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筋截面積計算公式是什麼
鋼筋截面面積計算公式為:As=π*r*r*n
式中:
π為圓周率,近似取值3.14
r為鋼筋的半徑,r=d/2(d為鋼筋的直徑)
n為鋼筋的根數
(1)鋼筋面積快速記憶方法擴展閱讀
鋼筋的橫截面一般為圓形,鋼筋的截面面積即為圓的面積,按照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即可。
根據圓面積計算公式,1根直徑6mm的鋼筋截面積為28.3平方豪米;1根直徑8mm的鋼筋截面積為50.3平方豪米;1根直徑10mm的鋼筋截面積為78.5平方豪米;1根直徑12mm的鋼筋截面積為113.1平方豪米;1根直徑14mm的鋼筋截面積為153.9平方豪米;
1根直徑16mm的鋼筋截面積為201.1平方豪米;1根直徑18mm的鋼筋截面積為254.4平方豪米;1根直徑20mm的鋼筋截面積為314.2平方豪米;1根直徑22mm的鋼筋截面積為380.1平方豪米;1根直徑25mm的鋼筋截面積為490.9平方豪米;
1根直徑28mm的鋼筋截面積為615.3平方豪米;1根直徑32mm的鋼筋截面積為804.3平方豪米;1根直徑36mm的鋼筋截面積為1018平方豪米;1根直徑40mm的鋼筋截面積為1257平方豪米。
2. 鋼筋計算公式大全
鋼筋重量計算公式按照數學方法計算體積,再乘以密度。「半徑的平方」用「直徑的平方除以4」表示,除直徑外,都用數字直接計算,得到1米的重量是【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乘以直徑的平方。
設任意鋼筋直徑為D,每米重量為G1=7850*D*D*3.14/4 (Kg)
而直徑10毫米的鋼筋每米重量為 G2=7850*0.01*0.01*3.14/4 =0.617 (Kg)
G1/G2=D*D/(0.01*0.01)移項 G1=G2*D*D/0.0001=G2*D*D*10000
因 G2=0.617
故G1=6170*D*D (D的單位為米)
如果D的單位用毫米 則有 G1=0.00617*D*D
鋼筋理論重量表是一種描述鋼筋的直徑與每米重量的參考表。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即鋼筋重量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
3. 鋼筋截面面積怎麼計算
例如:25的鋼筋
就是計算圓形面積公式:πr^2
25鋼筋截面面積為πr^2=3.14×(25/2)^2=490.625mm^2
25是鋼筋直徑,除以2變成半徑r
鋼筋截面是有專門的鋼筋表查詢,直接對應查詢即可,如下圖:
4. 鋼筋工施工面積計算方法
鋼筋工施工面積計算方法:按平方計價;按重量(噸位)計價。
按重量計,根據鋼筋配料表,做了多少計算多少(必須符合質量要求)。
按平方計價是按單位工程總建築面積平均算的,鋼筋工班組必須負責滿足工程進度、質量需要,在工程未竣工驗收之前,不便劃分計算。
按調直鋼筋的直徑,選用適當的調直塊及傳動速度。經調試合格,方可送料。在調直塊未固定、防護罩未蓋好前不得送料。作業中嚴禁打開各部防護罩及調整間隙。
(4)鋼筋面積快速記憶方法擴展閱讀:
鋼筋工進場後,項目部必須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對新工人進行崗前安全教育。教育後進行書面考試,並按照考試登記表建立工人教育檔案,經簽發上崗證後方可進入現場施工,現場鋼筋工要隨身佩戴上崗證。
用手轉動飛輪,檢查傳動機構和工作裝置,調整間隙,緊固螺栓,確認正常後,啟動空運轉,檢查軸承應無異響,齒輪嚙合良好,待運轉正常後,方可作業。
當鋼筋送入後,手與曳輪必須保持一定距離,不得接近。送料前應將不直的料頭切去,導向筒前應裝一根1m長的鋼管,鋼筋必須先穿過鋼管再送入調直前端的導孔內。作業後,應松開調直筒的調直塊並回到原來位置,同時預壓彈簧必須回位。
5. 鋼筋的截面積怎麼算
實際上所用的公式就是計算圓形面積公式:S=πr^2
25鋼筋截面面積為πr^2=3.14×(25/2)^2=490.625mm^2
25是鋼筋直徑,除以2變成半徑r
鋼筋截面是有專門的鋼筋表查詢,直接對應查詢即可,如下圖:
6. 鋼筋面積計算公式
不太明白你要算什麼
如果僅僅是算鋼筋的截面面積,那麼用鋼筋的半徑平方再乘以π(3.14)
如果你是問混凝土當中怎麼配鋼筋的面積,這個就比較麻煩了。
這個公式用網路可能表達不出來,有下腳標
我用文字說明吧,
軸向拉力組合值N小於等於 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與鋼筋面積的乘積
這個就是軸心受拉構件的配筋計算了
其還有受壓的等等
那你還是買本「鋼筋混凝土設計原理」看看會來的快些
7. 鋼筋圖紙怎麼可以快速看懂
重點學習和認識,記憶有關鋼筋圖紙標注。快速看懂。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N2B12指梁的兩個側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縱向筋(腰筋),每側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兩個側面共配置2根12的縱向構造筋(腰筋),每側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構造筋的意思!
