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磯竿如何使用台釣手竿使用方法

磯竿如何使用台釣手竿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5-07-14 14:08:27

Ⅰ 請教小磯竿當手竿的用法

把線拉出來跟竿長相同的時候鎖住保險就好

如何使用機竿

磯竿的用法

磯竿,又稱手海兩用竿。為人站立磯岩之上,居高臨下拋鉤餌垂線而釣的理念而設計,多用於海岸磯岩垂釣。在外觀上同海竿幾乎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海竿顯得粗壯較短,磯竿卻比較細長輕便。海竿一般3米左右,4.5米以上的就少見了。
而磯竿,一般都在4.5米以上。它線輪輕小,竿身比海竿細軟輕便,普遍掛立漂垂釣,魚訊反應比較靈敏,既可以像手竿那樣操作使用,又可以同海竿一樣進行遠投垂釣,兼有手竿、海竿兩項功能。
因此,為越來越多的釣友所喜愛。起初,筆者也基本上是把磯竿作為手竿使用的。後采,在多種環境下釣魚,逐漸發現,稍微作些調整改變,磯竿是有多種用途和可以多種方法垂釣的釣具。
有了這一認識和垂釣實踐體會,外出野釣,漁具包里的釣竿就不再像過去那樣多了,一般情況下,只有四支:兩支磯竿,一支手竿,一支海竿(一般不拿出來用的)。竿子少了,釣餌也相應大幅度減少,大大減輕了負重。最重要的是,由於磯竿作用地充分發揮,用竿雖然減少,釣效卻不差,也足以應付各種釣法了。用磯竿釣魚,針對的是較大型魚類,即常見的鯉、草、鰱等魚類。
磯竿一般用來釣鯉、草魚。磯竿釣鯉有兩種方法:一是如同手竿一樣使用。5.4米竿,主線O.30毫米,單鉤4—7號(一般用伊勢尼鉤),子線直徑O.26毫米,不宜太長,1O厘米以內即可,浮漂5—6號,調釣成不靈不鈍(調四釣二或調五釣三)。釣底,以浮漂信號確定提竿。
由於磯竿的整體結構與手竿相較,要粗壯許多,釣組的靈敏度反應比手竿要差一些。二是如同海竿一樣使用,不用浮漂,主線上掛活動重墜,炸彈鉤包糟食或葡萄鉤,遠投預定釣點,採取掛鈴觀竿尖或手握竿尾把以手感確定魚訊和提竿。
磯竿釣草魚,同釣鯉魚有些許不同。主要區別,釣鯉魚是基本釣底,而釣草魚則基本上釣浮。即水體較淺時釣離底,水體較深時釣半水、釣確定的泳層、鈞「水皮」一漂深。 磯竿用來浮釣鰱鱅魚,也是一種好辦法。其釣具組合:先在主線上穿上一粒太空豆,再穿上一隻較大的空腔浮漂(漂要能夠在主線上自由滑動),然後將主線末端打一個死扣(掛鉤餌用),把酸臭糟餌捏在炸彈鉤上,側鉤輕插在糟餌上,最後將鉤餌掛扣在主線扣上,搖輪收線使鉤餌靠近竿尖,即可投鉤餌到預定釣點,再平放磯竿在竿架上。見大漂沉沒或大幅度橫移,那是鰱鱅中鉤的信號,即可提竿收線遛魚了。
磯竿也可以充當「路亞竿」使用,用以垂釣紅尾、翹殼一類鮊魚。

Ⅲ 磯釣竿怎麼

這個問題太籠統了,本來不想回答,可是看到樓上熱心網友的回答,不得不說幾句,為磯釣竿解析下:
磯釣竿:釣竿在磯釣中絕對是釣手身體及感官的延續,善長浮游磯釣, 阿波釣法的釣手必須要對潮水流動有所掌握, 一枝好的磯釣竿就是手的延長, 透過一枝合適阿波釣法的釣竿, 釣手可以
1.感應流水速度及強度
2.透過細膩手法, 藉此控制水裡浮波以下的釣組在水中的狀態
3.利用圈竿圈線或其它的技巧控制水裡浮波以上的母線在水中的狀態
4.直接感應魚訊
看到這里, 可能有人會說, 「;是不是那麼厲害嘛, 我從來選擇釣竿只注重號數及調子, 腰力強不強(即回彈力)等對於中魚後搏魚時魚竿的表現, 卻從未想過釣竿於未中魚前的關系, 是否有所誇張呀?」事實上,這可以說絕對沒有誇張, 其實懂得磯釣的便會發現中魚前的時間絕大部份的釣組操控都是透過魚竿進行的。
部分磯釣竿的操作技巧大致如下:
利用磯釣竿張線技巧:
張線技巧

