天我們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熟悉一切語文資源,開發和利用一切語文資源。

閱讀全文

與如何講清說明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蠟筆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40
花生在北方種植的方法 瀏覽:410
青黴素效價檢測方法 瀏覽:175
指甲縫墨水怎麼去除最簡單方法 瀏覽:149
二級建造師實務時差簡便方法 瀏覽:761
excel是亂碼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341
閉門器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492
普通車床變速桿故障解決方法 瀏覽:857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快速方法是 瀏覽:158
喉嚨癢疼咳嗽快速止咳的方法 瀏覽:210
肌酐檢測方法與腎功能 瀏覽:803
靜安保潔有什麼方法 瀏覽:977
個人養老保險計算方法 瀏覽:682
交直流電壓與電阻測量方法 瀏覽:253
連翹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85
固原店鋪裝修甲醛檢測方法 瀏覽:876
佳能5d3電池安裝方法 瀏覽:98
磷酸鋅的水分檢測方法 瀏覽:497
廣場景觀燈安裝方法 瀏覽:138
高粱貯藏方法有哪些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