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使信鴿在500公里達到高峰
1、翔態調節法——促使參賽鴿達到巔峰狀態的方法。
翔態調節,不是體能增強,也不是競技提高,而是一種精神的振奮和心緒上的戀歸。信鴿是情緒動物,但每隻鴿子都有它不同的個性和特徵,要根據不同的特性,採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常用方法如下:
2、疑忌法:翔態調節法的一種。
此法適用於已經配對,又佔有巢房的賽鴿。在雄鴿出賽前幾天,每逢入夜時分,將另外一羽雄鴿偷偷地潛放於其巢房內,(在使用此方法時,舍內不要開燈)。到第二天清晨,雄鴿發現巢房有第三者侵入奪巢,必定會奮勇驅逐第三者,以確保雌鴿與雛鴿或蛋卵的安全。
假如第三者也奮戰時,就將它遷出,通常是第三者立即逃跑。這樣每晚不斷,直到交鴿時為止,先將出賽的雄鴿裝於籠內,再進行一次光天化日之下的奪巢劇,然後送去參加競賽,放飛時雄鴿已受疑忌心理所驅使,自然拚老命趕回來。
這種方法宜用於當天歸巢的賽程為佳,且只能選擇愛巢心較強的競賽鴿。雌鴿也可採用這種方法,不過通常是雄鴿會假戲真做,來個一夫兩妻,那不僅不快,反而不回來。所以疑忌法較適用於雄性鴿。
3、離別法:翔態調節法之一。
這種方法目前使用的人很多。就是在競賽前一周將已配對成婚的兩羽競賽鴿,雌雄分巢飼養,在交鴿前兩天給它們夫妻小聚一會。時間視當時競賽鴿健康情況而定,最長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以免雄鴿一再交配傷神。然後再行分離,直到交鴿前一小時開始餵食,喂飽後再給它們相親十分鍾,不要讓其交配為佳,然後雌雄分隔。切記不讓一起進食,以免不食而相聚或雄鴿直追雌鴿影響進食。
4、懷卵法:翔態調節法之一。
此法有些人說可遇不可求。其實不然,只要在交配前有周詳計劃,自然可遇可求,並應用自如,有人將被雄鴿追逐的雌鴿送出競賽獲獎的大有人在。
按照常理,雌鴿在生理期間不適做劇烈的運動,實有違背生理與自然的條件,倒不如:將一隻孵抱了一兩星期的雌鴿出賽比較安全可靠。如雌鴿非賽不可,就得先把雄鴿關好,讓雌鴿飽餐一頓再送出競賽,不然雌鴿會負兩項重擔,難以回歸。一則空腹,二則夾蛋飛行極為不利。
5、胎動法:翔態調節法之一。
就是讓一對參賽鴿孵蛋,而後將假蛋換去真蛋供它孵,直到競賽交鴿時,正好是十七、八天。在交鴿前半天,也是雌雄鴿換孵前後,將假蛋取出,換上兩個或一個剛要破殼而出的真蛋,讓雌雄鴿都能意識到幼雛將出,在競賽中自然勇冠群雄奔回巢房。
如果一時找不到這種將破殼而出的蛋,在假蛋中放一兩只小昆蟲也可以。當小昆蟲在假蛋中受鴿子的孵蛋溫度的影響,就會蠕蠕而動,便可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用真蛋比較妥當。
㈡ 怎麼樣才能把鴿子 喂養訓 鴿子才會拿冠軍
飼養信鴿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放翔、競賽與使用。要想獲取理想的信鴿,除了精心選育良種與科學飼養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訓練。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訓練的基本原理是根據信鴿的生物學特徵及生理特點和「條件反射」原理。訓練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鍛煉、提高鴿子的素質,發揮其固有的生物學特徵與特長,從而具備完成各種通信和競翔任務的基本要素及條件。訓練的基本內容一般包括:基本訓練、放翔訓練、競翔訓練、適應訓練和運用訓練。訓練原則上應從幼鴿抓起,由簡到繁、由近到遠、由白天到夜間、由基礎訓練到專業訓練,總之由易到難進行。下面就訓練的基本內容分類詳述。
