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1、審明題意,選取材料。
材料是為主題服務的,因此,在選擇材料前,必須要明確文章的體裁及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我們有些學生往往不捨得割捨材料,有用沒用一起上,這樣就會造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結果。
2、立意要深刻,創意要新穎。
無論何種體裁的文章,都需要通過材料烘托主題。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對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地,即立意要深刻。
3、注意平時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積累是寫作的源泉,就像羅丹所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現。」因此,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會生活中去發現美的事物。只有生活豐富多彩、熱愛生活的人,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豐富,才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4、注重閱讀,豐富間接生活積累。
生活的直接積累對寫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義的,但受著時間、空間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經驗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參與、直接體驗。因此,要培養善於閱讀的好習慣,因為大量的知識要從書本中來獲得。同時,養成寫閱讀筆記的學習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要大量閱讀,善於積累,同樣可以從中獲得對生活的豐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認識。
5、留心觀察,善於捕捉事物特徵。
正如:「一棵樹的葉子,看上去是大體相同的,但仔細一看,每片葉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個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異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使他們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善於找出同類事物千差萬別的個性和特徵。
Ⅱ 語文寫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語文寫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有很多,但是我認為學生還不是不要過分的依賴於這些寫作的技巧和方法,這樣往往會造成寫作的局限性,就和原來的古代八股文一樣,一定要自己從內心而發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從自己內心出發,發豐富語言,然後一定會寫出一篇很好的作文
Ⅲ 寫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怎樣可以寫出一篇好的初中語文作文?這有什麼技巧嗎?
初中語文作文占整個考試分數很大的比例,但是很多的學生在面對初中語文作文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創作,其實寫作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使用這些技巧之後,對於寫作文就會非常的容易了,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有什麼寫作技巧吧!
寫作訣竅
景物
這種方式開頭使用自然的景物描述,然後製作出一個氛圍,一般使用於某一種特定的環境之下,但是需要靈活的使用,這種方式要求很高,一般不熟練的同學不建議使用.
以上就是初中語文作文常見的幾種開頭的方式,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才可以為自己的作文增添幾分色彩.
Ⅳ 寫作文有哪些技巧和方法
技巧:要細致觀察,寫出景物的特點。有順序的進行觀察和描寫。要想使景物描寫生動形象優美,就要巧妙運用修辭手法、優美詞語、俗語以及引用古詩詞或名言警句進行描寫。運用感官,多角度進行描寫,使景物有聲有色。注重客觀事實,動靜結合進行觀察。多進行合理的聯想。注意注入人物的感情。寫景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寫景要按方位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間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寫,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可以按景物的類別來寫,如山、水、花、鳥;瀑、石、峰、洞;亭、台、樓閣等。要寫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寫它的靜態,也要寫它的動態,還可以寫出它的環境氣氛。要仔細觀察,抓住在不同季節里景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描寫,不要硬編亂造,憑自己的想像來寫。寫景中也可以具體地寫些人和事,若讓人、景、事三者交融一體來寫,可以使作文更為感人。寫景物時不要忘掉自己與景物之間的關系,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寫進去,這樣使人讀了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適當地、正確地引用前人描寫景物的詩詞歌賦,也可以為作文增色。這就需要你平時多加閱讀和積累,別等用時再去找。
Ⅳ 作文寫作技巧和方法
很多同學語文成績提升不上來的原因就是作文失分嚴重,不是跑題就是表達中心不明確,那寫語文作文的技巧和套路都有哪些呢,如何才能才能寫好一篇語文作文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技巧方法,希望能給同學們提供幫助。
1.寫作文的套路就是先定下一個好的標題,然後引經據典,文章要有氣勢,就能拿到高分。
2.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審題,因為作文的60分幾乎是150分的二分之一,題目沒審對就相當於失去了半壁江山了,所以務必要先審題,避免跑題作文。
3.標題要標好,有些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總是忘記寫標題,標題的兩分雖小,但是那兩分的差距不是一般的,而是等級上的差距。
4.開頭,要學會引經據典「孔子說……但丁說……」等等可以拿出來,引經據典引用古人的話在語文作文的開頭放出來是非常吃香的。
5.中間最好要分層次來寫,可以分為第一部分古人,第二部分國人,第三部分外國人。這樣的例子會顯得自己飽讀詩書,通曉古今中外,切記宜精不宜多。其實一個人的例子可以用於很多場合,同學們就只用李白,杜甫,文天祥,拿破崙,魯迅寫了高中後兩年的大部分作文,是毫無壓力的。
6.結尾,必須是自己的東西,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如果同學們能力不夠還不足以寫出這些,就必須好好練習一下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因為這是文章得高分的關鍵。
套路只是套路,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東西,高考作文越來越模式化的今天,有自己的東西的作文才是會給閱卷老師帶來震撼的佳作。
一.化寬為窄
有的話題擬得很寬泛,難以把握。對於這類話題可以採用添加因素法,即在原話題基礎上適當增添新的因素,使題旨顯露出來,化難為易。
二.化淺為深
如「我長大了」這個文題,是一個寬泛的作文命題,誰也不會在取材上發生困難,看樣子真是淺得不能再淺了,但實際上,這個題的關鍵在於對「長大」的理解。如果在審題之中認為「長大」的含義只是生理、身體的變化或是學會了某種生活技能,那這種理解就很膚淺了;要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寫出成長中逐漸改變的追求、嚮往和困惑,以及對人生的初步認識,寫出人生中的各種各樣的責任感已經在心中出現,那麼,這樣的思考就是准確地把握了文題的含義。
三.化整為零
有一類作文命題先出材料再出題,所以必須先「讀」後「寫」。作為議論文,它可以是材料作文,但作為記敘文,它有時候只是暗示著一種作文的角度或者作文的方向,或者說是暗示要求表現的中心思想。在審題時必須先讀懂材料,對材料進行化整為零,然後把材料中隱含的要點審出來。
Ⅵ 如何提高寫文章的技巧
