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產品方法論如何找到

產品方法論如何找到

發布時間:2025-05-09 19:09:11

A. 《產品方法論》-梁寧.產品思維

清明節期間,有幸聽了得到《 梁寧  · 產品思維 30 講》,對於沒有系統培訓過產品思維的,非常有幫助,梁寧把產品方法論講得很透徹,從同理心觸發、如何抓住機會、打造系統能力、用戶體驗、如何創新,從微觀到中觀再到宏觀,一一講解,慢慢體會,感覺慢慢的都是干貨。

其, 主要講產品的全局觀,對於大多人大多時候,面對的不是一個完整的產品,你可能只負責其中一個搜索框,或負責挖掘生成數據而已,這時更多時候是負責產品局部功能,可能這裡面的方法論很多暫時用戶上,但如果你需要走得更深更遠,終究是會排上用場的。不管是局部還是全局,都需要用同理心去判斷產品,用用戶體驗地圖,服務藍圖是校驗產品是否在正規上。。。

產品思維,需要我們根據觀察和判斷,建立系統能力,向用戶交付確定性。

運用交互的能力,在連接和迭代中,深化與用戶的關系。

這也構成了《梁寧 · 產品思維30講》的 5 個課程模塊——

(1)、同理心:看懂情緒,找到天分

(2)、 機會 判斷:從一個「點」,看到一個「體」

(3)、系統能力:組建系統,製造確定和依賴

(4)、 用戶體驗 :讓產品擁有效率、進行演化

(5)、創新模式:找到創新模式,發現新大陸

愉悅 即 滿足,爽是崩了很久,突然滿足。

不爽 即 不滿足,憤怒:感覺自己邊界被侵犯

恐懼 是 痛點 ,不滿足 不等於 恐懼

滿足是度量產品與人 、人與人關系的刻度

「做產品,是通過產品建立關系。服務用戶,本質是讓用戶滿足」--生氣,煩躁,痛苦,厭倦,悲傷,茫然,這些不爽的感覺,都是某個點沒有被滿足

做產品要麼做一個讓人愉悅到爆爽的產品,要麼做一個可以幫人抵禦恐懼的產品。

做好產品,最重要的是理解用戶和自己,以下有5個層次幫助我們分析一個產品

首先,用專業化視角對人和產品做出判斷,思考在哪個層面下功夫。

然後,回到內心,看到自己的天分、看到用戶的情緒,了解他們的潛意識和集體人格,不要觸發防禦意識。

這是我們做好一個產品的起點。

1、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

怎樣做好機會判斷?

(1)、從你能做到的、能穩定提供的那個「點」開始;

--通過痛點、癢點、爽點進行切入。 痛點的背後一定有恐懼; 有需求,還能被及時滿足,這就是用戶的爽點; 網紅系列產品擊中的是癢點——讓用戶成為理想的自己。

(2)、要看到這條「線」,而不要糾結於當下的「點」;

(3)、當「面」打仗時,「面」上的「點」是有紅利的;

(4)、CEO 應該去找到外部勢能,為組織賦能。

總結一下,做好一個產品,要對這些機會做出判斷——

附:

第一套用戶畫像:第一隻羊 / 頭羊 / 狼

第一隻羊是種子用戶,讓他得到及時滿足,才能引入更多的羊;

頭羊是意見領袖(論壇版主、微博大V、淘寶店主……),當頭羊自發管理羊群時,產品就建立了自組織;

狼是利潤的貢獻者,如果你向B段收費,那狼就是B端。

第二套用戶畫像:大明 / 笨笨 / 小閑

大明對於自身需求非常了解,核心需求是價格或硬貨,忠誠度低;

笨笨有需求方向,但不明確。可能會逛 10 家店看了 200 條裙子,最後買了一頂帽子……一旦決定了要買的產品,大概率會變成「大明」;

小閑沒有消費需求,單純為了打發時間。

兩套畫像互為補充,你想服務哪種羊,就要按大明、笨笨、小閑,三種不同羊的需求,來設計你的產品。

4、場景:在特定空間 / 時間,觸發用戶情緒

「場」是時間和空間,用戶可以在一個空間里停留和消費;「景」是情景和互動。

在這個空間時間里,要有情景和互動讓用戶的情緒觸發,並裹挾用戶的意見,這就是場景。

很多時候,你以為用戶是在消費產品,其實是在消費場景。

吃午飯有哪些場景?