基本訓練
目的在於培養信鴿對飼養者的服從性和強烈的歸巢性。內容包括:喝水、親和、熟悉巢房、熟悉信號等訓練。
幼鴿剛出殼,一兩天不吃食並無大害,但不能缺水。起初它們並不知飲水器內有清水可飲,因此,一定要教會它們從哪裡喝水。方法是以一手輕輕持鴿,使其喙部接觸飲水器水面,它渴了,自然會大口飲水。如此一隻一隻輪流教,至所有幼鴿均喝了水為止,如此重復訓練幾次,很快它們就懂得站在飲水器旁邊把頭伸進去喝水。
親和訓練
幼鴿離開母鴿怕人,不敢和飼主接近,也不敢大膽啄食,因此,幼鴿在訓練開始之前,必須與飼養者進行親和。這樣,才能解除信鴿對主人的恐懼心理,避免出現「飛離」現象,養成其對飼主的服從特性,從而馴服地接受訓練。
親和訓練的方法就是以食物作誘餌讓鴿主動跟隨並接近飼主,飼主也利用鴿的求食慾接近幼鴿。幼鴿每日可飼喂23次,只有最後一次餵食使其吃飽,以保證健康。前面幾次飼喂絕對不能讓鴿吃飽,吃飽了就不聽呼喚了,也就無法訓練。控制食物是控制幼鴿的有力武器。開初,幼鴿總是怕陌生人,飼主進入鴿舍餵食,伴以呼喚或口哨後,將食物撒開讓鴿都能食到,但不能太多,然後,逐漸將食物撒到主人身邊,這時如有主動接近主人的鴿,予以獎勵,鼓勵其他鴿主動爭相接近主人。餵食的同時,應親切的呼喚並用手親切撫摸,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便可以食為誘餌引鴿飛到飼主手上吃食,久而久之,幼鴿還可飛到飼主頭上,站在肩上,這時飼主可任意捉某隻幼鴿而不使它們受驚。飼主成為幼鴿完全可以信賴的夥伴,它們的戀巢性也就得到了鍛煉和加強。從而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熟悉巢房訓練
熟悉巢房訓練主要包括舍內、舍外環境和出入舍門訓練。訓練步驟採用舍內、出入舍門和舍外環境的次序。
舍內:讓鴿在舍內互相熟悉、群居、記憶舍內環境,熟悉巢房位置、飲水器、食槽、鹽土箱、散步台及各自巢穴的位置。當鴿在舍內安詳、不驚慌並自由自在地飛上飛下,表現出愉快的表情時,說明已熟悉巢房。此過程一般需要35天。
出入舍門:即讓鴿懂得從進口入舍,從出口出舍。舍內熟悉訓練結束後,即進行出入舍門訓練。如有條件,可在鴿舍外從降落台至鴿舍頂罩訓練網;如不具備此條件,可用橡皮膏貼住鴿的十根主翼。目的都是不讓鴿飛跑。飼主用小粒飼料作誘餌,在舍外吹哨發信號,誘鴿從出門口到舍外。這時將出口門關閉,開放入口門(活辨門),再到舍內吹哨發信號,同時撒一些飼料在入口門附近內外,它們啄食時不知不覺地穿過活動柵進入舍內,這樣就可誘鴿進出舍門。反復多次,就能形成習慣。
熟悉舍外環境:此過程約需56天。訓練的前一天應讓鴿多食或不餵食。訓練時,主人在舍外降落台前發信號誘鴿出舍,同時撒小粒飼料適量,不能太多,讓鴿安靜地啄食,此時不能突發聲響,不能驚嚇,不能捕捉,不能有過多人圍觀,不能讓貓、狗等動物進入訓練地。鴿都到舍外後,關閉出口門,打開入口門,讓鴿邊食邊熟悉舍外環境、地形、地物。每15分鍾左右發一次信號,讓鴿入舍,喂少許飼料,接著再發信號喚鴿出舍熟悉環境。經過反復訓練即可。
