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質量安全巡查管理辦法
質量安全巡查管理辦法主要由相關監管部門或組織制定,旨在確保工程建設、生產製造等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這些辦法通常包括一系列的規定、程序和標准,用於指導巡查工作的開展,以及發現問題後的處理措施。
首先,質量安全巡查管理辦法會明確巡查的目標和原則。目標通常包括確保工程或產品的質量安全,防範潛在風險,以及促進相關責任主體提高管理水平。原則則可能包括預防為主、科學公正、依法依規等。
其次,這些辦法會詳細規定巡查的組織和實施方式。例如,可能會規定巡查的頻率、范圍、以及具體的檢查內容。巡查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以確保能夠准確識別問題和隱患。在實施巡查時,可以採用多種方法,如現場查看、資料審查、以及必要的測試和測量等。
此外,質量安全巡查管理辦法還會對發現問題後的處理措施進行規定。這通常包括問題的記錄、分類、以及整改要求的提出。對於嚴重的問題或隱患,可能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以防止事態擴大。同時,相關責任主體應當按照要求進行整改,並提交整改報告以供審核。
最後,這些辦法往往還會包含一些輔助性的規定,如巡查的記錄管理、信息報告、以及獎懲機制等。記錄管理要求確保巡查過程的可追溯性,信息報告則有助於及時傳遞重要信息,而獎懲機制則可以通過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方式,促進相關責任主體更好地履行其職責。
舉例來說,在建築工程領域,質量安全巡查管理辦法可能會規定對施工現場的定期巡查,包括對建築材料、施工設備、以及施工工藝的檢查。對於發現的問題,如使用不合格材料或存在安全隱患的施工設備,巡查人員會要求施工單位立即整改,並在後續巡查中進行驗證。同時,這些辦法還可能規定對表現優秀的施工單位給予獎勵,以激勵其持續提高質量安全水平。
Ⅱ 管理巡查有什麼方法
對設備巡視檢查是運行工作中經常性的很重要的一項內容。處於運行狀況的設備,其性能和狀態的變化,除依靠設備的保護、監視裝置、表記等顯示外,對於
設備故障
和異常初期的外部現象,則主要地依靠值班人員定期的和特殊的巡視檢查來發現。因此,設備巡視檢查的質量高低、全面與否,與人員的運行經驗、
工作責任心
和巡視方法直接有關。巡視檢查的一般方法有:
(1)眼看:用雙目來測視設備看得見的部位,觀察其外表變化來發現異常現象,是巡視檢查最基本的方法,如標色設備漆色的變化、裸金屬色澤,充油設備油色等的變化、滲漏,設備絕緣的破損裂紋、污穢等。
(2)耳聽:帶電運行的設備,不論是靜止的還是旋轉的,有很多都能發出表明其運行狀況的聲音。如變壓器正常運行時,平穩、均勻、低沉的"嗡嗡"聲是我們所熟悉的,這是交變磁場反復作用振動的結果。值班人員隨著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只要熟練地掌握了這些設備正常運行時的聲音情況,遇有異常時,用耳朵或藉助聽音器械(如聽音棒),就能通過它們的高低、節奏、聲色的變化、雜音的強弱來判斷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況。
(3)鼻嗅:鼻子是人的一個向導,對於某些氣味(如絕緣燒損的焦糊味)的反映,比用某些自動儀器還靈敏的多。嗅覺功能因人而異,但對於電氣設備有機
絕緣材料
過熱所產生的氣味,正常人都是可以辨別的。值班人員在巡視過程中,一旦嗅到絕緣燒損的焦糊味,應立即尋找
發熱元件
的具體部位,判別其嚴重程度,如是否冒煙、變色及有無異音異狀,從而對症查處。
(4)用手觸試:用手觸試設備來判斷缺陷和故障雖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必須強調的是,必須分清可觸摸的界限和部位,明確禁止用手觸試的部位。