你自己帶便當,一邊看網劇一邊吃,這是一個場景;幾個同事一起叫便當,在會議室里邊吃邊聊,這是一個場景;幾個同事一起出去吃,然後AA制結賬,這是一個場景;中午請客戶吃飯,這是一個場景;中午情侶約會也是一個場景。

在萬物互聯的未來,到處都是屏幕,到處都是網路連接的入口。

但入口不是場景,只有能觸發用戶情緒的場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產品的核心價值,在於向用戶交付確定性,建立依賴。

保障確定性的核心要素是效率,一次次迭代和選擇,將會成就你的產品和人生。

完成一個產品,需要建設「系統能力」。

就像想擁有好身材,就必須得有控制飲食和保持運動的系統能力……

1、 整體流程 和 確定性 --ATM機為例,需要七個崗位:戰略、運營、現金、密碼、硬體、客服、技術。

2、小米的 效率 革命

3、微信 迭代 的刻意與驚喜

4、 領導力 :帶領團隊穿越生死

1、用戶體驗層次

2、繪制用戶體驗地圖

     1、人物角色

     2、描述用戶目標和預期

     3、服務觸點:用戶從接觸你的服務,到實現他的目標之間,會跟你的產品,有哪些接觸

     4、用戶使用路徑:使用路徑與服務觸點關系:用戶在宜家逛是使用路徑,在宜家向工作人員咨詢是服務觸點。

     5、用戶情緒曲線:場景是要觸發情緒的,在整個過程中,用戶的情緒是如何變化的?

3、服務藍圖   核心要素:峰值、終值

     服務藍圖要做到:一眼、一條路、三個點

     一眼:用戶第一時間看到自己目標

     一條路:清晰的路徑

     三個點:峰值、終值、忍耐底線

4、上癮機制:用戶激勵系統

建立激勵機制,就是一旦完成預定動作,給他滿足;並且讓他清楚,完成預定動作,就能得到滿足。

在游戲里,資源是虛擬的,激勵是極為確定的事。

5、起好名字,建立產品口碑

網路貼吧、網路知道的締造者俞軍說,產品經理是以創造用戶價值為工具,打破舊的利益平衡,建立對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鏈,建立新平衡的過程。

互聯網是增量的競爭,沒有創新的產品根本不應該被做出來。

同級別競爭大體量占優,創新是小企業的唯一活路。

1、用交叉視角,跨界創新

未來已來,只是分布的不均勻。

創新不是高不可攀或者神秘浪漫,不是必須超越環境,橫空出世。

我們需要的某種能力要素,它可能已經產生並成熟了,只是它正在另外的某個領域被使用著,你需要捕捉靈感的瞬間。

嬰兒恆溫箱的發明和迭代

嬰兒恆溫箱的靈感,來自於斯蒂芬醫生去逛動物園,看到的小雞孵化器。

為了讓發展中國傢具備維護嬰兒恆溫箱的能力,普賴斯蒂洛團隊,用汽車配件做出了新的嬰兒恆溫箱。

創新重要的是面對痛苦,起心動念,也許它們正在某個動物園、某個車庫里,等著你的眼睛看到它們。

2、新要素與新物種

新產品一定要有新要素,否則不具備競爭力。

也許用戶的前端體驗,依然是那個產品和服務,合理運用其他領域的新要素,變革內在的商業邏輯,可以誕生出新物種。

亞朵酒店在流量和轉化率方面的新要素嘗試

(1)、引入合夥人房東,實現快速落地和前期投資;

(2)、設計眾籌,讓消費者變成帶路粉;

(3)、引入IP屬性,與「吳曉波頻道」合作,成為社群酒店;

(4)、場景電商,銷售酒店用品。

3、三級火箭:互聯網的降維打擊

三級火箭是互聯網圈的常用概念:

第一級,獲取頭部流量;

第二級,沉澱某類用戶的商業場景;

第三級,完成商業閉環。

玩轉三級火箭的幾個要素——

第一,第一級火箭一定要高頻,只有高頻才能推動低頻;

第二,通過第一級火箭獲得大量用戶之後,要快速展開一個能夠沉澱用戶的商業場景,這也是共享單車企業面臨的難題;

第三,操盤三級火箭的人,一定是個勢能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狠人。

三級火箭,不是偶然干成的,而是一開始就想著顛覆現有的行業,幹掉現有的企業。

如果不是狠人、不是積蓄已久、沒有掌握高頻應用場景,不能承受指責……三級火箭還是沒法輕易玩。

火箭為什麼要有三級?

