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語文閱讀的答題方法和技巧七法

語文閱讀的答題方法和技巧七法

發布時間:2025-07-12 04:37:22

Ⅰ 高考語文閱讀題的方法和技巧

2020屆高考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作用:

1. 文首:開編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散文)/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做鋪墊/總領下文2. 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3. 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照應開頭(議論,記敘,小說)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 句子本身作用

2. 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形象生動 。

(2)擬人:……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

(3)誇張:……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於形象感。

(4)反問:……採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

(5)排比:……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6)對偶:……採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於音樂美。

(7)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8)反復:加強語氣,強調了……三、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四、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五、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六、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七、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八、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九、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十、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十一、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十二、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三、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十四、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十五、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六、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七、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十八、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十九、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二十、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二十一、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二十二、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二十三、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二十四、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二十五、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二十六、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二十七、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二十八、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二十九、段意的歸納

1. 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 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 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三十、插敘的作用

1. 讀出插敘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系。

2. 公式:……採用了插敘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十一、記敘的要素的作用

1. 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敘的過程更清楚。

2. 地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

3. 事件:以……的事件來寫,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

4. 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前發展。三十二、描寫手法的作用

1. 讀出描寫手法在語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 明確描寫類型及相關知識:

①外貌(肖像)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②語言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內心世界

③動作(細節)描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態)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復雜的心理主刻畫,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十三、環境描寫的作用1. 找出文段開頭或中間及末尾的環境描寫語句。

2. 公式:

(1)……的景物描寫,寫出了……的景色(或環境),烘託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質。

(2)……的景物描寫,結合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寫,反映了……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調。三十四、論證方法的作用

1. 在文段中找出相關的論證方法。

2. 明確知識:

(1)例證法主要是增強說服力,通過一兩個典型事例,可以使闡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2)引證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實內容,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3)正反對比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論證更為深刻。

(4)比喻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論證更為具體生動形象。

3. 公式:例證法:採用了舉例的方法,以……來說明……的觀點,列舉詳實,說服力強。引證法:採用了引證法,以……的名言來說理,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正反對比論證法:採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法,以……來論述,深刻。比喻論證法:採用了比喻論證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闡明了……

三十五、仿寫句子。公式:

1. 數清例句的字數。

2. 弄清例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沒有修辭手法的除外)。

3. 讀懂例句與所要仿寫的句子在概念和現象上的聯系。三十六、對對聯。公式:

1. 名對名,形對形,動對動;

2. 山對川,日對月,天對地;

3. 注意上下聯語意的相關、相融。三十七、讀圖題。公式:

1. 分析畫面構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麼,畫面的主題詞或標題是什麼,畫面中的人物語言有什麼。

2. 給漫畫寫題目的公式:題目+內容+啟發。

3. 結合畫面含義,說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啟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分要點來寫(寫成1、2、3)

4. 給畫面定標題,要不能離開畫面含義或寓意。⑤說畫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聯想到B,A、B具有共性。三十八、探究題。公式:

1. 分析所給的語段從中得出的結論。

2. 分析所給的圖表數據變化情況,得出結論。

3. 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結論,但最好分1、2、3來表達。

4. 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議時,要具體寫明1、2、3點。三十九、名著閱讀。公式:1. 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里的人物特徵性的語言。

2. 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3. 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4. 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四十、詩文佳句賞欣。公式:

(1)推敲詞語運用,注意用「生動」、「形象」、「逼真」等詞語。格式為:……用運的好,描寫了(或刻畫了)……,十分形象、生動、傳神。

(2)從修辭格來賞欣,見前面修辭格。

(3)從詩文整句的思想性來賞欣,要從詩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來寫,類似於解釋詩句。

四十一、說明文學家(或文學作品)風格。公式:

(1)寫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2)寫明作者作品的特徵。

(3)結合作者具體作品中的「詩文句」來說明特點。

四十二、文言句子劃分停頓。公式:

1. 帶有「故」、「是以」等標志的句子,在這些詞語之後畫斜線。

2. 名詞作狀語的,在這個詞語之前劃。

3. 「可以」類實際是兩個詞語,在「可」後劃。

4. 主語和謂語之間劃。

5. 謂語與賓語之間劃。四十三、結合語境說加點詞語在文中的特殊含義。公式:

1. 先解釋這個詞的本義。

2. ……描寫了(或刻畫了)……

3. ……意思是……

Ⅱ 七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閱讀理解是最容易丟分的題目之一,閱讀理解題目考查的是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這與同學們日積月累的閱讀息息相關。今兒我就給七年級的同學們推薦一篇關於閱讀理解解題 方法 和技巧的 文章 ,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七年級語文 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一) 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讀材料

所謂「讀材料」,就是要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讀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層次和段落。在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後,應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閱讀理解試題的文字材料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採用一個 句子 ,有的採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所謂表層理解就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的感知和記憶;所謂深層理解是根據文中的客觀事實,在認真思考後進行邏輯推理、 總結 或概括,得出結論。

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 記敘文 還是 說明文 。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時間。「倒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二) 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找原話

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後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范圍。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對短文進行理解,然後分析句子結構,確定該詞的詞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時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這樣我們可以從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三)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所謂「看要求」,就是要求學生再審視語文閱讀理解所要求回答的問題要求,關鍵的字、詞或句子也要讓學生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也是學生回答問題的可能的得分點。要做到細讀文章的內容,機智從容答題。第二遍讀文章要求考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認准關鍵詞句,把握其基本意義,認清它們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根據上下文琢磨它們的升華意義,學生要學會在閱讀文字材料中發現有效信息,即對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提的問題的文字和內容。

二要排除生詞的障礙,遇到生詞要通過上下文,大膽地對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個別詞義、語義和句義進行推測、推理和推斷,還可以通過構詞常識大膽猜測。

三是原文中有明顯的准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斷作答。對於一般不影響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詞,可以放過去,不必務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詞時,不要著急,也不要輕易放棄,我們可以採取根據上下文來猜詞或根據構詞法來猜詞等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

解題時不要邊看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為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於深層理解閱讀理解的文章。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同時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考試時間,先易後難是閱讀理解的考試時答題的一般方法。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四)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答問題

所謂「答問題」,就是要讓學生在根據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相應的問題,回答問題力求做到以下諸點:1、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2、不亂答;亂答也不得分。學生不聯系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沒有成績。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並不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線格胡說和亂說,因為學生亂答也不得分。3、言之有據,持之有理。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憑空瞎說。我向學生說語文閱讀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參考答案,我們的學生不要害怕,任何問題的回答都不可能與教師的參考答案一模一樣。語文閱讀理解得分的主動權在我們同學們手中,關鍵是在於你有沒有「言之有據」地來作答。

所謂「持之有理」就是讓學生根據問題能夠說一個所以然來,能說一個道道來,或謂之「自圓其說」。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時學生要注意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復羅嗦,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在答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充滿信心地進行復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後,攜帶閱讀理解的成果回歸原文,檢查答題有無疏漏,研究其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對照各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無誤。

Ⅲ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和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和方法如下:

解題步驟:

1.通讀文章,了解主要內容,揣摩中心思想。

2.認真通讀所有題目,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

3.逐條解答,要帶著問題,仔細地閱讀有關內容,認真地思考、組織答案。

4.檢查,看回答是否切題,內容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

主要題型解題方法:

一、題型:段意、主要內容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二、選擇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問答題都是根據中心解答的)

例如:談談你的收獲;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你有什麼啟發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寫人的,主要是贊美主人公的某些優秀品質;

寫景主要贊美景的美麗可愛。

寫物比較復雜一點,單純寫物,就是表達對物的喜歡;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類文章的結尾部分,仔細地揣摩,看它那些帶有議論性的話,如果有寫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說理的意思,那麼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義

所謂的含義就是蘊含在文章裡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的,要通過我們仔細的揣摩,採取一找二寫的方法來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兩種。明的就是在文章結束那些議論性的話,你把它拿過來,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難度大一點,必須在通曉全文的基礎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關鍵詞摘錄出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總起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篇末點題;照應開頭