1)對於一次設備,用手觸試檢查之前,應當首先考慮安全方面的問題,例如,對帶電運行設備的外殼和其他裝置,需要觸試檢查溫度時,先要檢查其接地是否良好,同時還應站好位置,注意保持與設備帶電部位的安全距離。
2)對於二次設備的檢查,如
感應繼電器
等元件是否發熱,非金屬外殼的可以直接用手摸,對於金屬外殼的接地確實良好的,也可以用手觸試檢查。
(5)使用儀器檢查:巡視檢查設備使用的攜帶型檢測儀器,主要是
測溫儀
、
測振儀
等,可以及時發現過熱異常情況。
Ⅲ 巡視巡察知識
1. 巡視常識知識
巡視常識知識 1.巡視工地要會哪些知識
一、材料分類擺放避免污染 正規家裝公司一般都會將工程進度表及配套工具擺放在醒目位置,裝修現場也比較整潔。
裝修材料要分類擺放,相互間易污染的材料要分開放置。 探訪目標:施工前期,材料是否堆放整齊 【裝修規范】 碼放時注意材料屬性 1、材料要分類碼放,同種材料、同一屬性材料要歸類整齊放置,相互間易污染的材料要分開放置,易燃危險物品應在少有人走動的安全處單獨放置,材料要整整齊齊放置。
比如油漆、塗料與板材不能混放。 2、材料碼放不能改變材料的物化性質,不能造成材料的相互污染,不能造成材料的變形,也不能造成安全隱患,還不能造成包裝損壞。
比如瓷磚不能放在沙、水泥上面,已開油漆、塗料的桶也不能放在板材上面。 3、大芯板、石膏板等最好碼放在客廳,板與板之間要密實,可平放或側放。
平放時要墊平,要墊三根木枕,自重大或承重大的板材,如大芯板應放在下面。側放的角度應大於等於75度。
4、水泥、沙、地磚、牆磚等應放在無水、人少走動的地方,不能放在廚房、衛生間、陽台上。白乳膠、萬能膠、油漆、牆漆應該單獨放在一卧室內,無陽光直射、無火源、少有人走動。
五金配件統一碼放在五金配件箱內,每款用單獨的袋子裝好。潔具、鎖具、拉手、燈具等客戶的物品必須用包裝袋裝好碼放在卧室。
5、材料碼放位置應選擇在沒有裝修項目的地方,不要靠近窗戶,不要靠近水源,不要放置在可能產生墜落傷人的位置,要防止材料被盜與丟失,為了方便牆面施工,可離牆0。 81。
0m。 6、施工工具應放置在工具箱內,用後馬上復原放置。
施工台應放置客廳的中央,且與牆平行。另外,污染大的工作,如切割瓷磚等最好在陽台上作業,攪拌水泥要使用鐵皮盒子專用攪拌。
7、垃圾要用編織袋裝好,每天清掃兩次,清運一次。 二、水電線路要清楚明朗 在進行水路改造時,一般要先進行打壓試驗。
水管的改造要簡潔清楚,衛生間的防水也一定要做好。 探訪目標:水電改造 【裝修規范】 走管走線合理有序 1、開槽:改造加增水管電線時,在牆面開槽不能橫拋,要豎拋,因為橫拋對牆體的損害較大,對抗震性、強度有很大破壞,只能豎拋,橫拋的長度不能超過3-5公分。
如果槽開得深,易碰到牆壁內的鋼筋,把鋼筋鋸斷。如果糟淺了,將來容易鼓包。
2、電線:電線管材質為pvc管,電線管不得破損、有毛刺。如走暗線,開槽的深度及寬度要大於電線管的1。
5倍。電線管內電線應分色,不得破損,扭結。
強弱電管交叉時,應做屏蔽保護。 3、水管:地面不宜走水管,應在牆面或頂面走水管。
如在頂面走水管,應電管在上,水管在下。暗槽內水管不應有接頭。
水管應減少彎路。如吊頂材料採用石膏板時,水管應作保溫處理。
4、防水:檢查是否有空鼓及松動,如有應進行修補。各種管道、下水管、地漏、套管、衛生潔具根部、陰陽角要先做防水。
防水刷完一定要做24小時閉水試驗,沒有問題了才能繼續下道工序。 5、地漏:要封閉多餘地漏,一定要將排水管和地漏間的縫隙用玻璃膠或水泥堵死,防止水流倒溢和返味。
洗衣機地漏最好別用深水封地漏,主要是因為深水封地漏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下水慢,用於淋浴間等位置的深水封地漏,由於下水量不大,地漏基本還能滿足排水需要;但洗衣機的排水速度非常快,排水量大,深水封地漏的下水速度根本無法滿足,結果直接導致水流倒溢。 三 、地磚鋪好後先進行保護 貼完磚後用橡膠錘敲擊表面將瓷磚固定。
鋪完地板地磚後應在第一時間進行保護。 探訪目標:貼磚、鋪地板 【裝修規范】 貼磚時先進行牆面處理 1、如果牆面是毛坯水泥牆,直接在牆上拉毛後即可貼瓷磚,如果牆面已經經過抹平處理,在貼磚前必須將牆皮鏟掉,露出水泥基底,然後用水泥將牆面拉毛後,再進行貼磚,目的是增加水泥砂漿和牆面的貼掛度,防止脫落。