火箭要想突破大氣層,必須引入分級設計。

如果衛星重一噸,火箭分成二級的話,要耗費 149 噸燃料進行推動;

分成三級,需要 77 噸,四級需要 69 噸。

分級越多,風險越大,三級火箭是成本和可控性平衡後的選擇。

4、顛覆式創新:成敗價值網

顛覆式創新是屠龍術,是產生新帝國的機會。

隨著社會能力的升級,新的需求被釋放催生新的價值網。

顛覆式創新最重要的標准就是,是否開啟了一個新的價值網?是不是到了「新大陸」?

諾基亞對手機的定義是通信產品,iPhone 對手機的定義是互聯網手機,是移動互聯網的終端。

看上去是一樣的產品,但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兩張價值網。

諾基亞曾經是手機霸主,雖然在它傳統的價值網里依然可以生存,但它在新的價值網里是邊緣企業。

傳統老企業沒有辦法快速對新價值網做出反應,我們看到的新價值網,就是我們的機會。

所謂管理得好的公司,往往與現有價值網緊密對接。

響應現有客戶需求,緊盯對手,滿足投資人。所有的弦都綳得高效、流暢,沒有冗餘和浪費,管理無比完美。

一旦傳統企業形成像基因一樣的「組織心智」,就很難迅速對接新的價值網。

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結束語

課程臨近尾聲,梁寧從另外的維度,對產品能力做出了精彩的詮釋。

1、怎樣成為頂級高手

我們容易學到的是套路,但靠套路成不了高手;

讓我們成為高手、促使我們做決策的,是那些微觀體感;

要想自己為結果負責,開門立戶創業,必須有長在自己身上的微觀體感;

產品好手必須同時擁有微觀體感和套路;但要想成為頂級高手,還必須要有宏觀能力。

2、找到人生的確定和依賴

商業是以利潤為中心,人生是以意義為中心,商業並非人生的全部。

人死前盤點自己的一生,其實沒有人看這一生賺了多少利潤。

做自己真實能做到的,做你有內心確定感的事,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最後,以課程中的這段話與你共勉——

願你偉大時代,置身局內。

看到時代的浪潮,

不再抱怨波濤滾滾的凶險,

而是能看到,大海的本身就是資源。

B. 產品基本方法論

1、功能為先,體驗次之。

特別是做B端產品。做產品都需要聽用戶反饋,聽用戶想要什麼,分析為什麼想要這個功能,怎麼做這個功能。

要先把這個功能做出來,做一個滿足用戶需求的功能,該功能可以簡單,考慮之後對這個功能改版時的成本,是迭代,還是推翻重來?顯而易見,迭代是一個好選擇。所以在剛開始做的時候確定主要流程,制定簡單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功能。

2、當遇到讓你猶豫的功能,暫時不做。

從需求分析層面考慮,當一個功能產品經理都要想著要還是不要做得時候,很明顯他的需求不是很強烈,這個時候產品可以將該功能放入需求池,或者調整該功能優先順序。處理好不會猶豫的功能之後再回頭處理猶豫的功能。

3、考慮背後的原因,為什麼做。

不論是做產品立項的時候,還是做功能、功能迭代的時候;

理解背後的原因為什麼做,產品立項時需要通過市場分析等其他原因也就是BRD內的內容;

功能、功能迭代考慮背後的原因也就是需要寫在PRD內的背景及功能定位;

這些內容產品必須熟知。

4、遇事規劃為先。

遇事規劃為先,不論是做產品還是做項目。遇事有規劃指產品後續的迭代計劃;項目中指規劃過程組,對項目可能發生的事進行提前規劃,規劃為綱。才能保證做事情胸有成竹,自信也就慢慢來了。

5、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互聯網大時代下,誰的產品先上,誰就能獲得更多用戶的背景下產生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思想,經過長期實踐,依然是產品從業者良好的方法論。

C. 策略產品第三課—策略產品方法論

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1.項目背景:項目的來龍去脈
2.項目目標:解決什麼問題,怎麼才算達成目標
3.需求概述:描述你要解決什麼問題
4.需求詳述:詳細描述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產品細節
統計需求+監控需求,不算在主流程內,但依然需要。概述和詳述都是描述項目要解決的問題,看情況是不是要merge到一起。

如何把需求描述清楚?