重量張線 :

基本技巧 - 這是利用母線的重量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姿勢及技巧是提起釣竿, 讓母線離開水面, 減低水面張力對母線的影響, 同時因為母線離開水面時受到地心吸力的影響, 母線重量將會集中於丹錐上作為支點, 從而遲緩了丹錐的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斜釣組的功效.

適合環境 - 無風或非常和緩的風, 海面浪涌不大, 水流由腳邊帶出或於磯石的咀位時由左後方或右後方帶出.

晃誘配合 - 釣竿提起時停止出線, 丹錐乘流速度將減慢, 而釣組將向流尾方向打斜, 如果一直持續保持這種姿勢, 丹錐將停止流動而釣組將上揚得太高, 故此釣手要不時將釣竿緩緩放下, 同時間釋出母線, 這時丹錐將繼續向前流動, 釣組角度也會下降, 之後再將釣竿上揚產生張線, 這種丹錐減慢流動/釣餌上揚, 丹錐正常流動/釣餌下沉的狀況將會對魚兒有莫大吸引

竿先張線 :

基本技巧 - 這是利用竿先的彈性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姿勢及技巧是將釣竿伸出與水流方向盡量保持垂直90度-120度之間, 打開線杯, 利用手指輕按線杯制線及竿先的彈性輕輕拉緊釣組, 從而遲緩了丹錐的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斜釣組的功效.

適合環境 - 風流同向或風流平行異向, 和緩至清勁的風, 海面浪涌大中小均可, 但因為竿先要能夠與流帶保持90-120度, 所以只適用於磯際或磯石的咀位而水流非常接近磯際地由腳邊帶出或由左後方或右後方帶出或橫過(視乎釣竿長度) 或者流速較慢而直接擦過本礁的本流釣場.

晃誘配合 - 用手指輕按線杯制線時, 竿先將微微彎曲, 如果是一支竿先設計優良(例如大部份的G牌磯竿), 將會較容易感覺釣組拉緊的情況, 丹錐乘流速度將減慢, 而釣組將向流尾方向打斜, 如果一直持續保持這種姿勢, 丹錐將停止流動而釣組將上揚得太高, 故此釣手要不時將手指於線杯放開, 同時間釋出母線, 這時丹錐將繼續向前流動, 釣組角度也會下降, 之後再將手指按杯制線產生張線, 這種丹錐減慢流動/釣餌上揚, 丹錐正常流動/釣餌下沉的狀況將會對魚兒有莫大吸引力.

風力張線

基本技巧 - 這是利用風力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姿勢及技巧是提起釣竿, 讓部份母線離開水面, 竿先必須視乎風速及風向作出適度的提升及指向合適的方向, 這時母線將被風吹成一個弧形而向丹錐方向作出拉扯, 從而遲緩了丹錐的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斜釣組的功效.

適合環境 - 風流平行異向之時, 吹和緩至清勁的風, 海面浪涌影響不大, 水流方向平行於岸際或於磯石的咀位時由左後方或右後方帶出.

晃誘配合 - 釣竿提起時停止出線, 丹錐乘流速度將減慢, 而釣組將向流尾方向打斜, 如果一直持續保持這種姿勢, 丹錐將停止流動而釣組將上揚得太高或者甚至被母線拖拉至下風位反向而行, 故此釣手要不時作出道系修正並同時將釣竿放下, 也同一時間釋出母線, 這時丹錐乘流性將會再度發揮而繼續向前流動, 釣組角度也會下降, 之後再將釣竿上揚產生張線, 這種丹錐減慢流動/釣餌上揚, 丹錐正常流動/釣餌下沉的狀況將會對魚兒有莫大吸引力.