2、貼磚前應清理基層,如牆面上有石灰膏、乳膠漆、壁紙等裝飾物,或地面上有污物,一定要清理干凈,否則水泥砂漿與基層黏結不牢。另外,如果牆體自身有裂縫,應做妥善處理後才可貼磚,以免日後基本結構裂縫變大導致牆面磚開裂或脫落。
3、牆面磚有著較高的含水率,貼磚前基層應充分澆水濕潤,瓷磚也應在水中浸泡至少20分鍾後方可使用。 4、貼磚時一定要求瓦工拉線,並輔以水平尺來控制質量。
牆磚應從下向上鋪貼,最下面留一塊磚的距離,等地面鋪完後,最下一層的牆磚壓著地磚再貼上去。一面牆不能一次貼到頂,以防瓷磚自重較大,引起塌落。
貼完磚後用橡膠錘敲擊表面以固定,可以避免空氣積存於黏結層中,同時要進行水平檢測。 地磚從中間向兩邊貼,到牆邊不足處再切磚補上。
5、鋪貼1小時後,應及時將留在磚面的水泥、填縫劑或其它污物抹擦乾凈。鋪貼12小時後,應敲擊磚面進行檢查,若發現有空鼓聲應重新鋪設。
磚鋪貼完成24小時後方可行走,徹底擦洗,以清水混合清潔劑,徹底將瓷磚清洗干凈。
2.日常巡查主要檢查哪些內容,巡查有哪些要求
日常巡查是對水泥混凝土路面外觀狀況進行的日常巡視檢查。
主要檢查拱起、沉陷、錯台等病害,以及路面油污、積水、結冰等誘發病害的因素和可能妨礙交通的路障。 (1)巡查頻率應不小於1次/天。
雨季、冰凍季節和遇台風暴雨等災害性氣候,應加強日常巡查工作。 (2)日常巡查可以以車行為主,採取觀察、目測及人工計量,定性與定量觀測相結合,重要情況應予攝影或攝像。
(3)發現妨礙交通的路障應及時清除,一時無法清除的,應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4)日常巡查結果應及時做好記錄。
3.管理巡查有什麼方法
對設備巡視檢查是運行工作中經常性的很重要的一項內容。
處於運行狀況的設備,其性能和狀態的變化,除依靠設備的保護、監視裝置、表記等顯示外,對於設備故障和異常初期的外部現象,則主要地依靠值班人員定期的和特殊的巡視檢查來發現。因此,設備巡視檢查的質量高低、全面與否,與人員的運行經驗、工作責任心和巡視方法直接有關。
巡視檢查的一般方法有: (1)眼看:用雙目來測視設備看得見的部位,觀察其外表變化來發現異常現象,是巡視檢查最基本的方法,如標色設備漆色的變化、裸金屬色澤,充油設備油色等的變化、滲漏,設備絕緣的破損裂紋、污穢等。 (2)耳聽:帶電運行的設備,不論是靜止的還是旋轉的,有很多都能發出表明其運行狀況的聲音。
如變壓器正常運行時,平穩、均勻、低沉的"嗡嗡"聲是我們所熟悉的,這是交變磁場反復作用振動的結果。值班人員隨著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只要熟練地掌握了這些設備正常運行時的聲音情況,遇有異常時,用耳朵或藉助聽音器械(如聽音棒),就能通過它們的高低、節奏、聲色的變化、雜音的強弱來判斷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況。
(3)鼻嗅:鼻子是人的一個向導,對於某些氣味(如絕緣燒損的焦糊味)的反映,比用某些自動儀器還靈敏的多。嗅覺功能因人而異,但對於電氣設備有機絕緣材料過熱所產生的氣味,正常人都是可以辨別的。
值班人員在巡視過程中,一旦嗅到絕緣燒損的焦糊味,應立即尋找發熱元件的具體部位,判別其嚴重程度,如是否冒煙、變色及有無異音異狀,從而對症查處。 (4)用手觸試:用手觸試設備來判斷缺陷和故障雖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必須強調的是,必須分清可觸摸的界限和部位,明確禁止用手觸試的部位。
1)對於一次設備,用手觸試檢查之前,應當首先考慮安全方面的問題,例如,對帶電運行設備的外殼和其他裝置,需要觸試檢查溫度時,先要檢查其接地是否良好,同時還應站好位置,注意保持與設備帶電部位的安全距離。 2)對於二次設備的檢查,如感應繼電器等元件是否發熱,非金屬外殼的可以直接用手摸,對於金屬外殼的接地確實良好的,也可以用手觸試檢查。