以微眾銀行為例,實踐 定義問題(定義待解決問題)——>問題調研(窮盡所有影響因素)。

產品目標:產品的目標是保障登錄的安全性。
策略目標:找到那個不影響體驗的最短時間間隔。

採用了用戶路徑分析方法,調取了1000個用戶完整使用流程,統計流程中所有動作間隔。

策略產品經常面對的兩類項目

從0到1的項目,需要 經驗假設—>邏輯推理—>數據驗證的前置調研。
從1到N的項目,更多是當前策略存在問題的分析迭代。

策略的生命周期,大概就是 調研—>評審—>開發—>測評—>分析—>優化—>測評—>分析—>優化的循環過程。

基於開始制定的業務目標、產品目標開始分析拆解,慢慢到各項模塊的指標,發現問題。
效果回歸的流程,大致就是定義理想態——>拆解理想態,發現問題後,根據問題原因制定優化方案的小循環,和挖掘需求的大循環,方法論一致。

以滴滴接駕為例,核心指標就是到達目的地;解決問題關鍵路徑中的過程指標,腦補用戶行為路徑,對每個環節建立指標;新的路徑影響了誰,找到觀察指標,例如為了擴大成交率,擴大司機派單半徑,就增大了司機的聽單數量,由此影響聽單距離、接駕距離。

搜索優化實例:

產品目標:降低用戶輸入成本
核心指標:用戶輸入時間,預期降低2S

1.sug展現率越高越好,節省用戶輸入時間
2.sug展現越早越好,節省用戶輸入字數
3.點擊sug越多,後面輸入字數越少

sug改動對輸入流程的影響是可控的,對輸入後搜索體驗的影響是不確定的,某種意義上,搜索起到了推薦作用,所以觀察指標:sug輸入qeury的搜索結果滿足度
尋找觀察指標的時候,可以從 用戶行為 的上下文角度分析,就是優化這個環節,對上下游的影響。

對上線後的問題做了跟蹤,發現有些長搜索sug響應慢,針對此做優化。

通用方法論:定義理想態—>拆解未達理想態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驗證是否解決
抽象方法論: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
方法論落到工作中每個環節:

1.發現問題:關注 a.定義理想態,即項目目標 b.抽樣分析,未達到理想態的問題是什麼? c.對所有問題進行歸類統計,確定優化方向和項目優先順序。
2.撰寫需求:以邏輯描述和case實例的方式描述待解決問題和解決的效果期望。
3.跟進開發評估:驗證每一班策略是否解決了所有問題,1.達到目標,策略上線 2.未達到目標,問題是什麼,接下來怎麼迭代。
4.效果回歸:1.是否達成目標? 2.未達目標/過程指標/觀察指標問題是什麼?開啟新的產品循環 3.未達目標,抽樣分析
四個環節,不同的關注點。

產品目標:通過消息觸達用戶,實現響應的轉化目的
核心指標:消息點擊率

產品介入,套方法論,對當前存在問題做整理分析。
定義理想態:所有人都點擊
未達理想態:有99.5%的人沒有點擊,怎麼拆解?
PM提出的新的分析思路,點擊的人和沒點擊的人有什麼區別?原來活躍用戶點擊佔比更高。
根據分析出的問題,確認下期迭代方案

對1.0版本的問題分析
1.埋點問題,統計過程中數據缺失
2.沒有點擊的用戶,都是曾經很少或者沒有買過肉蛋商品的用戶
確認2.0優化方案

對2.0版本做效果回歸,分析問題
1.各推薦維度在不同品類上不同表現
2.不同用戶對同一種維度的點擊率也差異較大
3.同一用戶在不同時間段的點擊率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以細分問題,採用優化解決方案的方式,進行版本迭代優化

產品目標:幫用戶已最低成本完成目的地輸入。
衡量指標:用戶平均輸入時長。

原指標,輸入時長比較模糊,可以轉化為輸入步長。

閱讀全文

與產品方法論如何找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食品級片鹼的鑒別方法 瀏覽:154
圓度儀的使用方法 瀏覽:516
肉毒素治療狐臭操作方法 瀏覽:672
古文預習方法視頻 瀏覽:677
釣點守大魚的正確方法 瀏覽:242
女氣血不足的鍛煉方法 瀏覽:926
3d掃描儀的使用方法 瀏覽:60
zippo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382
蛋白質濃縮有哪些方法 瀏覽:62
餓了么賬戶余額不能使用解決方法 瀏覽:52
怎麼讓手臂變粗壯的方法 瀏覽:821
簡單平面半自動噴漆機製作方法 瀏覽:497
3天快速提高流量的方法 瀏覽:275
破壞細胞器最簡單方法 瀏覽:526
萬年青的養殖方法圖片 瀏覽:35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214
http解決方法 瀏覽:216
浮動時間授權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362
磨砂衣服的正確方法 瀏覽:79
自己怎麼檢查尿液方法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