1.開闊視野,多方面觀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觀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來,凡是寫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漢朝的司馬遷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行萬里路」,就是指要從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從20多歲就開始漫遊全國,考查史跡,采訪史料,終於寫出了著名的《史記》。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的意義在於:首先,可以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因為我們寫作文,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描寫景物,都是在寫現實生活,都需要現實的生活情景、生活細節。而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細節,是不能憑空捏造出來的,只能通過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才能獲得。即使是合理想像的那部分,也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其次,可以使文章獲得較深刻的思想意義。因為只有與現實生活有較多的接觸,我們才能准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有較深切的感情體驗。准確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有了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才能寫出思維意義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在生活中觀察身邊的各種人、事物和景物,把它們的面貌和特徵裝進大腦這個「倉庫」。這樣,等到我們動筆寫文章的時候,這些裝進「倉庫」里的材料,就會自動出現在我們的思考過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注意多聽多看。因為不管是誰,活動范圍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種活動都能參與。所以,我們就要多聽多看,從別人的嘴裡以及他們的活動里獲得生活材料。這樣做,有時甚至比親身參與的獲取量還要大。比如,我們在北京卻可以聽到廣州的事;還有,我們作為旁觀者的時候,卻可以比當事人觀察得更仔細,因為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等等。再次,我們在接觸生活的時候,僅僅用眼睛和耳朵還是不夠的。還要用大腦。要對面前的事物進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麼樣的表現形式,特徵是什麼,說明什麼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質,產生較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廣泛閱讀文章 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猶有神。魯迅也曾這樣說:只看一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這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們認真借鑒。廣泛閱讀為什麼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彌補我們體驗生活的不足,使我們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們博採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廣泛閱讀應該採取正確的方法。在這方面,前人有過不少好的經驗。比如粗讀和精讀相結合,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讀,就是揀各種範文進行閱讀,讀的時候不必做詳細分析,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寫作技巧有個大致的了解即可。這是從「廣」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獲得多方面的營養。但是,只「廣」不「深」也是不行的。對那些好的文章,還需要精讀。精讀,不但要認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題是怎麼表現的,結構是怎麼安排的,語言是怎麼運用的,讀後還應該把這些記在本子上。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把這些記下來,才能時常溫習,不至忘掉。通過精讀,可以獲得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使我們向「深」的方向發展。 3.要多練筆 多練筆,可以加快從學習寫作知識到會用寫作知識的過程,可以說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清代唐彪曾這樣說:「諺雲『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大意是說,讀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獲大。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練,即使題目很難,寫起來也覺得容易;不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題目很容易,寫起來也會覺得很難。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讀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經常進行認真的練習,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思路。 練習應該帶著明確的思想感情目的來進行。初學開始可先寫一段表達思想感情的話,練習所有的話都圍繞著中心來講。接下來,看看錶現中心的幾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學習掌握結構方面的知識。然後,再看這幾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詳寫,哪些地方需要略寫,學習寫人、記事、描寫景物方面的知識。最後,再考慮用詞造句,並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帶著明確的思維感情目的來練習,比單純孤立地學習敘述、描寫、結構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於我們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機關」。有了一定寫作知識的同學,在練習寫作時。,也應該始終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來進行。 另外,練習寫文章,不要怕出醜。寫出來之後,應當讓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寫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讓別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寫得不好,才能有明確目的地進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後,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於自己的不斷改進和提高,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4.要重視修改文章 多多練筆固然是關鍵的一環,但每次練習之後,還應該進行認真的修改,這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著很重要作用的。修改可以彌補一次思維的不足。一般來說,凡是稍微復雜一點的事,考慮一次總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疏忽和錯誤。寫文章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僅僅思考一次,疏忽和錯誤更是難以避免。只有反復思考,不斷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們的寫作水平在修改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這種提高,往往比正面學習寫作知識提高得要快。這是因為,我們在修改作文的時候,總要找出文章的不足,來加以彌補和改正。一般說,人對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視的。我們在這種「十分重視」的情況下來修改文章,就能比較容易地、同時也能比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從而從反面增長寫作知識。 修改文章應該從三方面來進行: 首先,從表現主題的方面來看。主題表現得如何,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頭等大事。我們在修改文章的時候,應該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題與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結構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點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題。這些方面沒有問題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麼問題了。 接下來,應該從文章的幾個重點部分來看。文章的每個重點部分,都有它相對獨立的中心,也有一個中心與材料是否吻合的問題、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問題。除此之外,還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寫得具體生動,哪些地方應該突出一點,哪些地方應該刪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問題為止。 最後,再從文章的段落、句子來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內容的基本單位,它們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文章的質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夠重視,進行認真的修改。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達得具體清晰,是否有條有理;還要看各個句子銜接得如何,以及有沒有語法方面的錯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