7
沒有標注N 的就是構造鋼筋G,G是15D,N是LaE
平法表示的圖紙還是看看圖集101系列那裡講的很細很全面。
8. 鋼筋截面面積怎麼計算
摘要 兩種方法,都是要先求出鋼筋截面半徑,然後用圓面積公式計算。
9. 鋼筋的截面積計算方法以及公式
設原來面積為X
截面積為S=X*(1+20%)
面積公式 S=πr�0�5
帶入就好
10. 鋼筋建築面積如何計算
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重量計算;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kg);其基本公式為:;W(重量,kg)=F(斷面積mm2)×L(長度,;鋼的密度為:7.85g/cm3,螺紋鋼理論重量計;W=0.00617×d2(kg/m);d=斷面直徑mm,如斷面直徑為12mm的螺紋鋼,;重量表;Φ6=0.222㎏Φ8=0.395㎏Φ10=0.;Φ16=1.58㎏Φ18
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重量計算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kg)。
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F(斷面積m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鋼的密度為:7.85g/cm3,螺紋鋼理論重量計算公式如下:
W=0.00617×d2(kg/m)
d=斷面直徑mm,如斷面直徑為12mm的螺紋鋼,每米重量=0.00617×122=0.888kg
重量表
Φ6=0.222㎏ Φ8=0.395㎏ Φ10=0.617㎏ Φ12= 0.888㎏ Φ14= 1.21㎏
Φ16=1.58㎏ Φ18=2㎏ Φ20=2.47㎏ Φ22= 3㎏ Φ25=3.86㎏
(0.617為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的重量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
鋼筋的重量=鋼筋的直徑*鋼筋的直徑*0.00617
一般計算時Φ12以下和Φ28的鋼筋取小數點後3位,Φ14到Φ25的鋼筋取小數點後2位。
工程計算
一、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1、鋼筋工程,應區別現澆、預制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
2、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3、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增加0.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XM,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6)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孔道長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在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
(7)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預應力鋼絲長度增加0.35m計算。
(二)各類鋼筋計算長度的確定 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鋼筋長度=構件圖示尺寸-保護層總厚度+兩端彎鉤長度+(圖紙註明的搭接長度、彎起鋼筋斜長的增加值)
式中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長度、鋼筋搭接長度、彎起鋼筋斜長的增加值以及各種類型鋼筋設計長度的計算公式見以下:
1、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
受力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直徑,並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註:(1)輕骨料砼的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輕骨料砼結構設計規程》。
(2)處於室內正常環境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且施工質量有可靠保證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制構件中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的預制構件,當表面另作水泥砂漿抹面且有質量可靠保證措施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室內正常環境中的構件的保護層厚度數值採用。
(3)鋼筋砼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10mm;預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護層厚度可按梁考慮。
(4)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2、鋼筋的彎鉤長度 Ⅰ級鋼筋末端需要做1800、1350、900、彎鉤時,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3倍;HR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4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彎起鋼筋的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的彎起角度一般有300、450、600三種,其彎起增加值是指鋼筋斜長與水平投影長度之間的差值。
4、箍筋的長度
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用Ⅰ級鋼筋或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彎鉤的彎曲直徑D不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小於箍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一般結構的,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箍筋的長度兩種計算方法:
(1)可按構件斷面外邊周長減去8個砼保護層厚度再加2個彎鉤長度計算。
(2)可按構件斷面外邊周長加上增減值計算。
增減值P
抗震結構1350/1350-88-33-202278133增減值=25×8-27.8d
一般結構900/1800-133-100-90-66-330增減值=25×8-16.75d
一般結構900/900-140-110-103-80-50-20增減值=25×8-15d
(三)鋼筋的錨固長度