熟悉信號訓練
此項訓練的目的就是使鴿子能領會主人的意圖,懂得不同信號的含義,從而形成「條件反射」,按照主人的各種信號准確行事。
信號可根據飼主的需要自行規定,但是,信號一經確定,不可隨意亂改、濫用,以免混淆,否則,信號就會失去作用。熟悉信號訓練可與親和訓練結合起來進行。
常用信號一般分為聲響(哨子或口哨)、顏色旗語兩大類。聲響用於呼喚吃食、出舍、歸巢、散步、洗澡和發出警告等。顏色旗語用於飛翔運動、飛行訓練指揮等。例如吃食訓練,餵食前把鴿舍地面打掃干凈,吹口哨的同時再在幼鴿身旁撒少量食物,讓它們慢慢啄食。如此重復訓練,只要有幾只膽大的吃了,其餘的也會跟著啄食。這樣在餵食之前,先吹口哨,再喂,久而久之,哨聲成了有食物可食的信號,而形成條件反射。此後幼鴿只要聽到哨聲,就知道能得到食物而群集,形成鞏固的「條件反射」。
常用的顏色旗有綠、紅、黃、白、黑。一般使用方法為:
紅色旗:插在鴿舍屋頂作為強制飛翔的信號,人為地強制信鴿作長時間飛行訓練。時間可達數小時。訓練日久,便能使信鴿養成見舍頂有紅色旗就飛行的習慣。
綠色旗:在強制飛行快結束時,立即用綠色旗換下紅色旗,並人為地讓疲勞的信鴿降落入舍。如此反復訓練,信鴿在飛行回到駐地上空見到綠色旗時就能迅速降落入舍。
白色旗:插白色旗在舍頂時,人為地讓鴿在舍外自由活動,久之,鴿就能養成見到白色旗就自由活動的習慣。
黃色旗:作為喚鴿入舍的信號,可與聲響信號同時使用。
黑色旗:作為對鴿遇險急需立即飛走並扶遙直上的警告信號。
總之,此項訓練要人為地從強制、獎勵(餵食)的方法入手,經過嚴格訓練,才能自行辨
別並按主人的指揮行事。顏色旗語訓練和聲響信號訓練最好是配合使用
㈢ 賽鴿是怎麼比賽的
一、中國信鴿協會競賽規則:
根據國際信鴿聯盟信鴿竟翔和品評賽規則,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制訂本規則。全國各類信鴿競賽,統一按本規則執行。
全國信鴿竟翔比賽和品評比賽的舉辦權屬中國信鴿協會,各級行政區、行業體協的信鴿竟翔和品評比賽權屬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全國行業體協和所屬各地、市、州、縣(區)信鴿協會,上述協會舉辦的信鴿竟翔和批評比賽的成績,經逐級匯總上報,中國信鴿協會才予以承認。
舉辦信鴿競賽的目的是提高信鴿運動竟翔水平,促進群眾性信鴿活動的發展,逐步實現信鴿競賽規范化。
參加競賽者,必須遵守競賽規則,服從裁判。裁判員和競賽工作人員必須做到嚴肅、認真、公正、准確、團結協作完成各項任務。
二、竟翔比賽規則:
項目:3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1500公里、2000公里以下。
分類:指定鴿賽(每個參賽者均等地指定一羽或多羽信鴿比賽)、精英賽(在一次比賽中獲得優勝名次的賽鴿進行決賽)、多關賽(以若干公里或不等距離為賽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同一起終點,多次進行比賽,以累計分速計算總成績)、公棚賽(國家和省級信鴿協會建立的賽鴿棚,依可容納的數量,集鴿並統一飼養和訓放的比賽)、國際比賽(邀請國內外信鴿組織成員參加的信鴿公棚賽)
專項賽:成鴿賽(1歲以上的信鴿)、幼鴿賽(當年的幼鴿)、雄鴿賽、雌鴿賽、百日齡鴿賽(雛鴿出殼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