備注 - 這種方法是各種張線方法中最難掌握的, 因為如果釣手控制不佳(有時卻是刻意的), 往往令整副釣組向後走, 又或者令整副釣組飄離正確水流軌跡, 所以

釣手採用這種方法是要勤於作出道系修正及將釣組飄浮軌跡的誤差計算在內, 方能於採取張線技術之同時將釣組送往標點. 但因為很多磯釣釣點都是必須於有風有流的情況下魚群活性才比較高或者才有魚群結集, 故此釣手必須要掌握這種張線技巧否則於大部份惡劣環境下根本不能發揮阿波釣法的威力, 否則便會像有些釣手一樣未到必要時卻採用竿先插水式, 任由釣組隨意飄流, 中魚猶如摸彩

反撥潮(炒白位)張線 :

基本技巧 - 這是利用反撥潮(炒白位)的力量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姿勢及技巧是利用釣竿, 將母線放於炒白位的外沿, 利用炒白位力量向四周散發的特性拉緊母線, 從而令處於潮目(夾流位) 或離岸流的丹錐及丹錐下釣組拉緊, 從而遲緩了丹錐的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斜釣組的功效.

適合環境 - 風不是重點, 重點是釣座必須有反撥潮(炒白位)帶出, 而反撥潮形成的沖目流與外圍的離岸流相交形成潮目, 便是一等一的釣位.

晃誘配合 - 釣竿保持指向反撥潮外沿, 注意母線離開水面的長度, 離水太多會受風之影響, 離水太少則母線會受磯際浪涌之影響, 此時與竿先張線技巧一樣用手指按線杯制線時, 竿先將微微彎曲, 如果是一支竿先設計優良將會較容易感覺釣組拉緊的情況, 丹錐乘流速度將減慢, 而釣組將向流尾方向打斜, 如果一直持續保持這種姿勢, 丹錐將停止流動而釣組將上揚得太高, 故此釣手要不時將手指於線杯放開, 同時間釋出母線, 這時丹錐將繼續向前流動, 釣組角度也會下降, 之後再將手指按杯制線產生張線, 這種丹錐減慢流動/釣餌上揚, 丹錐正常流動/釣餌下沉的狀況將會對魚兒有莫大吸引力.

丹錐張線

基本技巧 - 這是利用多一顆不同乘流性的丹錐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只是配上多一顆乘流性較低的丹錐, 藉以從後方拖拉著前方的丹錐, 從而遲緩了丹錐的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斜釣組的功效.

適合環境 - 任何情況. 但釣場最好有起碼之流速.