五、修辭手法的運用和作用: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六、聯繫上下問解釋詞語的意思:

方法1 顧名思義,採用擴充關鍵字的意思,然後連接成一句話

方法2 找近義詞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順

方法3 結合這個詞所描述的對象具體描述

七、選擇正確的讀音

一般出現的是多音字,根據自己的積累和文章中的詞語作出恰當的選擇。

八、選擇恰當的字詞

1.仔細閱讀字詞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

2.認真分辨兩個詞語的區別是什麼,以1為依據作出選擇。

九、標點符號的作用

1.——的作用

① 解釋說明; ② 話題的轉換; ③表示話語的中斷; ④ 時間或聲音的延續。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舉的省略;③說話斷斷續續。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義③強調意思 ④特定稱謂

十、給文章加上恰當的題目

1.根據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簡短的修飾語。(比較保險)

2.根據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詞作為題目。

十一、文章的寫作順序

1.時間先後順序。 2.地點變換的順序。3.事情發展的順序。 4.按總後分、總分總、先分後總的的順序。

十二、填上合適的關聯詞

1.並列 ??一面??一面?? ??一會兒??一會兒?? ??既??又??

2.遞進 ??不僅??而且?? ??不但??還?? ??連??也??

3.選擇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寧可??也不??

4.轉折 盡管??可是?? 雖然??但是?? ??卻?? ??然而??

5.假設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麼??

6.條件 只要??就?? 只有??才?? 無論??都?? 不管??也??

7.因果 因為??所以?? 由於??因此?? 既然??那麼??

答題技巧: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

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

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

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

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託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6.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准確地表達出來。

Ⅳ 七年級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方法與技巧是什麼

七年級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方法與技巧是:

一、體味詞語含義與作用。

1.聯繫上下文體味詞語指代的內容。

2.聯繫上下文體味詞語概括的內容。

3.體味詞語的表達效果,揣摩詞語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義。

4.替換法:用同義詞替換某個詞語,將形成的新句子與原句進行比較對照,通過比較,體會適當與否,分析原因,從而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品析句子的含義與作用。

1.從在內容上的作用來理解。

2.從在結構上的作用來理解。

3.從藝術效果的角度來理解。

4.三不要:a不要拔高理解b不要單一地理解c不要孤立地理解析讀。

1.明確語段的表達方式。

2.抓住語段的關鍵語句。

3.分析語段的結構方式鑒賞。

1.鑒賞語段的表達作用。

2.鑒賞語段的內容組合。

3.鑒賞語段的描寫筆法。

4.鑒賞語段的行文布局。

5.鑒賞語段的佳句,警句。

6.鑒賞語段中的人物形象。

7.鑒賞語段或平實或生動的語言語文解題方法歸類,閱讀的題目套用這些,比較快。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閱讀全文

與語文閱讀的答題方法和技巧七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舒克漱口水使用方法 瀏覽:456
xp快捷菜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6
流感檢測方法及注意事項 瀏覽:128
佛手植物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509
適合腰肌勞損鍛煉方法 瀏覽:775
紐扣怎麼折簡單方法 瀏覽:594
中國數學教學方法的發展 瀏覽:673
二氯乙烯的檢測方法有 瀏覽:94
收縮毛孔用什麼方法 瀏覽:790
做筆筒最簡單方法用普通紙 瀏覽:200
血液ph值測定有哪些方法 瀏覽:697
鍛煉地筋最好的方法 瀏覽:659
農用拖拉機穩壓器連接方法 瀏覽:529
醋洗香雲紗的正確方法 瀏覽:183
剝玉米過敏快速方法 瀏覽:857
竹子工藝品簡單製作方法 瀏覽:809
耳朵進了蚊子怎麼辦最簡單方法 瀏覽:876
如何管理知識的方法 瀏覽:78
5歲男孩多動症怎麼治療方法好 瀏覽:202
啞鈴杠鈴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