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竹石》怎麼背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② 我們明天要古詩達標,至少100首幫忙,我只會20首,誰能幫忙超簡單的古詩告訴我以及記憶方法
說實話,這是很困難的,就算你5分鍾背一首,也得要400分鍾,將近7個小時,所以我覺得還是不要強求的好,能被多少背多少,實在背不下來也沒關系,這樣想才能背得快。然後就是你可以選擇音律感比較好的,比較短的,比如說絕句,其實有的時候7言的要比5言的好背,然後就是掌握好節奏,一般是二二一二或者是二二二一的節奏,這樣的話你要是熟練不用那麼久也能夠背下來,我就曾經有一個同學半個小時內背了30首詩,真的很強大,所以說一個是要掌握好心態,然後按著韻律背,會快一點。
③ 竹石整首詩的表達方式以及表達方式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一首贊美岩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
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和它頑強的生命力;後兩句進一步寫岩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才長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從來不畏懼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的擊打。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筆下的竹子竹竿很細,竹葉著色不多,卻青翠欲滴,並全用水墨,更顯得高標挺立,特立獨行。所以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風傲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在石縫中的竹子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
這首詩里竹有個特點,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靜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風竹。在作者鄭板橋的詩畫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頑強意志的象徵,而風則往往是惡勢力的代表。詩人用」千」、「萬」兩字寫出了竹子那種堅韌無畏、從容自信的神態,可以說全詩的意境至此頓然而出。這時挺立在我們面前的已不再是幾桿普通的竹子了,我們感受到的已是一種頑強不息的生命力,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而這一切又都蘊涵在那蕭蕭風竹之中。
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個「咬」字,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定的信念。最後一句中的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無所畏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總體描寫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風亮節。
④ 磨梅.竹石.石灰吟都採用了借物言志的方法,你有借物言志的古詩嗎,請把你積累的同類古詩背一兩首並寫下了來,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
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
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
我亦舉家清。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黃金樽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題 畫 蘭 清 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⑤ 六年級下古詩
《七步詩》《鳥鳴澗》《芙蓉樓送辛漸》《江畔獨步尋花》《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已亥雜詩》《浣溪沙》《石灰吟》《竹石》《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⑥ 竹石的古詩背誦
竹石
作者:鄭板橋 (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⑦ 2010-2011年六年級《語文教材全解》的《石灰吟》《竹石》《夏日絕句》這3首古詩的意思記住一定是教材全解
《石灰吟》的大意是: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竹石》
【注釋】
1. 《竹石》是一首題畫詩。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不鬆口一樣。
3. 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
4. 爾:那。這句意思說:隨那東南西北風猛刮,也吹不倒它。
【譯文】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鬆,
原來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縫隙之中。
經歷狂風千萬次的吹打折磨依舊堅硬如鐵,
任憑你地東西南北的狂風。
【賞析】
這是一首是在竹石圖上的題畫詩,作者詠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對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寫,而是蘊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實寫竹子,贊頌的卻是人。詩人屹立的青山,堅硬的岩石為背景而基礎,說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萬擊」。「堅勁」則正是這個歷經風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徵的人的真實寫照。因此,可以說,詩歌通過歌詠竹石,塑造了一個百折不撓,頂天立地的強者的光輝形象。全詩清新流暢,感情真摯,語言雖然通俗但意義深刻而意味深長。
《夏日絕句》
人活在這世界上,就要做一個人上之人,就要有傑出的貢獻!即使是已經死了,也要成為魔鬼中的霸者,領導群魔!我直到今天還在想念當初楚漢爭雄時的項羽,因為兵敗,寧願死去也無顏面對自己的江東父老!這是何等的氣概啊!!
⑧ 竹石 這首詩用了什麼方法寫竹子,從哪能看出
使用了擬人化手法描寫竹子。
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開頭用一個「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個主動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動作。它不僅寫出了翠竹緊緊附著青山的情景,更表現出了竹子那種不畏艱辛,與大自然抗爭,頑強生存的精神;後兩句進一步寫岩竹的品格,她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豐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岩竹一樣剛強勇敢。
竹石
作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