晃誘配合 - 沒有絕對方法, 因為釣手是採用器具去幫助張線, 但其實某些情況下釣手仍然要採用上述六種張線技巧去輔助, 屆時釣手便需要用到相關之晃誘技巧

備注 - 這種方法嚴格上來說是一種屬於關西的釣法多於屬於德島縣的釣法(雖然早從日本釣手若松敬竿先生的年代已帶出雙丹錐概念, 但阿波釣法張線技巧是一種技術, 而從關西方面成熟發展的二段釣組卻從器材方面出發去解決問題, 這樣張線技巧就變成主要環繞著器材配合而非單單操控手法, 當然二段或雙丹錐釣法的操控也是一種絕高的技巧(例如香港釣手 Team Isomer - Alvis就是一個專研二段及雙丹錐釣組的釣手, ), 但雙丹錐釣法是需要另立課題作出討論的, 請恕因為未能深度涉獵各種技術, 不能作出太深入意見.
不同標點的操竿技術
許多人有過這樣的經驗:同一釣點有若幹人在垂釣,大家用的裝備、釣組、餌料都差不多,但魚就是比較會咬某一兩個傢伙的鉤子,好象別人的阿波都壞了或釣餌都有毒似的…… 還有些狀況是,當你照自己的意思或別人教你的方法認真釣時,往往搞了半天都沒消息,但就在低頭點煙或轉身跟別人打屁的當兒,竿子卻被水下大物猛地拉?下去,然後又因為你沒來得及揚竿作合,結果被偷襲成功,還是啥也沒釣到…… 這些問題的症結所在,多半跟操竿控線有關。也就是說,恰當的操竿控線才會帶來美好收獲,不恰當的操控……就只有等運氣來決定輸贏了!
那什麼是恰當的操控呢?基本觀念都是尋找吸引水流,但各種吸引水流出現的原因不同、位置不同,對垂釣的影響也不太一樣,所以操控方式當然也各有千秋。在白沫帶,吸引水流主要發生於*近岸邊的區域,這是因為波浪撞上岩石後,大量返沖回去的海水帶有慣性力與重力作用,使得釣組在此區域內會迅速被壓入深處;但同時存在的大量白泡沫(即氣泡),卻會在稍離開岸邊時--也就是慣性力與重力的影響減輕時--開始向上、向外翻騰,因此進入深處的釣組也很快就會被卷出去。不過呢!假如白沫區有反撥潮存在的話,你將發現:這條往外流的海水卻不那麼明顯的向上翻騰,而是持續往外拖出去,所以喜歡使用輕巧釣組且技術夠好的人,可以從反撥潮形成之處下竿,然後一路駕馭釣組循此途徑探尋魚蹤。 那技術還沒好到那個程度的人怎麼辦呢?第一,你若能接受輕巧釣組,可以就鎖定磯際水流下壓的范圍作釣,操作時竿尖指向水面,將釣組拘束在不被氣泡揚起的區域內即可,但須小心避免掛底。第二,如果對輕巧釣組沒啥信心,那就乾脆用大阿波加重鉛吧,然後把攻擊目標放在白泡沫翻起的區域,*重鉛壓深子線,狙擊躲在白泡沫下的魚群 (雪魚慣用伎倆,但需在一竿水深以上的較深場所較有效)。
在暗礁區,主要的吸引力量發生在兩種時候,一是水流撞擊暗礁後繞行過去的過程中,另一個是水流在暗礁後方形成的迴旋帶。這兩種情況雖略有不同,但卻是接續發生的,故垂釣時可以把它們視為一體,運用同一個操竿技巧控制釣組運動。 方法是採用恰當的阿波釣組,順著反撥潮或沿岸流放入,然後稍微帶線保持鉤子走在前面、阿波守在後頭,等釣組抓到吸引水流的時候,就讓它輕輕被吸下去,此時別怕鉤子會掛底,沒那麼容易的,但仍須適度帶住線系,運用竿先去體會水流的纖細變化,同時藉以掌握魚來咬時的動態。 魚來咬時的動態?沒錯!有魚來咬時,你真會直接感受到那股震撼的,看不看浮標已經不重要。一般人比較會有疑問的應該是:到底吸引水流在哪裡? 這一點事實上也無須過慮,因為只要用了下潛阻力夠小、符合流體力學的阿波(二里所述),並且水流之中確實有暗礁結構(其實磯釣場上到處都有暗礁啦),到時候你自然就會知道何謂吸引水流了,怕只怕有些人看到了還以為那是「假魚訊」,並且急急忙忙要把釣組拉開,那就沒法度矣……
在潮目區,因為有不同速度或方向的潮流互相干擾、糾結,因此會形成無數略呈迴旋狀的吸引水流,這種流勢不見得會把阿波吸入水面以下,但肯定能讓它呈現不規則的移動(相對於原本的一直順著潮流漂行而言)。 大多數人面對這種環境時,都以為只有使用大波、重鉛,才能確保釣棚深度在自己設定的范圍。可是請問:究竟釣棚該設多深才恰當?你的誘餌漂到潮目區之後,又會把魚集中到多深的水域去呢?如果你對這兩點並不是很確定,那重鉛、深釣棚又有何意義?所以,還不如乾脆不要釣太深算了,反正潮目通常影響的深度也只在中表層而已,配合上比重較小的誘餌,釣淺些更快速有利!惟須注意標點遠時風的影響比較明顯,故應盡量壓低竿身以免母線過度受到吹拂,然後在浮標進入潮目區之後輕輕帶線,讓釣組充分伸展開來並適度打斜,剩下的就是當魚訊出現時揚竿作合啦!
太多太多。。。。。

Ⅳ 磯竿當手竿用的組裝圖以及釣法是什麼

磯竿當手竿用的組裝圖以及釣法是什麼?