鋼筋的錨固長度,是指各種構件相互交接處彼此的鋼筋應互相錨固的長度。設計圖有明確規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按圖計算;,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則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計算。
GB50010—2002規范規定:(1)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2)圈樑、構造柱鋼筋錨固長度
(四)鋼筋計算其他問題
在計算鋼筋用量時,還要注意設計圖紙未畫出以及未明確表示的鋼筋,如樓板中雙層鋼筋的上部負彎矩鋼筋的附加分布筋、滿堂基礎底板的雙層鋼筋在施工時支撐所用的馬凳及鋼筋砼牆施工時所用的拉筋等。這些都應按規范要求計算,並入其鋼筋用量中。
計算實例
(1)鋼筋混凝土現澆板如圖所示計算10塊板的鋼筋工程量
解:①Φ8=(2.7-0.015×2)×[(2.4-0.015×2)÷0.15+1]×0.395=2.67×13×0.395=13.71kg ②Φ8=2.37×19×0.395=17.79kg
③Φ12=(0.5+0.1×2)×[(2.67+2.3)×2÷0.2+4]×0.888=33.56kg
④Φ6.5=(2.67×6+2.37×6)×0.26=7.86kg
小計:Φ10以內:(13.71+17.79+7.86)×10=393.60kg
Φ10以上:33.56×10=335.60kg
鐵馬鋼筋按經驗公式1%計算:
Φ10以內:(393.60+335.60)×0.01=7.29kg.
建築面積計算規則 全國統一的建築面積計算規則,是國家經委於1982年頒布的法規性文件,其主要計算規則如下: 1.
[1]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 (1)單層建築物不論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其建築面積按建築物外牆勒腳
以上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單層建築物如帶有部分樓層者,亦應計算建築面積。 (2)高低聯跨的單層建築物,如需分別計算建築面積,當高跨為邊跨時,其建築面積按勒腳以上兩端山牆外表面間的水平長度乘以勒腳以上外牆表面至高跨中柱外邊線的水平寬度計算;當高跨為中跨時,其建築面積按勒腳以上兩端山牆外表面間的水平長度乘以中柱外邊線間的水平寬度計算。 (3)多層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按各層建築面積的總和計算,其底層按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及二層以上按外牆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4)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車間、倉庫、商店、地下指揮部等及相應出入口的建築面積按其上口外牆(不包括採光井、防潮層及其保護牆)外圍的水平面積計算。 (5)用深基礎做地下架空層加以利用,且層高超過2.2米的,按架空層外圍的水平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6)坡地建築利用工作之便吊腳做架空層加以利用,且層高超過2.2米,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7)穿過建築物的通道,建築物內的門廳、大廳不論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建築面積。門廳、大廳內迴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8)圖書館的書庫按書架層計算建築面積。 (9)電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建築物自然層計算建築面積。 (10)舞台燈光控制室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乘以實際層數計算建築面積。 (11)建築物內的技術層,層高超過2.2米的,應計算建築面積。 (12)有柱雨篷按柱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獨立柱的雨篷按頂蓋的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13)有柱的車棚、貨棚站台等按柱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單排柱、獨立柱的車棚、貨棚、站台等按頂蓋的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14)突出屋面的有圍護結構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房
等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15)突出牆外的門斗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16)封閉式陽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凹陽台、挑陽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17)建築物牆外有頂蓋和柱的走廊、檐廊按柱的外邊線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無柱的走廊、檐廊按其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18)兩個建築物之間有頂蓋的架空通廊,按通廊的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無頂蓋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19)室外樓梯作為主要通道和用於疏散的均按每層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樓內有樓梯的,室外樓梯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20)跨越其他建築物、構築物的高架單層建築物,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多層者按多層計算。 2.不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 (1)突出牆面的構件、配件和藝術裝飾,如柱、垛、勒腳、台階、無柱雨篷等。 (2)檢修、消防等用的室外爬梯。 (3)層高2.2米以內的技術層。 (4)構築物,如獨立煙囪、煙道、油罐、水塔、儲油(水)池、貯倉、圓庫、地下人防干支線等。
(5)建築物內外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築物的空間安置箱罐的平台。 (6)沒有圍護結構的屋頂水箱。舞台及後台懸掛幕布、布景的天橋、挑台。 (7)單層建築物內分隔的操作間、控制室、儀表間等單層房間。 (8)層高小於2.2米的深基礎地下架空層、坡地建築物吊腳架空層。 3.其他 在計算建築面積時,如遇上述以外的情況,可參照下述規則精神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