(5)使用儀器檢查:巡視檢查設備使用的攜帶型檢測儀器,主要是測溫儀、測振儀等,可以及時發現過熱異常情況。
4.巡視發現問題的十種方法
①聽取被巡視地區、單位黨委(黨組)的工作匯報和有關部門的專題匯報; ②根據工作需要列席被巡視地區、單位的有關會議,列席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的民主生活會和述職述廉會; ③受理反映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問題的來信、來電、來訪等; ④召開聽取意見座談會; ⑤與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和其他幹部群眾個別談話; ⑥調閱、復制有關文件、檔案、會議記錄等資料; ⑦對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民主測評、問卷調查; ⑧以適當方式對被巡視地區、單位的下屬單位或者部門進行走訪調研; ⑨對專業性較強或者特別重要問題的了解,可以商請有關職能部門或者專業機構予以協助。
5.巡檢設備中應注意那些
巡檢人員必須按照巡檢時間,巡檢順次,巡檢路線,巡檢內容,及時認真進行,並穿戴好安全防護用品和攜帶相應的工具,採用「看、聞、聽、摸、問、測」方式進行巡迴檢查。
① 看,就是做到眼勤。在巡檢設備時,操作人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睛,從設備的外觀發現跑、冒、滴、漏,通過設備直至零部件的位置、顏色的變化,發現設備是否處在正常狀態。
防止事故苗頭的發生。 ② 聞,做到鼻勤。
在巡檢設備時,操作人員充分利用自己的鼻子,在工作現場通過氣味的變化,從而發現和查找出設備的隱患,進行針對性的處理。 ③ 聽,做到耳勤。
在巡檢設備時,操作人員充分利用自己的耳朵,通過設備的聲音變化,從而及時發現和查找出設備存在的問題,將事故消滅在萌芽中。 ④ 摸,做到手勤。
操作人員對設備用手來感覺其運行中的溫度變化、振動情況。在操作設備前,要空手摹擬操作動作與程序,注意手勤切忌亂摸亂碰,以免引起誤操作。
⑤ 問,做到嘴勤。操作人員要多問,其一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問也是用腦的過程,不用腦就會視而不見。
其二是在交接班過程中,對前班設備運行情況,要問清楚,要進行詳細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交班人員要交待清楚每個細節,防止交接班期間發生事故。 ⑥ 測,做到腿勤。
操作人員利用簡單有效的測試工具或葯品,對重要的設備控制點進行測試,觀察測試結果的變化,發現異常更應加密勤測,便於及時判斷事故隱患並得到及時處理。 「看、聞、聽、摸、問、測」巡檢六法,是通過巡檢人員的眼、鼻、耳、手、嘴、腿的功能,對運行設備的形狀、位置、顏色、氣味、聲音、溫度、振動、測試等一系列方面,進行全方位監控,從上述各方面的變化,發現異常現象,做出正確判斷。
巡檢六法,是一個系統判斷的方法,不應相互隔斷,應綜合應用,調動人的感觀功能,就可以發現事故前的設備量變,及時處理,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
Ⅳ 如何加強工程管理巡查,完善維修養護激勵機制的工作打算
一、管養概況 我段專養公路7條,總里程341.311km,其中國道1條,養護里程為131.066km,省道2條,養護里程148.222km,縣級公路4條,養護里程62.023km。 二、公路養護精細化管理思路與對策 (一)、完善制度計劃,加強規范管理 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強、持續時間久、要求較細致的工作。為了確保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規范、安全、有序、高效的運行,使公路養護更精細以展現良好的公路路況水平,我們必須從專業化、規范化的角度來完善管理。 