垂釣作為一項很修身養性的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對青睞,但是釣魚講究技巧之外,還有就是講究好的魚竿,我們知道磯竿和手竿,可是如果把磯竿當手竿又是什麼釣法呢?一起看看,了解這些對垂釣者的受益匪淺的。


1、採用台釣的釣組

我們都有了解,磯釣竿原本是專用於一些岩石或者礁石多的海邊垂釣的魚竿,但是呢,不得不說,人類智慧的強大,磯竿還有海竿拋投得遠的優點,兼具多重優點的它,一往無前。這里要說的是,他還有手竿的有點,就是能做到靈活輕便,也因為這樣,它常常有幸到淡水水域中釣大魚,和大魚打交道。我父親就喜用磯竿來釣淡水魚,也就是把磯竿當做手竿用,許多人習慣了用固定一隻手釣魚,但是突然改變風格,用磯竿當做手竿然後加長釣組就可以了。這樣的轉變真的很節能,做到重復使用。


但是呢,凡事都有優點和不足, 磯竿雖然可以當手竿使用,但是磯竿導環比較容易壞掉,建議垂釣時要注意,當然垂釣壞了可以買新的或者維修一下。磯竿優點就是不怕跑魚,因為是帶線輪,釣到大魚後可以放線,如果輪子調整好的話,即使是大魚也不用擔心魚跑掉。還有就是可以一竿多用,可以當做手竿用,還便宜,是不是很劃算,很環保,勞動人名的智慧都是強大的。小編對於這種省時又省力的改造,表示很支持的。

Ⅳ 磯竿的使用方法及釣魚技巧

磯竿的使用方法及釣魚技巧:

一、遠投滑漂釣法

滑漂釣法,是磯釣竿在江河、湖庫這樣的大面積水域垂釣,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釣法。由於面積大、水深,是一般性的台釣手竿無法對比的。

滑漂釣法可根據面積大小,調整適合的配重鉛墜和浮漂,能夠釣至離岸邊30-50米的距離。要想滑漂釣深水大魚,首先就要了解,滑漂釣法的線組原理。

1、什麼是滑漂?

磯釣滑漂,滑漂顧名思義,就是浮漂在主線上可以自動滑行,根據自己想要釣的深度,去設定浮漂滑動的距離。滑漂釣法不受釣點的距離、深度約束,不管多深浮漂都可以在主線上任意滑動,所以就叫做滑漂。

2、滑漂線組怎麼做

製作滑漂線組的幾個必須材料棉線結、半圓擋豆、銅漂座、太空豆、浮漂、八字環、子線雙鉤。

第一步:將裝好在漁輪上的主線,由大導環至小導環的順序依次穿過,再穿過一根棉線結;

第二步:再穿過一個半圓擋豆,擋豆的凹進部分朝再將浮漂座穿入主線,使浮漂座在主線上任意滑動。

第三步:在主線上面穿過4個太空豆,再穿過一個鉛皮座裹上鉛皮,再穿過2個太空豆。第四步:再將主線鏈接八字環,然後再將帶魚鉤的子線系在八字環上面即可。

閱讀全文

與磯竿如何使用台釣手竿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糖桔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32
正確校瞄方法 瀏覽:15
最簡單的方法製作冰淇淋 瀏覽:891
分析方法轉移國際法規匯總 瀏覽:1003
手除皺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715
檢查液化石油氣閥門最簡便的方法 瀏覽:748
納米材料粉體的定性分析方法 瀏覽:550
挽回愛情秘籍之常用挽回愛情方法 瀏覽:733
手機鍾表使用方法 瀏覽:599
如何落實鞏固復習方法 瀏覽:253
樹根頭去皮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86
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溶鐵 瀏覽:582
土木工程經濟分析方法 瀏覽:852
心裡學常用方法 瀏覽:153
最佳去痘方法 瀏覽:755
如何折大金銀10種方法 瀏覽:306
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關系 瀏覽:721
寶寶踢被子的正確方法 瀏覽:250
期貨交易方法分析 瀏覽:1000
長春花怎麼扦插繁殖方法圖解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