我段結合轄區內公路實際情況,制定和實施了《公路小修保養工程管理辦法》、《公路養護管理檢查實施細則》及《加強公路日常養護管理和員工持證上崗管理的若干規定》,使日常養護工作的具體內容有規范的技術指導和標準的操作流程,以便各養護公司進行更專業、規范地公路養護。 (二)制定養護生產月計劃,,並按時驗收。 合理有效的養護計劃是順利開展各項養護工作的前提。根據養護路段的實際情況和和氣候特徵,有針對性地制定月度小修保養生產計劃,按路線分解月計劃後下達到標段,標段再對公司月計劃進行詳細分解,對工作量、工作內容等具體落實到員工,對養護任務的實施做出指導和參照。月末根據公司分解後的月計劃進行驗收,驗收時認真細致,對工作內容、完成情況逐項進行驗收,沒有完成月計劃的標段將按比例收收回一定的養護經費,從而使標段員工重視月計劃,認真完成月計劃。 (三)從嚴務實,做好小修工程驗收工作 小修工程的檢查要嚴格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質量標准要嚴格要求,完成一項小修工程合格一項。完成的小修工程數量填報要真實、准確,對各公司上報的工程量我們採取檢查和抽查相結合的辦法,對填報不準確,計算上有誤差的工程量返回公司重新填報。如果重新上報的工程量還不準確,我們根據管理辦法,認真履行合同規定,承包人申報的小修工程量與檢查驗收結果誤差不得超過5%,超過此限不予以確認和計量,在檢查驗收中嚴把質量關和數量關。 (四)加強監督考核力度,保證養護工作質量 每年春秋兩季,我段制定恢復路況工作檢查評分標准,該評分標准包括路基、路面、橋涵、沿線設施、公路綠化、內業六方面的內容,根據此標准,對國省干線及縣級公路路基整型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驗收,並制定了相應獎懲規定,以使各養護公司嚴格按照評分標准進行路基整修,全面提升路況整體水平,最終達到為社會提供快捷、安全、舒適、暢通道路的目的。 日常工作中完善養護巡查制度,進行日常考核與月度考核相結合的形式,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記錄。每月加強對員工上路率和員工安全標志服穿著情況的抽查頻次,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考核是制度措施落實到位的關鍵。堅持工作監督考核,從員工勞動紀律、工作效率、技術操作規范、養護管理質量等方面細化分解,從細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公路日常養護管理措施到位。 (五)以人為本,落實管理措施 精細化管理中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每年定期安排養護管理人員參加交通部、省局、市公路處組織的各種專業技術培訓學習,增強養護管理知識,提高管理技能和水平,加強管理人員精細化的管理意識,使精細化的決策、目標、任務、指令落實到每個管理人員身上。 (六)加強內業指導,提高公司標段內業質量 公司的生產成果反應在養護生產報表上。我段對報表進行嚴格要求,規定報表的填寫必須真實、准確、規范,遵守合同規定。按照市公路處對養護生產報表的要求進行了統一規范。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理解的不同,各標段內業填報差別很大,為了統一、規范地填報各種養護生產報表,我們深入到各個標段耐心細致地講解每個報表,直到聽懂弄會為止,現在各標段的報表都能夠及時、准確。 公路養護需要完善細致地管理,在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開展精細化管理,化被動為主動,完善制度計劃,加強規范管理,健全公路養護管理規定、標准、考核制度;以人為本,提高員工的積極性、責任心與工作能力,落實管理措施,提高養護管理水平和路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